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6
回覆列表
  • 1 # 我是杜佩玉

    解決問題的關鍵需要我們去發現問題發生的根本原因,只有找到根本原因我們才可以解決問題。

    青春期孩子叛逆主要原因除了孩子主觀的原因和它的客觀心理發展特點,我們看一看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在哪些方面提出了容易造成孩子叛逆性格的問題。

    首先第一點就是對孩子提出了過高的要求,很多家庭和學校基於自己的教育目的,基於自己的教學目標,很容易對孩子提出一些過高的要求。

    但是往往他們沒有記得的,就是在整個小學階段,他們沒有用心的去幫助孩子打好基礎,有時候卻被一些快樂教育或者說素質教育所迷惑,對孩子的要求不太高,可是到了初中之後,他們發現有些緊張了,就開始對孩子拔高要求,嚴格要求。結果造成了孩子的逆反。

    第二點不尊重孩子,對孩子的干涉太多。

    現在我們的教育教學方式對於孩子的干涉是比較明顯的,比如說孩子的朋友範圍,孩子的學習範圍都是由我們所規定的,孩子沒有自己的興趣,沒有自己的愛好,如果有的話家長有可能也會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判斷,隨時干涉孩子的興趣和愛好。

    第三個就是教育方式有問題,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後,在小學階段所使用的一些喋喋不休的對孩子的口頭教育已經不適合了,家長應當言簡意賅的改變自己的以往的錯誤的教育方式,那種透過口頭上一天到晚不停的嘮叨的方式是不可取的。

    方法和原因可能還有更復雜更多的,但是基本上也就以上這幾點,如果家長能夠改變對孩子的要求,從孩子自身的客觀實際提出自己的要求,那麼孩子的逆反會輕一點,家長如果不過多的干涉孩子的興趣與愛好,朋友範圍等等,那麼孩子的逆反也更少一些,當然最後不要嘮叨,對於孩子來講是一種幸福,因為我們成年人都怕嘮叨的事,何況孩子呢。

    總之從原因尋找解決方案,一個個的攻破是最好的方案。

  • 2 # 親媽學堂

    我們為人父母經常會遇見這樣的問題:孩子怎麼越來越不好管了、孩子為什麼老和自己對著幹等問題。孩子為什麼這麼叛逆,其實這是孩子“心理斷乳”的表現,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常規操作”。

    幾招教家長正確教導孩子的叛逆!

    一、要做好充分心理準備

    對於孩子的叛逆行為,父母要做好心理準備、理智處理,要認識到孩子的叛逆是成長必經的情況,要避免心理上的錯位。家長只有在正確認知的情況下,才能在比較良好的心態下處理問題,結果才會比較令人滿意。

    二、學會跟孩子平等交朋友

    家長要從內心尊重孩子,把孩子當作成人一樣給予尊重,與孩子相處時要放下身段,不用命令的口氣和孩子說話。父母一定要努力剋制自己“總想管一管”的衝動,對孩子要多一些尊重與信任。

    三、改變管理方法、多和孩子溝通

    家長可以適當改變和孩子相處的策略,給孩子足夠的發言權,不要以自身不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更加嚴禁粗暴武力式相處。

    家長在對孩子叛逆行為的處理時,一定要保持冷靜、多和孩子溝通。要多聽孩子的想法,在維持耐心的狀態下,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

  • 3 # 靈遁者國學智慧

    家長和孩子遇到衝突的時候,很多時候家長在衝動之下對孩子吼,你給我出去,當下說出來的話,孩子小的時候他不覺得有所謂,但是孩子在內心有一個導火索,未來的一天他長大了,你叫他出去,那我就出去了,孩子心裡想我正好可以出去走走,看看。事情發生後,家長會追悔莫及,會產生一些家庭的矛盾,甚至上演整個家庭為了這件事情而有一些爭執。

    家長要講究和孩子溝通的技術和方式,對青少年的孩子,出去走走有諸多不安全的因素。在衝動之下做出的決定會後悔,家長儘量少用這樣的語言。因為孩子可能會說你不是讓我出去,算是允許了。現在的孩子對自己的能力認識很模糊,他感覺自己能力很強的,我可以自己去拿快遞,我拿點錢,我可以去很多地方,我可以去乘公交,乘地鐵,我可以做很多事。一般小學高年級到高中這樣的情最高發的

