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642135841785

    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原話不是如此。也不要以你現在理解的去直接理解這句話,去讀一本正經的哲學史,還原到當時的歷史及哲學環境下,理解了再做思考。 “思想和存在是同一的”→源於“能夠 被說和被想的 與 是者 是同一個東西。”的縮寫。 首先是 是者 這個概念來自於希臘文“是”(einai)動詞。巴門尼德利用“是”動詞的普遍用法,來說明“是者”的普遍性。(就是說,你要表述任何東西都離不開“是”如:XX是XX的句式) 所以,這個“是者”(就是存在)就是世界的本原,認為“是者”最具有世界的概括性和統一性。 古希臘哲學家都在尋求世界的本原,找到一個背後普遍性的東西,巴門尼德就找到了這個“是者”。當然它和“水是萬物的本源”等等不同,它好像是個抽象的概念(方便理解,但巴門尼德表示是者還是時間空間中的實在)。 在此之下,它提出了兩條道路:“存在者 存在”;“不存在者 不存在。”(即:“所是的東西不能不是”“不是的東西,必定不是”) 簡單的理解,你能表述出來的一切東西,甚至你思想的東西,就一定在這個普遍性的本原“是者”之下。否則,它就“不是”,即不存在。即 非“是”者 是不能被表述和思想的。 所以,思想的物件只能是(有這個普遍性“是”的)“是者”,不是非存在的。 存在就也只能被思想所把握,依靠我們的感覺,是無能為力的。(因為感性認識中不可能有確立知識與物件的同一性,只有理性認識才能達到這一點。) “能夠 被說和被想的 與 是者 是同一個東西。” 那,你的問題: 我思考到天使的時候,世界上根本沒有天使啊,怎麼能說它存在呢? 那麼 世界,就是自然世界(感性世界?/或物質世界?)嗎?包括你思維世界嗎? 如果只是自然世界,那你的思維以及思維的一切東西,還屬於世界嗎?那就沒有這個問題了。 如果包括思維世界,那天使不就存在於你思維世界中了嗎? 你怎麼表述呢?“那是天使。” 無論是你臆想的一個長著翅膀的人的形象,還是無形無相的“那一個”東西,當在你思維中存在時,就給定了“那是天使”。 “天使”就是“是者”,是“是的那一個”。就和巴門尼德所說的一樣了。 “能夠 被說和被想的 與 是者 是同一個東西。” 就是被簡化了的“思維與存在的同一”。 這是在巴門尼德的界限下來解釋。 巴門尼德只是最早提出了思維與存在同一的觀點。在哲學史上開了邏輯論證的先河。 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這個論題是在後面諸多哲學家不斷解釋,闡發的一個重要論題。 或許問題在於 你理解的所謂“存在”的問題,存在一定是你看的見摸得著的實存的物理之物?“我存在一個想法。”這個“想法”算不算“存在”著的呢?(*^_^*) 哲學的討論是要把話說得極為精準的(這有時候很麻煩),所以其實你這個問題是很多哲學家不做處理的。 當我思考到天使的時候,世界上根本沒有天使啊,怎麼能說它存在?我嘗試著翻譯下: 我思維世界中的東西,在現實的感性世界沒有直接的完全相對應的物件,怎麼能說它(思維世界中的東西)存在(於感性世界中)? 仔細想想,是不是有些奇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缺心眼的五大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