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是中國五千年文明史的智慧之源,也中華民族智慧的寶庫,它傳承幾千年經久不衰。《周易》的歷史幾乎與中國文明史同久遠,跨越過漁獵時代,畜牧時代與農耕時代,長達三千多年的歷史,但它卻無時無刻都在散發著智慧的光芒。 《周易》實在是一部在中國文化史上具有深遠影響的重要書籍,它內容豐富,其中一些精粹思想具有歷久常新的義蘊,也熔鑄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 然而現在的人卻常常覺得,讀不懂周易。明明都是漢字,我們也認識這些字,放在一起卻無法理解。即使有白話文釋義,也沒辦法說出個一二三來。 當然,現在的人,多數人確實不懂文言文,光看白話文解釋,也很生澀。 現代人是如何運用《周易》的周易起源於上古八卦,後來演變成六十四卦。相傳上古伏羲氏老爺子,最早畫出八卦。後來周文王擴充套件到64卦,孔子做《十翼》,最終發展到我們現在看到的《周易》。 《易經》和《易傳》合稱《周易》。《易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占卜之用。值得注意的是《周易》沒有提出陰陽與太極等概念,講陰陽與太極的是被道家與陰陽家所影響的《易傳》。 《四庫全書總目》將易學歷史的源流變遷,分為“兩派六宗”。兩派,就是象數學派和義理學派;六宗,一為占卜宗,二為禨祥宗,三為造化宗,四為老莊宗,五為儒理宗,六為史事宗。 到了現代,周易又有許多新的應用領域,比如風水,建築,音樂,醫學,天文,曆法,數學等等,學術界還有一種說法,說數學上的二進位制就是十七世紀的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在《周易》的啟發下發明的,眾所周知,二進位制也為後來計算機的發明做出了很大貢獻。無論這種說法是否可考,《周易》在當今的民間確實是大行其道,無論祭祀,修房,做生意,辦喜事等等都要請教《周易》。 為何我們讀不懂《周易》一、為了“算卦”而研究周易,讀到的只是皮毛。 提到周易,大多數人便把算命、占卜、問卦等概念與之聯絡起來。《周易》在最早的時候確實是用來卜筮,但用《周易》來占卜並不能隨便,所謂“卜以解疑,不疑何卜?”《周易》的作用也並不是讓碌碌無為之人無須做任何事只憑算命便能得到什麼,而是當人在進退兩難之時為人們稍做判斷。關於《周易》到底是什麼性質的書,歷代學者多有爭議,但至少可以肯定,《周易》絕不單單是一本卜筮之書,而是融合了哲學、史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學科為一體的書。 大多數人看了一點周易就去給別人占卜算卦,實在是小瞧了周易的深度。 二、《周易》中蘊含極深的哲學思想,沒有哲學基礎的人難以理解。 《周易》中有許多值得探討的哲學思想,比如說本質規律,在《周易》中,最根本的規律體現就是陰陽,《周易》認為,天地人倫、世間萬物都有陰陽,例如天為陽,地為陰;男為陽,女為陰;山為陽,水為陰;《易傳·繫辭》用這樣一句話來概括這一思想“一陰一陽之謂道”。宇宙萬物變化的規律就是陰陽的關係的變化,此消彼長,迴圈往復,週而復始,透過陰陽的相生,相剋,共存與轉化來揭示萬物最本質的規律,這種看似簡單的規律卻包羅永珍,在任何地方都能解釋的通,這也是《周易》的高明之處。 還比如說哲學中的對立統一思想,《易傳》中還提出了“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事物之間是有“變則通”的轉化關係。這些命題都樸素地表達了事物的發展是對立矛盾而又統一的思想,是中國辯證法思想的最早來源。 三、《周易》中每句話都有多種闡釋,沒有一個確切的意思。 就說“周易”這兩個字,就有好多種意思:“周”字本身有三層含義,第一是周全,它寫的東西非常周到、全面。第二是週期,說這個天地之道,變化的規律,就是七日來複。第三指朝代,代表周朝。 “易”字也有三層含義,即有“三易”之說,第一是變易,周易最重要的思想,就是變易,它認為世界上一切事情都在變化之中; 第二是簡易,《易經》把世間萬事萬物講得很清楚,很簡單,但是我們做事情的時候,很多事情我們是在不斷地複雜化;第三個是不易,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會變化,但不是亂變,會遵守一定的規律,這種規律是不變的。什麼事都有規律,什麼事都會變化,這就是不易之道。 四、《周易》內容太多太複雜,很少有人願意潛心鑽研了。 要讀懂周易,首先要知道關於《周易》的基礎知識。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基本因素為陽爻和陰爻,十三爻重疊起來,構成八卦,即乾、坤、震、艮、離、兌、撰。八卦重疊起來構成六十四卦,如泰、否,每卦均有六爻。經包括六十四卦的卦象、卦名、卦辭、爻辭四部分。卦辭是解釋全卦的含義,爻辭是解釋每一爻的意義。再加上天干地支,五行,星宿等,這一次次的組合變化使得符號越來越多。 花了大量時間記這些基礎知識,還可能看不懂《周易》,因此認真研讀周易的收穫時間太長,很多人沒法下這個苦功夫。
