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言兩語壹世界
-
2 # 精彩生活源於創造
如題: 越來越多的人覺得沒有年味,你覺得還有必要過年嗎?春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隆重的節日,在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裡,這個歲末年初的日子,也叫過年,隨著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展,這個過年的氛圍已不再是當年那種一家人團聚吃年飯,賞春晚,放鞭炮,走親戚家拜年的年味了。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本人是一個70年代末期出生的人,現在已經40歲了,正是跨越19世紀和20世紀的年代,記得在很小的時候就聽說一句話,也是最嚮往的一個夢想,到20世紀要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社會將會有一個很大的改變,那時沒覺得這個可能會變成現實,不以為然,覺得只不過是一句飯後的談資罷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的進步,各種高科技的出現,到今天,終於把以往那些不可能變成了可能,很多東西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沒有辦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一切可能都能實現,唯一沒有變化的是,春節的日子沒有變,過年的時間沒有變,幾千年來,仍然是歲末年初的最後一天,人們也習慣了說是年三十,即過年。
如今雖然說春節,仍是華人最隆重的日子,仍是每個人嚮往的節日,但這過年的味道卻大不如以前,感覺越來越淡,再也沒有以前那種熱鬧非凡的氛圍。主要體現在以下:
1,以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發展為中心造成人們團聚的時候大大減少
回顧中國以前,雖然也是把經濟建設做為重點,但,基本是以地區為中心,勞動者很少出遠門工作,都基本是在家附近,每年的春節快到了時,所有人都會趕回家去團聚,一家人提前很久都會準備春節的東西,俗稱辦年貨,一家人都會為了過年忙裡忙外,到處是一片熱鬧非凡的景象,
在實行改革開放後,就大不一樣了,很多人為了掙更多錢出門去沿海經濟發達的城市打工,從而導致每年春節過年再也沒有以前那樣家家戶戶都是一種團圓的景象了,很多外出打工的人員,由於很多客觀原因,無法在春節期間趕回家過年,即使大家都有一顆想回家的心,但,由於一票難求,工廠加班,節假日值班等等客觀原因,根本不可能趕回家裡過年,哪來的過年味道呢?
2,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導致年味淡化
現在的春節過年再也找不到兒時那種,一家老老少少圍坐在火爐邊聽爺爺奶奶講故事,望著爸爸不時插話的情景,等著媽媽端上一桌子美味佳餚,一家人歡聲笑語,吃完飯後,大家都等著春晚節目,可現在的年味呢,取而代之的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各自手上拿著手機,刷朋友圈,看影片,聊天,看電視,發語音,搶紅包,看起來各自都很高興的樣子,這種自娛樂,自享受,卻把爺爺奶奶涼在一邊,一屋的人,幾乎沒有相互聊家常,擺龍門陣的氛圍了,這就是新時代的年味。
綜上所述,雖然新時候的年味越來越淡,但,這個年,仍然是中國最隆重,最大的節日,不可能取消,只是年味發生了一些根本的變化,也希望這個春節過年,大家都能放下手中的手機,陪家人一起扯扯家常,擺擺龍門陣,找回兒時的年味,過個快樂,祥和,不一樣的春節。茫茫自媒體海洋中,如果我的回答能有幸進入您的視線,證明我們真的有緣分,至少我們有文中內容的共同愛好,請伸出您點讚的指頭,並且關注我,也許我們還有其它更多的共同愛好哦!
