-
1 # 小行讀史
-
2 # 騎牛看書本
關羽騎赤兔馬跑得快,自己一個人就竄了。剩下計程車兵只有降的降,逃的逃。
趙雲戰敗,往往自己斷後。所以士兵逃跑的少。
-
3 # 天道幽茫
新年好!關於這兩場戰役,同樣是兵敗,只是主帥不同,為何士兵的反應截然相反,原因有二:
第一,主帥對軍心的影響不同。趙雲的箕谷之戰,本就是諸葛亮佈下的疑兵,用來牽制曹操大軍的,並不是主力攻打大軍。即使後來失利,也不完全是趙雲的過錯,況且趙雲還親自斷後,軍心大振。儲存了實力,幾乎是零傷亡,最終也完成了諸葛亮的託付,成功牽制了曹操的大軍。
再看看關羽的襄樊之戰,雖然前面水淹七軍,戰績喜人,但最後全盤失敗,被徐晃,呂蒙徹底打敗,連荊州都失守了,兵力大損,潰不成軍。導致了北伐的失敗,這幾乎可以說是關羽的全部責任,軍心都沒有了,還打什麼仗?
第二,敵軍採用的戰術不同。在箕谷之戰中,趙雲迎戰的是曹真,曹真此人勇猛有餘,智力不足。曹真是個戰鬥力非常強的統帥,可惜他性子急,籌謀少,所以在對戰趙雲時,能用的辦法就是猛攻,也非常的奏效。
但對戰關羽時,是徐晃,呂蒙,這兩人還是很有籌謀的。東吳呂蒙抓了荊州士兵的家眷,還讓他們與關羽計程車兵通訊,亂了軍心,讓大家都想回家了,無心再戰,這樣士兵們就都當了逃兵。這就是關羽逃兵眾多的根本原因。
打仗打仗,打得是錢和士氣,一鼓作氣自然事半功倍,要是將士無心戀戰,再有厲害的主帥,也無法獲勝。
-
4 # 經一史長一智
關羽和趙雲都是三國時期蜀國有名的將領,如果只論個人戰鬥力,相信很難分出高下;僅僅就題目本身而言,關羽和趙雲有不同的結果有如下幾個原因:
一、個人性格決定命運
關二哥歷來給後世之人的印象是豪氣干雲、義薄雲天、武力值爆表等等,但是我們卻常常忽視他的缺點:關羽的性格太傲太自負了。前期和劉備白手起家的時候,關羽還能禮賢下士,但是隨著劉備地盤和實力的增加,關羽地位的不斷提高,他的性情也越來越傲慢,一句“虎女安能嫁犬子”就讓關羽內心的孤傲暴露無遺,試問天下英雄他真正瞧得上的又有幾人?就更不要說普通計程車卒了,所以如果平時打了勝仗,關羽還可以憑藉威嚴震懾約束士兵,但是一旦戰敗,士兵自然而然就四處潰逃,畢竟誰也不願意為一個看不上自己的統帥去賣命吧!相比之下,趙雲和劉備的關係沒有那麼親密,平時也主要擔當一個皇家保鏢的角色,他的性格一向是沉穩平和,為人低調,因此他很容易與士兵打成一片,而且他經常將自己的賞賜分給士兵,所以士兵也願意生死追隨趙雲!
二、所帶士兵情況相差懸殊
關羽在攻打樊城時,所帶計程車兵大多是荊州本地人氏,雖然平時也號稱是訓練有素,但是一聽說荊州失守,家人落在了東吳手中,那自然是人心惶惶,毫無戰心,四處逃跑。
而趙雲在箕谷之戰中雖然失利,但是他的部下很多是公孫瓚的舊部,基本上是身經百戰的老兵,加上趙雲出色的領導能力,所以沒有出現士兵大規模潰逃的情況。
三、兩者士兵的選擇不一樣
關羽大意失荊州之後,孤立無援,基本上是處於絕境,而他率領的部下基本上是本地人,可以選擇投降東吳,這樣也能保全他們的家人。
而趙雲在箕谷被圍之後,後面還有諸葛亮的大軍會來救援,所以還有反敗為勝的機會,還有就是如果士兵選擇投降敵人,那麼他們在蜀國的家人就會受到連累,這應該也是他們死戰不降的一個原因。
-
5 # 賤賤的阿賤
首先趙雲子龍大哥一生從未有過敗績,是三國演義中唯一一個壽終正寢的名將,古代的壽命只有五六十,趙雲七十多才死,已經很長壽了,我們家不缺抬槓的也不會一百一天。
趙雲所謂的敗仗並不是主帥而主帥則是劉備第二次則是諸葛亮北伐的第一次任先鋒鄧芝為副將。
第一戰趙子龍單槍匹馬長坂坡七進七出,斬殺曹軍大將五十餘人,斬殺士兵一千多人,而趙雲只這次的任務只是保護家眷,根本原因在劉備不聽諸葛亮的話放棄劉景生的荊州地,不接受荊州之主的位置,假裝清高大家都知道哈,荊州有馬軍五萬步軍十五萬水軍八萬共計二十八萬軍隊,而且劉備在新野招兵買馬也是頗有實力人數約三萬左右,而劉表長子劉琦在江夏也有七萬人馬,按諸葛亮的想法即便不能擋住曹軍也依然可以名正言順的日後接手荊州地,而曹操五十餘萬大軍正式南下進攻荊州,先打荊州的門戶也就是劉備鎮守的新野了,關羽奉命去江夏找劉琦增援,張飛趙雲等攜帶新野全體軍民撤退前往江夏,而趙雲是護衛工作本就沒有人馬何來的逃兵之說呢?
