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什麼說在很多領域,文科思維有些地方強於理科思維?感性思維認識問題有時更宏觀、更直接、更本質?
7
回覆列表
  • 1 # 瘋狂英語CEO張翔

    學校教育階段,尤其中小學生認知時期,感性體驗應先於理性思維訓練。人類天然的喜歡用感性思維思考問題。但是如果我們人類是如此容易做出愚蠢決定的話,那我們為什麼還能登上月球?還能創造那麼多奇蹟呢?

    答案有兩點。

    就像開始提到的三隻猴子一樣,在一個特定的情境下形成的直覺思維在當時那個情境下本身是對的,是高效的。

    想象一下如果你生活在5000年前的部落裡,如果你在叢林裡看到一個大個的,有斑紋的物體,你根本不用思考這個物體是不是老虎,你需要做的是趕緊逃命。

    這個時候,直覺思維能幫我們做出快速的、高效的行為。所以直覺思維本身是沒有問題的,有問題的是我們的社會發生了高速的變遷,特別是在近100年間,傳統家族的解體,自給自足模式的破產,通訊和交通的日新月異,使得我們在過去幾千年裡繼承和傳承的直覺思維,已經不在適用了。

    我們登上月球考的是科學的理性思維,我們透過遵守科學的規律,用實驗的資料不斷修正自己的錯誤,最後登上月球,但是一旦我們回到日常生活中,我們又有了對直覺思維的依賴,而不會時不時的問自己,我們正在做什麼?在這個情境下我是怎麼反應的?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反應?還有沒有別的選擇?

    其次:人的思維分為兩部分,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

    感性思維主要是靠自己的經驗和直覺,去思考和判斷。理性思維主要是靠已經掌握的科學的方法,去思考和判斷。

    感性思維活動包含:感覺、知覺、感性概念、本能思維傾向、習慣思維、聯想、想象、情感活動、直覺、定量的度量、模糊的範疇思維、創造性思維。感性思維的特點是自然形成、敏感、自發產生、自動執行、孤立片面、分散並行。

    理性思維包含:語言形式的概念、概念的分類、定性思維、範疇思維、邏輯隸屬關係、因果推理、過程流程的思考和規劃、數學與拓撲/集合/立體空間演算、色彩/旋律/佈局的協調性、週期規律、清晰劃界、語言組織和傳播。特點是人為定義與劃分、知識成體系性、形式化、可推理性、突出相互聯絡和相互制約關係、可傳播性、可理解性。

    理性思維與感性思維是相互銜接的,從感性過渡到理性,就像植物的根與冠並不是兩個孤立的存在。動物也有感情,也會“喜怒哀樂”的感性表現,但絕對不會使用“演繹歸納”等理性思考方法。地球上只有一種生物具有理性思維的能力,這就是“人”。從感性思維到理性思維的進步,是地球上幾十億年來生物進化的最高結晶。就像人的兩條腿,感性和理性是支撐思維的兩大支柱,兩者相互剋制,缺少了哪一方面都不能構成完整的思維活動。

    感性思維在思維活動中的作用。

    人的思維活動起源於感覺,是感覺驅動的,感覺訊號經過層層轉化,成為神經活動興奮發放的源泉,因此感覺來得自然、自動、自發。但是感覺資訊是從四面八方聚集而來,分頭作用,缺乏整合,有時根本就無法整合,因此分散、孤立、片面就成了感性思維的特點。動物有著豐富的感性思維,人類發展感性思維活動的進化歷程源遠流長,可以說生物在進化史中99%的時間都是在發展和最佳化感性思維,正因為此,人類的感性思維才如此發達。

    理性思維在思維中的作用。

    儘管感性思維直接、自動、並行,但是由於感性思維缺乏整體性和有效的規劃性,感性思維的弱點難以克服。當人腦進化發展到一定程度,意識產生,標誌著理性思維的萌芽。理性思維就是要在感性思維的基礎上整合,形成有效的抽象,聯絡事物內部的邏輯關係,使思想體系成為具有廣泛聯絡和因果關係、順序關係、空間關係、時間關係的有機整體。儘管理性思維的發展時間不長,程度不深,但是由於正好彌補了感性思維的不足,所以理性思維代表著先進的思維方式,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如何合理地運用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

    由於感性的功用是感覺攝取、知覺歸納、想象再造、聯想引導、情感指導,因此要發揮感性思維的長處,就是充分運用這些功能進行思維活動;由於理性的功用是概念抽象、判斷分類、推理匯出結論、語言表述、知識傳播,應當依靠理性思維產生思維結論和決策指導。依靠感性進行思維的前半段,依靠理性產生思維的後半段,這樣的思維結構更加合理。

    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影響我們的自我評價?

