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857143108765

    取決於人的體質,和暴露在什麼樣的介質當中.如果暴露在空氣中,人可以短時間停留在零下幾十度到零下一百多度的空氣裡(如果有風,則這個溫度閾要顯著提高,比如,在-50度情況下,刮10米/秒的風,則帶走熱量的速度可能相當於靜止的-100度的空氣)

    南極的科考隊員實際上可以短時間有身體部位暴露在空氣當中的.但是,過冷的空氣,雖然人不會掛掉,但鼻腔氣管和肺可能會被凍傷。

    水就完全不同,不是水的導熱性好,而是它的密度比空氣大的多.全身浸沒在0度的水裡,未受訓練的人可以在瞬間失去知覺;或在5分鐘以內結束掉.但是受過訓練的人,可以在0度的水裡呆上幾十分鐘.但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在0度的水裡呆上幾個小時.如果水溫提高10度,則人們可以在水裡呆上1個小時或更久,但不會容忍超過半天時間.20度的水則可以超過一天時間.

    其他的介質比如實驗中的乾冰(-77度)或液態氮(-196度)則危險得多,但一般不會有人全身浸入的條件.這些東西接觸面板會造成瞬間嚴重的凍傷,因為瞬間的蒸發會使面板和皮下組織一下就凍結掉.

    30℃是最舒服不過的,這樣的溫度人體會感到涼熱適中。如果在33℃這樣的溫度下連續工作兩三個小時,作為人體“空調”的汗腺就會開始啟動,並透過微微涔汗散發所蓄積的體溫。到了35℃時,淺靜脈就會出現擴張現象,面板微微出汗,心跳加快,血液迴圈加速。這時對於個別年老體弱散熱不良者來說,需要進行區域性降溫,以免出現不良症狀。

    身體開始報警的溫度是36℃。這個時候,人體會透過蒸發汗水,散發熱量進行“自我冷卻”,此時身體已拉響報警。一般情況下,人體每天大約排出5升汗液,可帶走15克鈉,50毫克維生素C及其他礦物質,血容量也隨之減少。因此人體需要及時補充含鹽、維生素及礦物質的飲料,以防電解質出現紊亂現象。38℃時,人體的多個臟器將參與降溫活動。當氣溫升至這個溫度時,人體透過汗腺排汗已難以保持正常體溫,肺部會急促“喘氣”撥出熱量,心跳速度隨之加快,輸出比平時多60%的血液至體表,參與散熱。此時,各種降溫措施、心臟藥物保健及治療等措施務必要到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周易秘義》反映的這一時期的特點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