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明太魚4
-
2 # 使用者6483893443850
一歲三個月的孩子正是教育黃金時期,尊照心理學的研究。“孩子正處在有些言行剛萌發還未形成固化的機能之上”,這時期家長說什麼孩子聽什麼,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期,也是孩子學習的最佳時期。
照你說的情況,你的孩子主要遺傳的因素在起作用,後天的教育沒有發揮作用或者說發揮作用較少吧。應該怎樣做呢?
1:家長要有耐心,不要孩子不話就發脾氣。
2:家長要看什麼情況下孩子不聽話,如果孩子正在專心做一件事,家長打擾反而不了。如果隨意在玩,家長可以叫孩子聽自己的話,但家長說的什麼事要讓孩子懂。
3:正因為孩子出生時短,接受後天教育少,所以要加強後天的教育,扭轉遺傳基因帶的缺陷。
4:要孩子聽家長的話,家長要多誇獎孩子,說孩子是個好孩子,最聽爸爸媽媽的話啦。家長要糾正孩子不聽話毛病,一定家長說過話之後,問孩子爸爸媽媽的話你聽到沒有,孩子回答聽到了。爸爸媽媽要問孩子爸爸媽媽說的什麼事,你聽懂沒有,如果聽懂了,你應該怎樣做。讓孩子去做。慢慢的孩子不聽話的毛病就糾正過來了。
-
3 # 小橙子劇場
1至3歲的嬰兒已經有了自我意識,但是由於他們有限的語言能力,他們不能充分表達他們的需求,也不能表現情緒和行為,比如打人。這個小傢伙不僅在生氣時會打人,而且在興奮時也可能侵犯他人。此時我們要做的是引匯出他們的情感並正確示範。一、如果小傢伙玩的很開心,但又不會抒發自己內心想法,也許此時他就會用打人來達,這時我們可以做出正確的示範。例如,我們可以說,寶貝,你很開心嗎?想和媽媽分享是不是?你可以和媽媽握手,讓媽媽也感受一下你的快樂,然後給孩子展示對的握手方法。
二、如果確定孩子是故意打人,那麼及時制止,並認真而明確地告訴孩子:“打人是錯誤的!”不要說“不要打人”。在認知開始時,孩子只知道打人這個詞語,如果我們反覆強調“不準打人”,孩子們通常會記得“打人”這個詞,並認為“打人”會吸引注意力。要學會不讓孩子打人,就要時刻了解孩子情緒。例如,對孩子說:“打人是錯誤的。如果你不開心,你可以告訴媽媽,我們一起找解決辦法。”如果孩子已經道歉,那麼一定要鼓勵和讚揚孩子的行為。
三、對於一歲三個月的孩子來說,一次兩次示範還不足以讓孩子充分學習,類似的事情可能還會發生,媽媽這是要做的就是一定要堅持,並且言傳身教
。
四、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耐心,不要對孩子發脾氣,以暴制暴不可取,實在生氣,就在心裡默唸三遍:親生的、親生的、親生的,喜歡就點個吧!
-
4 # 淅爸育兒記
面對一歲三個月的暴躁寶寶,講道理是沒用的,孩子理解不了,即便理解了也只是道理都懂但是做不到的狀態,而以暴制暴則是更不理智的做法,除了證明家長輸得徹底之外,並沒有任何的作用。那麼到底該怎麼樣做,才能讓寶寶變得乖巧?
一、道理為什麼不聽?家長跟孩子講道理的時候,大體會選擇這兩種時機:
1. 孩子在情緒中的時候講;
2. 孩子平靜下來後講;
即便是成人,在情緒之中時,講任何道理都很難聽進去,何況還不會控制自己情緒的孩子?當孩子在情緒中的時候,跟孩子講什麼都沒用。所以,正確的時機是在孩子平靜下來後。否則就會陷入以暴制暴或者是向孩子妥協的境地。
而家長還需要考慮另外一點,一歲三個月的孩子,語言系統正在建立的過程,此時跟孩子講道理,孩子聽不懂。打個比方,在武館,新來的學徒剛剛學會扎馬,但是師傅教學徒絕技,學徒能學懂嗎?
