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噼裡啪啦嘞
-
2 # 沫白讀史
我是沫白,我來回答。
普魯士是歐洲地名,位於德意志北部。曾經是一個非常弱小的農業國,只是破碎的德意志聯邦中的一員,是一個連工業革命都沒有趕上的歐洲國家。
在其他國家已經轉為資本主義制度,全力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的時候,它還是個農奴制國家。不過,奇蹟的事情發生了。
從18世紀開始,普魯士以不到100年的時間崛起。隨即統一德國。稱霸歐洲,成為歐洲新興強國。在威廉一世和俾斯麥的配合下。普魯士王國逐漸由一個落後的封建國家走向資本主義道路,
19世紀中期普魯士王國相繼取得普丹戰爭、普奧戰爭和普法戰爭的勝利,統一了除奧地利帝國外的德意志,使得普魯士完成了德國的統一。並於1871年建立德意志帝國。
從此的德國開始走向強大,並開啟了德國與歐洲列強爭霸世界的時代,不過,這也是導致一戰爆發的一個重要原因。
-
3 # 林子說歷史
普魯士是德國北部領土,它的崛起是從霍亨索倫家族統治它開始的。普魯士從不入流的波蘭的附庸小國,到後來的德意志帝國。它的崛起非常傳奇,可比它更加傳奇的是霍享索倫家族的崛起。
普魯士選帝候
霍亨索倫家族在10世紀時,只是瑞士一個城堡的城主。在12世紀又成為了紐倫堡的城主。
之後15世紀初得到了選帝侯的稱號,還有勃蘭登堡這塊領地。16世紀初又得到了克列夫茲公爵領地。同時還有馬爾克和拉文斯堡,這兩個候爵領地。
而到1618年勃蘭登堡選帝侯,在得了東普魯士之後,就成為了 勃蘭登堡一普魯士選帝侯。這一年歐洲爆發了30年戰爭。戰爭結束時1648年,它又得到了數個領地。
本來因為得了東普魯士,而向波蘭稱臣。這一年也擺脫波蘭,成為自主政權。
成為歐洲強國
1701年腓特烈三世向法國宣戰,得到國王稱號。從選帝侯加冕,成為了普魯士腓特烈一世國王。
1740年腓特烈大帝(腓特烈二世)繼位。他在位時發動了兩次西里西亞戰爭。還發動了歐洲歷史著名的七年戰爭。1772年連同俄、奧兩國瓜分波蘭,取得了西普魯士領土。1785年組建了德意志聯盟,是由15個諸侯國組成的。
1786年腓特烈大帝去世時,普魯士的領土己從原來的基礎上擴大了1.6倍。人口也從原來的300萬人,增加到了500萬人。他讓普魯士從一個二三流的小國,一躍而起成為歐洲強國。
成為世界強國
腓特烈大帝去世後,侄子腓特烈.威廉二世繼位。他買了安斯巴赫和拜羅伊特兩個侯國的領地。並且對波蘭又進行了,第二次瓜分和第三次瓜分。
至腓特烈.威廉三世時,因法國大革命參加反法同盟。1806年慘敗於拿破崙之手,割讓16萬平方公里土地,與1.3億法郎的賠款。之後痛定思痛進行一系列的改革,使其富國強兵。到1815年拿破崙戰敗之後,普魯士成為了又一個歐洲列強。
至1862年威廉一世皇帝,任命俾斯麥任首相。先後擊敗丹麥、奧地利和法國,且1871年1月1日在法國凡爾賽宮鏡廳登基稱帝。宣佈建立德意志帝國(第二帝國)此後成為世界級強國。
-
4 # 燕北林叢
說到普魯士,人們自然會想到德國;想到德國,人們又會想到發生在上世紀3、40年代的那場慘絕人寰的戰爭。正是那場戰爭,普魯士三個字被徹底從地圖上抹掉,東普魯士首府哥尼斯堡及周邊地區改名為加里寧格勒劃給蘇聯,剩餘部分分給波蘭。西普魯士和德國其他地區被分為四塊,由美、蘇、英、法分管。
1943年,美蘇英三巨頭在德黑蘭第一次會晤達成共識,戰後德國可以被允許存在,但作為德國一部分的普魯士一定要從地圖上抹去。1947年2月25日,盟軍管制委員會頒佈第46號令,宣佈“普魯士國中央政府及附屬各級機關即日起解散”,同日,聯合國管理委員會又頒佈第47號令,宣佈“以普魯士為名的國家正式滅亡,並不獲承認”。就這樣,普魯士就很少被人提起、並逐漸被人淡忘了。
公元843年,查理曼大帝死後不久,帝國被分裂成三個國家,即日後法蘭西、德意志和義大利的雛形。936年,薩克森公爵亨利一世的兒子奧托一世繼位,成為德意志薩克森王朝的國王。951年,奧托派兵入侵義大利,娶義大利國王羅退爾遺孀阿黛拉德,成為義大利國王。十年後,奧托派兵進入羅馬,扶被驅逐的教皇約翰十二世復位,約翰十二世感恩戴德,第二年在羅馬聖彼得大教堂為奧托一世加冕稱帝。奧托一世就成了古羅馬帝國的合法繼承人,當上了羅馬皇帝。德意志第一帝國,神聖羅馬帝國就這樣誕生了。
