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人類早晚要步恐龍滅絕的後塵嗎?
12
回覆列表
  • 1 # 夢吧達鞋業1973

    人類誕生以來的幾百萬年,沒有遭受過小行星的撞擊,有過隕石降落,不過只是區域性的小災害。雖然木星為地球擋住了大多數的小行星,月亮也是地球的盾牌,但是地球還是有很大的機會受到小行星的撞擊的,之所以沒發生,那是因為事實的真相是外星人一直在監控地球。如果有小行星撞擊地球,人類是束手無策的。用核彈或者核導彈摧毀小行星是偽科學,根本行不通的,因為小行星速度太快了。通古斯大爆炸就是外星人用類似我們的鐳射武器摧毀了一顆小行星。只是他們使用的鐳射武器消耗的能量大過我們的很多。目前全世界的鐳射武器加起來也不足以摧毀小行星。

  • 2 # 星心相知

    就目前科技來說,人類還真躲不過滅絕恐龍那樣的小行星的撞擊。大家應該記得2013年俄羅斯隕石雨,當時有一段影片顯示小行星在高空被不明飛行物撞擊成小碎片後,才大大減小了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危害程度。我相信這影片是真,因為我相信有外星人。現在可以暫時靠外星文明幫助一下,但打鐵還須自己硬,我們人類要努力探索研究科技,靠自己的能力來解決減小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危害。

  • 3 # 自然風57778401306

    機率是有的,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幾千萬年一遇,撞在陸地上比撞在海里好。被大氣磨擦成高溫的小行星,見水爆炸,將變成濃煙滾滾,粉塵煙霧遮避天空,會釀成持久的全球氣候災難。

  • 4 # 騎著仙鶴去北歐

    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天災躲不過,人禍可閉免。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地球不會安然無樣的。

  • 5 # 兔斯基聊科學

    打個比方說,一個身經百戰計程車兵在槍林彈雨中衝鋒,很難保證沒有被子彈擊中過一次。地球的處境就如同危險的戰場,能夠不被小行星撞擊全身而退幾乎是不可能的。

    地球是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之一。作為一個太陽系的行星,地球的工作除了圍繞太陽運轉之外,要做的就是掃清自己軌道上的其它天體。怎麼清掃呢?靠自己強大的引力把它們吸引到自己的懷抱中。我們稱之為小行星撞擊地球。

    木星擁有強大的引力,是太陽系中最大的清道夫,幫地球擋住了很多外太陽系的天體,避免了可能發生的撞擊。這裡要首先感謝木星我們地球做出的犧牲。但是在內太陽系,也是一個危險之地,有很多不聽話搗亂的小行星。這些小行星我們稱之為近地小行星。

    近地小行星指的是執行軌道和地球相交的小行星。這些小行星都會可能會與地球發生撞擊,因此很危險。說不定哪天就會被地球“清理”投入地球懷抱,來個天地大沖撞。所以這些近地小行星受到了科學家們的格外關注。

    到2011年為止,科學家已經發現大約19500顆近地小行星,其中發現了500多顆直徑超過了1公里。這些直徑超過1公里的小行星如果撞擊地球,就會帶來毀滅性的災難。在地球歷史上曾經發生了無數次小行星撞擊地球的事件。科學家研究發現,6500萬年前的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是導致恐龍滅絕的一個重要原因。

    2002年6月6日,一顆直徑僅為10米的小行星撞擊了地球,在地中海上空爆炸,釋放出的能量就相當於一箇中型核武器。在眾多近地小行星中,這只是一個小傢伙。

    雖然現在科學家在隨時監控著這些已經發現的近地小行星的動態,但是還有很多近地小行星是沒有被發現。科學家也提出了很多可以解決撞擊的方案,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具體的實施過一次,還停留在理論上。

  • 6 # 科學新視野

    地球被小行星撞擊和人類滅絕大多數情況下是兩碼事。

    可以說,地球每天都被隕石襲擊,只是你不知道而已,它發生在全球各地,很多地方都是廖無人煙的地方。

    這樣看來,地球自然不可能躲過小行星的撞擊,這在地球45億年的演化過程中早已上演很多,6500萬年前那一次只是很普通的一次。

    據統計,近半世紀以來,全球每年平均有721例隕石墜落。值得注意的是,這個資料只是國際隕石協會確認認證記錄的個體,地球2/3的海域和許多沙漠降落的很多都未記錄下來。