第二戰因為年老賦閒在家多年,聽說諸葛亮北伐,趙雲心知肚明是他一生的最後一戰便去請戰,諸葛亮不允趙雲便已自裁來恐嚇諸葛亮,那趙雲是什麼人物,當今的皇帝劉嬋也得叫一聲趙四叔啊!而且二人私交也是甚好就應允了,諸葛亮帶主力攻打隴右三郡趙雲作為疑兵分散曹軍注意力,但是奈何兵少曹魏也不是無能之輩第一次北伐已失利告終,但是各軍中損失最少的就是趙雲部,趙雲更是自己守著退路一天才撤退也給自己戎馬一生花了一個句號。
關羽的敗績實在太多了,而且都是作為主帥,早期與劉備在徐州的時候負責看護劉備的家眷鎮守下邳城,被曹操所擊敗其實人少是一回事,更主要原因士兵本身就是曹軍,是劉備用傳國玉璽騙來的八萬人,本來就受騙真正的老大來了怎麼可能不逃跑,是我我也跑了。
因為關羽沒有參加到長坂坡之戰所以這次沒有他的敗仗,關羽的第二場敗仗是荊州之戰,可以說是改變了整個三國史,關羽不但罵了孫權還嘲諷他,更是嬌縱的出兵想打許昌,一個樊城就讓關羽打的筋疲力竭,曹操只能親自到場了,本就兵疲馬乏更是難敵二國聯軍,關羽也是在戰前打了糜芳,三國迷都知道糜芳是劉備的小舅子而且官至南郡太守,也就是荊州的二把手,心裡也是不得勁,所以吳軍打來的時候打都沒打直接投降了也撅了關羽唯一的退路,更是曾經羞辱過劉封是義子不是親子,看看關二爺拉了多少仇恨啊!別說逃兵了直接反水的就不下五萬。
-
6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新年好!我是雞湯。題主的問題很好!與其去爭論兩個古人誰強一些,不如聚焦於“為何”,看看在面對逆境時,如何防止心理崩潰。
所謂“一鬨而散”,多是心理上的崩潰。
以這兩個事例,討論關羽趙雲治軍之能,毫無意義,畢竟,趙雲需要做的只是在曹真軍面前作好撤退組織工作,這樣的工作,是所有將軍的基本素質。而關羽呢?是在進攻時,遭到當時所有優秀敵人的聯合謀殺,至今人們對這種情況只能做到“預防”,而沒人有辦法可以應付!
但是,我們依然可以拿這兩個案例來分析,學會危機管理!
我以為,有以下幾點借鑑:
1、控制恐懼
在遇到困難時,人們多會把困難放大。原本不可怕的敵人,看起來難以戰勝。
子龍親斷後,士卒心安趙雲親自斷後,使軍心頓安,進退有據。畢竟,箕谷狹長,將軍在後,敵軍無法穿插分割,士卒退卻自然安全了。
關羽軍面臨的恐懼,是老巢被端,士卒此時擔心家人。而呂蒙巧用此心理,令部隊秋毫無犯,對關羽軍展開政治宣傳,使關羽軍軍心渙散。後來,我軍對國軍喊話“老鄉,你家土改了,你家分了地了!”也是此道,這句話,威力勝過槍林彈語!
