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五年計取得的成就
一、工業方面取得的成就
1953年底,鞍山鋼鐵公司大型軋剛廠等三大工程建成投產;1956年,中國第一個生產載重汽車的工廠——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生產出第一輛解放牌汽車;中國第一個飛機制造廠試製成功第一架噴氣試飛機;中國第一個製造機床的工廠——瀋陽第一機床廠建成投產。
瀋陽第一機床廠。1935年建廠,稱三菱機器株式會社(滿洲國)。1953年——1955年,作為國家156項重點建設工程之一(國家投資舊幣6113萬元),引進前蘇聯機床製造與管理技術,實施全面改建。改建後,工廠自行研製開發出中國第一臺普通車床C620-1 ,生產能力2800臺/年。
二、交通方面取得的成就
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同時修建了川臧、青藏、新藏公路。
川藏公路。從1950年4月開始,經過11萬軍民的艱苦修建,北線於1954年12月正式通車,2000多名軍民為此付出了生命。此後,築路大軍又繼續修築了東俄洛經巴塘、芒康、左貢至邦達南線段,並於1969年全部建成通車,被正式列入國道318線的一部分。作為祖國內地進出西藏的五條重要通道之一(另四條為青藏公路、青藏鐵路、新藏公路、滇藏公路,其中滇藏公路國道214線在西藏芒康與川藏公路匯合至邦達後分開),擔負著聯絡祖國東西部交通的樞通作用,無論在軍事、政治、經濟、文化上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它不但是藏漢同胞通往幸福的“金橋”和“生命線”,而且是聯絡藏漢人民的紐帶,具有極其重要的經濟意義和軍事價值。
三、工業基地的建設
形成了以鞍山鋼鐵公司為中心的東北工業基地;華北和西北也建成了一批新的工業基地;沿海地區的工業基地得到加強
鞍山鋼鐵公司。1953年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國家集中力量建設鞍鋼。擴大鞍鋼生產規模,建設大型國有聯合生產企業,在原生產規模基礎上完成48項主要工程的改造改建和擴建,其中包括大型軋鋼、無縫鋼管、鍊鐵高爐三大工程。到1957年一五計劃完成、鞍鋼全面得到改造和擴建生產能力超過原計劃指標。鞍鋼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第一大型鋼鐵基地,被譽為祖國的鋼都。
1953—1957年發展國民經濟的計劃是中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它是以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為中心的,是根據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而制定的,也是在黨中央的直接領導下,由周恩來、陳雲同志主持制定的。
第一個五年計取得的成就
一、工業方面取得的成就
1953年底,鞍山鋼鐵公司大型軋剛廠等三大工程建成投產;1956年,中國第一個生產載重汽車的工廠——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生產出第一輛解放牌汽車;中國第一個飛機制造廠試製成功第一架噴氣試飛機;中國第一個製造機床的工廠——瀋陽第一機床廠建成投產。
瀋陽第一機床廠。1935年建廠,稱三菱機器株式會社(滿洲國)。1953年——1955年,作為國家156項重點建設工程之一(國家投資舊幣6113萬元),引進前蘇聯機床製造與管理技術,實施全面改建。改建後,工廠自行研製開發出中國第一臺普通車床C620-1 ,生產能力2800臺/年。
二、交通方面取得的成就
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同時修建了川臧、青藏、新藏公路。
川藏公路。從1950年4月開始,經過11萬軍民的艱苦修建,北線於1954年12月正式通車,2000多名軍民為此付出了生命。此後,築路大軍又繼續修築了東俄洛經巴塘、芒康、左貢至邦達南線段,並於1969年全部建成通車,被正式列入國道318線的一部分。作為祖國內地進出西藏的五條重要通道之一(另四條為青藏公路、青藏鐵路、新藏公路、滇藏公路,其中滇藏公路國道214線在西藏芒康與川藏公路匯合至邦達後分開),擔負著聯絡祖國東西部交通的樞通作用,無論在軍事、政治、經濟、文化上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它不但是藏漢同胞通往幸福的“金橋”和“生命線”,而且是聯絡藏漢人民的紐帶,具有極其重要的經濟意義和軍事價值。
三、工業基地的建設
形成了以鞍山鋼鐵公司為中心的東北工業基地;華北和西北也建成了一批新的工業基地;沿海地區的工業基地得到加強
鞍山鋼鐵公司。1953年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國家集中力量建設鞍鋼。擴大鞍鋼生產規模,建設大型國有聯合生產企業,在原生產規模基礎上完成48項主要工程的改造改建和擴建,其中包括大型軋鋼、無縫鋼管、鍊鐵高爐三大工程。到1957年一五計劃完成、鞍鋼全面得到改造和擴建生產能力超過原計劃指標。鞍鋼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第一大型鋼鐵基地,被譽為祖國的鋼都。
1953—1957年發展國民經濟的計劃是中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它是以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為中心的,是根據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而制定的,也是在黨中央的直接領導下,由周恩來、陳雲同志主持制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