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修身書單
-
2 # 清晨沒火光
我覺得司馬懿在自己與諸葛亮平分秋色時做了選擇,不是鬧著玩的。
作為吃瓜群眾的我,司馬懿在我眼中怎麼也相當於現在的一個富二代,能耐也大。像這樣的一個人穿越到現代,肯定有很多迷妹。
司馬懿不是一個衝動的人,人家極有可能隨時可以選擇“退休”一下。這麼聰明的人也肯定會玩"失蹤"。不過無論他做什麼選擇,開心就好。
人怕出名豬怕壯,一不小心成了別人眼中的“特別關心”後,這對於他很難脫身。
細節決定成敗。司馬懿絕對是個狠角色。只要不玩人就好。
我讚歎你為“騷客”誰叫你那麼有名。你肯定不可能過討飯的日子,智商那麼高還用討飯嗎?全靠本事。
29歲那年,選擇的不是一個人生方向,而是一個夢想。其實司馬懿知道他其實一直離自己的夢想很近,只是缺少一個機緣,而29歲那年正好是。對呀。要不然司馬懿你該何去何從啊!
29歲那年你到底明白了什麼?無論你做什麼,我想你自己覺得不突然,可你知道嗎?我們在等你啊!等你告訴我們在我們29歲時是否可以像你一樣選擇好自己的人生方向!我們不會忘記你的。
司馬懿讓我明白一個人做人生方向時,一定要抱著心甘情願花光運氣的想法,這裡指的花光所有運氣是指決心大的意思。否則即使我們再像司馬懿聰明。也只是算的上是智商高,情商不高。
希望世界依然有你司馬懿,我們不會抗拒的。
-
3 # 羽林輕騎
司馬懿是公元179年生人,天資“聰明”,後來“博學洽聞”,在學習了眾多派別的文化之後,他專心“伏膺儒教”,這樣的基礎,讓他“多大略”。
所謂酒壯英雄膽,可是藝比酒更能壯英雄膽,司馬懿有如此的能耐,自然對自己的人生就有很高的要求和規劃,“常慨然有憂天下心”,一句話,放眼全球,走向世界。
可是司馬懿雖然有自己的人生規劃,每一步路走得可是踏踏實實,最終水到渠成。
司馬懿22歲時,他的名聲傳到曹操耳朵裡,曹操直接通知他第二天上班,可是他不願意。
曹操雄才大略,剛在官渡勝了袁紹,成為當時實力最大的諸侯,他本人位列三公,漢室朝廷已經不被他放在眼裡,正網路天下英雄。曹操用人只看能力,不看人品,只要有能力他就千方百計挖過來,他這麼做主要基於兩個方面,一個是他確實要用人才,二是不能讓人才到了對手那裡,俗稱挖牆腳。
司馬懿雖然知道漢室已經衰弱,卻對未來的走勢還不太看得清,而且曹操的做法已經引起天下人的反對,因此司馬懿不認為曹操能成事,當時北方袁紹實力猶存,南方還有劉表,劉璋,孫權,西北還有馬騰、漢中有張魯等英雄,變數太大,到底哪一個是可以跟隨的老闆?司馬懿還沒能看得清楚,實在是未來的變數太大。司馬懿是儒家子弟,就開始了玩起了中庸,他不拒絕也不同意,而是裝病。曹操是亂世奸雄,識人自然有一套,他不相信司馬懿,就派特務悄悄偵查。司馬懿在知己知彼方面卻勝過了曹操,他僵臥床上不動,騙過了曹操的特務。
7年之後的司馬懿29歲,這時的曹操已經今非昔比,他已經徹底滅了袁紹,統一了北方,成為天下最大的實力派,而且還挾天子以令諸侯,做了天下的丞相,成功之相已露。司馬懿已經心有所屬,但是他不會主動找上曹操,那樣會自掉身價,司馬懿對曹操琢磨得很透,他認為曹操遲早還會來找他的,他需要的是做好自己,其他的就是等。
果然,性急的曹操又來啦,這下他只給了司馬懿兩個選擇,要麼做他的文學掾,相當於教育廳廳長,要麼下大獄。
曹操這次和上次比,底氣足了很多,有霸王硬上弓的意思,司馬懿不敢撒嬌了,乖乖選擇了文學掾,此後,仕途一直順暢,一直跟著曹操,升遷到黃門侍郎,議郎、丞相東曹屬,最後做到曹操的秘書長,主簿。
這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司馬懿一到曹操那兒就琢磨上了曹操的兒子曹丕,成了曹丕最鐵的四個哥們之一,這才奠定了他的人生基礎。
-
4 # 煮茶道史
作為諸葛亮半世敵人的司馬懿,在他二十九歲這個關口上,他對自己的人生作出了何種抉擇?
