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鬼谷說法論史

    先秦至漢初學術思想派別的總稱。西漢學者劉歆作《七略》,其中《諸子略》將先秦和漢初諸子學派分為十家,即: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小說家,並分別指出其學術淵源及主要特點。十家中小說家屬於藝文,除去小說家不算,稱為九流。

    1.儒家

     儒家崇尚《周禮》,認為人人安分守己,互相關懷,達至一個大同世界,就是「仁」。「仁」是儒家的核心內容。其主要內容如下:

    倫理觀∶「仁」是是倫理道德的總綱。「仁」就是「愛人」,君主要體民情、愛惜民力,反對苛政。若要實踐仁德,需要「忠」和「恕」。「忠」是儘自己的本分;「恕」是推己及人。提倡以「禮」、「樂」,約束人的行為,陶冶人的性情。

      政治觀∶主張以禮義治國,回覆西周時期的德治。而社會各階層人士應盡本分,以達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和階局面,這就是正名思想。

    教育觀∶孔子提出「有教無類」的主張,認為教不應分貴賤賢愚。他認為「因材施教」是理想的教學方法。他又提倡「溫故知新」及「舉一反三」等學習方法。

    宇宙觀∶對鬼神之說抱著「存而不論」的態度,主張「敬鬼神而遠之」,但卻十分重視祭祀祖先。

      其後孟子以「性善說」論述「仁」,「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他認為人性本善,具備了惻隱、羞惡、辭讓、是非四種善端,加以發揚,便可成為仁、義、禮、智的德行。

    荀子主張「性惡論」,認為人與禽獸無異,「飢而欲飽,寒而欲暖」,若順從人的本性而行,必會引起紛爭。他主張透過教育改變人的本性,為善去惡。荀子強調透過「禮治」維持社會秩序,使社會各階層人士安守本分,社會便能安定。

    儒家學說所倡導的「仁、義、禮、智、信」,被歷代統治者及學術界所尊崇,成為中國傳統思想的核心及道德的主流。

     代表人物: 孔子,孟子,荀子

    2.道家

    「道」是“老莊”學說的思想中心,是一切事物的根源。「道」亦是迴圈不息。道家強調凡事均無須強求,應順應自然,達至「道」的最高境界。道家精神在於精神上的超脫,不界限於形驅,只求逍遙及心靈上的開放。以下是道家的觀念∶ 宇宙觀∶「道」是無形及不可見的,是超時空的絕對精神,是宇宙最高本體及一切事物的根源。

    政治觀∶春秋戰國時期,戰爭不斷,民生困苦,人們必須放棄逞才、逞智、逞強、逞力、迴歸樸素、無知的境界,以「無為」治理天下,天下才能和平安定。最終希望回覆「小國寡民」的原始社會。

    人生觀∶萬物都有對立面,物極必反。因此,人們必須「知足寡慾」、「柔弱不爭」、「順應自然」,拋棄一切禮教的枷鎖,才能避免災禍。

    代表人物: 老子,莊子

    3.墨家

    尚賢尚同是墨家的基本政治綱領。墨家與儒家並稱「顯學」。以下是墨家的觀念。

    倫理觀∶提出「兼愛」,主張愛不應有親疏、上下、貴賤、等級的分別。他認為天下之所以大亂,是由於人不相愛。

    政治觀∶主張「尚賢」、「尚同」,提倡選任賢才,消除階級念,使天下大治,主張「非攻」,反對一切侵略戰爭。

    經濟觀∶反對奢侈的生活,主張節儉,提出「節用」、「節葬」、「非樂」的思想。

    宇宙觀∶提出「非命」,認為命運不能主宰人的富貴貧賤,強調只要透過後天的努力就可以改變。為了求福避禍,他又主張「尊天」、「事鬼」。

    代表人物:墨子

    4.法家

      法家是先秦諸子中對法律最為重視的一派,主張「以法治國」,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論和方法。這為後來建立的中央集權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論依據,後來的漢朝繼承了秦朝的集權體制以及法律體制,成為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政治與法制主體。

    法家重視法律,反對儒家的「禮」,反對貴族壟斷經濟和政治利益的世襲特權,要求土地私有和按功勞與才幹授予官職。法律的作用就是「定分止爭」,也就是明確物件的所有權。「興功懼暴」,鼓勵人們立戰功,而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懼,興功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富國強兵,取得兼併戰爭的勝利。

