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蠻靈噶的姜先生
-
2 # 肉肉不太肥
先說題外話,這電影笑點比我想象中得要多,就像某人說的,這片子種族主義態度太明顯了,荒野搜尋部分總是壓抑、嚴肅、緊張,而一到白人家庭內部則充滿歡聲笑語。
電影中有幾個穿幫鏡頭讓人覺得很有意思。
1、死去的印第安人還在喘氣。
2、當印第安人追趕騎兵時,克萊頓從馬上墜入水中,但隨後的鏡頭中他卻渾身乾爽。
3、騎兵準備穿越白雪覆蓋的河面時,河岸上出現了二十世紀才有的汽車。
4、伊桑進入騎兵要塞時,在旗幟的上方出現了電線。
-
3 # 經典影視播放器
電影講述兩個男人找一個女孩的故事。一個參加完戰爭的男人回到弟弟家,打算過平靜的生活。第二天,村裡很多牲口被殺,大家都知道是印第安人所為,於是村裡人組織騎兵隊去追殺印第安人。騎兵隊追出很遠後才發現他們中了印第安人的調虎離山計,但回到村子已經來不及。第二天,男人回到弟弟家後,發現家人被殺,兩個女孩則被印第安人抓走。騎兵隊馬上追,追逐中他們遭到印第安人圍攻,有人受了重傷。大家都決定放棄,只有男人、男人幾年前救下的青年和女孩的男朋友決定繼續追下去。一番追逐後,男人發現了其中一個女孩的屍體。他的男朋友知道後很憤怒,一怒之下殺向印第安人,犧牲了。餘下的兩人繼續尋找。一年後,兩人回到村子裡弟弟的朋友家,打算休息一段時間再去尋找。朋友家的女兒一直很喜歡青年,看到他回來很高興,不想他離開。但是為了尋找女孩,兩人還是離開了。他們兩人追尋了很多年,去了很多地方,也遇見了很多事情,比如青年買了一個印第安女人做老婆、被人搶劫等等。在新墨西哥,他們終於找到抓走女孩的印第安部落,並見到了女孩。女孩已經成為女人,她不願意離開印第安部落。男人見到此種情況,要殺死女孩,青年不同意,兩人廝打起來,並引來印第安人的攻擊。擊退印第安人的攻擊後,他們回到朋友家。朋友家這時正在舉行女兒的婚禮,原來她不願意等青年了。青年看到新郎之後,兩人扭打起來。打鬥結束後,軍隊來通報,抓走女孩的印第安部落要來進攻村子。騎兵隊馬上組成,並在他們的攻擊下,白人們終於救回女孩,青年與朋友家女兒也終成眷屬。
最近看的IMDB250和AF100的電影,讓我看到不少的好電影,即使其中很多不算佳片,但也不是平庸之作。但本片卻與這些電影不同,是一部讓我不可理解的電影。本片我找不到它的中心或者主題,簡單的說,就是不知道電影要表達什麼。親情的偉大?友情的堅貞?印第安人對白人的同化?還是朋友家女兒的痴情和專一?或者是印第安人的凶殘與美國西部的混亂環境?再者是,南北戰爭後美國人生活的不安定?
電影可以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兩個近乎偏執的男人對女孩的搜尋,一部分是有些滑稽的家庭搞笑。在第一部分中,兩個男人搜尋的目的是什麼,電影始終沒有明確的交待。按照常理親人是應該尋找到,可是沒有必要窮盡大半生的精力走遍整個美國,這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合乎邏輯!難道兩個男人有著不可告人的目的,可是男人是女孩的叔叔,有不可告人目的的只能是青年,但青年是喜歡朋友家的女兒的,他們二人這麼拼命的尋找怎麼理解都沒有來由。不管怎麼說,兩個人近乎瘋狂的搜尋是不正常的。或許真的如網上評論說,男人是要尋找家的感覺,青年則是要為了保護女孩免遭男人毒手?但是,通過影片的描述我真的沒有看出這一層面!電影另外一部份的家庭搞笑,則讓人看起來非常彆扭,它與影片的整體風格明顯不協調,而且關於搞笑橋段的設定也並不新鮮,完全是生硬的搞笑,比如新郎與青年扭打時中眾人的反應,他們明顯是在看熱鬧,一點都不現實。從以上可以看出,電影在最基本的情節與風格上都難以做到統一和合理,這樣的電影看起來不讓人費解嗎?