    中國也有很多隕石光臨過,其中的西部也是很多我們並不知情的,所以圖上看來會少一些。

    另外,撞擊也未必就意味著人類的毀滅。至少迄今為止,人類是這個星球上出現的已知最有智慧的生物,和恐龍還是有些區別的,不能一概而論,起碼我們會主動防禦,它們只能躲。

  • 7 # cnBeta

    在過去一週內,歐洲航天局(ESA)在Twitter上釋出了一顆“巨大小行星”即將在2027年撞擊地球的訊息,相信任何在關注該機構Twitter賬戶的人可能都會感到些許恐慌。

    然而好訊息是,這實際上不會發生。

    ESA只是眾多參與模擬如果人類發現一顆巨大的小行星朝地球們飛來將會發生什麼的場景的太空機構和組織之一。這是NASA、美國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及其他機構每年都會做的一項工作,它們的目的是弄清楚世界應該如何應對這樣一個可怕的事件。它是由NASA近地天體研究中心組織協調的,該中心本週正在舉行一場專門討論小行星和行星防禦的會議。

    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近地天體研究中心主任Paul Chodas在接受the Verge網站採訪時表示:“我們想知道我們會做些什麼。我們試圖讓它成為一個真實的模擬,然後提出這樣的問題:我們知道什麼,什麼時候知道?從它被發現的那一刻起,一直到後來發生的一切。”

    看起來今年模擬的情況是可怕的。這一情況始於今年3月,當時科學家們發現了一顆近地小行星,據估計其直徑在330至1000英尺之間。這顆小行星被命名為2019 PDC,預計會在5月13日以1200萬英里的安全距離經過地球。但在2019 PDC軌道運行了幾周後,這些虛構的模擬科學家初定,這顆小行星將會在2027年再次繞地球旋轉,等到那個時候,這塊岩石撞擊地球的機率為1%。

    百分之一似乎不是很高,但對於行星科學界來說卻足以引起專家們的注意。通常情況下,這般大小的近地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比例並不高。Chodas表示:“百分之一是一個門檻,在這個門檻上,我們將非常認真地對待這個問題,並考慮我們有哪些選擇。”

    然而後來的情況卻開始變得更糟。模擬快進到2019年7月,科學家們已經能夠觀察2019 PDC幾個月。這使他們能夠更好地瞭解小行星的大小和路徑。在模擬中,他們將小行星的寬度縮小到460到850英尺之間。現在,2019 PDC有10%的機率在2027年撞擊地球。

    在這樣的模擬中,像Chodas這樣真正的科學家們假裝使用工具的做法實際上可以提供即將發生的小行星撞擊的第一個警告訊號。據悉,設想中的這顆2019 PDC是用NASA跟蹤小行星的最大儀器之一、位於夏威夷的Pan-STARRS望遠鏡和位於亞利桑那州的Catalina Sky Survey共同發現。另外,位於太空的NEOWISE望遠鏡也對NASA在地發現的小行星分類起到了作用。在這次模擬中,它則還被用來追蹤2019 PDC。

    在模擬期間,NASA每天都會更新場景及時推進模擬時間。昨天下午的第二次更新則將時間向前推進了幾個月,但Chodas表示,在取得重大進展後,一些更新將在未來幾年快速推進。

    在這一切發生的同時,ESA和其他參與模擬的組織則在Twitter上提供資訊更新,其中一些看起來已經嚇壞了一些社交媒體使用者。ESA在所有與該事件相關的推文中都加入了#fictionalevent(虛構事件)的標籤。與此同時,來自NASA、FEMA、ESA等機構的成員將會認真討論如何應對這一虛構的小行星威脅。

    幸運的是,目前還沒有像2019 PDC那樣需要讓科學家們擔心的小行星。這也是為什麼模擬2019 PDC這樣的天體可以讓行星科學家練習如何對真實物體做出反應。

  • 8 # 91car

    相信朋友們都知道,6500萬年前是一個恐龍統治的時代,那個時代恐龍是地球的霸主,它們遍佈全球,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強者。而且恐龍存在的時間是非常漫長的,達到了1.6億,根據科學家的探索,恐龍可能是在第三次生物大滅絕之後誕生的,然後經歷了第四次生物大滅絕,迎來了強盛發展時期。可是,就是這樣一個統治了地球1.6億的霸主,在6500萬年前卻滅絕了,對於恐龍的滅絕,科學界有很多種說法,主流的觀點是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的,大約在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約10千米的小行星撞擊了地球,巨大的撞擊力帶動了地殼的震盪,造成了全球火山的爆發,最後恐龍因食物危機而滅絕。

