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艾淑華33
-
2 # 影流的電競之主
那場戰爭,兩個人叫什麼名字無所謂。因為,贏的人,叫什麼都行,可以叫黃帝也可以叫蚩尤。所以說,或許黃帝是蚩尤也說不定
-
3 # 國病
這其實是歷史留下的一個誤解。
誤解一是因為《山海經》裡記錄了應龍殺蚩尤和夸父,然後又記錄了黃帝殺蚩尤。
誤解二是因為漢代出於政治需要打擊楚文化而對蚩尤進行汙名化。
《詩經》裡很明確的表述了羌人屬於古楚,與鄂是兄弟。現在分子人類學也證實了這一點,漢族與苗族都是O3為主,漢族出自北三苗。文化上也是,漢族和苗瑤擁有最濃厚的鼓文化,拉鼓文化也是漢苗共有的。《山海經》同樣記載了黃帝使用一隻腳的夔牛皮做了軍鼓,由於軍鼓需要用車拉著,所以有了拉鼓文化。在傣族裡竟然還保留著軒轅拉鼓這個名字。
由古埃及和中東返回的羌人為楚,另外一支返回者稱蔞,實際就是沿海支。
實際上黃帝是代表全體黃種的,《山海經》裡記錄了黃帝生海神、黃帝生苗龍、黃帝生犬戎。殺蚩尤的應龍實際是沿海支老二支系,也就是海神支系。應龍殺蚩尤和夸父,實際上是沿海支殺了自家兄弟老三支系苗蠻和老大烏拉爾N系。這才使得後來老三和老大支系親密無間,他們的歷史文化符號上無法區分誰是誰。到今天我也區分不出縉雲氏饕餮和帝鴻氏混沌分別代表他們當中的誰。也就是湖南話所說的三一如六。《山海經》裡還記錄了貳負受臣子危挑唆殺了窫窳,實際上窫窳就是蚩尤和夸父了。這是同一事件的不同版本。
後來內陸支成功復仇將沿海支大鯀族擊敗併發配四川和東北。再後來內陸支又被大禹擊敗發配到西部牧羊。這才使得羌人和大鯀族都有人去了中東和古埃及。他們於商代返回到中國西部,周代開始迴歸中原。
漢朝繼承秦制,背離了楚人復國的初衷,尤其與項羽代表的楚人戰爭使得矛盾加劇。於是就有了漢代汙名化蚩尤的做法。漢代的做法使得苗瑤南遷,泰族離開。連羌系與苗瑤混和的畲族也沒有融入。還造成一支楚人北逃變成了後來的契丹。契丹人基因O2a與泰華人一致,並且保留著潑水文化。滿語裡的阿其娜是狗的意思,其實就是指養狗人。養狗人就是楚人,契丹就是七娜這個詞。
我們既是炎黃子孫,同時按分支看我們還是蚩尤子孫,蚩尤可理解為南方赤帝。但有一點應該明確,這些上古人物都不是具體的人,只是代表民系。實際上叫花子形象的濟公也代表我們祖先,就代表被沿海支擊敗拋棄出九黎後的悲慘。濟公與姜子牙都在房樑上就是這個原因。蒙古族裡的道爾吉就是濟公道濟這個詞。因為蒙古文化是北三苗文化。就像哈達就是漢族的混天凌,漢族戲曲服飾裡藏著藏式裝束。實際上漢文化是羌人返回後結合本土文化做了重新融合的文化。漢族打腰鼓就是為了詮釋甲骨文牛字,東東槍則是為了表明自己出自東方。
補充一點,除了黎民百姓這個詞之外其實還有一個稱呼,叫兆民。在古籍裡有。他是代表被拋棄出九黎的人,還是另有所指目前還不能確定。
-
4 # 老葉97584
提這個問題是很無趣的,比如說,不是這個母親嫁給這個父親而是另一個女人嫁給這個父親,是否有目前這個兒子?這怎麼說呢?
