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德厚致遠
-
2 # 傲嬌的小農人
每個朝代在滅國之前都會經歷一樁事變,而秦朝之所以會崩潰,主要是因為當時的李斯聯合趙高等人發起了沙丘政變,也就因為這次的事變,才讓秦國會出現如此大的變動。當時的李斯可以說是皇帝最重要的一位臣子之一,他已經成為了丞相,而且還被封為列侯,按理說他是沒有理由參加政變的。
因為就算參加了這種政變,最多也就是維持現有的位置罷了,並且還會存在一定的風險,那麼,他之所以會政變的原因是什麼呢?主要是有兩大部分,其中一個原因是趙高對李斯的勸阻以及誘惑。當時李斯雖然位高權重,但是趙高勸說李斯,不能夠一直守在秦始皇的身邊,而且廢長立幼的風險也是非常大的。如果能夠造反的話,反而會讓李斯得到很好的發展,而且還能夠讓他享受無盡的榮華富貴。
李斯原本是忠誠於秦始皇,他也向趙高一直表示,不能夠背叛秦始皇。但是趙高指責李斯,他認為李斯不如蒙恬。如果蒙恬有一天成為秦始皇的忠臣,那麼李斯就再也沒有立足之地了。所以經過多次考慮和思量,李斯也是被眼前的利益給矇蔽了雙眼,於是就答應了趙高,和他一起發動政變。
再者有一個原因也是很重要的,我們都知道,秦始皇成為皇帝之後,也是一位比較暴力的君主,他向來都很害怕有功之臣會超越自己的風頭,所有會殺一些有功但無過錯的臣子,以儆效尤,主要是為了起到殺雞儆猴的作用。作為當時功勞最大,位分也最高到臣子李斯,他其實也很擔心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因為功高震主者幾乎都是沒有什麼好下場的,趙高抓住了李斯的這一點心理動態,就多加勸阻。
並且和李斯說,他比不上蒙氏家族,也比不上蒙恬本人。一旦蒙氏家族得到重用,他自己就很可能會被秦始皇給殺害,因此趁這個機會,趙高就讓李斯為他所用。嚴格意義上來說的話,李斯是沒有想要發動政變的心,他的所作所為只不過是被逼無奈罷了。如果不是當時趙高緊緊逼迫李斯做決定的話,李斯可能也不會背叛秦始皇,哪怕秦始皇對那些有功之臣特別的無情,但是李斯參與政變也是被迫的。
只不過因為他的這一舉動確確實實有改變,整個秦朝的發展以及李斯以後的命運程序,你們對這件事有沒有了解過呢?
-
3 # 帝國的臉譜
李斯作為丞相,算不上秦帝國覆亡的禍首,他頂多算個幫兇,秦朝滅亡的原因是太監干政,那個太監出身的中車府令趙高才是秦朝滅亡的罪魁禍首。
李斯對秦朝是有功的,而且功勞不小。李斯一介小吏出身,西去秦國,夢想著以自己的才華幫助秦國擴張,建立縱橫天下的大帝國,他的理想很遠大,由於秦王嬴政對李斯的才華欣賞有加,且從諫如流,最後也基本實現李斯當初的構想,數年間,相繼滅亡山東六國,推行政治改革、文化改革,實現了貨幣和度量衡的統一,實現了“書同文,車同軌”。同時,改分封制為郡縣制,實現了天下一統和中央集權,使秦由一個關中小國,壯大成為了幅員遼闊的大帝國,對此,李斯功不可沒。
趙高也是個秦國宗室,不過屬於瓜棚搭柳的遠親,後淨身入宮當了太監。趙高的能力顯示在察顏觀色,嬴政一個眼色、一個手勢,他都能深解其意,帝王最喜歡這種人,不需要過多的語言就能聞風而動,用起來舒心。
趙高還有個能力,那就是博聞強記,他對秦朝的法律倒背如流,嬴政批閱奏章,偶爾碰到不懂或不清晰的地方,往往叫趙高來解釋,嬴政因此還讓他做胡亥的老師,教胡亥獄法知識。趙高在秦國服務了20多年,最後深得嬴政信任,最後當上了中車府令,兼管符璽令,為皇帝下達命令。
然而,趙高最大的特點卻是陰險狡詐,極重權利,為了權力和利益,可以不擇手段,恰恰是因為他的這個性格特點,使得秦朝最後走向了滅亡。