    法家反對保守的復古思想,主張銳意改革。他們認為歷史是向前發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隨歷史的發展而發展,既不能復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舊提出「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張。韓非則集法家大乘,提出「時移而治不易者亂」,把守舊的儒家諷刺為守株待兔的愚蠢之人。

     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分別提倡重法、重勢、重術,各有特點。韓非提出了將三者緊密結合的思想。法是指健全法制;勢指的是君主的權勢,要獨掌軍政大權;術是指的駕御群臣、掌握政權、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主要是察覺、防止犯上作亂,維護君主地位。

    代表人物:韓非,商鞅

    5.名家

    名家是以提倡循名責實為學說的流派,提倡「正名實」,正是「正彼此之是非,使名實相符」。戰國期間,局勢動盪、混亂。很多禮法名存實亡。名家由此崛起,強調事物應該「名乎其實」,藉以令天下一切事情走上正確的軌道。

    名家注重辯論「名」與「實」之間的關係,是一種邏輯學。名家與各家不同之處,正是在於「正名實」的方法。他們主要是以邏輯原理來分析事物,而辯的內容,又多半是與政治實務無關的哲學問題。因此,名家的理論在中國五千年來的學術沿傳裡,一直被冠上一個「詭辯」的惡名。

    名家的沒落,除了因為不受上位者的支援之外,也因為弟子們並無能出前人的創新主張。

    代表人物:公孫龍,惠施

    6.陰陽家

    在自然觀上,利用《周易》經傳的陰陽觀念,提出了宇宙演化論;又從《尚書》的「九州劃分」進而提出「大九州」說,認為中國為赤顯神州,內有小九州,外則為「大九州」之一。

    在歷史觀上,則把《尚書》的五行觀改造為「五德終始」,又稱「五德轉移」。「五德」指五行的屬性,即土德、木德、金德、水德、火德。按陰陽家的說法,宇宙萬物與五行對應,各具其德,而天道的執行,人世的變遷,王朝的更替等,則是「五德轉移」的結果。其目的在為當時的社會變革進行論證。

    在政治倫理上,陰陽家認為「止乎仁義節儉,君臣上下六親之施」,贊成儒家仁義學說。同時強調「因陰陽之大順」,包含若干天文、曆法、氣象和地理學的知識有一定的科學價值。

    漢初陰陽家還存在,武帝罷百家後,部分內容融入儒家思想體系、部分內容為原始道教所吸收,作為獨立學派的陰陽家便不在了。

    代表人物: 鄒衍

    7.縱橫家

    「縱」指「合縱」,「橫」指「連橫」。

    所謂「合縱」,指戰國時齊、楚、燕、韓、趙、魏等六國聯合抗秦的外交策略。

    所謂「連橫」,指以上六國分別與秦國結盟的外交策略。

    「縱」與「橫」的來歷,據說是因南北向稱為「縱」,東西向稱為「橫」。六國結盟為南北向的聯合,故稱「合縱」;六國分別與秦國結盟為東西向的聯合,故稱「連橫」。所謂「縱橫家」,指鼓吹「合縱」或「連橫」外交策略的人物。

     稱蘇秦和張儀為最著名的縱橫家,沒有蘇、張,就不存在合縱與連橫,自然也就不會有所謂縱橫學和縱橫家。蘇秦和張儀學說多散見於史書之中,而少有專著。

    代表人物:蘇秦 ,張儀

    8.雜家

    嚴格說來,「雜家」並不是一門有意識、有傳承的學派,所以他也並不自命為「雜家」的流派。自從《漢書.藝文志》第一次把「呂氏春秋」歸入「雜家」之後,這個學派才正式被定名。

    春秋戰國時代,百家爭鳴,各家都有自己的對策與治國主張。為了打敗其他流派,各學派或多或少的吸收其他流派的學說,或以攻詰對方,或以補自己學說的缺陷。然而,任何一個流派也都有其特色與長處,而「雜家」便是充分的利用這個特點,博採眾議,成為一套在思想上相容幷蓄,卻又切實可行的治國方針。

    代表人物: 呂不韋

    9.農家

    農家者流,出於農稷之官。其言多重播百穀,勸農桑,以足衣食。故有八政:一曰食,二曰貨。連孔子亦曰:「所重民食。」故可見此為其所長。

    農家主張與民同耕,進而論及君民並耕,此可說是一個很大的自由平等之觀念,故不免引起重視「正名」的儒者之反對,認為這是棄君臣之義,徇耕稼之利,而亂上下之序。

    因農家書多為農圃之技,而非學理,故能免於秦始皇之《焚書令》。但其最高之理想為與民同耕,雖為一平等階級口號,但亦不容於儒者,是故其著多亡佚。

    代表人物: 許行

    10.小說家

    小說家者之起源,當蓋出於稗官,即出於以說故事為生者。其意多為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傳載輿人之誦,詩美詢於芻蕘。