此外,電影中對於人物性格的設定也很片面,比如喜歡座搖椅的老頭、與男人不合的牧師、喜歡青年的朋友家女孩,這些人之間的關係來得都非常突然。他們之間的關係都沒有細節描寫或者一些暗示,彷彿人物出現的時候就已經帶來了這些關係。除非,本片還有一部前傳電影。最搞笑的是,當男人與青年回到朋友家時,喜歡座搖椅的老頭竟然被印第安人抓住並帶到他們的村子附近,有沒有搞錯啊!剛才還在新墨西哥,一會就到德克薩斯了,編導用一些情節過渡一下好不好!還有,為什麼要抓喜歡座搖椅的老頭呢?難道印第安人知道他與村裡人的關係,這些都沒有交待嘛。總之,影片情節整體上有很大的缺陷,而且非常明顯的表現在影片各處,本片的編劇該打!
本片實在讓我費解,只好到網上去看一下其他人的評論。很多人都說到本片的種族歧視,但是在我來看,本片中對於印第安人的描寫是很正常的,因為美國西部片中印第安人一向都是這個形象,殘忍、野蠻、血腥、暴力、濫殺無辜等等。如果本片中這些算種族歧視的話,那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前的所有西部片都有種族歧視了。因此,關於本片的這個方面根本不值一提。
最後,在我絞盡腦汁的情況下,終於發現本片唯一一個有積極意義之處,既是描寫了印第安人對於白人的同化,也可以說是女孩對於印第安人身份的認同。作為一部1956年上映的電影,能有如此超前的意識,反映這個確實存在的事實,這是本片與其他西部片的最大不同。本片中描寫的關於印第安人對白人的同化雖然不能與《與狼共舞》相提並論,但是它表現這個現實的勇氣與前瞻性,還是具有歷史意義的。這也是本片能進入AFI100的主要原因。
電影的其他方面中規中矩,只有畫面給我留下深刻印象。電影中有很多壯闊的西部風光,而且都是大全景,荒野、小樹林、禿山等等,這是我看過的西部片裡畫面最真實的一部,當然這與它是彩色片有很大關係。不過,本片中很多畫面還是採用了假景,這是它美中不足之處。難道只有到了七十年代,電影才不用假景了嗎?假景我已經看夠了!
演員方面都是熟面孔。西部片雖然看得不多,但是John Wayne的電影已經看過不少。本片中John Wayne的形象還是老樣子,英雄般的男主角,就不多說了。女主角Vera Miles也是老熟人,看過《精神病患者》《歷劫佳人》等等她主演的好幾部電影。她一個漂亮的美女,她在本片扮演的也是一個花瓶式的美女,符合她的形象。只出現幾個場景的Natalie Wood同樣是熟面孔,《西區故事》《無因的反抗》裡她都是女主角。現在來看,老電影看得越來越多,對於老明星我也可以臉熟了。
總的來說,一部混亂的電影,不統一的風格、不完整的劇情、不鮮明的人物,唯一的優點只是第一次涉及到印第安人對白人的同化,僅此而已。它不是一部好電影
-
4 # 糖水屋剪輯手
不得不說發問的是個行家[靈光一閃][靈光一閃][靈光一閃]咱有一說一,笑點無非是幾個穿幫盡頭[捂臉][捂臉]
我分享一下我的觀影報告
1.約翰.福特對社會議題的關注更進一步,從階級的和解到種族的和解。印第安人再也不全是屠夫,而是可以交流並且可以融入社會的,只不過疤臉領導下的是個戰爭部落罷了。
2.黑暗的門是本片影像上的一個母題,影片從黑暗的門框中走出的瑪莎起,到面對黑暗門框的伊森轉身離去。家庭生活對於他來說就遠不如荒野明媚、安逸了。
