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哪些行為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
2
回覆列表
  • 1 # 樺姐談養育

    以下一些行為,在不知不覺中就破壞了孩子的安全感:

    1.家長情緒化,同樣的一件事情,家長心情好就允許孩子做,家長心情不好就不允許孩子做。

    2.恐嚇威脅孩子,“你再不聽話,媽媽就不要你了”,“你再不好好吃飯,大灰狼就要來吃你了。”

    3.父母因為工作的原因,常常不能陪在孩子身邊。

    4.夫妻經常當著孩子的面吵架。

    5.爸爸或媽媽對孩子說另一半的壞話。

    6.常常拿孩子跟別的孩子做比較。

    7.常用侮辱性語言罵孩子,“你是沒得出息了”、“笨得跟頭豬似的”、“沒見過你這麼懶的人”、“生下你,真是倒了八輩子大黴了。”

  • 2 # 育兒看過來

    日常生活中,父母的很多行為都可能在無意間成為破壞孩子安全感的元兇,更可怕的是,有些行為可能是我們習慣的覺得“很好用”的“技巧”,傷害了孩子還不自知。

    1.陪伴缺失。

    父母很少在身邊陪伴的孩子,安全感一般會比較差。孩子的情感需要長期得不到滿足,會讓他們感覺到一種無依無靠的孤獨感。

    2.父母過於情緒化。

    父母面對孩子時情緒不穩定,經常沒來由地爆發,或經常在孩子面前吵架,會讓孩子始終處於“不知道下一場暴風雨什麼時候會來”的恐懼之中,語言和行為上表現為畏縮、膽小,不敢表露自己真實的想法。

    3.嚇唬孩子。

    孩子淘氣、哭鬧的時候經常說“你再哭我就不要你了”、“再不聽話就把你扔在這”,這會讓孩子時時處於即將“無家可歸”的恐懼中,無法建立對家庭的安全感。

    4.不聲不響地突然離開。

    父母在上班或出差前,孩子總是纏著不讓走,有些家長覺得煩,就乾脆趁孩子睡著時悄悄離開。孩子醒來時會陷入“父母突然不見了”的恐慌,並且長期處於這種擔憂之中,感受不到安全。

    5.經常言語打擊孩子。

    很多所謂“嚴格”的父母喜歡打擊孩子,即使當孩子取得進步時也不例外。這會讓孩子感覺沒有人支援、不被喜歡,長期下去會嚴重破壞他們的安全感。

    6.欺騙孩子。

    許諾孩子的事情經常不兌現,會讓孩子失去對父母的信任,無法信任父母的孩子自然也不能建立安全感。

  • 3 # 騎螞走天下

    感謝空空誠邀!

    對於那些行為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呢?想必大家都是從孩子這個階段過來的,但是每個人的環境不一樣,也就造就了不同的孩子的脾氣性格等等,下面就來看一下我的一些看法:

    第一、家庭父母是否相處融洽和睦?

    很多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都會不顧及孩子的感受,當著孩子的面爭吵,久而久之會造成孩子的內向,愧疚,無助等等問題,所以家庭才是孩子最好的學校,父母作為老師起到很大的作用。

    第二、生活的不易但是否抽時間陪孩子?

    每一個孩子都希望父母的陪伴與成長,缺失了父母的陪伴,孩子心靈的成長就是孤獨的,自己面對新的事物,新的思考,沒有一定的指向,這將會是很大的原因。

    第三、是否採取鼓勵教育孩子成長?

    在中國式教育的大背景下面,基本家長的一貫作風是批評教育,不管是孩子是否進步,不打到自己內心的預期都會不斷的批評,長此以往,孩子內心會潛移默化的變化,認為自己什麼都不行,從而產生自卑心理。

    第四、對於孩子是否語言拋棄?

    常用不聽話就不要你等等說辭,孩子的認知都是一片白紙,需要我們耐心教導雖然我們知道是玩笑話,帶一點恐嚇語氣,但無形之中這一張白紙會產生一些不可磨滅的痕跡!