    當時不僅恐龍滅絕了,而且地球上80%的生物也跟著滅絕了,這就是地球歷史上的第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有一顆直徑約10公里的小行星帶來的。由此可見,地球真正的威脅並不是地球本身的生態環境等,而是來自於外太空的威脅,其中以小行星的威脅最大。

    於是,有人提出這樣的一個問題:如果未來小行星再次撞擊地球,人類的命運會如何?我們如何應對小行星的撞擊?可能很多人覺得,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機率太低了,完全不用考慮小行星的威脅。可事實上,地球所處的太陽系小行星的數量多到讓我們害怕。地球近地軌道有很多的港流浪小行星,火星和木星之間有一個小行星帶,有著不少於10萬顆小行星。太陽系邊緣的柯伊伯帶將太陽系整個包圍,而柯伊伯帶完全是由各類小行星組成的星系環,裡面的天體更是多到無法估計。由此可見,太陽系按天體數量來算,小行星才是霸主。

    地球處在被小行星包圍的太陽系,你說能不擔心被小行星撞擊嗎?地球之所以數十億年來,被小行星撞擊的機率極低,主要是因為前方有木星保護,身邊有月球保護。可即使如此,6500萬年前,還是有一顆比較大的小行星突破了封鎖撞擊了地球。對於地球來說,幾十公里大的小行星撞擊不會帶來毀滅性的破壞,可對於地球生命來說,那就是毀滅性的災難。如果未來再次一顆直徑達10公里以上的小行星向地球撞來,人類的命運會如何主要決定於那個時候人類的科技實力強弱。如果是以人類現在的科技水平,直徑達10公里以上的小行星我們是無法攔截的,如果真發生了,我們唯一能夠做到的恐怕只有坐在家裡等待著命運的到來。

    可能有人會說,我們可以發射核彈將小行星炸碎,這種情節可能很多朋友都是在一些災難性的科幻電影中看到的。電影中,科學家們就是利用核彈炸小行星,成功讓地球躲過災難。可在現實當中,這種事情根本不行。如果是小一點的小行星,利用核彈攻擊或許還有一定的效果,可如果是直徑達10公里以上的小行星,那基本沒什麼多大的作用,最多也就是將小行星炸裂,可仍然無法阻擋小行星帶來的毀滅性災難。現在科學家一直都在積極研究探索攔截小行星的技術,科學家想到的方法就是利用飛船撞擊,透過飛船的速度優勢同小行星迎面撞擊,利用撞擊力來改變小行星的軌道,從而讓它和地球擦肩而過。這是在未來有可能實現的一種小行星攔截技術。

    而要實現這個,首先人類在動力引擎方面要有巨大的提升,飛船如果沒有超快的速度撞擊,基本不大可能改變高速飛行的小行星軌道,其次飛船的材料也要足夠堅硬,雙重作用之下,才有可能將一個巨大的小行星攔截,讓其改變軌道。

    因此,未來地球面臨直徑達10公里以上的小行星,命運會如何完全取決於那時人類的科技水平。如果那個時候人類的科技已經有了質的提升,飛船的速度已經能夠實現亞光速飛行,材料方面也有了本質的提升。那個時候攔截小行星將不再是問題,幾十公里的小行星我們也是可以透過飛船的撞擊來讓它的軌道改變。

    當然,如果留給人類的發展時間足夠,等我們成了強大的星際文明,有了一些強大武器,比如強大的鐳射武器,反物質炮等,這樣根本不用使用撞擊來攔截小行星,直接一炮就可以讓小行星毀滅。因此,人類科技實力的強大,決定著我們如何去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小行星撞擊。好在地球有木星和月球的保護,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再發生像6500萬年前那樣的小行星撞擊,所以留給我們的時間還是足夠的,只要人類文明的實力足夠強大,不要說小行星撞擊,即使再大的宇宙災難我們也可以從容應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國際足聯宣佈卡達世界盃將在冬季舉辦,這對歐洲聯賽有影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