3.越看西部片越能看出《Shane》的奇,在於他是一個沒有過去、沒有背景的人,他是一個符號性的人物,他的所有意義就是作為一個英雄解決文明中的矛盾,然後消失於荒野之中。而《搜尋者》中的伊森,《關山飛渡》中的Ringo,他們都是社會中的人,Ringo有老爹、兄弟和復仇使命,伊森也有戰爭背景、離家出走以及和嫂子隱約的一段情。
4. 福特的西部景觀波瀾壯闊,大衛.裡恩和斯皮爾伯格都很受影響啊,其中有一個遠景逆光兩人走在夕陽下的荒野中的鏡頭,就頗似《阿拉伯的勞倫斯》。
《搜尋者》有著明顯的對立,但也有著對這些對立的質疑。在早期的西部片,白人與紅人有著明顯的區隔。《搜尋者》則將一個紅白混血的馬丁插入故事中,更讓一位白人扮演俊美的印第安酋長史卡(Scar,刀疤),還將伊森的小侄女黛比一度同化成紅人。
《搜尋者》將觀眾的種族認同複雜化,不安於輕鬆的二元種族對立。馬丁是個正派角色;他對於尋找黛比的赤誠及堅持,讓觀眾很容易與他認同。
《搜尋者》開頭對於黛比天真可愛的呈現,使得她後來縱使表明印第安人是她的族人,觀眾亦願意接受。雖說史卡該算是本片的反派角色,但片子始終沒有以畫面呈現他的惡行。片子讓白人扮演這紅人史卡,顯露這角色的重要(這是當時好萊塢的邏輯);更強調史卡的俊美,削減這紅人角色與觀眾的距離。
《搜尋者》在1956年對西部片的種族政治做了相當積極的嘗試。
以上觀點,自己結合網路整理!
-
5 # 秒看影視剪輯分享推薦
說起《探索者》這部電腦,就讓我想起一些類似的電影《火車大劫案》《關山FIT》《紅河》都是經典的西部影片!而搜尋者我只想說是一部值得反覆觀看的電影。
影片中的構圖,色彩,和韋恩巔峰級的精彩演繹讓《搜尋者》被譽為西部片歷史上最好的影片。這部電影的劇情很簡單,搜尋,尋親或者說就是找人。影片開場,哥嫂一家望著遠方,等待多年未歸的伊森回家。一家人團聚。然鵝第二天就出事了,伊森第二天被當地牧師尋求幫忙去找被科曼切族人趕走的牛。結果偷牛是假,卻是調虎離山,伊森一家房屋被毀,親人被擄走。而伊森就此踏上了尋親的故事!
要說只看情節發笑的話,比如在途中,伊森和侄子與一群女人交易日常用品時,有個女孩總是傻笑著盯著馬丁,而後一直跟在他們身後,侄子不懂為何跟著他,伊森說教“你不懂,白痴,你買的不是毯子,而是買下了她,你給自己買了個老婆,小子”。而侄子不願意卻無奈怕被送回去女孩家人會來報復。就這樣成為了伊森口中馬丁太太一起上路。後面還有一段,女孩想與馬丁睡一起卻被馬丁一腳推開滾出超遠,被伊森調笑!這2個地方是我認為插入的比較有意思的情節。
最後很多人覺著這部電影很無聊,沒意思,如果想看明白這部電影,建議要去了解一下那個年代美國指責歧視印第安人政策的歷史。這樣看起來才會不覺乏味,讓人覺得電影枯燥。
-
6 # 楓葉影視解說
影片中的笑點有:
1、當印第安人追趕騎兵時,克萊頓從馬上墜入水中,但隨後的鏡頭中他卻渾身乾爽。
2、騎兵準備穿越白雪覆蓋的河面時,河岸上出現了二十世紀才有的汽車
3、死去的印第安人還在喘氣。
4、伊桑進入騎兵要塞時,在旗幟的上方出現了電線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和分享,希望幫大家更高的了解這些事情,同時也祝大家工作順利生活愉快
-
7 # 御紀之風
電影《搜尋者》藝術水平很高,個人認為只有到了某一年齡,你才能看懂的一部電影。
電影裡充斥了種族間的有著嚴肅主題,反應現代社會的許多現象,影片一直都以幽默形式明快闡述著。自然全程情節幽默使人發笑。
1.會發現一些很有趣的部分:伊森和牧師都屬於南方軍人,對北方軍人沒什麼好感;
