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水墨畫家陳莊

    黃賓虹是現代中國山水畫大家,他總結出的“五筆七墨”對中國山水畫是個巨大的貢獻。他是中國山水畫的理論家,也是中國山水畫的虔誠實踐家。

    學習黃老的畫,主要學習他的墨法。平常我們認為墨分五色,他卻提出墨分七色 ,即濃墨法、淡墨法、破墨法、積墨法、潑墨法、焦墨法、宿墨法。從中可以看出,他對墨的分類不以水分類,而是取自技法分類。黃賓虹先生的山水畫開創了山水畫裡墨色渾厚華滋、黑密厚重一路風格。學黃老的畫,就是要學黑與厚的墨色技法。

    “年少不學黃賓虹”,這是前些年業界流行的一句口頭禪,為什麼呢?許多畫人追捧黃老沒錯,學黃老卻只看重了他的面貌,也就是奔他的筆法追去了,要知道,黃賓虹老先生的筆法面貌是在他眼睛不行的時候才畫成這樣“亂七八糟”的,沒有意義。學筆法亂性,還以為山水畫就可以這樣胡來一氣,學墨法才得黃畫之精髓。

    我的導師賈又福先生山水畫厚重深沉,就因為他得了黃賓虹老先生的真法,學了其墨法而拋開其筆法。

  • 2 # 乾得堂

    黃賓虹之所以難學,是因為對筆墨功力的要求太高。黃賓虹的山水,雄渾厚重,也是因為他的筆墨功力深厚而成就。現在的好畫者,基本上已經是不談論賓虹先生的那種筆墨功力,既使學,也僅僅是表面形式。不知其本,反求其表,不求其神質,只知其外形,焉有不蹩腳之理!要學黃賓虹之畫,首先要求筆墨功力深厚,其次是於畫理精通,三為可遷想而妙得,四乃知其然而可變。歸根結底是學問、學識、學力的綜合素質與修養的培育。如果黃賓虹也可以一看便知,一學就會,那還有中國文化精神的博大精深?為什麼學黃賓虹而蹩腳者眾?實是其學也淺,其功也薄,其力也弱,其識難得畫理。總之是為學不深不足之故。(畫自寫)。

  • 3 # 小馬哥聊歷史

    我一直認為:類似像黃賓虹這種極端的,無明顯規律、法則可循的畫風,最忌的是直接效仿臨習(因為你連從何處著手都搞不清楚)。若偶爾把玩之倒無大礙,若是義無反顧地直面介入效仿其模式,那麼風險可就大了,很有可能會陷入一汪爛泥潭中而無以自拔。所以,我一直以為賓虹老的畫只能品讀而不適合臨習——讀畫是一種極好的學習方法。有機會就慢慢品,讀懂一點是一點,就像“潤物無聲”般的去吸吮潤養。可以這麼斷言:中國畫筆墨裡最終端、最精粹的韻味,在賓虹老的作品中都可以品得到,然而品不品得出其中之“妙”,又能品出多少,則要看每個人自己悟性高低了……縱觀這幾十年來,對黃賓虹的畫風無論以什麼形式熱捧狂追,總體而言,能真正讀懂賓虹老作品中最精華的人仍是寥若晨星——不然就不應該看到如此多的中國畫作在筆墨的處理上顯得那麼的膚淺、刻板、苦澀、黑氣、髒濁、浮泛……不然也就不會有這麼多的後生歪學糟踏黃賓虹了。憑心而論,黃賓虹的畫風也遠非人們想象的那麼完美無暇——他的整體構成、畫面物象、書法題款等都存在著顯而易見的病態、殘缺……他那種處理畫面的不確定性、物象的模糊性等,讓人很難以黃金分割定律去比較業已存在的規範之美。簡而言之,黃賓虹是大寫的、裂變的、自我的、極度隨心所欲的。他畫面中的美感、筆墨中的神韻,是支離的、是不羈的、是無序的、是流動的、是若隱若現的,並非常人都可以去捕捉定格而將其咀嚼消化得了的。若有人一味地咀嚼吮吸黃賓虹,無疑將會造成自身嚴重的“營養不良症”。往往最終會被噎死、餓死……其實泱泱藝海,除卻那些遠古的大師之外,當今的山水畫大師中如傅抱石、李可染、陸儼少等,他們都有其獨特的、高階的,甚至是黃賓虹先生所欠缺不具備的藝術成就之精華讓後人認真學習楷模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名字裡有生僻字是什麼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