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弋北談古今

    二戰後期德國為什麼要投降?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原因來分析:一:內外交困,人心不齊

    二戰期間,德國的作戰力量主要由黨衛軍和國防軍聯合組成。

    但是,國防軍是在希特勒上臺以前便正式存在的德國主要軍事力量,擁有海、陸、空三種作戰力量。所以,國防軍是為了保護德意志民族而存在的軍事力量。

    而黨衛軍則是在希特勒上臺之後由納粹黨衝鋒隊改編成黨衛隊,後面在德國大規模爆兵時期擴編成軍。所以,黨衛軍實際上是作為希特勒以及納粹黨的私人衛隊而存在的軍事組織,為了效忠納粹而建立。並且,黨衛軍因為特殊的政治性質,作為希特勒的私人衛隊,得到了納粹黨的大力支援,各種優質武器裝備優先輸送至黨衛軍。

    而總共的軍事資源是有限的,在黨衛軍發展的同時勢必會擠佔掉國防軍的軍事資源。所以,國防軍與黨衛軍的矛盾愈演愈烈。

    在戰爭爆發後,甚至出現了國防軍軍官合謀刺殺希特勒的事件,但是失敗了。

    而元首自殺後,國防軍與黨衛軍的矛盾便一發不可收拾。所以二戰後期在元首死後,德國便因為內部分裂,便無法將自己的力量凝聚起來對抗盟軍。

    二:軍事實力衰弱,作戰素質下降,難以完成兩線作戰

    德國軍隊在二戰前期擁有驚人的表現,閃擊歐洲的過程中其高階指揮官和底層士兵的表現都及其優異突出。德國裝甲部隊加上步兵配合,領其他國家難以招架。

    但是德國向蘇聯開戰後陷入了戰爭泥塘無法自拔,既無法撤退也不能取得更好的戰果,只能不斷的投入軍事資源。

    而且盟軍開闢了西線戰場之後,德國兩線作戰疲於奔命。再加上德華人力有限,物資補充能力有限,導致軍事補充能力大大下降,兵員素質也大不如從前。

    所以二戰後期,德國軍隊不但在武器裝備的質量上數量上不敵盟軍,而且以德軍最重要的兵力素質也難以與盟軍對抗。

    雖然德國在投降之前還擁有數百萬軍隊,這些軍隊卻是一群烏合之眾加上武器裝備不齊全,簡直難堪大用。

    所以德國在失去國家元首之後沒有一個合適的接替者,導致整個國家群龍無首,加上當時國內政治、軍事分裂嚴重,以及光有數量卻無質量的德國軍隊。昔日的優點變成了今日的弱勢,德國再進行抵抗也沒有任何意義,倒不如投降來得痛快。

  • 2 # 聚眾分享

    當盟軍攻入德國時駐守德國計程車兵有些士兵沒有作戰經驗,有些沒有受過訓練甚至還有娃娃兵!叫他們上戰場就是送死!

  • 3 # 歷史的天空歷史的足跡

    不,德國幾乎快要耗盡最後一滴血了,為什麼說德國明明可以堅持呢,就以當時德國全國的兵力而言,已經不超過150萬了,而柏林會戰德軍投入的重兵就達到了80萬人,1500輛坦克,而這些兵力無疑是德國最後的精銳,而蘇聯的兵力是多少呢,僅僅柏林前線部隊就達到了250萬之多,盟軍在柏林的西面也陳兵兩百萬餘人,坦克近5000多輛,還有空軍等部隊,當時圍攻柏林的軍隊就高達500萬之多,德國那80萬精銳哪來的底氣可以繼續堅持,就算堅持要能堅持多久。

    其實早在1944年盟軍發動諾曼底攻勢時德國就應該知道了敗局已定,當時包括隆美爾等德國國防軍將軍都勸希特勒議和,然而希特勒是一個經歷過一戰頑固派,他知道議和無疑是跟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處境一般德國將沒有任何主權可言,並且國民還會每天生存在忍辱負重之中,這樣的結果希特勒絕對不會讓他再一次發生,至少不是在他手上再發生一次,希特勒他當時有權驕傲,他曾經憑藉著過人的膽識和用人之道征服了整個歐洲,如果不是義大利無能被英國擊敗,如果不是日本在偷襲了美軍珍珠港,讓美國決定參戰。

    那麼德國當時還是可以撐下去的全力對付蘇聯,但是歷史走向就是如此,歷史也沒有如果,德國透過戰爭崛起,也意味著他要透過戰爭滅亡,德國畢竟是一箇中等國家,他資源也支援不他打長期戰爭的準備,德國沒有成功征服蘇聯的那一刻,德國就已經在向滅亡的路上了。

  • 4 # 老槍與戰線

    明明可以?你哪隻眼睛看到明明可以了?