2.在整個尋找斯卡的過程中,真正嘗試著為他們提供幫助的,是印第安人和墨西哥人,而貨真價值的美國公民,尋思的是出昏招、坑他們的錢、搶他們的未婚妻;
3.帶著印第安血統的馬丁,是伊森最後沒有被盲目的仇恨遮掩,保留人性的關鍵;
4.斯卡的兒子都死於美國人之手,最終他們碰到斯卡,斯卡雖然凶狠,但最初仍然試圖和他們談生意。
5.馬丁回來的時候正巧碰到羅麗與查理結婚,於是兩人大打出手準備來一場真正的決鬥,然而卻像女人一樣撕咬在一起。
這並不是一部搞笑片,這部影片的核心,是對印第安人懷有偏見的伊森在年復一年的尋找復仇中,逐漸迷失本性又重拾人性,對映現今美國在合適不過了。
-
8 # 小阿康影視
作為一部經典的西部片,依舊以表現不同種族文化間的差異與鬥爭為主題。然而,這部電影中的種族文化觀念卻在某種程度上發生了轉變,不同種族文化間似乎有了緩和的跡象。片中,白人和印第安人的一些共同性得以體現,印第安人的形象不再似以前的完全暴力和粗野,而是帶入了一絲人性和理解。英雄的形象也被注入了一些掙扎與殘忍的因素。
亮點在第1分鐘,在悠揚的音樂聲中,瑪莎開啟門,走出去,望向遠處騎馬奔來的伊桑。這是全片第一個鏡頭,它跟結尾呈現了呼應,門框是主要表現意向。這個意向表達了影片的主題和衝突:門內是人們希望懷有的文明,門外刺眼的Sunny之下是充滿暴力血腥的野蠻屠殺,充滿了威脅。
回覆列表
先說題外話,這電影笑點比我想象中得要多,就像某人說的,這片子種族主義態度太明顯了,荒野搜尋部分總是壓抑、嚴肅、緊張,而一到白人家庭內部則充滿歡聲笑語。
電影一頭一尾都是用門作為景框,片頭是開啟門看見伊森從荒野中走來,結尾是從門框看見伊森轉身離開這個家,門隨之關閉。一道門隔開了家庭與荒野、文明與野性。英雄總是試圖走進這道門,卻發現永遠也走不進來。
馬丁的家庭線是這部電影在荒野搜尋線之外的一條副線,這條副線是這部電影最妙趣橫生的部分,也是洋溢著歡樂的部分。作為馬丁的女友羅麗,她如同所有西部片女性那樣始終勸說馬丁放下槍、走下馬,迴歸到家庭中來。但馬丁出於對伊森的不放心而拒絕了羅麗。之後馬丁雖然寫信給羅麗,但送信給羅麗的人卻藉機追求羅麗。最後羅麗居然與這個送信人結婚了。婚禮當天,大家載歌載舞的時候,伊森和馬丁回來了,然後馬丁和那人展開了一場決鬥,打了場流氓架。
這一段看得我相當歡樂。而且在搞笑之外,導演其實也是與伊森做了對比。馬丁仍然是一個有家可回的人。事實上他最後也的確跟著羅麗一起進入了那道門。只有伊森是真正的永遠孤獨一人的。他在門口徘徊了一陣,掉轉馬頭,離開,然後門關上。英雄與家庭就如此被隔開了。門的背後就是文明、社群、家庭。英雄永遠不得進入。
印第安人在這部電影中好歹有了行為的動機,而不再是過去西部片那樣完全是一種推動劇情發展的道具型人物。刀疤殺人的理由是白人殺害了他的兒子。其實刀疤跟伊森非常像。但印第安人作為主體性的地位依然不存在,那個可愛的印第安女孩“看”,出來就是為了搞笑的,她莫名其妙被馬丁買了當媳婦,而馬丁懊惱地將她一腳踢下了床,說實話這段我雖然也看笑了,但也覺得蠻不舒服的,真太不把人當人看了。而“看”最後也無辜地被白人軍隊殺死了。
馬丁的半印第安人血統身份,在這部電影裡其實毫無意義,因為根本沒有對馬丁的行動造成任何影響,也沒有推動劇情的發展。很多人喜歡強調馬丁印第安人血統這件事,但在我看來,其對影片意義不大,也絲毫不能證明這電影因此而更加同情印第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