他選擇了入仕為官,正式成為了曹魏陣營中的一員。
然而,我們知道,就在他二十歲的時侯,曹操就曾經因為他的才華找過他,被他拒絕了。隨後的九年時間裡,曹操數次徵召,司馬懿絲毫不為所動,甚至以自己有風痺病為由蝸居家中,一呆就是七年。
那麼,在司馬懿二十九歲的這一年,到底發生了什麼,竟然使司馬懿不再堅持,選擇了出山呢?司馬懿二十九歲這一年,是公元208年。
這一年發生了很多事,著名的赤壁之戰也發生在這一年。但司馬懿關注的,只有兩件事,一是曹操愛子曹衝因病而死;另外一件是漢室罷三公之位,改立丞相制,曹操出任漢丞相,集軍政大權於一身。
而曹操任漢丞相後的第一件事,就派人告訴司馬懿:(若再盤桓,復收之),意思是說,這一次你要再推三阻四不為我用,就別怪老子不客氣了。
史書上所言,是說司馬懿怕了,只得入仕為官。但我想司馬懿絕對不是因為怕,而是他等來了出山的時機。
後人說到司馬懿拒絕曹操的原因時,大多都認同司馬懿嫌棄曹操是閹宦之後的這個理由。這實在牽強了些,所謂英雄莫問出處,司馬懿不可能不明白這麼淺顯的道理,他拒絕,只有一個理由,就是他認為曹操不是他的明主。
曹操當時聲勢正隆,北方初定,又狼視天下。別人若是得到他的賞識,那必是早早拜入門下,甘效犬馬之勞。但司馬懿看得非常清楚,此時的曹操帳下謀臣眾多,不乏擁有大智慧者,自己縱然有才,要想曹操以國士相待顯然不太現實。以其如此,自己還不如退後一步,仗著自己年輕,把目光盯在曹操繼承人的身上,一旦押寶成功,便可憑擁立之功被新主委以重任,從而實現自己的理想與抱負。
然而,這一手固然漂亮,卻有一個致命的問題,就是你根本就不知道誰會是真正的繼承人?除非你是曹操本人。
曹操子嗣眾多,從他喜歡的程度來看,曹衝原本是最有希望成為世子的。可是,恰恰就在這一年,曹衝死了,才華橫溢的曹植和行事穩重的曹丕才得於脫穎而出。
那麼,在曹植和曹丕之間,誰才是曹操心中真正的世子人選呢?司馬懿很苦惱。從他的角度來看,他當然希望這個人選是曹丕。
公元200年,漢獻帝衣帶詔事件暴露,司馬懿的父親司馬防身為京兆尹,因此受到牽連而入獄。司馬懿憑藉自己出眾的能力,在曹丕幫助下,左右斡旋,最終將自己的父親解救出來。正是在這段時間,司馬懿的才華和能力被曹丕瞭解,而曹丕博大的胸懷和遠大的志向也令司馬懿欽服不己,兩人惺惺相惜,引為知已。
然而,曹植的聰明才智是在曹丕之上的,對事物的見解也獨樹一幟。當時大多數人都認為,曹植成為世子的可能性遠大於曹丕。
但司馬懿卻從曹操下給自己最後的那道通蹀裡,得出了相反的結論。
為什麼這麼說呢?時年曹操已經五十有三,在那個平均年齡不到三十的亂世,這己經算得上高齡了。如果說他曾經把曹衝作為培養物件,那麼曹衝一死,重新培養接班人的問題在曹操看來,就己經迫在眉睫了。他必須要儘快著手準備,否則一旦有個意外,必然抱憾終生。
我們知道,培養接班人,絕對不是培養一個接班人這麼簡單,他還需要培養一些能為接班人所用的儲備人才,成為一個系統,這樣才有利於政權的平穩交接和後續發展。作為年輕一輩佼佼者的司馬懿,應該很早就被曹操納入了這個範圍,因為曹衝尚小,而司馬懿又態度堅決,曹操也就不想強人所難。但曹衝一死,時間一下子變得緊迫起來,曹操就不再猶豫了,要麼為我所用,要麼誰也別用,兩條路你二選一吧。
曹操肯定是知道曹丕和司馬懿之間存在的友好關係,他既然這麼看好司馬懿的能力,他就應該知道,如果世子不是曹丕,那麼徵召司馬懿等於是給世子找了一個強勁的對手,豈不愚蠢至極。
所以,司馬懿認定,曹操心中默定的世子人選當是曹丕無疑。於是,當曹操下令(若再盤桓,復收之)時,司馬懿毫不猶豫作出了自己的抉擇。
冢虎出山了。
-
5 # 老白的歷史課
讓小白來告訴你真相!