-
3 # 小wang影視
春節,象徵..團聚、興旺,寄託著新的一年的希望 在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中,最受人們重視的要算春節了.臘月裡,天寒地凍,農活較閒,人們有較充裕的時間,因而春節期間的慶祝活動比起其他節日來更為豐富多采,而且這些活動都具有特別濃郁的節日特色. 過去,在廣大城鄉圩鎮,賣年畫的,賣吊錢和窗花的,賣燈和鞭炮的,賣臉譜和春聯的……一片紅紅綠綠,年貨攤一個挨著一個,喜氣洋洋,充滿著節日的氣氛. 到了臘月三十日,時針移過午夜十二點(子時)的時候,鞭炮聲立即響成一片,迎來了新年的第一個早晨. 春節古時叫“元旦”.“元”者始也,“旦”者晨也,“元旦”即一年的第一個早晨.《爾雅》,對“年”的註解是:“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自殷商起,把月圓缺一次為一月,初一為朔,十五為望.每年的開始從正月朔日子夜算起,叫“元旦”或“元日”.到了漢武帝時,由於“觀象授時”的經驗越來越豐富,司馬遷創造了《太初曆》,確定了正月為歲首,正月初一為新年.此後,農曆年的習俗就一直流傳下來. 據《詩經》記載,每到農曆新年,農民喝“春酒”,祝“改歲”,盡情歡樂,慶祝一年的豐收.到了晉朝,還增添了放爆竹的節目,即燃起堆堆烈火,將竹子放在火裡燒,發出噼噼啪啪的爆竹聲,使節日氣氛更濃.到了清朝,放爆竹,張燈結綵,送舊迎新的活動更加熱鬧了.清代潘榮升《帝京歲時記勝》中記載:“除夕之次,夜子初交,門外寶炬爭輝,玉珂競響.……聞爆竹聲如擊浪轟雷,遍於朝野,徹夜無停.” 在中國古代的不同歷史時期,春節,有著不同的含義.在漢代,人們把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這一天定為春節.南北朝時,人們則將整個春季稱為春節.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為了“行夏曆,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各省都督府代表在南京召開會議,決定使用公曆.這樣就把農曆正月初一定為春節.至今,人們仍沿用春節這一習慣稱呼.
-
4 # 畫鞋添足
是的,現在覺得年味越來越沒有味道了,過年已經成為打牌,喝酒,放假的代名詞了,但是你問我還有沒有必要過年,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年,還是要過,因為這個是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來的中國特色,也是中國的一大風俗習慣,不能忘,也絕不能丟,就算是年味越來越少,我們作為華人,一定要繼承下去,這個是中國年,是華人,就得要過年。
-
5 # 一葉知秋242052050
過年是華人回家團聚的日子,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內涵豐富,喜歡的就是有她存在的價值,。從另一個方面,還能間接拉動內需。
-
6 # 鏗鏘玫瑰7052
過年是中華民族從古到今的優良傳統,是一年(365天)到頭最大,最熱鬧,最喜慶的日子,過與不過,不是誰能說了算的問題,是慣例,是老一輩人流傳至今的一項風俗。
-
7 # 景林24
過年最重要的是互相拜年,人與人之間的走動。尤其是單位同事、街坊鄰里之間的走動。階級鬥爭擴大化之後,除親戚朋友喝頓酒,什麼都沒有了!改革開放後,下級的忙著給上級“拜年”,官員走訪“貧困戶”,替代了官員給下屬和同事拜年。如今,老年人過年就剩下在家看電視了!
回覆列表
在快節奏的生活中,親朋好友相聚一次似乎很困難,而過年正是舉國上下團聚的日子,人因缺少交流而變的陌生,缺少交往而有了距離,正好借過年的機會多走動多交流,拉近彼此的距離,體會溫暖如初的親情,這樣有助於民族穩定,家庭和諧。
況且,每過一年,我們每個人都無形中會覺得有一種責任在滋長,對人生又會多一些思考,面對新的一年,每個人都有新的規劃,在過年歡樂的氛圍中,激勵著自己的內心。
過年它不僅僅代表著祝福、團圓,更是中華民族集體人格魅力的體現,都希望每個人都能夠快樂幸福,只有生活在這樣一個社會環境裡,我們才能獲得真正的快樂。所以說,過年就是整個社會群體團結和諧,和睦相處的一支強心劑。
所以,年一定得過,雖然缺少了年味,但過年的氛圍還是特別濃的,過年的意義也未曾改變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