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景色的詩詞有:
1.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2.碧眼胡兒三百騎,盡提金勒向雲看。
3.漢家旌幟滿陰山,不遣胡兒匹馬還。
4.雪淨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5.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1.塞外古代指長城以北的地區,也稱塞北。包括內蒙古、甘肅、寧夏、河北等省、自治區的北部以及蒙古高原,塞外政治軍事文化中心和林。
2.以上詩詞全文如下:
(1)王維·唐代《使至塞上》: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
(2)柳開·北宋《塞上》:鳴骹直上一千尺,天靜無風聲更幹。碧眼胡兒三百騎,盡提金勒向雲看。柳開(947~1000)宋代散文家。原名肩愈,字紹先(一作紹元),號東郊野夫;後改名開,字仲塗,號補亡先生,大名(今屬河北)人。
(3)戴叔倫·唐代《塞上曲二首·其二》:漢家旌幟滿陰山,不遣胡兒匹馬還。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戴叔倫(732—789),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
(4)高適·唐代《塞上聽吹笛》:雪淨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高適是中國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世稱“高常侍”。與岑參並稱“高岑”,其詩作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
(5)王昌齡·唐代《出塞二首·其一》: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 (698— 756),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
塞外景色的詩詞有:
1.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2.碧眼胡兒三百騎,盡提金勒向雲看。
3.漢家旌幟滿陰山,不遣胡兒匹馬還。
4.雪淨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5.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1.塞外古代指長城以北的地區,也稱塞北。包括內蒙古、甘肅、寧夏、河北等省、自治區的北部以及蒙古高原,塞外政治軍事文化中心和林。
2.以上詩詞全文如下:
(1)王維·唐代《使至塞上》: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
(2)柳開·北宋《塞上》:鳴骹直上一千尺,天靜無風聲更幹。碧眼胡兒三百騎,盡提金勒向雲看。柳開(947~1000)宋代散文家。原名肩愈,字紹先(一作紹元),號東郊野夫;後改名開,字仲塗,號補亡先生,大名(今屬河北)人。
(3)戴叔倫·唐代《塞上曲二首·其二》:漢家旌幟滿陰山,不遣胡兒匹馬還。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戴叔倫(732—789),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
(4)高適·唐代《塞上聽吹笛》:雪淨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高適是中國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世稱“高常侍”。與岑參並稱“高岑”,其詩作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
(5)王昌齡·唐代《出塞二首·其一》: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 (698— 756),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