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丹流青

    文人出身的曾國藩,非常注重修養心性。

    他覺得自己能做到的,別人也能做到。

    所以,他早期注重提倡“忠君愛國”,力求透過培養湘軍士兵的“忠義”,提升湘軍士兵的情懷來打仗。

    但是理想豐滿,現實骨感!

    情懷讓湘軍士兵沒有作戰的積極性,導致了湘軍前期作戰不利。

    殘酷的現實讓曾國藩認識到,廣大湘軍官兵參加對太平天國的作戰,並不是為了忠君愛國,大多數人都是“以投營為名利兩全之場”。

    說白了,參軍的湘軍兄弟們就是衝著名和利來的,不是為了效忠滿洲皇帝來打仗的。

    老是用仁義道德來忽悠,湘軍兄弟們可不傻,打仗時就表現出來了,根本沒有人來賣命!

    於是曾國藩開始轉變策略,由原來的情懷轉變為物質激勵。

    一是曾國藩給湘軍官兵遠超其他軍隊的厚餉

    曾國藩給湘軍的中級軍官,開出的月工資是150兩銀子,等於是每年就是1800兩銀子。這可是綠營同級別的軍官收入的3到6倍。

    有比較才有幸福!

    湘軍軍官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就湘軍士兵來說,清朝綠營士兵月收入只有1兩銀子,而湘軍士兵月收入有4兩銀子。

    當時的4兩銀子是個什麼概念呢?

    以當時的物價水平,4兩銀子基本上能養活一個普通的四五口之家,也就是說1名湘軍士兵的收入就可以養活1家人。

    所以,為了全家人的溫飽,湘中人士踴躍參軍。

    二是曾國藩還在糧餉之外開出了更高的賞賜。

    賞賜是怎麼來的呢?

    為了鼓勵湘軍攻打太平天國的堅城,曾國藩允許湘軍入城後可以“大索數日”。

    “大索數日”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允許湘軍可以正大光明的洗劫城市數日。

    光想想城市裡白花花的銀子,就讓人流口水啊!

    所以,湘軍對攻打太平天國的城市非常感興趣,往往不顧生死,奮勇爭先!

    打下城池過後,往往城中的財物被洗劫一空,最後都沒有一文錢交給朝廷。

    為了掩蓋搶劫得罪行,湘軍攻佔了太平天國的城市後,經常還會放一把火,然後把罪名推到太平天國守軍身上,以此引掩蓋自己搶劫的罪行。

    湘軍可以說是殺人放火的典範!

    正是透過這種厚餉和重賞,極大地提升了湘軍士氣,讓他們在與太平天國的作戰中所向披靡!

    曾國藩對湘軍激勵方式的演變,也說明理想主義的情懷難敵現實主義的功利。

    畢竟,幾千年前的古人就在《三略》裡說過:“重賞之下,必有死夫。”“軍無財,士不來;君無賞,士不往。”

  • 2 # 靈石蘊

    1854年4月,經歷湘潭大敗,曾國藩投河自盡未遂後,他悟了

    首先發揚大炮精神,朝廷撥款鄉紳捐款,大肆購買洋槍洋炮。曾國藩船隊,有洋炮320門,老炮150門,合計有炮470門,洋槍無數

    其次精簡兵員,搗蛋不聽話的,打仗往後跑的,全部剔除,由老家湘鄉寶慶兩地窮人兵補足,建立新湘軍。訓令只有一條,基餉四兩五,聽曾國藩的話,能升官,聽曾國藩的指揮,能發財

    第三,戰術思想,結硬寨打死仗,嚴格執行十二字方針:堅紮營,慎拔營,勤察地,主客明。遇到弱勢敵人,一頓大炮轟過去;遇到強勢敵人,建立堅固陣地,變攻為守,主客易位,耗死他。比如安慶之戰,就是紮營圍而不攻,等人家出城打自己營地,然後大炮洋槍一起上。其弟曾國荃依靠這套理論,闖出曾鐵桶稱號,天京都被耗幹

    第四,入城不收刀,搶錢搶糧搶娘們

    主將不求險,安全有保障,自己裝備好,坐等收人頭,戰後還能搶,湘軍士氣如何不高?曾國藩憑此製造了一批無情、兇猛、強悍、殘忍、暴虐,嗜殺之畜生兵,增剃頭名揚天下

  • 3 # 沉140769451

    如何提升湘軍士氣?很多人以為是高薪、重賞,忠君愛國思想教育。其實根本的是,血脈親情、師生之誼。湘軍的基本組成結構是,封建理教思想頑固的儒生加鄉親。軍官、將領、直轄兵士多是親朋好友、門生故吏、鄉里鄉親,這保證了上、下級之間更加相互忠誠。作戰時,同心同德、同仇敵愾,戰死的、受危脅的可都是自己的朋友、親人、師長、弟子、同學、同鄉、同村,更容易殺紅眼,仇恨敵人。再加上平時的嚴格管理,經濟上的誘惑,戰後放縱一下搶掠和姦淫,鬆緊有度、危逼利誘、恩威並施,宣揚封建理教的三綱五常、上下尊卑。

