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兔波波
-
2 # Firebird
不知道小型到什麼程度的核彈,能滿足你的要求,就說目前沾染去區面積大約半徑30公里,你的核彈的半徑要多少?再說了,沒聽說核彈爆炸了,還能消耗環境裡的核廢料,只聽說會產生更多放射性物質,以及衝擊波把原來的廢料拋灑的更廣範圍:你準備制一起更加厲害的核災難嗎?
-
3 # 中國人民很行1
武器級的核燃料濃度要達到90%以上的,核電站核燃料濃度很低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裡面好多核燃料還是二氧化鈾。能不能不想當然?感覺自己很聰明?
-
4 # 核先生科普
提問者的思路是這樣的:為了清除核電站核燃料的汙染,用一顆原子彈爆炸來點燃核廢料。
這個絕對是拍腦袋想出來的解決方案,原子彈爆炸只能是將堆芯中的遺留的核燃料再次被炸得四分五裂,放射性物質將更大規模的擴散。
首先,核燃料並不是那麼容易被“點燃”的核燃料的“燃燒”並不是通常意義所提到的燃燒,而是在燃料內部發生了鏈式裂變反應,核燃料裝料時進入堆芯是完整的,壽期末換料倒出來是依然是原來的樣子,外型一般不會發生髮的變化。
圖釋:核燃料元件
這些燃料元件只有經過嚴格核物理計算後,不同濃縮度的燃料元件有序擺放在一起才有可能達到臨界狀態,鏈式裂變反應才能進行下去,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堆芯經過爆炸後,裡面的燃料結構已經被完全破壞掉了,是無法再次達到臨界狀態的,更別說用原子彈來啟動核反應。圖釋:轉料後的堆芯,可以看到燃料元件是有序的
再次,如果再次啟動核反應,堆芯的餘熱將無法匯出假設堆芯中核反應被核彈啟動了(科幻片都不敢這麼演),目前堆型中一回路冷卻劑的迴圈已經完全被阻斷,核反應放出的熱量將無法匯出,堆芯溫度達到2840攝氏度左右時,燃料芯塊就開始融化,如果堆芯下部沒有冷卻裝置,這些高溫熔融物質有可能繼續融穿地面混凝土,進入地下水。
圖釋:某核電站轉料方案,可以看出各個燃料元件都是編號的,濃縮度也不相同
最後,用核彈是無法將這些乏燃料去除的,但是用中子誘發嬗變倒是去除這麼放射性物質一個方法。這也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生的一個重大科研專案,ADS專案,首先利用加速器產生的高能質子(質子帶電,容易加速)轟擊重靶核(如鉛),發生散裂反應,一個質子引起的散裂反應可產生幾十個中子,用散裂產生的中子作為中子源來驅動次臨界包層系統,就可以嬗變核廢物。
-
5 # Macc93
當年救援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的時候,就有二次核爆的可能性,相當於幾百萬噸TNT當量的原子彈爆炸,估計結果是320km開外的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會被炸平,整個歐洲沒法住人(紀錄片《搶救切爾諾貝利》)……用核武器再炸一次,恐怕下場也不會強到哪裡去
-
6 # v見面
傻逼玩意,,核武最恐怖是啥是輻射及放射性塵埃,你能保證爆炸只在某地待著不動嗎有一種核彈用金屬鉬做裂變體只要3顆到5顆在空中引爆就能讓地球變成死星,,懂不
-
7 # 大者隱市
第一,核彈裡核材料不會百分之百參與反應,實際核彈裡的核材料爆炸利用率很低,核爆只會產生更多核汙染。第二,重材料裂變反應後還會產生新的放射性材料。第三,中子打中原子核的機率相當於用子彈打足球場中央的櫻桃,也就是說相當多的核材料並不會發生反應,只會被核彈崩的更遠。所以,這種想法就倆個字評價“文盲”。
-
8 # 程式碼敲得飛起
1. 核彈用的是u235,核電站用的是u238。
2. U238相對穩定,是很多放射元素的衰變的產物,它自己也會發生穩定的衰變
3.U235不穩定,會衰變成其他元素,達到臨界狀態會發生鏈式反應,這恰恰也是核彈用U235而不用U238的原因
4. 用核彈只能把切爾諾貝利的核燃料棒(u238)炸的粉碎,放射性依然還在,而且被炸成粉末的u238會隨空氣飄散到整個歐亞大陸
所以,這個方法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讓核汙染更加嚴重
-
9 # 星光之霖
首先我想屏住笑,想問提問者三個嚴肅的問題:
你是想要核汙染呢?
還是想要和汙染呢?
還是想要核汙染?
我也琢磨透了,很明顯:“你是真的想要核汙染!”
首先呢,原子彈相對於,它將要處理掉的那些反應堆裡的核廢料,它們是什麼關係呢。它們是炸彈與被炸物的關係。當原子彈爆炸時在原核心區的核原料也會被汽化或炸成粉。你沒看錯,這是基礎知識。別拿原子彈不當炸彈!
