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國逐鹿
-
2 # 萌萌的糯包子
先不說諸葛丞相總是斷糧,我就想說一下這個題目本身,就是有問題的。什麼叫打了幾百年不曾缺糧?你確定?
“秦攻楚,齊﹑魏各出銳師以佐之,韓絕其糧道,趙涉河漳,燕守常山之北。”
這段記載出自史記·蘇秦列傳。這裡說的就是秦國出兵打仗,南韓斷其糧道。如果計劃能完全實施,你說會不會缺糧?事實上,古人很早就認識了糧食的重要性。
孫子兵法裡,關於糧食的記載有好幾處——
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
故智將務食於敵,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芑杆一石,當吾二十石。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於國,因糧於敵,故軍食可足也。國之貧於師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近師者貴賣,貴賣則百姓財竭,財竭則急於丘役。
為什麼孫子反覆說要速勝,為什麼他說要因糧於敵,如果不是缺糧,如果不是性命攸關,孫子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對糧這個問題翻來覆去唸叨?
只是先秦史料太少,所以你會產生戰國打了幾百年,沒有斷糧的錯覺,然而真的沒有嘛?
《史記田敬仲完世家》和《戰國策 齊策》都記載了同一條史料——
王建立六年,秦攻趙,齊楚救之。秦計曰:“齊楚救趙,親則退兵,不親遂攻之。”趙無食,請粟於齊,齊不聽。
說的就是秦國攻趙,趙國缺糧,向齊國借糧,齊國不給。
所以這個問題本身,提的就很有問題。至於諸葛老是斷糧,我只想說一句,請開啟中國地圖,看看出川的道路,什麼叫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蜀國選了四川當根據地,有了易守難攻的好處,就要承受道路難行,運糧困難的苦楚。如果有一條大河從陝西流到四川盆地,能夠行船運糧,你看諸葛會不會缺糧?一個以一州之地,硬撼曹魏,打得司馬懿穿女裝也不敢出來交戰的諸葛,如果不是老缺糧,還需要六出祁山?
-
3 # 可愛的趴趴虎
個人認為,第一丞相六次北伐使得國內糧食總產值支出大於收入,西蜀經過劉焉、劉璋、劉備三代經營糧食自給自足撐個幾十年沒問題,偶爾幾次大戰也還頂得住,但是頻繁的北伐就有點吃不消了。第二祁山天險,山路難走,加上四川多雨水,雨水一泡時間一長難保不會發黴,雖然後期有了木牛流馬,但是隻是少數,大部分還是要靠馬匹來運,再有就是戰線拉的過長,出祁山的就這麼幾條道,司馬懿也看出來了,我不跟你正面剛,天天派騎兵跑路上斷你糧草你就受不了。第三,就是黨派爭鬥,本地派和外來派水火不容,諸葛亮作為外來派的頭頭一直在壓制本地派的人,所以他們只能指望劉禪來與諸葛抗衡,諸葛一走整個蜀國劉禪說了算,他們就利用劉禪掣肘諸葛亮,劉禪新上任,渴望著權利,可蜀國自劉備死了後就諸葛一人說了算,所以他也想從諸葛亮那裡把權利拿回來,但又不敢翻臉,他估計也是想借著本地派來制衡諸葛亮。你要五十萬石糧食,沒這麼多,給你三十萬石,你要打贏了大家皆大歡喜,要是打輸了著鍋你背定了。
-
4 # 鄺生24
這裡作者有兩個特別有意思的安排。一,我們常說三軍未動,糧草先行。這裡卻把糧草安排尾後,難道叫士兵打完仗再跑回來食飯?如果數百人列隊徃前跑,就算小步跑,一段時間後,後面的人就大步追,跟不上了。二,李嚴是掌握兵權的最高司令官,怎麼會把一個國防部長,最高部隊司令去當一個送糧草的後勤小職務?而且把每次失敗推在糧草供應不上方面?意圖很清楚了,並非沒有糧草,而是另有他謀。
回覆列表
首先蜀國連年征戰,已經民貧國困,十室九空。蜀國的國土本來就只有不到三國的三分之一,又多以丘陵、山脈為主,只有四川盆地土地肥沃。自劉備夷陵之戰一敗塗地後,蜀國的人口大幅度減少,不不但軍隊數量少,平民也不多,據蜀國投降後人口調查,蜀國只有九十萬人左右,其中還包括了官員和地方行政人員四萬餘人(蜀國有一個龐大的官員團隊)。可以說蜀國每三四個農民就要養活一個兵,再加上諸葛亮六次北伐,蜀國已經徹底被拖垮,生產發現已經跌入低谷。
其次蜀國的道路艱險,運糧面臨重重阻礙。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蜀國的道路崎嶇不平,雖然易守難攻,但出兵北伐更是難上加難,而運糧就是最困難的事。諸葛亮北伐出祁山,自成都運糧到祁山可謂山高路遠,最快也要一個月左右,最主要的是,當時並沒有好的運糧工具,遇到狹窄的道路或山谷,車馬也不能通行,只能靠人力。有時遇到山體滑坡泥石流阻礙交通,幾個月都無法通行。因此即使蜀國有糧食,也很難及時運到戰場。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之間基本都在中原地區征戰,中原不但物產富饒,糧草充沛,道路也比益州好多了,運糧也不快。因此春秋戰國時期並沒有感覺到缺糧。
再次春秋戰國和東漢末年的兵役制度不同。春秋戰國時期可謂全民皆兵,只要是能拿得動武器的,都要上戰場,最主要是,遇到農忙收糧的時候,士兵們還可以回家收糧。東漢末年,兵役制度大有不同,士兵不會參與生產發展,全部都是有平民供養,蜀國九十萬人口中,需要供養的軍隊多達十萬餘人,這還不包括蜀漢的四萬官員,可以說蜀中百姓的徭役賦稅非常沉重,到了蜀漢後期,甚至出現了“民有菜色”的情況。因此諸葛亮北伐經常缺糧,也就屢見不鮮了。
最後蜀國連年征戰,都是大規模戰爭。春秋戰國時期,大多為區域性小規模戰爭,而且也不是連年征戰,軍民也能夠得到休養生息。自公元228年到234年,諸葛亮先後六次北伐,每次出兵動輒十多萬,糧草兵馬消耗巨大。幾次征戰下來,蜀國的國力就被掏空了,勝利了還有戰爭果實,但諸葛亮北伐,都沒有成功,更沒有什麼戰利品,因此北伐對於蜀漢來說,一就是長消耗戰。
諸葛亮北伐,百姓也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士兵更是生存艱難。可以說,北伐逐漸把蜀國推向滅亡的深淵,到鄧艾偷渡陰平時,蜀國已經無力組織一場大規模戰爭,劉禪只能不戰而降。
你是如何看待諸葛亮北伐總是缺糧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