    當年看戰史,印象很深刻的就是大概在最後投降前兩天,最後一處彈藥生產廠被攻佔。“現在德國軍隊只能靠手頭的彈藥作戰了”那本書如是說。

    再不投降我們就可以欣賞德國軍隊拿梭鏢對付機槍,抱石頭砸坦克的雄姿了。

    第一次大戰戰敗後,德軍大肆散步背後捅刀論,宣稱自己被出賣,本來還能打,直接導致納粹黨上臺。第二次世界大戰提出盟國無條件投降要求,就是打算不留餘地徹底把德國和德國軍隊打服。

    所以德軍確實可以不投降的呀,賭一賭盟軍是否有脾氣把他們全斃了。但德軍就是不敢賭,全慫了。

  • 5 # 鐵匠工坊

    我是真的搞不懂你從哪兒看出來德國還能堅持的,德國在二戰後期的最後一兩個月裡面基本處於崩潰的邊緣,哪來的還能堅持?

    1945年6月3日,盟軍佔領德國國會大廈的照片

    首先二戰的確與希特勒有關,但希特勒並不想把戰爭擴大到這麼大,他把全歐洲拖入戰火可以說多半是因為情勢所迫:一方面在吞併捷克斯洛伐克、完成法國戰役之後,希特勒的戰爭目的已經基本上達到了,進行英國戰役的目標很簡單,逼英國回到談判桌上,體面的結束歐洲戰爭,拿回一戰裡面德國失去的東西,順便報復一下法國。

    二戰里歐戰的爆發其實就是一戰裡分贓不均,對德國打壓過分嚴重的結果

    但英國有丘吉爾這個老頑固在,本身他是不主張投降的,也就是說英國只要不停戰當時的西歐戰爭就必須打下去,因為德國和當時的西歐極度依賴來自亞歐美非其他大洲的資源和能源,舉個栗子,不列顛戰役期間,戈林的空軍和丘吉爾的空軍燒的都是美國援助的油。

    不列顛空戰裡面,兩邊燒的都是美國油

    而另一方面東線戰場,德國受到了來自蘇聯的直接威脅:波蘭戰役之後,德國和蘇聯直接接壤,有句話叫“臥榻之下豈容他人酣睡”,當時蘇聯經過了兩個半五年計劃,國家工業體系已經很完善……再加上德國對蘇聯的油田和有色金屬產地極度依賴(二戰前德國和蘇聯就以技術和資源互相交換的情勢變相發展),所以說對蘇作戰也是板上釘釘的事。

    但如果英國戰役可以體面結束,德國就可以避免兩線分兵作戰的不利局面,要麼屯兵波蘭與蘇聯對峙,要麼直接可以投入優勢兵力猛攻蘇聯,不至於最後被蘇聯緩過勁來死的那麼慘。

    蘇軍東線波美拉尼亞攻勢的形勢圖

    在1944年的時候,德國就已經出現了難以為繼了,基本上要戰爭勝利已經不可能,所以說那個時候希特勒一邊在東線與蘇軍糾纏(當然糾纏不了多長時間了),一邊開始集結剩餘兵力在西線營造出一個“強大軍力”的假象。在希特勒看來,盟軍與蘇軍不同,盟軍是數個國家的兵力和政治幾何體,不同於蘇軍的鐵板一塊,所以說或許可以再逼盟軍來到談判桌上,盟軍談和之後就可以跟蘇聯好好掰扯一番。抱著這個態度,小鬍子發動了阿登反擊戰,結果輸了,德國失去了最後靠戰爭結束戰爭的機會,在此之後,德軍的主動權就已經不歸屬德軍了,也就是說他只能決定什麼時候投降了。

    波美拉尼亞攻勢裡的蘇軍

    接下來1945年1月蘇聯從波蘭出發,打到了德國奧得河,成功佔領東普魯士。2月蘇軍又發動了西里西亞攻勢與波美拉尼亞攻勢,直接佔領西普魯士,消滅了大批德軍有生力量,同月盟軍推進至萊茵河,並於3月圍殲B集團軍群,直接毀滅了德國最後的成建制有生力量,再往後4月份易北河會師、柏林戰役開打。到4月30號國會大廈都被佔領了,你覺得德國怎麼可能還有反擊的可能?

    在整個二戰裡面德軍死亡超過531.8萬人,而1939年德華人口普查時人口數量是 7937.5281萬人,這還是吞併了蘇臺德區之後的人口數量,相當於死亡了1/16的人口,這還只是軍人,不包括平民和財產損失,此時德國全境基本上被佔領,困獸一斗又有什麼用,不投降等著被滅族麼?

  • 6 # 琅琊利劍

    德國還能堅持?你從哪個方面覺得德國還有能力繼續和盟國打啊?的確,當時德國投降時的確還有數百萬軍隊,可是大部分都是新兵蛋子,很多受到嚴格訓練的優秀士兵都已經死在了戰場上,新招來計程車兵都沒怎麼經過訓練就直接被送到戰場上,他們的作戰經驗少,很多東西都沒有學會,戰場上傷亡率很高。

    在二戰初期,德國憑藉其出色的“閃電戰”戰術,勢如破竹,橫掃歐洲,留下英國在那裡苦苦支撐,可是德國卻因為一次錯誤判斷,讓盟軍在敦刻爾克大撤退中為日後的大反攻保留了實力,這次失誤,給德國日後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事實上,希特勒的失敗主要還是因為和蘇聯之間的戰爭打的異常艱辛,1943年1月31號,佔領斯大林格勒的德國軍隊向蘇聯軍隊投降,因為自從1942年11月蘇軍將斯大林格勒包圍之後,那納粹的軍需供給就幾乎被斷絕了,像這一種情況,在蘇聯的德軍還有很多類似的,以至於在最後三個星期的戰鬥中,居然有十萬德國軍人喪生。