司馬懿根本就沒有選擇的餘地。在司馬懿二十一歲時,官渡之戰爆發,袁紹敗北,此時北方勝利的天平已經向曹操傾斜。
司馬家世居河內,也是一大望族,司馬懿根本不用愁前途,就是平平淡淡磨洋工,他也能當個普通的官吏富貴地過完一生。
河內居黃河以北,是袁紹的領地,官渡後,曹操勢力入侵黃河以北,曹操派人徵召司馬懿,此時司馬懿是拒絕的,可能他不喜歡曹操的所作所為,可能他仍對袁紹報有希望。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司馬懿29歲,此時袁家勢力徹底消亡,曹操一統北方,如論司馬懿是待價而沽,還是心懷袁氏,此時司馬懿已經別無選擇。
曹操一統北方,天下勢力第一,有併吞天下之勢,此時司馬懿再不出山,可能連口剩湯都沒得喝,而且司馬家祖居河內,司馬懿除了效力曹操別無選擇。
司馬懿的起點很高,至少超過諸葛亮。司馬八達,皆知名當世,司馬家家世也比諸葛亮高,司馬懿出仕的曹操又是天下第一大勢力。
如果你問29歲的司馬懿對未來的打算,可能他自己也不十分確定,從當年的拒仕曹操到如今的無可奈何,司馬懿所想的無非是按部就班,在將來的曹氏天下中謀一個出身,為家族增光罷了。
沒人能預料之後的赤壁之戰,天下三分,時勢造英雄,司馬懿的雄圖大志,大概也是出將入相吧,當年曹操夢想也只是徵西將軍罷了,未來是無法預知的,將來的自己會如何也不是現在所能窺知的。
29歲的司馬懿,我只能說,普普通通罷了,或許還不及那個未出草廬已知天下的諸葛亮。兩人截然不同的命運,大勢使然爾!
-
6 # 神奇的風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 ),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裡(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曹魏政治家、軍事謀略家、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這裡先科普一下,司馬懿29歲也就是公元208年,丞相曹操平定北方,使用強制手段徵召司馬懿為文學掾。什麼是文學掾?掾在古代為副官佐或官署屬員的通稱,三公等高位者皆可辟召掾屬。為什麼要使用強制手段呢?在29歲以前,曹操曾數次徵招當時已經很有名氣的司馬懿,卻都被司馬懿拒絕,拒絕原因是:我有風痺病。要知道在古代,29歲已經算是“高齡”了。就是這種沽名釣譽,是曹操明知道司馬懿有才,卻終生不信任司馬懿的原因之一。
司馬懿早期為官,並不得重用,但是他做了一個非常聰明的選擇——輔佐曹丕。曹丕在當時的名望和受喜愛程度是遠遠趕不上曹植的。司馬懿為什麼要選擇輔佐曹丕呢?司馬懿做事很低調。在曹操手下,司馬懿裝得跟孫子一樣。這讓曹丕很高興,行事低調,愛玩陰謀的曹丕認為遇到了知己,史書上說“每與大謀,輒有奇策。”再加上曹丕本人非常重視儒家思想,主張維護世族們的利益的他和司馬懿有共同的理想,所以司馬懿選擇支援曹丕。
總之,司馬懿在29歲的人生方向就是低調做人,悶聲發大財。史書上記載著他傳奇的一生,就是選擇好的人生方向!當然,最最關鍵的還是他身體實在太好了。
回覆列表
公元208年,也就是司馬懿29歲這一年,曹操又請司馬懿入朝做官,這裡為什麼說又,是因為司馬懿之前為了躲避曹操的邀請,裝病過一次了,那還是一個驚險的故事,話說司馬懿嗜書如命,家裡書太多看不完容易發潮,夫人張春華就拿出來晾,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雨,司馬懿顧不得自己裝病,跑出房間到院子去收書,這一幕被伺候自己的小丫鬟看到了!夫人張春華為了保住司馬懿以及全家性命,把小丫鬟騙至花園殺掉,然後埋掉!
就這樣第一次算是躲過了曹操的應召!司馬懿從心裡不願意去曹操那裡工作,因為司馬懿是屬於氏族階層,對於曹操這樣的奸雄又恨又怕的!司馬懿心眼裡瞧不上曹操,但是又迫於曹操的威懾,不得不應召!
三國中只有諸葛亮找工作能和司馬懿相提並論,諸葛亮是老闆來找他,三顧茅廬請他去單位上班的,司馬懿是刀架脖子上要挾他去的,無論怎樣都說明兩個老闆很看中他們的才華,單位非要他們去不可的,雖然方式不同,也正是劉備和曹操的堅持,歷史上才又多出了兩個偉大的政治家!
但是曹操還是很有識人之明的,他看出司馬懿不是凡人,曹操心裡對他很忌憚,但是這個時候司馬懿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優點,低調和隱忍,以及努力工作,以掩飾自己的野心和才華,時間久了,曹操對他的顧慮也就少了!加上公子曹丕很欣賞司馬懿,力保司馬懿,所以司馬懿才沒被殺!
縱觀司馬懿一生,從自己的職業生涯一開始就並不是那麼一帆風順,每天都是在刀尖上過日子,這也練就了司馬懿為人低調,老辣,做事沉穩,出手穩準狠的性格!也為後期自己在錯綜複雜的政治局勢中活下來並且取得最後勝利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