關羽軍或應適當控制資訊源,或有辦法控制厭戰心理。古代戰爭中,“洩密者斬”“密不發喪"等維護士氣的資訊控制非常常見,雲長光明磊落,恐不喜此道,但由此,軍心散矣。
控制資訊,對軍隊穩定極重要。白起善之。畢竟,極重忠義之人不多,看是為家人而戰。
2、迅速擺脫危險
夜長夢多,人於困境中,初時或可賈勇而行,但拖延時日,仍不能設法拖困,則人雖勇,心亦散矣。關羽軍撤後,既無力迅速解圍,也不撤西川,屯敗軍於麥城以求恢復,是依然輕視東吳英傑!趙雲軍不論漢水設疑陣,還是箕谷之撤,皆目標明確、簡單,故軍得保全。
雲長若能一早定西歸之計,捲土重來未可知再次申明,兩人皆世之良將,兩人所面臨之困難,相差萬里,但所顯示的經驗教訓,或許會對我們有所借鑑。
-
7 # 上將噯福斯
關羽戰敗過很多次,真正士卒離散背叛的,只有大意失荊州一回。
關羽年少之時,就追隨劉備。起兵以後,大小數十戰,敗多勝少。往往是因為敵強己弱,關羽軍難以抵擋。在戰場上被敵人擊潰。
等到他們找到立足之地,稍稍安定下來,被打散的部隊往往又前來投靠。
劉備、關羽因此屢敗屢戰,始終強悍。比如,劉備起兵之初,徵招了一批烏丸雜騎,這支部隊戰鬥力很強,有很多人一直到諸葛亮時代,還在蜀漢軍中。
但是,大意失荊州,關羽犯了大錯誤。導致軍心瓦解,全軍不戰而降。東吳趁關羽攻打樊城之際,偷襲荊州。傅仕仁、糜芳不戰而降。江陵陷落,關羽的大本營被佔領。
這並不可怕,因為關羽還有之前三萬大軍,完全可以重新奪回荊州。
可怕的事,關羽軍的家眷都在江陵,全部被東吳俘虜。這是導致關羽軍心渙散的重要原因。
關羽自己的應對也有重大問題。他不斷派人打探打探荊州的情況。陸遜對這些人熱情款待,告訴他們荊州軍士的家眷安然無恙。
當這些人把訊息帶回去以後,關羽軍瞬間崩潰。全軍上下都去投降東吳了。因為這樣可以保住家眷的性命。
關羽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秘密打探荊州情況。對外宣稱東吳軍殘酷屠殺,激發荊州軍的仇恨,同仇敵愾,殺回荊州,也許還有轉機。可惜呀。
最後,在北有曹軍、連續作戰疲憊不堪、老窩被端的情況下,關羽軍崩潰了。
趙雲的軍隊從來沒有面臨過這樣絕望的境地,所以沒有全軍潰散。攻打益州,趙雲面對的都是戰鬥力極弱的州府武裝。漢中之戰,趙雲是背後有劉備大軍支援。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趙雲作為疑兵,與曹真大軍在萁谷對峙。他憑險固守,使魏軍不能前進一步。蜀軍後路暢通,進退自如。當然不會崩潰了。
-
8 # 皛川
哈哈哈,熟讀“三國”的人都知道,雖說關羽和趙雲都是五虎上將,但他們擔負的責任是不同的。關羽就是率兵打仗的大將軍,而趙雲其實是劉備的“衛戍區司令”。
關羽的部隊是野戰軍,趙雲的部隊是“近衛軍”。
打仗的時候,關羽要率領自己的部隊對陣,雙方將軍對殺,打得贏對方,自己計程車兵才會演殺過來。打不贏,也會自己先落荒而逃,士兵跟在後面跑。成語叫“兵敗如山倒”。而後再慢慢集結。
而趙雲的部隊,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預備隊,迫不得已的時候,才上陣廝殺。從三國演義中不難看出,趙雲其實就沒有單獨率兵打過大仗。大多時候都是打配合。所以,才會留下“常勝將軍”的美名。
回覆列表
題目上的這個問題,可以從兩方面分析,第一關羽是違背軍令而戰敗的,手底下計程車兵自然不肯全力賣命,第二趙雲是一直遵守命令替劉備打地盤的,所以手底下計程車兵肯定賣力。請看我對這兩個人的分析
關羽在投奔曹操時在“斬顏良、誅文丑”的戰役一戰成名,後在離開曹操回到劉備時“過五關、斬六將”和“千里走單騎”中連殺曹操六名守關大將,關羽的忠義之名威震天下。
後來劉備征討益州時安排關羽鎮守荊州四郡。後來關羽違背劉備的命令北上討伐曹操,關羽初戰便將曹操的軍隊打敗,著名的“水淹七軍”便是此役。
東吳孫權趁關羽與曹軍交戰之際,派大將呂蒙襲取荊州,關羽知荊州被襲回援荊州時中東吳軍的埋伏,導致城破身亡。
常勝將軍趙雲趙雲原先投奔幽州公孫瓚,後來跟隨劉備四處征戰,趙雲在長坂坡之戰中在數十萬曹軍中“七進七出”救出幼主劉禪,至此趙雲一戰成名,名震天下。後來被劉備派往奪取荊州四郡的桂陽郡,再後來跟隨劉備征討益州,屢立奇功。
趙雲跟隨劉備大小征戰數百次,鮮有敗績,故被人稱為“常勝將軍”。
兩個人的對比關羽因為違背劉備的命令而大意失荊州,導致劉備喪失精銳的荊州軍和荊州這個戰略要地,所以關羽被後人認為是有勇無謀,不聽軍令的莽夫。其實關羽是有指揮能力的,有勇有謀的大將之才,從他“水淹七軍”就可以看出關羽絕非莽夫。
趙雲一直跟隨劉備征戰,很少有獨自帶兵作戰的機會,如果他有大兵團指揮作戰的能力,劉備肯定會讓他獨自帶兵作戰,又因為趙雲一直遵從劉備的命令,沒有違抗過軍令,所以趙雲很少有敗績。
從以上兩個人的對比中可以看出雖然趙雲為人謹慎,少有敗績,但沒有大兵團作戰的指揮能力,;而關羽雖然有指揮大兵團作戰的能力,但他恃才自傲,容易得罪人,這也是導致他“敗走麥城”。趙雲是將才,關羽是帥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