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淼1124545443

    爸爸家四個孩子,媽媽家也是四個,都很和睦啊,老人都是大家搶著照顧,不方便照顧的就主動出錢。和生多少沒關係主要看教育。

  • 2 # 山東郭子

    一個家庭裡面孩子多不多?孝順不孝順,取決於很多的因素,特別是家庭教育至關重要,說白了就是父母的教育,作為孩子的一任老師,當父母的教育有直接的關係。

    我身邊有很多的兄弟姐妹的,也有非常孝順的,也有非常不孝順的,真的是形成了鮮明的的對比,孝順的讓街坊們都覺得特別的羨慕他們,那些不孝順的街坊們都在背後說三道四。

    這得孝順不孝順,跟數量沒有關係,說白了就是教育,從小教育不好,長大了,各個方面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不好,有事你推我,我推你,所以也就導致不孝順,相反教育的好,只要家裡有問,有事情,兄弟姐妹的一擁而上,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說一個身邊真實的事情,那個奶奶有三個兒子,一個閨女,奶奶60多了,有白內障,自己把糧食賣了,手裡有點錢,想去醫院把手術做了,花的是自己的錢,也沒有花兒女的錢。

    到了醫院以後醫院的醫生說做白內障手術,必須得有家人的陪同,這個時候老人給三個兒子打電話只有小兒子去了,老大和老二因為各種原因推脫了,到最後老三去陪床。

    當天晚上老三到了以後老三的媳婦說你大哥跟你二哥都不管你管什麼,就你厲害,就你有能耐,然後當天晚上兒子老三也走了,導致老人的白內障,手術也沒有做。奶奶那個傷心呀,不僅是兒子不孝順,連兒媳婦都不孝順。

    這是發生在身邊真實的事情,一個家庭不和睦,也容易被街坊鄰居說三道四,真的是傳出去影響很不好。

    父母把我們養大,孝順是應該的,也是必須的,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可是現實的問題是總有不孝順的兒女和不孝順的兒媳婦。

  • 3 # 林中漫步LI

    這個事,不能絕對。別說奶奶輩有不孝順的,媽媽輩也有,自己這輩也免不了。

    其實,奶奶那一輩,人生活的都挺不容易,缺吃少穿,買個東西,不是憑證,就是要票。人們小小年紀,擔負起生活的重擔。背井離鄉,四處謀生。我記得很清楚,沒上學的時候,趕上困難時期,我和母親,還有姐姐,弟弟,離開父親回老家指望地裡的莊稼,混吃混喝。很少有錢,想孝順老人都不知道拿什麼孝順。另外,奶奶那輩人年輕便離開了父母的多,也的確少了感情,多半指望老人身邊的親人,盡孝心。

    比如,有人從小到外地工作,父母的心從來沒有操過,一直由他的弟弟一家人伺候二位老人。老人便把房產給了他弟弟,於是他表示十分不滿,認為弟弟"近水樓臺先得月",不少沾父母的光。於是,和弟弟弟媳發生矛盾。退一步說,就算弟弟一家沾了父母的光,但想一想,伺候老人並不是一件容易和簡單的事。而且,幾十年如一日。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所以,沒有伺候老人,就該將心比心,就該體諒別人伺候老人的不易。有的人,甚至在父母去世,都不回去奔喪,不回去看父母最後一眼,也真夠不孝。

    我也見過奶奶那輩子真孝順的,自己都是老年人了,出門都被人稱作"大爺"了,家裡孫子輩都好幾個。當聽說,自己年邁的父母生活不能自理,便千里八程的趕回去,給他們做吃做喝,端屎端尿。真是難為了這些孝子孝女。

    有一位老人,快70年的人。每天上街買菜,一買一大包,拎都拎不動,過馬路都小心翼翼,有時還得熱心人攙扶,一問他,才知家裡還有老父老母等著他做飯吃呢?真不容易,想想都寒心。

    無獨有偶,媽媽這輩同樣出現父母去世,不回去奔喪的事。顯然,和父母缺少感情,以為不回去就不回去了,自己也不會少點什麼。那麼,做為父母的,遇見晚輩不孝,會做何想,只是一味的遣責?抱怨?甚至大罵不孝子孫?有沒有檢點過自己在某些方面做的欠妥,令晚輩失望的地方呢?

    我們常說的一句話是:你養我小,我養你老。為人父母,真的養小的了嗎?心理學有種說法,人們都是相互的。所以,人與人之間,無論是長輩,還是小輩,都需要兩好合一好,你敬我一寸,我敬你一尺,不能因為長輩生養了小輩,小輩就得對長輩怎麼怎麼孝順,其實在很大程度上,還看長輩是否盡到了責任,不能為老不尊,不能以老自居。

    今天,我們大談孝道,也是需要一種精神的,有所講究的。否則,就會出現奶奶輩不孝順,媽媽輩不孝順,甚至自己這輩也不想盡孝心問題。

    願人人和睦相處,互敬互愛,尊老愛幼,美好傳統,世代相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國演義三顧茅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