  • 4 # 毒刺劍客

    謝謝邀請。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後,清政府無力鎮壓,於是同意漢族大臣建立武裝,協助朝廷鎮壓起義,於是曾國藩建立了湘軍,李鴻章建立了淮軍,共同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在諸多軍隊中曾國藩領導的湘軍戰鬥力最強,於1864年攻破天京,太平天國運動宣告失敗。

    曾國藩作為晚清重臣,一代大儒,竟然可以有這樣的戰功,說明曾國藩帶兵有方,尤其是在激勵士氣方面也很有一套。

    第一,物質刺激。曾國藩崇尚儒學,希望麾下將士們能本著為國效力的意願英勇作戰,但他很快發現事情並不是如此,實實在在的物質利益才是激發鬥志的良藥,於是曾國藩開始提高糧食的待遇,以白花花的銀子說話,湘軍將士的待遇比滿清正規軍的待遇高出好幾倍。在那個物質匱乏,溫飽都難以解決的年代,這樣的物質刺激可以讓將士心甘情願的效命疆場。

    第二,承諾戰後待遇。曾國藩承諾破城之後解散軍紀,讓將士們隨意掠奪財務,將士們以命相搏,自然希望得到回報,這樣的承諾讓將士們如同打了雞血,對攻城作戰尤為喜歡,因為城破之後就可以為所欲為。實際上,湘軍經過之地如同浩劫,慘遇滅頂之災的還是當地百姓。

  • 5 # 永宣論史

    從另一個角度,湘軍有野蠻的一面,縱容士兵搶掠姦淫以激勵士氣。

    今天的湖南省漣源市藍田東10公里的湖泉鄉關王村俞家園有一墓,鐫“江南黃婉梨墓”。碑兩旁刻一聯:“忍痛雪仇女中俠,留離表墓國之光”。江南黃婉梨何許人也?為何埋骨湘中?

    公元1853年3月19日,太平軍攻入南京城,南京人驚愕之中接受了一次改朝換代。

    黃老先生是城裡的受人尊敬又老實本分的讀書人,膝下有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黃婉梨就是他唯一的女兒。黃老先生在兒女們很小的時候就嚴格督導他們苦讀詩書。黃婉梨,字淑華,家藏書很多,在做完針線活和家務之餘,便和兄弟們去讀書,受到“古今節烈事,慎勿苟且”的觀念教育。她天資聰穎,詩文俱佳,其能力不在兄弟之下。黃家家風也算不錯:“有母有弟有兄嫂,全家種菜隱鄉里。阿母教針線,阿兄授書史。門外汙者塵,門內清如水。”

    然而太平軍反對儒家,在城裡焚書砸孔廟,和所有讀書人一樣,黃家人大罵長毛髮匪無道,痛心疾首,無不盼望大清朝廷的官軍早日光復南京,剿滅髮匪。沒想到,一等11年過去了。

    終於,1864年7月19日,湘軍光復了南京城,長毛終於剿滅了,官軍的到來令黃老先生等人高興不已,頗有歷代臣民百姓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的意味。但現實是殘酷的,戰爭容易滋生魔鬼,湘軍攻陷南京後,縱官兵大肆殺擄,滿城腥風血雨,十室九空。

    黃家也無法倖免,“陷城之二日,有亂兵至”,狂呼“從賊者殺無赦,主帥令也。”殺死黃之二兄、一嫂、母親及弟弟5人,家財盡掠。兵中一申姓寶慶(今邵陽)人,見黃女姿色佼好,不顧“悲痛哭詈”,強擄而去,“繫於其居,施遷於舟,溯長江而上”。湘軍滿載而歸,船上金銀財寶無數,當然美女也一樣多。

    黃婉梨被擄走了,在茫茫的長江上,她看到官軍凌辱抓來的少女,裡面有她從小的同伴金姑、眉壽,但她們不堪其辱而跳進了滾滾長江。她也準備跳下去,但是想到“惟恨未報,徒死何益”,於是開始了她的報仇計劃,一面設法潔身自保,一面找機會報仇。先好言安撫住申姓人,答應和他回老家成親,借他之手暫時保護自己不受其他亂兵的強暴。

    就這樣哄了一陣子,總算到了湘潭,下船了,改走陸路了,也許姓申的覺察到了陸地上沒水上便於看押,害怕黃婉梨逃跑,於是又找個姓扶的幫兇,三人要一起住客棧,一路下來,那個姓扶的一看不是什麼好鳥,帶著猥褻,滿臉淫光。到了湘鄉三十九都關王橋(今漣源湖泉鄉關王村),黃婉梨被逼的沒辦法了,決定在客棧殺掉這兩人報仇。

    這天夜裡,黃婉梨梳妝打扮,驚顫了那倆人,還陪他們喝酒,最後歌舞助興,一段吳儂軟語把兩個淫賊迷的如痴如醉,就在他們差不多醉了的時候,黃婉梨把毒藥灑進了酒壺,最後一杯把姓申的送走了,但姓扶的喝的慢,沒死,黃婉梨立刻從姓申的身上拔出匕首猛刺姓扶的胸口...