趙高做的直接導致秦朝滅亡的幾件事,一是“沙丘矯詔”。秦始皇斷氣前,本來寫了個遺詔給公子扶蘇,要他繼承皇位,特安排李斯、趙高辦理此事。趙高卻為一己私利,設法拉攏李斯,一起篡改詔書,借秦始皇的名義把扶蘇和蒙恬賜死,讓一個品格極其惡劣的皇子胡亥當上了皇帝。
二是正因為趙高幫助胡亥奪得了皇位,對於胡亥來說,趙高自然是功臣,權力更加炙手可熱。但凡性格卑劣的人,有了權就會任性,他專橫跋扈,最有名的就是“指鹿為馬”,胡亥雖然是皇帝,但百官卻唯趙高的馬首是瞻,凡是不聽趙高的,就隨便給個罪名或關或殺,結果朝政弄得烏煙瘴氣。
三是大肆殺戮。趙高當權後,大開殺戒,不但收拾異己,就是對他沒有進行過威脅的人,也照樣毫不留情。蒙恬、蒙毅兄弟,秦朝的忠臣名將,先後被趙高陰謀殺死。李斯,與他一起扶胡亥繼位的功臣,被他借刀殺人給殺死。秦朝宗室,雖然是胡亥下的處死命令,但主意卻是趙高出的,致使秦始皇三四十個子女,全部被害。
一個國家要強大,必須要有人的支撐,一個國家要滅亡,也必然是人才的凋零。經趙高排除異己的殺戮之後,秦朝外無良將,內無忠臣,沒人了,國家的滅亡自然接踵而至。
-
4 # 出於幽谷
李斯在秦國覆亡中確實起到了一定作用,然而,說其為秦亡的禍首,就有點過了。準確地講,在波瀾壯闊的秦國覆亡宏大舞臺上,無論李斯如何粉墨登場如何才華橫溢如何縱橫捭闔,到頭來,卻也沒有逃離悲劇命運。那麼,李斯在秦國覆亡中究竟是什麼角色呢?筆者認為,一,歷史配角而非主演。秦第一個用度量衡法度文字等重器,一統天下。一切都是首創,一切都是先河,一切都是標杆。從無先例,從無借鑑,沒有比較無法鑑別,作為丞相,秦國覆亡是其自身的原因,而非李斯所能左右。直白地說,是歷史收購了大秦帝國,即便李斯想成為禍首,天都不佑。二,始作俑者為秦始皇。其兵吞六國,橫掃天下後,就漸漸變得"上不聞過而日驕,下懾伏謾欺以取容",坑殺儒生,嚴刑酷法,輒以死之。長子扶蘇勸告說,天下初定,黔首未集,儒生誦孔,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始皇大怒,將其外放。可見,國君真正能達到治大國若烹小鮮者鮮矣。三,謀於沙丘毀於趙高。秦國雖然毀於二世任上,但趙高應該是禍首。其估秦將不國時,殺了二世,傀儡子嬰,子嬰揣度之後,殺死趙高。四十來天后,秦國大廈轟然倒塌,禍首為趙高更貼切。四,李斯只能算引子。如果說秦帝國覆亡李斯有責任的話,應該是在秦始皇駕崩沙丘平臺時,不應"為上崩在外,恐諸公子及天下有變,乃秘之,不發喪",而是詔告天下。也許秦帝國的歷史會是另一番景象了。然歷史就是歷史,李斯就是李斯,他只能被迫就範。一言蔽之,李斯,禍首算不上,引子吧。
回覆列表
‘李斯是河南上蔡人,法家代表荀子的門生,先是呂不韋的門客,後當上了秦王政的侍衛,利用接近秦王政的機會上書《論統一書》《諫逐客書》得到秦王的重用,並輔助秦王制定了吞併六國,實現統一的策略,且努力組織實馳,秦統一後升任丞相,考慮到春秋戰國諸候分爭,列強割據,長期混戰的分封制弊端,也為了維護國家統一,鞏固中央集權,避免分裂禍根,而制定了封建郡縣制,全國劃分36郡。下設縣鄉歸中央直接統轄,官吏由中央任命。並統一了文字、貨幣、法律、度量衡等。也是焚書坑儒的建議者,誣陷妒忌而害死師兄韓非子,。另外的沙丘之變,也是趙高的幫兇,趙高篡權後,又施展陰謀,誣陷李斯謀反。將其處以五刑(黥、劓、斷舌、砍趾、腰斬於市。夷滅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