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蕭亞夫
-
2 # 拾得6418
對的,電動車汽車並不是真正的新能源車電池汙染環境。目前的政策水平也就這樣了,看好寶馬汽車,相信未來的寶馬。
-
3 # 舂暖花開心情好
純電動汽車以後的維護成本太高,三年左右換一次電瓶就要好幾萬,其它的維護成本也比普通的燃油車要貴好幾倍。而且續航里程特別近也就三百多公里,有的說五百公里根達不到瞎說的,再說充電除了在家充電以外你在外面根本找不到充電樁的,所以在未來幾年內很難普極,
-
4 # 陽光福瑞
就根據目前新能源汽車水平,說的還是有道理的,充電速度與加油比較還是太慢了,充電站比加油站少,出遠門很不方便。
-
5 # 海闊天空215692247
純電動車在中國可能是比較迫切,原因是中國城市的尾氣汙染嚴重。華人要改善汙染問題首推新源汽車。加之中國石油嚴重依賴進口所以電動車是中國政府工作的重要政策。跟個人消費喜好沒有什麼關係。而世界的其他地方跟中國國情不同傳統汽車仍然佔主流。但寶馬公司忽視中國市場沒有及時改變投資策略將會付出代價。當中國新能源車成為主流時。外國企業還有機會嗎?中國汽車就能在世界汽車行業中超越。
-
6 # DAO車司機
說得很正確。注意他強調的物件是普通消費者,確實沒有什麼需求,而且不必要,而且還可能負擔不起。我自己也參與純電動汽車的開發,但不得不說純電動車就是個雞肋。
太高深的不談,我們就算個賬好了。以市面常見的純電動轎車為例來講。假如一輛車續航里程350㎞,動力電池的容量是40度電。其他都不要看了,就光看這40度電的電池價值。我一個同學在國內一家還算不小的電池廠工作,他給我透露過電池的成本說得低一點也要5000塊錢一度電,那麼這這40度的動力電池就得20萬。車上的其他東西就當是買電池送車不要錢,你還是得花20萬吧。
那麼20萬能買到什麼車呢,買B級車都一大把了,什麼CAMRY,Accord,Passat,Magotan,Teana,馬自達6……那麼你這電動車那什麼優勢來競爭。
如果說用電省錢,那是痴人說夢。那麼得有個固定車位,裝充電樁。一線城市才喜歡推廣電動車,一線城市的車位可不便宜哦。而且電池使用到後期效能的衰減算進去,根本不可能省錢。
所以如果沒有國家的補貼,和一些限行政策上的優勢,估計很少有人會去買電動車。
當然,也不能說電動車就一無是處。主要還是特定的場景,特定的需求。比如公交車,短途貨運車,微型代步車。這些車線路比較固定,可以做到沒有里程憂慮,可以有場地充電,可以減少城市排放,這些特殊的用車場景才是電動車大展拳腳的地方。
而私家車,還是算了吧,目前使用者體驗不好,痛點多。等到電池技術有新的革新,電動車成本降低,體驗能和傳統車競爭,自然消費者會選著它們。利用技術和市場讓汽車的電動化來得水到渠成。而現在的補貼政策,無疑是揠苗助長,干擾了技術和市場的自然發展。
-
7 # 中醫子良
先不說別的,我只想知道加入人手一輛電動車,假如中國現行所有的汽車都換成了電動車(請允許我用電動車而不是新能源),且不說用電量增加多少,就是想問問充電問題如何解決?
有人說充電樁多了就可以了,須知到帶有充電樁的車位是不能停車的,那麼問題來了,那麼多充電車位不能停車,停車問題如何解決?
其次是目前停在路邊,馬路牙子上,草叢裡的車子在哪裡充電?如果將現有的停車位都裝上充電樁,那麼衝好電的車子停在哪裡呢?還有那些佔不到車位的人去哪裡充電呢?
一系列的問題都會隨之而來,並不是一句環保就能解決的。更何況電動汽車並不環保,特別是真多中國目前基本依靠火力發電的國家,只不過是汙染轉移而已,並沒有消除汙染。
-
8 # 善待為本
買電動汽車的最大優勢是:1、不參加車牌的搖號,在一線城市可以省掉2萬以上搖號費;2、買車後不用限號方便出行;3、買電動汽車政府有補貼可以省掉幾萬塊錢;4、用電動汽車作為過渡工具對個人損失也不太大,比沒車強多了;5、這樣即支援了國家環保,又方便了自已何樂而不為呢。
-
9 # 小雷音黃眉小哥
感覺有道理,歷史已告訴我們,大躍進,拔苗助長,4萬億,都有後遺症和副作用,讓市場決定就好,別搞什麼彎道超車,電動還有好多路要走,現解決電的問題也很重要,要不5年後,第一批電池開始淘汰更換時就有可能重蹈“共享”的覆轍。
-
10 # 莊周109
我覺得這話沒啥毛病!主要是國家扶持了這麼多年,國內車企在燃油汽車方面始終沒能和國外車企抗衡,且有被不斷收編的趨勢,因此國家寄希望於另闢蹊徑在電動汽車上能彎道超車,另外也是出於降低進口原油依賴度及環保的考慮。
電動車環保嗎?電池的汙染不比燃油大?
電動車經濟嗎?好像電動車妹補貼比燃油車都貴?
電動車安全和方便更站不住腳,為什麼要買?
回覆列表
如果他真的是這樣說的,他的這種說法肯定是錯誤的,他這種判斷有可能給寶馬帶來戰略性誤判,甚至可能危及到寶馬的前途,其實寶馬也在生產純電動車呀,如i3和ⅰ8,還有插電混動的5系和Ⅹ1。象寶馬這樣的老牌燃油車巨頭,實力很強,只要願意投入,完全有能力發展純電或其他新能源汽車,關鍵是一定要把握好今後發展的戰略方向!戰略誤判可能會帶來滅頂之災,就象科達,諾基亞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