    青少年的孩子想出去走走

    第一,覺得自己那麼大了,覺得自己在家太長時間了,也應該去自己獨立,自己想出去看看新的世界,透過一場旅行,收穫一些東西,未嘗不可。也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知道父母會特別的擔心。

    第二父母關係不和諧,自己講不通他們,感覺自己在家庭關係中存在感比較低,就不太想與父母溝通,反而重視,想著跟同伴的關係比較真實。

    夫妻感情不和諧,爸爸媽媽一直吵啊,一直鬧啊,彼此聲音很大,太吵了,或者他們之間已經到了冷戰的狀態,這種冷暴力對孩子很傷害,孩子在家裡感覺待不下去的,感覺自己處在父母之間特別的累,處在比較尷尬的狀態,我是和他們去說一下呢,還是忍受著他們的這種吵鬧。在這種狀態之下,他會比較想要出去走一走,透透氣,跟同學去說一下,發洩他內心那種苦悶。

    一般孩子在青春期,父母基本上處於中年危機的階段,媽媽可能在更年期,爸爸可能面臨職場問題,處在上有老下小的一個狀況,他們處在比較激烈的狀況,他們的情緒不會特別的穩定。告訴孩子,我們所長的狀態和環境,有時候我們還是很需要你來幫我們的,你可以說,媽媽你辛苦了,你真的很辛苦,那我的心情會平復很多。

    夫妻感情不和諧,爸爸媽媽一直吵。第一孩子感覺是不是我沒做好,我沒做好家庭的紐帶,是不是我不乖,我彈琴不好,小學階段的孩子更容易在自己身上找問題,是不是我作業沒做好?考試成績沒考好,花家裡帶多的錢等等我的原因,孩子內心揹負了很多的東西。第二孩子想父母離婚了,同學們會笑話我,我以後就沒有家了,我以後沒有人愛了,孩子內心有恐懼感。

    如果夫妻雙方已經沒有辦法和平共處了,那這個時候可以坦誠的和孩子溝通,告訴孩子,我們兩個發生衝突的時候,我們會很生氣,我們沒有辦法顧及到你的感受,但是這個事情跟你沒有關係的。有時候我們還是很需要你來幫我們的,你可以做什麼來緩解我們,假如這個時候你來抱抱媽媽,可能我和你爸爸吵的就沒有那麼嚴重了。

    如果這個時候你真的覺得幫不上我們,你可以去姥姥家呆一下或者你去我們家門口小店裡去坐一坐,我是同意的,讓我知道你在哪,你不要看著我們兩個這樣也是可以的。假如有一天我們兩個人離婚了,不管你跟誰生活,我們兩個對你的愛是不會改變的,孩子聽到會安心很多。

    孩子會心細如髮觀察的父母關係怎麼樣,他會敏銳的知道父母是熱暴力,冷暴力,還是假裝在一起等待。孩子天天跟我們生活在一起,他怎麼會不知道,他怎麼會不知道自己的爸爸不愛媽媽或者媽媽對爸爸有很多的怒氣,他怎麼會不知道呢。其實我們跟孩子好好的去溝通一下,當下孩子會哇的一下哭了,但他知道最壞我跟媽媽生活,爸爸搬到另一個小區去住吧!當我們把最壞的結果告訴他,他反而心安了。

    第三父母特別嘮叨,對孩子的能力不信任,和父母有矛盾,發生爭執。

    我們要想孩子8歲以後,在外面不斷的去拓展自己的交友關係,孩子會覺得這個更重要。一部分的孩子已經有自己的小夥伴了,小夥伴也會給他出主意,同伴的影響對他來說是很大的。當一個孩子在家庭當中遇到一些事情,和父母鬧掰了,要出去走的時候,其他小夥伴也同樣的問題,也想出去,最後我們一起出去走走吧。

    在家裡父母會特別的嘮叨來,一個問題會重複很多遍,導致他會想要去外面透口氣感覺,覺得自己一直在家會有快喘不過氣來的感覺。比如下雪了?家長知道下雪了,天氣冷了,就會一直說你今天穿了什麼衣服呀,穿夠了嗎,一定要多穿,一定要戴帽子,一定要穿羽絨服走,怎樣就一直說。本來是一份關心,天天樣子,可能聽多了,會覺得好膩。父母覺得家長好難當,我這也不對,那也不對,不說也不對。

