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鬥爭:(長) 1475年3月6日,米開朗琪羅在義大利佛羅倫薩的卡普雷塞出生。他的父親是地方法官,脾氣暴躁,母親在他六歲時去世。米開朗琪羅幼時寄養在一個石匠家中,石匠妻子的乳汁哺育了這位未來的雕塑家。米開朗琪羅從小迷戀繪畫,在學校裡總是畫素描,為此他經常遭受家人的毒打,因為他的父親認為從事藝術是可恥的。他堅持自己的選擇,後來進入雕塑學校。 義大利的宗教矛盾和黨派鬥爭非常複雜,有人還預言佛羅倫薩要遭大難,為了逃避這一切真真假假的謠言和矛盾,1494年米開朗琪羅離開佛羅倫薩,先後去了威尼斯和羅馬,沉浸在他的雕塑藝術中。他在這期間完成了雕塑作品《哀悼基督》,一舉成名。 1501年,他回到佛羅倫薩,並開始他著名的雕塑作品《大衛》的創作。1504年,完工後的《大衛》卻遭到當時群眾的誤解,大衛聖潔的裸體使封建意識頑固的人們感到侷促不安,有人甚至向雕塑投擲石子。 1505年3月,米開朗琪羅被教皇尤利烏斯二世召赴羅馬,從此開始了他生涯中的英雄時代。教皇要他造一個能夠和古羅馬相稱的陵墓,這一宏偉的構想令米開朗琪羅激動不已。為了這龐大的工程,米開朗琪羅僅僅選料就花費了八個多月,運到羅馬的石料堆得像座山,無論是群眾還是教皇都為之欣喜若狂。但由於米開朗琪羅的仇敵的挑唆,教皇突然放棄建造陵墓的計劃,而決定重建聖彼得教堂。米開朗琪羅為此債臺高築,又失去教皇的寵愛,最後他不顧教皇的命令,離開羅馬。 回到羅馬後,尤利烏斯二世又命令他去作西斯廷教堂的天頂畫。當時拉斐爾已經完成了他在梵蒂岡的壁畫,並獲得極高的讚譽,這無疑對米開朗琪羅是一次嚴峻的挑戰。無法逃避的米開朗琪羅同樣是在惡劣的環境中開始了這項巨大的工作。從1508年到1512年,米開朗琪羅成年累月地仰著頭畫西斯廷的天頂,他的身子因此受盡了折磨,其間他的父親、弟弟還不斷地向他索要錢財,浪擲他的血汗所得。 自由的米開朗琪羅,終身只是從一個羈絆轉到另一個羈絆,從一個主人轉到另一個主人的手中。尤利烏斯二世死後,新任教皇利奧十世要他為自己服務,下令讓他建造梅迪契家廟。大主教梅迪契不久成為教皇克雷芒七世,也就是成了米開朗琪羅新的統治者。與以前的教皇相比,克雷芒七世是非常仁慈的,他關心愛護米開朗琪羅,瞭解他意志薄弱的缺點,時時鼓勵他振奮精神,但要醫治米開朗琪羅內心的煩躁、狂亂、悲觀、哀愁,卻不是他的權力所能為的事。克雷芒七世委託他主持梅迪契家廟和墳墓的建築,勸他加入教派,按月送他薪金。米開朗琪羅突然改變主意,拒絕教皇的薪俸,想丟下手裡的工作。在反反覆覆之中,從1520年到1527年,米開朗琪羅沒有完成一件作品。 1527年佛羅倫薩爆發革命,米開朗琪羅做了守城工程的總領導。而當城市被教皇的軍隊圍困時,米開朗琪羅又匆忙出逃。克雷芒七世饒恕了他,但他必須繼續為教皇服務。1530到1531年間,他先後完成《夜》、《晨》等作品。 1534年,米開朗琪羅重返羅馬,他以後的全部歲月就是在羅馬度過的。他先後與幾個女子熱戀。1536年到1541年他完成《最後之審判》。1547年,他又被任命為聖彼得大寺的建築師兼總監。他認為這是神聖的事業,因此拒絕任何薪俸。但他的敵人百般刁難,以至米開朗琪羅最終未能完成。 短: 1475年3月6日,米開朗基羅出生於卡森蒂諾地方的卡普雷賽,父親是法官。母親在他六歲時便死去,米開朗基羅被寄養在一個石匠的妻子家裡。十三歲時,他進入多梅尼科.吉蘭達約的畫室。據說由於他的成績優秀,使他的老師為之嫉妒。一年後他們分手了,米開朗基羅轉入一所雕塑學校。不久,由於宗教信仰的衝突,他離開了那裡,先後到過威尼斯、羅馬等名城,雕塑水平不斷地得到了提高。 1505年3月,米開朗基羅被教皇尤利烏斯二世徵召去替他造陵墓。