隨著帝國勢力的擴張,公元12世紀德意志殖民運動開始進入普魯士這塊蠻荒之地。1170年波美拉尼亞的索比斯勞公爵在這裡建立了第一個殖民地,即但澤附近的奧利瓦修道院,1224年修道院被當地人燒燬。1226年,古普魯士人襲擊波蘭國王的兒子、馬佐維亞公國首領康拉德公爵的領地。由於康拉德公爵是條頓騎士團成員,由此,條頓騎士團用了200年時間,先後建立了託倫、馬林堡、庫爾姆、埃爾平等要塞,征服了普魯士人居住的地區,普魯士就成了條頓騎士團的地盤。
1386年波蘭與立陶宛聯姻,波蘭國王的女兒海德維希嫁給了立陶宛大公,波蘭與立陶宛聯合,向扼守出海口的條頓騎士團發動進攻。1410年在坦能堡戰役中,條頓騎士團敗給了波蘭-立陶宛聯軍,被迫簽訂第一次託倫和約。除賠款600萬格羅申外,但澤城也割讓給了波蘭。1466年,條頓騎士團再敗於“十三年戰爭”,第二次簽訂託倫和約,割讓包括但澤和馬林堡在內的西普魯士。這些割讓的地區被稱為“王室普魯士”,條頓騎士團的殘餘部分也被迫效忠於波蘭國王,成為波蘭的附屬國。
1512年,來自勃蘭登堡霍亨索倫家族的阿爾伯特當選為條頓騎士團第37任總團長。這位新團長有一個特殊的身份,是波蘭國王齊格蒙特一世的親外甥、勃蘭登堡大選侯西塞羅的侄子。1525年阿爾伯特在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的幫助下,將條頓騎士團世俗化,變成了自己家族的世襲公國,即普魯士公國,阿爾伯特宣佈改信路德教,斷絕了與羅馬梵蒂岡的聯絡,阿爾伯特自任公爵,臣服於波蘭國王。阿爾伯特的兒子阿爾伯特-腓特烈無子,死後,便由其女婿勃蘭登堡選侯國世子約翰-西吉斯蒙德繼承普魯士公國。時間是1618年,勃蘭登堡選侯升級為勃蘭登堡-普魯士選侯,勃蘭登堡-普魯士公國建立。
1660年,在瑞典-波蘭戰爭中,勃蘭登堡大選侯腓特烈-威廉透過《奧利瓦條約》取消了波蘭對普魯士的宗主權,並得到了瑞典、波蘭等國對普魯士公國主權的承認。這個時候,神聖羅馬帝國新舊陣營之間經歷了長達三十年的戰爭,各諸侯國都確定了自己的主權,享有宣戰權和停戰權,神聖羅馬帝國被架空,成了“既無羅馬,也不神聖,更不是個帝國”(伏爾泰語),德意志境內出現了四分五裂的局面。在德意志眾諸侯國中,唯一有能力挑戰奧地利的就是屬於新教的勃蘭登堡-普魯士。當時,奧地利帝國非常強大,長期把持著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職位。
1701年,勃蘭登堡-普魯士選侯腓特烈三世支援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向法國的波旁王朝宣戰(即有關西班牙王位繼承的戰爭,支援哈布斯堡家族對西班牙王位的主張),以便從神聖羅馬帝國那裡換取國王的稱號,同年1月18日,腓特烈三世在柯尼斯堡加冕,成為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一世,普魯士王國正式成立。從此,普魯士王國在德意志各邦中成了老大,也就扛起了統一德意志的大旗。
由於繼承了條頓騎士團的傳統,普魯士軍隊紀律嚴明,作戰勇敢,腓特烈一世推行軍國主義政策,獎勵軍事工業,建立常備軍,把普魯士變成了一個強大的軍事機器。當時普魯士軍隊的規模達到了85000多人,相當於全國居民的4%。在歐洲位居第4位,而人口卻是歐洲的第13位,國家財政收入的3/4都用在了軍事上。腓特烈二世(腓特烈大帝)時軍隊擴充到了200000人,軍費佔國庫開支的4/5。但腓特烈二世發展工商業,招徠移民,疏浚道路,增加稅收,以維持龐大的軍費開支。
1740年,腓特烈二世繼承王位後7個月,趁奧地利王位更迭的機會奪取了奧地利的西里西亞,將領土面積增加了3.5萬平方公里。“七年戰爭”(1756年—1763年)期間,普魯士與英國結盟,對抗法國、奧地利、俄國、薩克森、瑞典和西班牙的聯盟,最終擊退法奧聯軍,取得勝利,奧地利被迫簽訂《胡貝圖斯堡條約》,永遠失去了西里西亞這塊富庶之地。1788年,為了紀念七年戰爭,腓特烈大帝下令在柏林重新建造勃蘭登堡門,門的頂端安放了一尊張開翅膀駕駛著四馬兩輪車的勝利女神像。
勃蘭登堡門象徵著普魯士的崛起。
這時,普魯士已經完全變成了一個軍事國家,到1772年,由原來勃蘭登堡2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擴張到了19萬多平方公里。而後普、俄、奧三次瓜分波蘭,波蘭從歐洲地圖上消失,普魯士得到了西普魯士的土地,使其與波羅的海沿岸的土地連成一片,變成了領土30多萬平方公里、人口860多萬的歐洲強國之一。法國大革命時,普魯士參加反法同盟,敗於法軍,被迫割讓了1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並賠款13億法郎。