    古時之人以聖人在上,史為書,瞽為詩,工誦箴諫,大夫規誨,士傳言而庶人多以之謗之。而至孟春,徇木鐸以求歌謠,巡省觀人詩,以知風俗。過則正之,失則改之,道聽途說,靡不畢紀。

    小說家者能代表平民社會之四方風俗。然亦因其之小道,而不為世人所重,終致弗滅。

    代表人物: 虞初

  • 2 # 盜墓歷史

    所謂的九流世家是指自先秦至漢初學術思想派別的總稱。西漢學者劉歆作《七略》,其中在《諸子略》中將先秦和漢初諸子學派分為十家。分別是:儒家 道家 陰陽家 法家 墨家 名家 縱橫家 雜家 農家 小說家。其中因小說家屬於藝文,除去不算,稱為九流。

    下面分別介紹一下各自的代表人物及它們的代表思想,也就是它們崇尚什麼?

    1•儒家

    作為各家流派中最重要的儒家,為歷代統治者所推崇。更有西漢思想家政治家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可見其所佔的重要地位。儒家主要崇尚禮義仁智信,提倡仁政。涵蓋了政治 倫理道德 學術思想 宇宙關係 信仰修養等方面,成為中國傳統思想的核心及道德的主流。

    代表人物:聖人孔子 亞聖孟子 荀子

    2•道家

    道是"老莊"學說的思想中心,是一切事務的根源。道家思想豁達,心胸開闊。主張凡事無須強求,應順應自然,方能達至[道]所崇尚的最高境解界---大道無為。在人生觀上主張物極必反,人應該知足寡慾,順其自然。個人感覺這一條對現在的人們聽適用的。時刻提醒我們在這個人人追求物質生活,燈紅酒綠的時代,如何保持一顆平常心。

    代表人物:老子 莊子

    3•墨家

    墨家主張[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就是主張人與人之間要相互關愛,反對戰爭,任用賢才。個人感覺特別欣賞墨家在經濟觀上的觀點:反對奢侈,提倡節儉。提出了節用 節葬 非樂的思想。決對值得我們今天的人學習借鑑。

    代表人物:墨子

    4•法家

    法家的治世思想就相當好理解了,那就是[以法治國]。這一點和新時代我們國家的要求是高度一致的。另外法家還反對保守的復古思想,主張銳意改革。這也是和我們國家正在走的道路是一致的,那就是堅持改革開放,堅持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代表人物:韓非子 商鞅

    5•名家

    名家提倡[循名責實] ,主張以辯論的方式以達到明事非,正名實之目的,籍以令天下一切事情走向正確的軌道。

    代表人物:公孫龍

    6•陰陽家

    從字面意思不難理解,陰陽家崇尚《周易》經傳的陰陽觀念。認為宇宙萬物與五行對應,各具其德。是不是有點陰陽八卦的意思。此流派在漢武帝罷黜百家後逐漸消失了,可能是不合時宜,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吧。

    代表人物:鄒衍

    7•縱橫家

    主張或[連橫]或[合縱],縱橫捭闔。其主張在當時有他特定的物件,就是針對當時的戰國七雄"齊楚燕趙韓魏秦"。六國之間或聯合叫合縱,六國分別與秦國結盟叫連橫。大意就是相互之間如何分化與拉攏。沒有所謂崇尚什麼,只是一些所謂策略。

    代表人物:蘇秦 張儀

    8• 雜家

    顧名思義就是相容幷蓄,摻合眾家。嚴格意義上說雜家並不是一門有意識,有傳承的學派。自從《漢書•藝文志》第一次把《呂氏春秋》歸入[雜家]只後,這個學派才正式被定名。他主要崇尚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代表人物:呂不韋

    9•農家

    這是個注重農業生產的學術派別,類似於今天的農業村政策研究室。主張統治者應該與人民並耕而食。今天的"三農問題"和"新農村建設"應該屬於此家的歷史延續。

    代表人物:許行

    在春秋戰國時期,各種思想學術流派眾多,各自具有鮮明的特色,形成了諸子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其所取得的成就可於同時期古希臘文明相媲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給人帶來啟示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