    第五、學校老師是否公平公正處理同學間的矛盾?

    對於孩子肯定都需要正確的待遇,內心的純真,最渴望的可能是不被冤枉等等,所以學校日常的生活學習成長就是孩子安全感成長的最大環境!

    以上的五條我所描述的學校和家庭都是孩子成長環境的兩大重要性,所以任何一個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這些因素,希望每一個孩子都有快樂的童年和良好的學習環境!

    最後祝願每一位家長和老師都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 4 # 微雨溼江南

    1:在童年時期缺少父母的陪伴,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如果父母不能經常陪伴孩子、關心孩子,孩子內心深處就會有一種遺棄感,覺得自己不被重視,可有可無。

    2:父母爭吵拿孩子出氣,在生活中夫妻吵架很正常,但是千萬別當著孩子的面爭吵,甚至拿孩子當出氣筒,等你的氣消了,留給孩子的只有抹不去的恐懼感和不安。

    3:父母輕易否定孩子,孩子最喜歡的就是別人的鼓勵與誇獎,這會讓他們信心十足,但中國的父母就喜歡否定孩子,害怕他們驕傲,於是就一味地打壓他們,殊不知這樣會讓孩子們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慢慢地對自己失去信心,沒有安全感。

  • 5 # 時光漫漫行

    阿德勒說:“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可見童年對一個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只有當父母的愛,對孩子有益時,只有孩子能夠在父母愛的沐浴下,健康成長與發展時,這份愛才能夠稱得上真正的愛。

    一個人有沒有安全感主要源於他童年時與父母相處的方式以及所遭遇的經歷。

    《養育女孩》的作者史蒂夫.比達爾夫認為孩子的大腦被設定為觀察和複製的模式,這是因為有一種叫做映象神經元的神經網路結構,連線著我們的眼睛和肌肉,我們會在不知不覺當中把看到的行為變成自己的做事方式,所以,每個人都有一些和父母一樣的特殊習慣。

    ​做為父母,首先要做的是清理自己的行為。

    父母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不言而喻,那麼該如何為孩子建立安全感呢?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創造好的家庭氛圍很重要。夫妻之間和諧相處,互相體諒。

    2.多關注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積極的迴應。瞭解孩子的心理發展特點。可參考《童年的秘密》。

    3.​有效的溝通與陪伴。陪伴不需要時時刻刻,但每天抽出一點時間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可以增進親子關係,比如可以陪她做遊戲,講故事等。有效溝通需要先學會接納孩子的感受,認真的傾聽,積極的迴應。避免對孩子進行打罵,言語攻擊,嚇唬,用權威去壓制孩子……日常生活溝通方法與技巧可以參考《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如何聽孩子才會說》。

    4.不對孩子要求過高,接納孩子的不完美。讓他做真實的自己。因為這世上沒有完美的人,何必跟自己過不去呢?

    5.培養孩子的幸福感。從小關注孩子內心,在生活中教會孩子面對內心真實的感受,去接納自己。一般擁有幸福感的人,都自帶安全感。

    哈弗大學心理學教授塔爾博士曾在《健康幸福課》中提到: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標準,是所有目標的最終目標。

  • 6 # 大雁75885

    對孩子做這四類事情會造成孩子安全感缺失,而且長大後很難彌補。後面我會講成年人有哪些行為很有可能就是童年安全感缺失造成的。

    第一,不確定的關係。“你是垃圾堆裡撿來的”“你是別人送來的”“再哭媽媽就不要你了”“我再也不管你了”“我真不該生你出來”“我恨不得打死你”“再這樣媽媽就把你送人”“再鬧就趕你出去”…這些話聽起來很耳熟吧。對於孩子來講就是不確定的關係。

    第二,有條件的愛。只有孩子獲得好的成績才有好臉色,只有聽話才能得到讚美,失落和失利時總是冷眼相待甚至拳腳相加。這些都是有條件的愛。

    第三,孩子12歲前父母長時間的離開他。我去貴州湖南見過很多留守兒童,有些很調皮有些很內向但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沒有安全感。