不久,又讓他去畫西斯廷教堂的天頂畫。此後幾年,他一直受著歷任教皇的差遣,攜帶著痛苦去創作他並不滿意的作品。1527年米開朗基羅捲入了一場革命的漩渦,差一點喪命。革命結束後,教皇克雷芒又將他從隱避的地方找了出來,米開朗基羅不得不重新為他所抗拒的人勞作。1537年9月克雷芒教皇駕崩,米開朗基羅原以為從此能安安靜靜地做自己的事了。但他剛到羅馬,又被他的新主人——保羅三世抓住了。似乎命運註定他只能在無休止的干涉中替別人幹活。 下篇:捨棄(這個我只找到短的) 米開朗基羅已喪失他的健康、他的精力和他的信心,他的父親和他最愛的一個弟弟也已死去。人世間再也沒有任何東西能使他留戀。在這些心力交瘁的年月之後,唯一能安慰這個孤獨老人的,只有至有的友誼了。他傾慕加伐利利的美貌、談吐和高尚的品德;1535年他認識維多利亞,他們在教堂的聚會中聊天,互寄十四行詩,這位贊成宗教改革,和米開朗基羅一樣強烈又怯懦的女子更為米開朗基羅在藝術上開啟信仰的門戶。1541年米開朗基羅完成西斯汀教堂的祭壇畫「最後的審判」,描繪的是世界末日來臨時,萬民都在基督面前接受審判,善者昇天和耶穌和眾使徒同在,惡者被打入地獄。這是米開朗基羅歷經數十年人間不公平待遇,即將走到人生盡頭時的控訴。他的一生一直在受苦,如基督一樣,但他相信審判的那日終將到來,每個人都得向上帝交賬。 維多利亞過世。其後米開朗基羅雕了三座哀悼基督的像。他之所以繼續雕塑,已不是因為對藝術的信心,而是為了對基督的信心,而是因為他的利與精神不能不創造。他的最後一件雕塑「龍大尼尼的哀悼基督」,可看出他對藝術已到了漠不關心的地步。他不在像從前一樣注重人體美。雕像輪廓粗糙,看起來就像赤裸裸的靈魂。創作的物件不再是給世人看,而是給上帝。 14日他開始發燒,18日下午5時,這位傑出的雕塑家兼畫家終於永遠地離開了人間。
上篇鬥爭:(長) 1475年3月6日,米開朗琪羅在義大利佛羅倫薩的卡普雷塞出生。他的父親是地方法官,脾氣暴躁,母親在他六歲時去世。米開朗琪羅幼時寄養在一個石匠家中,石匠妻子的乳汁哺育了這位未來的雕塑家。米開朗琪羅從小迷戀繪畫,在學校裡總是畫素描,為此他經常遭受家人的毒打,因為他的父親認為從事藝術是可恥的。他堅持自己的選擇,後來進入雕塑學校。 義大利的宗教矛盾和黨派鬥爭非常複雜,有人還預言佛羅倫薩要遭大難,為了逃避這一切真真假假的謠言和矛盾,1494年米開朗琪羅離開佛羅倫薩,先後去了威尼斯和羅馬,沉浸在他的雕塑藝術中。他在這期間完成了雕塑作品《哀悼基督》,一舉成名。 1501年,他回到佛羅倫薩,並開始他著名的雕塑作品《大衛》的創作。1504年,完工後的《大衛》卻遭到當時群眾的誤解,大衛聖潔的裸體使封建意識頑固的人們感到侷促不安,有人甚至向雕塑投擲石子。 1505年3月,米開朗琪羅被教皇尤利烏斯二世召赴羅馬,從此開始了他生涯中的英雄時代。教皇要他造一個能夠和古羅馬相稱的陵墓,這一宏偉的構想令米開朗琪羅激動不已。為了這龐大的工程,米開朗琪羅僅僅選料就花費了八個多月,運到羅馬的石料堆得像座山,無論是群眾還是教皇都為之欣喜若狂。但由於米開朗琪羅的仇敵的挑唆,教皇突然放棄建造陵墓的計劃,而決定重建聖彼得教堂。米開朗琪羅為此債臺高築,又失去教皇的寵愛,最後他不顧教皇的命令,離開羅馬。 回到羅馬後,尤利烏斯二世又命令他去作西斯廷教堂的天頂畫。當時拉斐爾已經完成了他在梵蒂岡的壁畫,並獲得極高的讚譽,這無疑對米開朗琪羅是一次嚴峻的挑戰。無法逃避的米開朗琪羅同樣是在惡劣的環境中開始了這項巨大的工作。從1508年到1512年,米開朗琪羅成年累月地仰著頭畫西斯廷的天頂,他的身子因此受盡了折磨,其間他的父親、弟弟還不斷地向他索要錢財,浪擲他的血汗所得。 