1812年冬,拿破崙從俄國戰敗,普魯士再度加入反法同盟,1813年3月對法宣戰,10月,普、奧、俄在萊比錫大敗法軍,1814年勝利女神像被迎回柏林。它曾於1806年被拿破崙劫持到巴黎,柏林人把這座失而復得的雕像稱之為“回來的馬車”,在修復過程中,根據腓特烈三世的建議,雕像上被添加了象徵權力的鐵十字勳章。此後,這枚勳章就成了德國軍隊的標誌。
修復後的勝利女神像被重新安放在勃蘭登堡門上,普魯士人的愛國情緒空前高漲,1815年,普魯士軍隊在滑鐵盧再敗法軍,根據維也納會議,做領土調整,普魯士的疆域擴大到了萊茵河。這一年,在普魯士的一個小鎮誕生了德意志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被歐洲史學界稱之為“鐵血宰相”的俾斯麥。俾斯麥透過普奧、普法等戰爭,於1871年終於統一了德意志,這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國”。到俾斯麥去世時(1898年),德國已經成了歐洲強國。
1871年1月18日德意志帝國在凡爾賽宮成立時,有人說:“歐洲失去了一位主婦,得到一位主人。”俾斯麥充分利用與鄰國的關係,力圖為新誕生的德意志帝國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視俄國是東方由來已久的盟友,妥善處理、改善與戰敗國奧地利的關係,英國則希望德國強大,成為歐洲大陸抗衡俄法的力量,而法國在普法戰爭後一蹶不振,在歐洲已經算不上是一流的國家了。但俾斯麥保守的作風,卻不被威廉二世所認同,認為是舊時代的產物。當他解僱這位老臣時,已經預示著德國最終將走向繼續擴張的道路。
1933年,德意志第三帝國成立,1945年戰敗投降,接受審判。普魯士王國最終走向了滅亡。
-
5 # 人者仁義也
普魯士其實在最初只是一個地名,嚴格來說,普魯士並不屬於德意志,甚至應該是波蘭下面的一個附庸國,他跟德意志發生聯絡,則是條頓騎士團發動東征,條頓騎士團以此為契機征服了當時的普魯士地區,但是被當時的波蘭打敗,被迫臣服於波蘭。
但是此後普魯士的統治權由勃蘭登堡公國的約翰·西吉斯蒙德(屬霍亨索倫家族)繼承,建立了勃蘭登堡-普魯士公國。普魯士才和德國取得聯絡,並且成為德意志地區的一個大國。
在1701年勃蘭登堡大選帝侯腓特烈三世,也就是當時的普魯士公國的大公,他支援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向法國波旁王朝宣戰,藉以換取國王稱號。1月18日,腓特烈三世在柯尼斯堡加冕成為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一世。從此普魯士獨立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
普魯士在1756至1763年的“七年戰爭”期間才開始躍升為強權,在這場戰爭中,腓特烈二世所帶領的普魯士同時和三個鄰邦大國作戰,就是奧地利、法國和俄羅斯。當時普魯士和聯盟的軍隊人數比為1:3,人口數之比更達1:20。經過7年大戰,幾次面臨亡國邊緣,腓特烈二世終於保住了西里西亞,他個人也獲得軍事史上永世的不朽英名,贏得了“大帝”的稱號,更樹立了”軍事天才”的個人榮譽。普魯士亦一躍成為歐洲五巨頭(其餘四國為奧地利,法國,英國和俄國)之一。
回覆列表
普魯士王國立國是在1701年,勃蘭登堡大選帝侯,腓特烈三世支援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向法國波旁王朝宣戰,藉以換取國王稱號。1月18日,腓特烈三世加冕成為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一世(Friedrich I),並從此展開了普魯士王國200多年的顯赫歷史。
崛起與擴張:
普魯士的軍隊向來以紀律嚴明、教育素質高著稱,驕勇善戰著稱。 透過戰爭,將普魯士變為一個軍事國家。腓特烈二世同時還從伏爾泰那裡接受了啟蒙主義思想,改進司法和教育制度,鼓勵宗教信仰自由,並扶植科學和藝術的發展。
到1786年腓特烈二世去世時,普魯士已經成為歐洲強國之一,其行政機構的高效率和廉潔為歐洲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