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星夜的眷戀

    李世民弒兄殺弟逼破父親退位,為何還為後人稱頌大致有以下原因:一:開創“貞觀之治”功大於過

    李世民知人善任、虛心納諫,重用賢臣,廣開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剋制,虛心納諫;並採取了以農為本,厲行節約,休養生息,文教復興,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安定的局面;並大力平定外患,尊重邊族風俗,穩固邊疆,最終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貞觀之治”期間,官吏清正廉潔、社會安定團結、人民豐衣足食、經濟發展迅速、邊疆穩固平和,成為隋末亂世以來的第一個盛世。

    二: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他做了錯事以後,他也會經過自我的反省,經常讓別人提示他的錯誤,丞相魏徵就經常在朝堂大臣面前勸諫他,經常讓他下不了臺。反而魏徵死後,還懷念感慨: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亡;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意思就是個人用銅當鏡子,可以照見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歷史當鏡子,可以知道國家興亡的原因;用人當鏡子,可以發現自己的對錯。魏徵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鏡子啊。

    三:最是無情帝王家

    生於帝王之家,是辛運的也是不幸的,皇位是中國歷史上封建王朝中最高的權力象徵。自古以來儲位之爭,皇權交替那個不是伴隨著血雨腥風,累累屍骨才能坐上九五之尊的寶座。各朝各代那個皇帝不是稱孤道寡,註定了高處不勝寒。那個不想“醒掌天下權,醉臥美人膝”。隋朝,隋煬帝為奪帝位弒父殺兄。清朝康熙大帝的皇權繼承還不是爆發九子奪嫡之爭,可想多麼的殘酷無情。李世民是被大勢所趨,進則生,退則死,唯有一搏。

  • 2 # 正量螞蟻

    說道李世民殺死兄弟、逼父退位就不得不提玄武門政變。

    唐高祖李淵即位後封李建成為太子,李世民為秦王,唐朝就形成了以李建成為首的文官派和以李世民為首的武官派,剛開始雙方相處還算和諧。但李建成知道李世民多年征戰手下兵多將廣,其戰功和威望都在自己之上,從而心生忌憚,於是就仗著有李淵做靠山,聯合李元吉排擠李世民,一度佔得上風。李世民為挽回局面就發動了玄武門政變。大家都知道在冷兵器時代誰有兵權誰說的算,結局自然是李建成失敗被殺,李淵退位,李世民做皇帝。這是歷史上常見的爭權鬥爭,沒有誰對誰錯,只有成王敗寇。

    現在主要說說為什麼李世民會被後世稱頌。李世民善於用人,願意聽取別人的意見,能做到批評與自我批評,這在古代帝王中是難能可貴的,俗話說伴君如伴虎,看清朝大臣和皇上說話都要跪著,還敢反駁,那是在拿自己或全家人的性命開玩笑,唐朝能允許魏徵這樣的大臣進諫足以說明李世民的賢明,君主賢明自然朝廷就會開明,社會就會清明。

    李世民還繼承、完善了隋朝留下來的制度,如三省六部制、郡縣制等,還在均田制和科舉制上有所發展,有一點值得提出,唐朝是個不歧視商業的王朝,使得唐朝經濟空前的繁榮,經濟催生出了各種行業並推動他們發展,新生的商業城市也迅速崛起。“絲綢之路”更是讓唐朝走出國門揚其國威,後世稱這一時期為“貞觀之治”,這也是對李世民治國能力的肯定。

    李世民在位期間滅東突厥、平吐谷渾,擴大了唐朝的疆域,中國的版圖也在那時基本形成。他還主張與少數民族和睦相處,增加文化交流、學習與融合,加強邊疆的治理和建設,深得他們的信任,一時各方朝拜。

    李世民無論是在制度、經濟還是軍事上都有建樹,為唐朝的後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評價一個君主主要看他的人民生活怎樣就行啦,李世民時期的唐朝被稱為盛唐,可見當時人民的生活質量還是相當高的。李世民也是值得後世稱頌的。

  • 3 # 歷史星空裡最亮的星

    問得好!這個問題把我一直深藏不露的一個歷史觀勾引出來了:個人的忠孝仁義,與民族大義相比,實在是微不足道。聽我慢慢道來。

    第一,後世稱頌唐太宗李世民什麼?既不是稱頌他射殺哥哥弟弟的箭法好,也不是稱頌他提前讓老爹過上頤養天年的太上皇日子。

    後世稱頌李世民是因為他開創了大唐貞觀之治,民富國強,海青河晏,疆域遼闊,四夷來朝,中國的千年文明走向輝煌。

    第二,你可以說:不殺兄弟,不逼父禪位,也可以實現貞觀之治呀。試問,這個可以有嗎?

    非常殘酷的真相是:這個真沒有。如果沒有玄武門之變的血腥殺戮,就沒有李世民開創的大唐盛世;換一種說法更難聽:只有殺了李建成,逼退李淵, 才有後來的盛世輝煌。

    不要跟我辯論說李建成也能做到。如果他能做到,玄武門人仰馬翻的就不會是他。在此之前魏徵沒少跟他說要除掉李世民,結果呢?優柔寡斷決不是君王的優點;

    也不要跟我辯論說李淵也能做到。如果他能做到,他早該預見到李世民的野心,以他當年取隋自代的殺伐決斷,難道制止不了這一場政變?

    事實上,就連一開始為"玄武門之變"痛心疾首的李淵,在大唐的年終宮廷宴會上,看到突厥可汗跳起舞蹈,南蠻酋長吟詩詠詞,也老眼溼潤激動地說:“胡越一家,自古未有也!”說了這麼多,證明了李世民只有透過大逆不道不忠不義的方式,才能登上皇位,一展政治抱負,實現民族大義,受到後世稱頌。也說明了我們今天的觀點:個人道德的的汙點瑕疵,在民族大義面前,人民的選擇是,自動忽略不計。

    下面我想舉幾個歷史上的反面例子,兩相對照,大家更容易get到我的觀點。例子不限於皇帝。

    反面人物一,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岳飛。岳飛一直是精忠報國的典型人物,個人品質完美到極致。他的死令人扼腕長嘆,心痛之餘,常有人捶胸頓足道:為什麼要聽那狗屁的十二道金牌回來赴死?為什麼不直搗黃龍捉了那金兀朮,再回來反了那昏君?!誠如是,岳飛的好人設固然是崩塌了,卻最大程度地保護了中華民族的幾千年文明傳承得以延續。功德無量!反面人物二是……好吧,一抓一大把,歷史上多的是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所謂忠臣,我就不一一列舉了,他們都是儒家的道德標杆,他們的死除了令後人掬一把同情淚之外,留下的國仇家恨,生靈塗炭,成為歷史年輪上一道道觸目驚心的疤痕。在政治鬥爭的漩渦中,過於苛求私德的完美,一不留神就會淪為像宋襄公泓水之戰那樣的笑柄。有人誇宋襄公嗎?有?誇他笨吧你!

    歡迎親們參與討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星i908的16G記憶體有什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