-
5 # 三戒二缺一隻熊
歷史不去假設,我認同的是文化,只要是華人,就是我的同胞,說我是漢族,我不承認,我是中華民族,簡稱華族。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實際上就一個華族。1937年12月份日軍在南京大屠殺,有多少少數民族同胞被殺了,還是回族馬本齋將軍老媽媽說得好:我是華人。寧可餓死,不吃倭寇的飯。生活在中國的大地上,一家人。回答完畢。
-
6 # 中華城市研究會
黃帝起源於陝北內蒙一帶,炎帝起源於江漢平原,蚩尤起源於山東半島。如果蚩尤贏了,也許今天我們都是山東大漢,哈哈哈哈哈
-
7 # 媧皇遺石
炎黃家族互相通婚,所以稱之為炎黃子孫。而蚩尤是炎帝的舊臣留用,不服反叛,就是假設蚩尤勝了,也沒有理由稱之為吃黃子孫。
-
8 # 獅子滾球
東夷的蚩尤西進和西戎的炎帝東擴交匯了,打了一仗,炎帝敗。勝者蚩尤襲炎帝號,後和黃帝逐鹿中原,敗。被斷首,以乳為目,以臍(陰戶)為嘴,尊為戰神。東夷部落族團散播南遷,立炎帝廟祭祀。所以湖南現存的炎帝廟供奉的是東夷炎帝-戰神蚩尤,不是西戎炎帝。
秦始皇東巡到山東行禮祠蚩尤,在古代蚩尤並不是反面人物。所以,炎黃子孫的炎帝到底是西戎炎帝還是東夷炎帝需要推敲,我認為是蚩尤的可能性更大。逐鹿之戰後,民族部落融合。
需要指出的是,當時中國處在母系氏族部落社會,黃帝也好,炎帝也罷,還是號稱帝者,均為女性,即母系氏族社會的部落首領。帝的本義是女主,我們是其子孫。
各地都有黃炎帝的傳說,黃帝炎帝只是部落首領的名號,並非是一個人。
-
9 # 胖胖的石頭
我覺的從另一條線路聊聊也比較有意思。炎黃子孫是什麼時候提起的?話說在清末國家戰亂時期,先進啟蒙者,為了喚起華人鬥志,團結所有華人。提出了炎黃一脈,在此之前華夏大地上的人是沒有這個概念的。其實還有很多類似這種,覺得可能傳承很久的東西,都是才發展了沒多久。比如:春節,過去也不叫春節。
-
10 # HuiNanHistory
你們這些人啊,都把問題想得太簡單了。
無論是炎黃子孫,還是蚩尤子孫(苗族),這些詞語存在的時間都只有100年左右。它們都是特定時代的產物。
炎黃子孫的概念,產生於十九、二十世紀之交的漢民族主義潮流,它在建國後流行始於1980年代。
這個詞語自流行伊始就存在爭議。中國五十六個民族,每個民族可能都有自己的創世神話,以及歷史傳說的祖先。
1997年,有一部名為《炎黃二帝》的電視劇就為此惹出軒然大波。顧名思義,這部電視劇要歌頌黃帝、炎帝,免不了就要把他們的敵人蚩尤描述成愚昧、殘暴的反面物件。
然而,苗族群體一直以蚩尤作為始祖。
因此,當時的貴州苗學會的秘書長楊培德第一時間撰文表達不滿,認為這部電視劇破壞了民族團結。在隨後召開的八屆人大五次會議上,苗族代表還上書中央,抗議《炎黃二帝》對蚩尤的醜化,並且反對中華民族即炎黃子孫的提法。
於是,國務院只好出面給苗族人大代表覆函:不再重播《炎黃二帝》。不再使用“炎黃子孫”的提法(注:只是一度禁止)。
與此同時,90年代也開始出現這樣的聲音:蚩尤與黃帝、炎帝一樣,並列為中華民族始祖。
迴歸這個問題,我想把一個特定時代的概念,當成可以跨越時空的準則而進行假設,其實是不明智的行為。
-
11 # 不負人不負己
別鬧,我們既是炎黃子孫,也是蚩尤子孫。
炎帝,黃帝,蚩尤都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蚩尤雖然戰敗了,但蚩尤部落的人民也和炎黃部落的人民開始融合。
上古時期,人民統稱為黎民百姓,其中的黎民就是蚩尤部落的遺存。其次蚩尤本來就與炎帝同屬一個部落,因為矛盾蚩尤離開,自行發展,並掌控了東夷地區(即今山東,河北,江蘇等地區)其戰敗後,東夷文化也併入了華夏文明的版圖。
這對中華文明的貢獻是巨大的!
弄清楚了這個本質,叫炎黃子孫,還是蚩尤子孫,重要麼?
當然如果蚩尤贏了,叫蚩尤子孫也沒什麼不好的,畢竟勝利者有權利書寫歷史。
-
12 # 江渚譙夫
如果,腦子發熱了就應該去醫院發熱門診部看看,如果沒有發熱,就應該去精神病醫院看看,能提出這種問題的基本上就這兩種情況。
回覆列表
不是。據老人說,我們炎黃子孫是黃龍的後代。……而後來黃龍和青龍組成了龍脈。鎮守著亞洲。我發現我家老人講的故事很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