    ▲被凍死的德軍屍體堆積如山

    希特勒大概是被勝利的喜悅衝昏了頭腦,在歐洲戰場未定,只是暫時勝利的情況下,居然撕毀了和蘇聯簽訂的互不侵犯條約,而蘇聯是沒打算和希特勒開戰的,當時在丘吉爾警告斯大林希特勒可能會打擊蘇聯的情況下,斯大林都沒有準備和希特勒動手,沒想到希特勒居然狂妄到直接入侵了蘇聯,雖然一開始蘇聯佔了上風,可是遺憾的是,蘇聯並沒有像法國那樣迅速投降,而是利用自己廣闊的國土面積,戰略縱深大,將有生力量轉移到後方,保留了反擊力量,後來東西兩線戰場作戰,德軍根本吃不消,加上身邊還有個時常拖後腿的義大利,擅自開闢了北非戰場,還屢屢打敗仗,希特勒不得不延緩攻打蘇聯,派隆美爾馳援義大利,結果因為入侵蘇聯的時間太晚,使得德軍在蘇聯度過了一個異常寒冷的冬天。

    德軍是彈盡糧絕,物資遲遲送不到前線去,很多棉衣還是德軍動員民眾捐助的,那個時候蘇聯撤退,還把很多房子推倒,糧食帶走,物資帶不走考就燒掉,很多德國士兵吃不上飯,穿不上衣服,還得面對不時襲擾的蘇聯游擊隊,精神和肉體遭遇了多重打擊,很多人在絕望中活活凍死,雖說是死在了戰場上,可是很多士兵都沒有正兒八經的和蘇聯打一次就先死掉了,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德軍的實力和士氣。

    而日本由於害怕石油資源被美國掐斷,為了得到東南亞地區的石油,對美國進行了珍珠港偷襲,結果隨著義大利的投降,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節節敗退,在中國戰場上頻頻失利,逼的日本不得不使出自殺式襲擊的方法來進行最後的掙扎,投降已經是遲早的事,軸心國此時已經是秋後的螞蚱,德國資源有限,盟友不給力,還需要自己時常去幫忙,柏林也被攻破,希特勒殺身成仁,德國在這種情況下不得不選擇投降。

    希特勒籌劃很久的巴巴羅薩計劃,原本想用他來完成拿破崙未盡的事業,結果沒想到慘敗,最終讓德國陷入了萬劫不復的境地,自己也和愛人雙雙自殺,給後人留下了無盡的謎團。雖說希特勒死後還有數百萬德軍,但是德國大勢已去,做垂死掙扎已經沒有任何意義,只會讓無辜計程車兵白白送命而已,況且隨著戰爭的發展,德國的劣勢越來越明顯,很多人開始意識到希特勒的想法多麼瘋狂,並開始有計劃的刺殺希特勒,雖然以失敗告終,但是希特勒一死,反戰停戰情緒就會迅速反噬,他們不是日本人還要為天皇效忠,所以即便擁兵百萬,仍然選擇投降,德國不能拼死到底亡國滅種。

  • 7 # 不正經的軍棍

    柏林都被佔領了,你跟我說德國可以堅持。這話要是被元首聽見了,估計的得死活了。希特勒:我當年為啥自殺了?我自殺了,過了幾十年,你和我說可以堅持?你比我還了解德國的現狀麼?

    1944年6月,盟軍在諾曼底登陸,讓德軍腹背受敵,同年,東面的蘇聯一路猛攻,十次斯大林突擊,將德軍趕出蘇聯了。這個時候,無論東線還是西線,德軍已經潰敗了,德軍連制空權都已經失去了。

    直到德國投降,德國還有300多萬正規軍,算上什麼雜七雜八的國民突擊隊的,被以訛傳訛成了700萬。整個二戰德國總共才動員多少兵啊,要是有700萬大軍,武器裝備精良的正規軍,希特勒可以直接打到阿拉斯加。

    很多人就是看到希特勒還有這麼多部隊了,甚至被傳成700萬,覺得德軍還有一戰之力,還可以和盟軍死磕,就覺得德國投降有點冤枉。

    德國投降前,盟軍在易北河會師了,這說明留給納粹德國的空間已經不多了,德國的大門已經敞開了。蘇軍又猛攻柏林,這個時候剩下的德軍都在德國佔領地駐守呢,完全可以被盟軍分割打垮了。也就是說,這個時候,德國實際上已經無兵可用了,他連回防柏林都抽不出兵力。

    不光如此,德國的工業被摧毀,財力物力都被毀掉,德國就算在軍隊數量上有一戰之力,德國的國力也無法支撐德軍的反撲了。柏林被攻陷,德軍也只有投降一條路了,凱特爾還特別屈辱的投降兩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樅樹的故事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