    其實家長的這種表現是對孩子能力的不肯定,天氣變化了,加不加衣服,孩子不知道嗎,又是小baby,不知道穿衣服。孩子八歲以後,有沒有穿暖的問題?穿幾件衣服,買的衣服,吃喝拉撒等等,讓孩子自己做主,他會找到這點,這度。家長點到即可,對青少年的孩子你要給她更有營養的東西,比如他遇到交友的困難,學習的困難,人生的有意義的東西的指導,他會甘之如飴,吃飯,穿衣,成績等等,孩子會認為你管的太瑣碎,太嘮叨了。家長講什麼話,孩子都知道,那你要反思了,你要調整一下,孩子已經完全猜到你下一句說什麼了,就是你們的對話已經對他完全沒有吸引力了。

    青春期的孩子很多的時候,認定的事情和我們概念有差異性的,家長認為孩子都沒有跟我說,孩子認為這有就什麼好說的。家長的心態越包容理解的越多,孩子說想出去走走的時候,你可以平心靜氣的去問他,那你想去哪裡,那你有想好那裡有什麼危險嗎?你做了攻略了嗎?你有準備好金錢嗎?用探討的方式去跟他溝通,她會願意跟你進行下一步的交流,反而會跟你報備的更多。

    當孩子說我想出去走走,什麼?你想要出去走,我們一起去,你怎麼一個人走,你什麼意思,孩子會縮回去,跟你報備的越來越少。

    其實孩子出去以後就想回來,他會覺得自己沒有想象當中的那麼強大,可是回來之後家長會怎樣孩子很擔心,他可能不敢回去,會擔心回家發生什麼事情,那自己在外面多待兩天。

    其實孩子成長是有方式的,他適應了這種方式,就會去適應別的方式。像家長一直用噓寒問暖的方式去關心他,他會感覺不到我們的重要性,會想我出去父母就不這樣麻煩,那我們就讓他出去,當他徹底出去,爸爸媽媽消失了,事事自己來,有好有壞,反而覺得怎麼回事?反正想想要回家去了,想父母關心了,那他回來之後,他也會感恩父母,會關心父母,好像一夜之間孩子懂事了,長大了。

    孩子想要出去走走,不要總責怪孩子,迴歸到家庭當中你會發現,你的每一句話,每一個眼神,每一個動作都有可能日積月累的成為導火索,成為孩子最後想要出去的原因。爸爸媽媽愛孩子,以為你是無條件的,但是在孩子看來很多是有條件的,有壓力的,有負擔的。當我們在喊出來說我是愛你的時候,請掂量一下你的愛到底有多重,孩子是否能接受是很重要的。

  • 4 # 浮冰CC

    叛逆行為的形成我認為有三點。

    一是,想引起某人的注意。

    二是,他的三觀在形成,他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與我們要他形成的三觀發生了衝突。

    三是不信任,對於我們的話表現出極為不信任的態度,這關係到我們之前在灌輸教育時的一些行為行徑,或者某些承諾沒有兌現,而且後期沒能給一個他信服的答案。

    想引起某人的注意,關於這個,我個人認為這不能歸於叛逆行為。15.6歲的年紀是一個好奇的年紀,對異性,對愛情,甚至對愛他們本身就是好好奇,對於異性美開始表現自己的看法,在網際網路開放的時代,對愛情已經不在保守,對自己欣賞的異性表示認同,卻得不到迴應。或者是他的行為沒有得到認可,從而表現出來的焦慮煩躁不耐煩和不聽大人的話等一些表現,我們也認為這是也是叛逆行為。

    關於三觀形成或差異。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所受教育,所處環境,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三觀。我們只需要引導,而不是改變。只要他形成的三觀是端正的即可。時代不同,我們不應該把我們的觀點強加給他們。

    至於不信任。那麼只有對人設進行重建,多培養感情,瞭解是哪方面的原因讓他產生了不信任。我們要注意的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需要更大的耐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失眠了怎麼辦?怎麼儘快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