    第四,親密關係糟糕。經常在孩子面前吵架甚至打架的、孩子瞭解父母有外遇的,這些會對孩子的安全感造成毀滅性打擊。所以家長真要三思而後行。

    成年人有這些表現:無端猜疑、莫名之火、不敢表達、不相信自己可以幸福、經常快要成功卻功虧一簣、莫名破壞美好姻緣、長時間焦慮、抑鬱、明明想靠近卻又抽離自己、經常想象暴力等等就很有可能是童年沒有獲得足夠的安全感導致的。飽滿的安全感會產生親和力和信任。安全感缺失就很難獲得幸福感有些甚至會有匪夷所思的行為。

  • 7 # 星河營地教育

    這些事,看看你做過嗎?如果經常做,一定要停止。

    1、“孩子哭是正常的,一哭就抱會慣壞孩子”。

    第一次做父母的人經常會聽到長輩,或者其他帶過孩子的人這樣說,在孩子哭的時候不能一哭就抱,這樣會慣壞孩子。

    其實,抱與不抱,要看年齡段,6個月前的孩子,不會利用哭來控制大人,哭就是孩子有需求,餓了、累了、不舒服了,或者困了情緒煩躁等,孩子不會說,只能哭,這時候如果任由孩子哭不去抱,會讓孩子覺得被遺棄一樣,其實孩子也是有情感的,小月齡的嬰兒經常哭了不去抱,會影響孩子的安全感和父母與孩子親密關係的建立。

    建議孩子哭了首先要看看孩子是為什麼哭,讓孩子知道父母在關注他,再看是什麼原因哭,就是先響應,再決定怎麼做。

    2、拿孩子的某種特徵開玩笑。

    有位朋友說,她小時候很胖,父母和鄰居們都叫她小胖子,還經常問她為什麼這麼胖,有時也拿她的胖開玩笑,她覺得很不自在,覺得胖了很醜,大家就不會喜歡自己了,於是就不肯多吃飯,在青春期的時候更加敏感,一直節食,導致發育不良,不僅個子矮,而且體質還很差,看起來很瘦弱,由於抵抗力差也經常生病。

    3、“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

    有一次帶孩子到商場去買東西,剛進門大廳裡一個四五歲的小男孩衝我們跑過來,然後突然趴到了地上,他媽媽在後面追過來拉,孩子就是不起來,媽媽生氣了,大聲說“快起來,要不然我走了,不要你了”。

    是不是很熟悉,我反思了一下,這句話我也說過,有時候氣極了,比如孩子在外面玩到天黑了,還不肯回家,比如在超市裡看到糖果就非要買了吃,實在忍不住時,也會忍不住說出來。

    在孩子的世界裡,他覺得大人說的就是真的,他還分不清哪些是現實,哪些是父母的氣話,只是說說而已。孩子聽到這句話會恐懼,會信以為真。

    4、跟孩子捉迷藏,故意躲起來,看孩子焦急找自己時的可愛模樣。

    我有時候就剋制著與孩子玩“躲貓貓”遊戲的衝動,孩子玩捉迷藏真的是非常的萌,破涕為笑的樣子非常可愛。

    躲起來讓孩子尋找自己,雖然遊戲很好玩,但是,對於一兩歲的孩子來說,他會認為看不到的就是完全消失了,對於孩子非常依戀的媽媽或者照顧他的家人,孩子不願意讓他們消失,這也是“分離焦慮”的原因,就是媽媽離開時孩子會哭,因為他以為媽媽走了就不再回來了。

    所以,做父母的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對孩子產生不良的影響,如果孩子缺乏安全感,會影響成年後的行為和選擇,甚至影響一生的幸福。為了孩子,父母們要警惕以上四種情況哦。

  • 8 # 瘋癲七2

    父母感情不和,經常吵架;

    上學時,遭到霸凌、老師因為成績不好區別對待;

    你拿人家當朋友,她卻拿你當玩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購置一臺十萬左右代步車,有什麼推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