    在感性思維中,更關注一個人的感受,所以我們經常使用“感覺”這個詞,而在理性思維中,我們經常使用“認為”這個詞。波爾州立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托馬斯·霍特格雷夫對此進行了研究,他第一次發現認為/感覺這種措辭上的變化會影響人們的自我評價,當使用“感覺”一詞時,人們的自我評價更為消極。

    霍特格雷夫試圖弄清“認為”或“感覺”這兩種語境對開放性的自我評價有什麼影響。141名大學生參與了實驗,他們被隨機分為兩組。其中一組的問題是“請用5分鐘時間寫下你認為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另一組的問題是“請用5分鐘時間寫下你感覺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在答題結束後,霍特格雷夫逐字逐句地對自我評價的內容進行分析。他發現,“感覺”組的大學生在自我的評價上要比“認為”組的大學生更加消極。在隨後對兩組大學生進行綜合分析後,他還發現,在答案中,“感覺”一詞的出現頻率和自我評價成負相關,也即,使用“我感覺……”越多的大學生,越悲觀。

    接下來,霍特格雷夫進一步研究了“認為”或“感覺”語境對人們的自尊有什麼影響。這一次的實驗選用了另外84名大學生,他們也被隨機分成兩組,一組需要填完整10個以“我認為自己是——”開頭的句子,另一組則填寫以“我感覺自己是——”開頭的句子。之後,他們還要完成一個自尊測驗。霍特格雷夫預期,填寫了感覺句子的大學生在自尊量表上的得分也要低一些。結果如他所料,填寫了以感覺開頭的句子後,大學生不僅在自我評價中報告了更多的消極面,在隨後自尊量表上的得分也要低一些。但是,這種措辭變化只對女性被試在自尊量表上的得分有影響,對男性被試沒有影響。

    霍特格雷夫表示,“認為”和“感覺”能啟用不同的心理過程,“感覺”更容易啟用一個人去探索過去的情感經歷。而語言中的情緒詞中存在一種不平衡——消極詞要遠多於積極詞。一旦開始探索情感經歷,人們就容易陷入消極情緒中,在觀察自己時會傾向於觀察消極的一面。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感覺”容易導致負面的自我評價。

    數學思維也就是人們通常所指的數學思維能力,即能夠用數學的觀點去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轉化與劃歸,從一般到特殊、特殊到一般,函式/對映的思想,等等。一般來說數學能力強的人,基本體現在兩種能力上,一是聯想力,二是數字敏感度。前者能夠把兩個看似不相關的問題聯絡在一起,這其中又以構造能力最讓人折服;後者便是大多數曝光的所謂geek,比如什麼Nash之類的。當然也有兩種能力的結合體。

    思維能力主要是指:會觀察、實驗、比較、猜想、分析、綜合、抽象和概括;會用歸納、演繹和類比進行推理;會合乎邏輯地、準確地闡述自己的思想和觀點;能運用數學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數學關係,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

    數學成績多數是指學校用來測試學生數學知識掌握能力的一個量化指標。不能反映數學能力的表現。數學能力是來自思維的一種活動表現。未經訓練的兒童,能夠解答一些數學競賽的題目,這是強烈的數學思維能力。透過大量訓練,刷題,大量時間用上,能夠接觸決賽的題目,僅僅說明是使用現有公式,找到正確公示的能力較強。多數這類學生,實際數學能力很差。

    數學思維和數學成績的關係

    數學思維和數學成績沒有必然聯絡,尤其是在應試教育模式下,有些人不停的刷題,數學也能取得不錯的成績。但在不停刷題過程中,思維過程已經被固化,理性數學思維其實是在退化。

    對於孩子嚴謹思維的訓練不是隻能透過不斷刷題才能實現,還可以透過專注的聽、專注的玩、專注的在乎每一個步驟的安排。

    數學思維和數學成績還是有一定關聯的。數學思維的建立是長期的,或許短期來看,不會影響到數學成績的高低,但長期來看,或對數學成績具有決定性作用;但數學成績好壞,並不一定由於孩子成功地形成了數學思維所致,可能因為他們這段時期比較用功或掌握了良好的解題方法和技巧,或是做了大量習題,透過題海戰術獲得高成績都是有可能的。所以,數學思維影響數學成績,反過來數學成績不一定影響數學思維的構建。

  • 2 # 零星娛樂事

    謝謝邀請,不管在哪個領域,我們每天都在進行理性的思維訓練,但是感性確實是現在社會中很重要的一個情感,感性讓會讓我們學會尊重,善良,懂得感恩,回報社會,感性的體驗對於學生成長中更加重要:比如一次集體活動會讓他們覺得集體力量的強大,更加有集體榮譽感,這是學習中體驗不到的;一次向貧困地區的捐助,會讓他們變得更加懂得珍惜和感恩,有助於他們正確觀念的形成,有助於促進他們更加努力的學習和發揮更好的社會作用。