自由的米開朗琪羅,終身只是從一個羈絆轉到另一個羈絆,從一個主人轉到另一個主人的手中。尤利烏斯二世死後,新任教皇利奧十世要他為自己服務,下令讓他建造梅迪契家廟。大主教梅迪契不久成為教皇克雷芒七世,也就是成了米開朗琪羅新的統治者。與以前的教皇相比,克雷芒七世是非常仁慈的,他關心愛護米開朗琪羅,瞭解他意志薄弱的缺點,時時鼓勵他振奮精神,但要醫治米開朗琪羅內心的煩躁、狂亂、悲觀、哀愁,卻不是他的權力所能為的事。克雷芒七世委託他主持梅迪契家廟和墳墓的建築,勸他加入教派,按月送他薪金。米開朗琪羅突然改變主意,拒絕教皇的薪俸,想丟下手裡的工作。在反反覆覆之中,從1520年到1527年,米開朗琪羅沒有完成一件作品。 1527年佛羅倫薩爆發革命,米開朗琪羅做了守城工程的總領導。而當城市被教皇的軍隊圍困時,米開朗琪羅又匆忙出逃。克雷芒七世饒恕了他,但他必須繼續為教皇服務。1530到1531年間,他先後完成《夜》、《晨》等作品。 1534年,米開朗琪羅重返羅馬,他以後的全部歲月就是在羅馬度過的。他先後與幾個女子熱戀。1536年到1541年他完成《最後之審判》。1547年,他又被任命為聖彼得大寺的建築師兼總監。他認為這是神聖的事業,因此拒絕任何薪俸。但他的敵人百般刁難,以至米開朗琪羅最終未能完成。 短: 1475年3月6日,米開朗基羅出生於卡森蒂諾地方的卡普雷賽,父親是法官。母親在他六歲時便死去,米開朗基羅被寄養在一個石匠的妻子家裡。十三歲時,他進入多梅尼科.吉蘭達約的畫室。據說由於他的成績優秀,使他的老師為之嫉妒。一年後他們分手了,米開朗基羅轉入一所雕塑學校。不久,由於宗教信仰的衝突,他離開了那裡,先後到過威尼斯、羅馬等名城,雕塑水平不斷地得到了提高。 1505年3月,米開朗基羅被教皇尤利烏斯二世徵召去替他造陵墓。不久,又讓他去畫西斯廷教堂的天頂畫。此後幾年,他一直受著歷任教皇的差遣,攜帶著痛苦去創作他並不滿意的作品。1527年米開朗基羅捲入了一場革命的漩渦,差一點喪命。革命結束後,教皇克雷芒又將他從隱避的地方找了出來,米開朗基羅不得不重新為他所抗拒的人勞作。1537年9月克雷芒教皇駕崩,米開朗基羅原以為從此能安安靜靜地做自己的事了。但他剛到羅馬,又被他的新主人——保羅三世抓住了。似乎命運註定他只能在無休止的干涉中替別人幹活。 下篇:捨棄(這個我只找到短的) 米開朗基羅已喪失他的健康、他的精力和他的信心,他的父親和他最愛的一個弟弟也已死去。人世間再也沒有任何東西能使他留戀。在這些心力交瘁的年月之後,唯一能安慰這個孤獨老人的,只有至有的友誼了。他傾慕加伐利利的美貌、談吐和高尚的品德;1535年他認識維多利亞,他們在教堂的聚會中聊天,互寄十四行詩,這位贊成宗教改革,和米開朗基羅一樣強烈又怯懦的女子更為米開朗基羅在藝術上開啟信仰的門戶。1541年米開朗基羅完成西斯汀教堂的祭壇畫「最後的審判」,描繪的是世界末日來臨時,萬民都在基督面前接受審判,善者昇天和耶穌和眾使徒同在,惡者被打入地獄。這是米開朗基羅歷經數十年人間不公平待遇,即將走到人生盡頭時的控訴。他的一生一直在受苦,如基督一樣,但他相信審判的那日終將到來,每個人都得向上帝交賬。 維多利亞過世。其後米開朗基羅雕了三座哀悼基督的像。他之所以繼續雕塑,已不是因為對藝術的信心,而是為了對基督的信心,而是因為他的利與精神不能不創造。他的最後一件雕塑「龍大尼尼的哀悼基督」,可看出他對藝術已到了漠不關心的地步。他不在像從前一樣注重人體美。雕像輪廓粗糙,看起來就像赤裸裸的靈魂。創作的物件不再是給世人看,而是給上帝。 14日他開始發燒,18日下午5時,這位傑出的雕塑家兼畫家終於永遠地離開了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