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不會像提問者所暢想的,原子彈會把它周圍的核廢料一併反應掉。
可以斬釘截鐵的說:“這是不可能的!”
道理其實很簡單,原子彈之所以能被稱作是原子彈,要滿足兩個爆炸條件。
第一,原子彈裡的核物質要達到一個臨界值(當然了,分量一定要夠)。
第二,原子彈的核物質要有一個密封的空間。
我們回過頭來再看一看最初的問題。
剩餘的核燃料在哪裡呢?它們在原子彈外部,而不是在原子彈內部。
那原子彈爆炸後會怎麼樣呢?剩餘的核燃料基本上不會參與核反應(達不到爆炸的臨界值)。它們會被炸得粉身碎骨,隨風飄逸。
所以呢,最後要下個結論就是:為什麼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沒有用一顆小型核彈,將核汙染一發爆掉。而是糾集了前前後後幾十萬人,用生命去封印這座地獄之門?用核彈去炸,這樣的處理辦法只會讓核汙染更嚴重!哪怕是毛子,也不會這麼胡來的。
-
10 # 軍武吐槽君
切爾諾貝利是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兩次核事故之一(另一個是日本福島事故),這起事故是由於當時核反應堆烘烤試驗操作失誤造成的的,最終導致發生兩次蒸汽和氫氣爆炸,將大量輻射物質外洩,而反應堆堆芯融化又持續將輻射物質向外散發。據估計,切爾諾貝利核事故所釋放的核輻射物質相當於十枚廣島原子彈,其後果至今仍在影響歐洲許多地區!(切爾諾貝利核洩漏事件汙染區域)
蘇聯當年搶救切爾諾貝利動員了30萬軍隊和無數重型裝備,花費超過160億美元,間接導致了蘇聯解體。那麼有人異想天開的問,幹嘛不直接扔一顆核彈將核燃料引爆消耗掉,那不是一勞永逸的簡單方法?真是圖樣圖森破,年輕人你的想法雖然比戰鬥民族更簡單粗暴,但是然並卵!核電站與核武器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指望著用小型核彈(這裡理解為原子彈)去解決切爾諾貝利的核事故,那隻能是火上澆油!(切爾諾貝利救援中被遺棄的大量輻射沾染裝備)
核電站與原子彈爆炸二者的共同點都是利用核材料鏈式核裂變反應釋放能量,但是它們所需要的條件是完全不同的。核材料自發鏈式反應所要求的最低質量為臨界質量,核電站的核燃料棒就是透過特殊設計和組合而達到這個臨界質量,從而發生自發鏈式反應而釋放熱量。(鏈式核裂變反應)
核電站就是透過這些熱量燒鍋爐發電,而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就是因為反應堆產生的熱量遲遲無法由冷卻劑帶至二回路,因而導致堆芯過熱而融化,最後發生一系列連鎖反應。(核電站原理)
而原子彈爆炸追求的則是比臨界質量更深層次的超臨界質量,這一質量比核電站所需要的臨界質量和密度要大的多,因此能夠加劇鏈式裂變反應的速度和大量中子的產生。不管是槍式原子彈和內爆式原子彈,都是透過擠壓增加核材料的密度和重量從而使其達到超臨界狀態,最終在一瞬間將核材料的能量全部釋放出去,從而產生巨大的爆炸!(內爆式原子彈原理)
而要達到核爆炸所需要的超臨界質量,第一個要求就是必須採用丰度在90%以上的武器級鈾,而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所使用的民用核燃料棒丰度僅僅為3%。而丰度越低,相對應的臨界質量就越大,核燃料棒要達到超臨界狀態只靠反應堆堆芯那幾百公斤低丰度材料是完全不能實現的。(核燃料棒由二氧化鈾粉末燒製而成的陶瓷芯塊)
超臨界狀態的第二個要求則是需要核材料呆在特殊設計的穩定密閉空間內,只有這樣鏈式反應所產生的中子才可以充分撞擊原子核而不容易外溢逃跑,核裂變反應才能夠持續穩定的進行,而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四號反應堆經過兩次爆炸後,早已成為一個敞開空間,如果再使用原子彈進行二次爆炸,只會將這些核燃料棒炸散,更加難以達到超臨界狀態。(發生爆炸的四號堆,建築物頂部直接被炸開)
因此總結來看,使用核武器轟炸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反應堆,不僅無法將剩餘的核燃料棒快速引爆消耗,而且會將帶有核輻射的各類物質炸開,他們會全部滲透至空氣、土壤中,造成更大的危害。而核武器爆炸所帶來的二次核輻射又會將這種危害加劇,本來就一發不可收拾的局面只會越來越糟糕,所以還是放棄這個念頭吧!(切爾諾貝利目前已經被石棺重重包裹,但是核輻射依舊在持續影響)
回覆列表
我比專家聰明系列問題,自己去查一下多瞭解點背景知識就不會提出這種問題了,一句兩句科普講不明白你也看不明白,九年義務教育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