  • 3 # 孔老師講數學

    感性思維指的是盲目的崇拜與缺乏理論系統性的思維方法。

    感性思維:知識體系中的感性思維建立無非是從混沌感性到清晰感性的整理過程。

    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所謂混沌感性是指認識建立在感覺基礎上,以意識片段為形式的世界描述,此時的認識描述只是斷裂受限的有限認知,並且是多意識的分離結論.對世界的認識處在無法定義和理解的認識蒐集階段。

    第二階段

    之後進入理性的邏輯整理階段.所謂邏輯整理無非是對所定義的意識片段進行主要聯絡定義,並以此作為認識參照,之後再對所確立的主要聯絡定義進行認識抽象,以確定作為獨立存在而互不相悖的認識結論,並且這一結論形式是非現實對應的映證認識結論.由一個主體下分為認識分支,而認識分支又需再對應,以這樣一種方式作為闡述的結構.但首要問題是作為認識的主體其伸展直接決定了認識的闡述能力,或是說闡述者的認識水平直接受限於定義主體的認識表達.

    第三階段

    最後是感性思維的建立,所謂感性思維也就是分支認識的協同認知、定義和理解事物存在。也就是在此,如果所建立的知識體系是固定的層次認識,認識水平只限於主體描述之下,如果是制衡認識,認識行為就進入到無主體的無限認識連線。

    理性思維:

    理性思維是一種有明確的思維方向,有充分的思維依據,能對事物或問題進行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與概括的一種思維。說得簡單些理性思維就是一種建立在證據和邏輯推理基礎上的思維方式。

    理性思維是人類思維的高階形式,是人們把握客觀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能力活動。理性思維能力是人區別於動物的各種能力之母。

    理性思維屬於代理思維。它是以微觀物質思維代理宏觀物質思維的。理性思維的產生,為物質主體時代的到來,為主體能夠快速適應環境,為物質世界的快速發展找到了一條出路。理性思維是利用微觀物質與宏觀物質的對立性的同一來實現對宏觀的控制的。同一是目的性的,先是微觀物質主動與宏觀物質加強同一,爾後是宏觀物質“主動”與微觀物質加強同一。前者是微觀對宏觀的認識,後者是微觀目的性的實現。只有微觀物質對宏觀物質有了正確的認識,才有微觀物質利用宏觀物質發展的必然來實現對宏觀的控制。

    理性思維例子:買了橘子吃,但是味道不怎麼樣,沒有香甜感,於是我去查詢原因,發現只有少數的橘子如我買的這樣,但是並不能這樣來將橘子的品質定性.

    第一、感性需要理性的分析。

    第二、對自己的感知還要能夠做恰當的概括和說明。

    第三、段落安排上努力體現內容的遞進關係。

  • 4 # 從前有條萌寵

    作為畢業五年的學長來回來這個問題在合適不過了。

    其實不是代替不了,而且兩種並列而行的需求。作為大學生,必須具備兩種能力,學習能力和社交能力。書本上,課堂上,往往學習到的是知識,屬於理性範疇,而生活,社交等能力,屬於感性範疇,需要我們親身去體驗,去感受,才能理解,這一方面是課本上無法學習到的,這也是為什麼有的學校會組織戶外學習參觀等。

    其實學校能做的很有限,需要我們自己去積極參與,可以從學校活動,社團活動,甚至是校外兼職去感性的認識世界。

  • 5 # 出彩的筆

    感性感覺太陽圍著大地轉,理性透過感覺發現地球圍著太陽轉。說白了,理性不被感覺所迷惑而發現“本質”,可同時理性又在感性的範圍內活動,感性是理性存在的地基。

  • 6 # 華文工作室

    感性體驗教會了學生如何去愛,讓這個社會具有溫度。

    “長河落日圓,大漠孤煙直”讓我們體會到邊塞的蒼涼悠遠,“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讓我們體會到每一粒米的來之不易。語文課本里所有閃爍人性光輝的文章讓學生體會到愛,感動,痛苦,憤怒,正是這些情緒區別了人類和機器,讓冰冷和殘酷的現實有了溫度。

    缺乏感性體驗,失去了感受愛和痛苦情緒的能力,人會活成一臺精確的機器,永遠在衡量長遠利益和當下利益,為了生存永遠做出正確的選擇。這樣的社會中,人只是行屍走肉的活著,不能稱其為文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球為什麼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