二、以暴制暴如何進入惡性迴圈?當用暴力教育孩子的時候,孩子或許會妥協,因為害怕,也因為自己沒能力反抗;孩子或許會反抗得更厲害,初生牛犢不怕虎。但其中的惡性迴圈之一,在於家長不斷的進入孩子不自覺間設定好的情緒圈套,此時暴力教育只顯示了一種狀況:“看!你除了力氣比我大之外,沒有任何能贏得了我的方式”。
暴力教育的結果可能有兩種結果(妥協或反抗),但對孩子的影響有一個必然:孩子透過父母的暴力教育,學會了暴力,不斷的迴圈中,孩子更加信奉暴力。
三、怎麼解決對於一歲三個月的孩子來說,他會形成這種打人的原因有三個:
1. 環境中存在暴力因素,而孩子學到了;
如上所述的,家長透過暴力讓孩子妥協,那麼孩子也在學習用暴力來讓其他人妥協;
2. 孩子缺乏表達方式;
孩子如果不是無緣無故的就打人,那麼可以肯定孩子缺乏表達自己想法的方式,也就是孩子只懂得用打人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包括憤怒,喜歡,高興...),特別是語言系統還沒發育完善、或者語言發育緩慢的孩子更容易出現這種狀況。
3. 被扭曲的認知;
孩子的行動取決於他的認知,而打人這個行為,是因為孩子對此的認知被扭曲了,因為一些錯誤的資訊。
例如,家長在跟孩子玩的時候,會拿孩子的手拍打自己,然後哈哈大笑;而當孩子學會“打”這個動作的時候,家長給予了孩子正向、積極的反應。
這些都在讓孩子錯誤的資訊,讓孩子覺得:打人是會讓對方高興的。當然孩子會不斷的試驗這個認知,而其中家長不斷的給予上述錯誤的資訊(積極的反應),那麼孩子就會慢慢的從認定這是對的,直到形成一種行為習慣。
解決的方法只有一個: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明確告訴孩子,這樣做是不對的,而後在安全的情況下讓孩子發洩他的情緒。當孩子平靜下來之後,再教會孩子用語言來表達。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1歲3個月的孩子而言,給孩子的指示要非常明確,不能簡單的用一句:“你可以告訴媽媽”來讓孩子理解,而是用具體的語言:“你可以說不要、我不喜歡這樣、我不開心來告訴媽媽。”
-
5 # 葉蘇格愛娃
一歲三個月的寶寶打人的行為不應被賦予打人的意義。
這個年齡的寶寶還沒有打人的概念,他們揮手打到別人身上,更多的意義是去感受或者可能是在模仿大人。比如你打他,他就會學你的樣子打別人。他們不知道打人的意義,只是透過打人去觀察你的反應。
一.發現寶寶打人,首先父母應該平常心對待,不應用激烈地行為去強化打人這件事情。孩子打人了,你自己向被打的人表示抱歉,並說明這階段的孩子並不是打人的意思,然後抱起孩子心平氣和地跟他解釋,告訴他如果他想與人打招呼,摸摸別人就可以了,如果想發洩自己的不開心那就用語言表達。當然一次兩次肯定不夠的,當年我女兒也有一段時間打人的行為,我們從未責怪她,只是告訴她正確地處理方式,而這種教育也不是一兩次就成功的,進行了好長一段時間,漸漸的,她行為就改過來了。
二.還有一種寶寶有打人的行為是因為寶寶缺愛。你觀察寶寶具體打人行為的原因,有時候或許只是想以打人的行為引起家長的注意,當然孩子自己做出該行為時他是不清楚深層目的的。這時候,你千萬不要以為不教訓他會將他慣壞。相反,只要給他滿滿的愛,並且陪著他認真玩耍,轉移注意力,孩子自然會淡化打人的想法。
總之,這個年齡的寶寶完全不應該用我們大人世俗的評論去評價他們。他們更多的是在探索這個世界,打人也是一種可以理解為他用手感知世界的行為。大人放開自己的偏見,帶著他們主動去感受,同時讓他們隨時感受到父母滿滿的愛,才能促進他們行為和認知的發展。
-
6 # 三袋大菠蘿
當一個孩子從小就覺得打人能解決各種問題的時候。會產生一種解決問題的依賴感,就是以後一直會以這種方式去解決問題。當長大之後,發現打人解決不了問題的時候,再改回來成本就會很高。成人之後如果覺得社會對自己不公時,可能會有極端想法。
-
7 # 暢讀讀後感
一歲三個月,基本剛剛會走,會說話,但詞彙量極其有限,有一定認知,但表達跟不上自己的認知。所以,這個時候打人咬人著急發狠我可以理解。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習慣於對孩子說:I SAY NO !所有的拒絕,所有的無理取鬧,包括撒潑打滾,都是這一句!不廢話。為的就是讓孩子逐漸摸清我的底線,樹立規矩,說白了,即使是我們自己的孩子,也需要磨合。所以,我需要一個表明態度的符號。我用的就是這句:I SAY NO !這句話,代表了我的態度。