《周易》是中國五千年文明史的智慧之源,也中華民族智慧的寶庫,它傳承幾千年經久不衰。《周易》的歷史幾乎與中國文明史同久遠,跨越過漁獵時代,畜牧時代與農耕時代,長達三千多年的歷史,但它卻無時無刻都在散發著智慧的光芒。 《周易》實在是一部在中國文化史上具有深遠影響的重要書籍,它內容豐富,其中一些精粹思想具有歷久常新的義蘊,也熔鑄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 然而現在的人卻常常覺得,讀不懂周易。明明都是漢字,我們也認識這些字,放在一起卻無法理解。即使有白話文釋義,也沒辦法說出個一二三來。 當然,現在的人,多數人確實不懂文言文,光看白話文解釋,也很生澀。 現代人是如何運用《周易》的周易起源於上古八卦,後來演變成六十四卦。相傳上古伏羲氏老爺子,最早畫出八卦。後來周文王擴充套件到64卦,孔子做《十翼》,最終發展到我們現在看到的《周易》。 《易經》和《易傳》合稱《周易》。《易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占卜之用。值得注意的是《周易》沒有提出陰陽與太極等概念,講陰陽與太極的是被道家與陰陽家所影響的《易傳》。 《四庫全書總目》將易學歷史的源流變遷,分為“兩派六宗”。兩派,就是象數學派和義理學派;六宗,一為占卜宗,二為禨祥宗,三為造化宗,四為老莊宗,五為儒理宗,六為史事宗。 到了現代,周易又有許多新的應用領域,比如風水,建築,音樂,醫學,天文,曆法,數學等等,學術界還有一種說法,說數學上的二進位制就是十七世紀的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在《周易》的啟發下發明的,眾所周知,二進位制也為後來計算機的發明做出了很大貢獻。無論這種說法是否可考,《周易》在當今的民間確實是大行其道,無論祭祀,修房,做生意,辦喜事等等都要請教《周易》。 為何我們讀不懂《周易》一、為了“算卦”而研究周易,讀到的只是皮毛。 提到周易,大多數人便把算命、占卜、問卦等概念與之聯絡起來。《周易》在最早的時候確實是用來卜筮,但用《周易》來占卜並不能隨便,所謂“卜以解疑,不疑何卜?”《周易》的作用也並不是讓碌碌無為之人無須做任何事只憑算命便能得到什麼,而是當人在進退兩難之時為人們稍做判斷。關於《周易》到底是什麼性質的書,歷代學者多有爭議,但至少可以肯定,《周易》絕不單單是一本卜筮之書,而是融合了哲學、史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學科為一體的書。 大多數人看了一點周易就去給別人占卜算卦,實在是小瞧了周易的深度。 二、《周易》中蘊含極深的哲學思想,沒有哲學基礎的人難以理解。 《周易》中有許多值得探討的哲學思想,比如說本質規律,在《周易》中,最根本的規律體現就是陰陽,《周易》認為,天地人倫、世間萬物都有陰陽,例如天為陽,地為陰;男為陽,女為陰;山為陽,水為陰;《易傳·繫辭》用這樣一句話來概括這一思想“一陰一陽之謂道”。宇宙萬物變化的規律就是陰陽的關係的變化,此消彼長,迴圈往復,週而復始,透過陰陽的相生,相剋,共存與轉化來揭示萬物最本質的規律,這種看似簡單的規律卻包羅永珍,在任何地方都能解釋的通,這也是《周易》的高明之處。 還比如說哲學中的對立統一思想,《易傳》中還提出了“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事物之間是有“變則通”的轉化關係。這些命題都樸素地表達了事物的發展是對立矛盾而又統一的思想,是中國辯證法思想的最早來源。 三、《周易》中每句話都有多種闡釋,沒有一個確切的意思。 就說“周易”這兩個字,就有好多種意思:“周”字本身有三層含義,第一是周全,它寫的東西非常周到、全面。第二是週期,說這個天地之道,變化的規律,就是七日來複。第三指朝代,代表周朝。 “易”字也有三層含義,即有“三易”之說,第一是變易,周易最重要的思想,就是變易,它認為世界上一切事情都在變化之中; 第二是簡易,《易經》把世間萬事萬物講得很清楚,很簡單,但是我們做事情的時候,很多事情我們是在不斷地複雜化;第三個是不易,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會變化,但不是亂變,會遵守一定的規律,這種規律是不變的。什麼事都有規律,什麼事都會變化,這就是不易之道。 四、《周易》內容太多太複雜,很少有人願意潛心鑽研了。 要讀懂周易,首先要知道關於《周易》的基礎知識。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基本因素為陽爻和陰爻,十三爻重疊起來,構成八卦,即乾、坤、震、艮、離、兌、撰。八卦重疊起來構成六十四卦,如泰、否,每卦均有六爻。經包括六十四卦的卦象、卦名、卦辭、爻辭四部分。卦辭是解釋全卦的含義,爻辭是解釋每一爻的意義。再加上天干地支,五行,星宿等,這一次次的組合變化使得符號越來越多。 花了大量時間記這些基礎知識,還可能看不懂《周易》,因此認真研讀周易的收穫時間太長,很多人沒法下這個苦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