    就這樣,大仇已報了,黃婉梨卻高興不起來,回想這前前後後,原以為長毛土匪可恨,滿懷希望得盼望官軍,但沒想到官軍更可恨,這種希望之後的絕望讓她再也不想活下去,何況仇已報,貞潔也保住了,於是引頸自縊,並留下絕命詩:

    自古成仁總殺身,吾心何必苦逡巡;

    拼將浩氣還天地,長共真靈在九垠。

    湘鄉人事後自感慚愧,紛紛痛斥軍中敗類,深感黃婉梨貞烈,而“萬口嘖嘖稱女雄”,因此就給她刻碑修墓以示紀念。

    記為清同治三年(1864)九月,江南黃婉梨在此地手刃湘軍二強徒,報仇雪恨後自縊身亡,時年17歲。

    另外,晚清著名詩人金和把其事蹟寫成長篇敘事詩《烈女行記黃婉梨事》。

    對那些索取無忌的人,至今湘中一帶還流行一句口標:“你以為是打開了南京城吧!”其實這句口標反映的就是當年湘軍打進南京擄掠財物和美女的事,當然也就造成了一代烈女黃婉梨的這一類悲劇。

  • 6 # 腦洞外星人

    當太平天國運動開始興起的時候,清朝咸豐皇帝的笑容逐漸凝固。這支發起於南方的軍隊,迅速的席捲了大半個中國,並且在西北地區得到呼應。南京也被攻陷。富庶的江南地區,拱手讓人。

    一時間,清朝似乎陷入了即將改朝換代的局面。而清朝一直賴以支撐的綠營軍、八旗軍,現在都發揮不出任何一點作用。這兩支腐朽的軍隊,基本已經毫無戰鬥力。

    病急亂投醫的咸豐皇帝,開始下旨,讓各地組織團練,抵抗太平天國。此時,守孝在家的曾國藩選擇站了出來,他要在家鄉組織一支團練,一支能抗擊太平天國的武裝。說起來容易,幹起來難。組建一支軍隊,不是開個店鋪的買賣。錢糧人馬,個個都不能少。

    當然,即便有了這些東西,也不一定能成功。原因很簡單,如果不能讓這支軍隊有戰鬥力,給再多的錢糧,也是白費勁。八旗軍和綠營軍,就是擺在面前,最好的例子。曾國藩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在於,用什麼樣的練兵方式,才能讓自己組建的軍隊,擁有戰鬥力。

    跟當時清朝軍隊的紀律渙散,裝備落後,只懂得欺負百姓不同,曾國藩對這支軍隊的訓練方式,採用了不同的辦法。他曾借用了明朝抗倭名將戚繼光的練兵方式,結合實際的情況,做了一些調整。

    首先,曾國藩非常看重這支軍隊的精神面貌。他對於清朝軍隊中那種惡劣習氣,曾表示深惡痛絕。所以,在曾國藩對軍隊的訓練中,就有“訓家規”這一說法。這種“訓家規”的具體做法在於,曾國藩本人的親自教誨,以及對編寫一些通俗易懂的歌曲,讓士兵邊唱邊記。

    除了家規,更重要的地方在於,曾國藩對紀律嚴明、勤於訓練也十分看重。這可以稱得上是一支軍隊得以立根的基礎。這種家規和紀律、勤於訓練共存的局面,讓曾國藩訓練的軍隊,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而曾國藩這支軍隊的組成,也都是以“師友”,“同鄉”凝聚起來的。主張在軍隊內講究和睦,結死黨,讓軍隊的凝聚力得以提供。也因為這種情況,這支軍隊也被稱為“湘軍”。

    對於人才的招攬,也是曾國藩做得最多的一件事。曾國藩認為,將才對於一支軍隊,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在挑選將才上,曾國藩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認為,最好的將領要有謀略、號令嚴明,吃苦耐勞的品質。

    為了留住這些人才,招攬更多人才,曾國藩在待遇和官職上,也都十分慷慨。有功則賞,有過則罰,這讓湘軍的軍紀得以嚴明。

    除了上面的這些,曾國藩對於湘軍的裝備,也非常的看重。鴉片戰爭以後,清朝在武器上的劣勢,幾乎是一覽無餘。鴉片戰爭時,清軍甚至用著幾十年,上百年的火器,跟英華人對戰。而曾國藩對湘軍,則是引用了不少為外國的槍炮,甚至還開辦了安慶內軍械所,專門用來仿造槍炮。

    槍炮也是湘軍士氣一個很大的支撐點。否則開戰以後,人心何足持。

    靠著這種特殊的練兵辦法,曾國藩才擁有一支戰鬥力不錯的湘軍,最後得以擊敗太平天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挑選無花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