所以,我覺得這個階段的小孩子的哭鬧和打人等等行為其實是他在對我們的探底,也是他初步表達自我意願的一種方式,甚至可以把這個行為理解為他自我意識的覺醒,這是他的表達訴求的方式。
從心裡上我們應該尊重他表達訴求,但從方式上我們要糾正他,這是為人父母教養子女的本分!所以,這是一個嚴肅的事情。
我們自己的態度需要明確,如果有一個拒絕符號或者拒絕詞彙會更好,這個符號出來就代表拒絕,代表否定,而且沒有迂迴,沒有談條件,沒有交換。但這個否定的態度有一個前提,就是跟孩子的親子關係要好,如果跟孩子不親密,我認為起不到否定作用,因為他不會在乎你的否定。一歲三個月的孩子沒有社會屬性認知,他不會在乎“不熟悉的人”,這個熟悉指的是情感依賴。還有一個關鍵點,如果是多人照顧孩子,孩子和多人具有依賴關係,大家的態度要統一。
最後,我們要逐步教給孩子正確表達訴求的方式。
以上是一點點個人經驗與淺見。孩子的事情,方法千萬條,但出發點都是對他們的無條件的愛。每個孩子是不一樣的,所以任何方法都不能複製貼上,我們做父母的也是和子女一起成長,相互尊重,不斷磨合。
對了,以暴制暴,這簡直是,我就不形容了,總之我反對!這個階段的孩子還是嬰兒,對嬰兒使用暴力,我只能說,我擦,夠偷懶!這個時候,父母是孩子的一切,父母的一個態度明確的意見,足以對他形成警告和震懾。
另外,這個階段講道理,我還是隻能說,我擦,夠愚蠢!這個階段的孩子因果關係正在逐步形成,但真的不足以理解“道理”是個什麼鬼,而且他的專注度恐怕連十個字都堅持不了,要不你試試讓他鸚鵡學舌一個成語試試,他的專注度、認知度、記憶力等等,還沒有脫離屎尿屁和吃吃喝喝這幾個大事兒,剛剛有了點認知,也就有了點脾氣。我們雖然不能小看他,因為他三天比咱三年都有長進,但我們也不能高看他,因為你的過分認真會讓他得寸進尺,他摸不到底就會一直犯底。
我的意見,是你的底線到底在哪裡,必須明確,而且尺度不變。別今天跟孩子玩高興了,孩子咬了你,你很開心,明天孩子再咬你,你就吼上了。你的底線,你給孩子立的各種規矩,明確!
-
8 # 小米粒育兒
嘎嘎!彷彿又看見了一個拽拽的“熊孩子”把大人氣的七竅生煙了。一歲三個月的寶寶正處於自我意識產生的初級階段,寶寶正在開始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尋找“自我”,也許會有些暴力,也許會有些倔犟,但這都是寶寶探索自我的方法。
都說兩週歲是最“可怕”的階段,而一週歲多的寶寶正在大步向著兩週歲邁進。有的寶寶發展會比較超前,這就弄得很多家長措手不及,我們該如何對待這個“可惡”的寶寶?
1.對待孩子“打人”的行為別太敏感,以防孩子過分關注此行為,造成打人“上癮”。
2.說教等於“對牛彈琴”
此階段寶寶的語言和理解能力不是很高,所以大人說的道理寶寶也很難聽懂。
3.千萬不要“以暴制暴”
此階段寶寶打人並非真實意願,而是代表排除或者喜歡的意思。所以千萬不要誤傷了寶寶。
4.引導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意願。
喜歡可以摸一摸、親一親、拉拉手,討厭可以躲開或者求助媽媽。
5.反省自己有沒有做壞榜樣,大人的言行一定要及時糾正。
6.注意向孩子表達愛,讓寶寶有充足的安全感,讓寶寶有相對寬鬆的成長環境。
-
9 # 憶童年YY
孩子性格也是在生活中點點滴滴形成的,孩子甚至也會模仿大人,所以家長待小孩必須多一點耐心和責任心,言傳深教以身作責,我自己也是一個新手媽媽,也在努力學習
回覆列表
一歲三個月的小朋友,確切說是個大嬰兒吧。。。我知道社會的輿論讓你很有壓力,怕孩子熊,坐個車感覺自己就是個賊孩子一哭起來小腿腿踢起來感覺罪惡的不得了,但是你要知道每個孩子都有發育階段,我兒子一歲多的時候拉我頭髮,把我眼鏡弄壞,我也氣的打他,可是後來發現,沒開蒙你只能慢慢引導,他們不是機器,一教就會的,總是有個過程,放寬心,教他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教他學會開心拍拍手,難過跺跺腳,想要被關注就說看看我,情緒穩定的父母一定能讓孩子學會很多東西。
最後,勸你打的,打當然可以,等開蒙了再打。一兩歲不懂的時候打打打,真的是把自己的無能發洩在孩子身上,說難聽點,他們恨不得月子裡也打,打了就不作了。。。
每個孩子不一樣,耐心點,大不了我們晚一點去公共場合,一兩歲之內真的不該被貼熊的標籤,網路會讓你覺得很擔心,可是做父母的記住不要走極端一點一點慢慢來,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