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鬼射手
-
2 # 共享投票
康熙的確算得上功成名就,可是康熙經歷了那麼多的風風雨雨,卻在晚年經歷了最令他痛苦的一件事,九子奪嫡。康熙在位六十多年,不僅政績不錯,而且也是子孫滿堂。康熙皇帝挺能生,真的挺能生,他一共有三十五個兒子和二十個女兒,要是放到上世紀九十年代計劃生育的時候,估計康熙皇帝早都被罰死了。雖說康熙有三十多個皇子,可是到最後,只有二十個活了下來。本來對於接班人的事情,康熙是不用多慮的,他在很早的時候就把身為嫡長子的二阿哥胤礽封了太子,可是這胤礽非得瞎折騰,讓康熙廢了又立,立了又廢。
所以到了康熙晚年,繼承人的位置遲遲未訣。所以,早都盯著皇位的其他皇子終於按耐不住,用盡各種辦法爭奪皇位,史稱九子奪嫡。都知道剛一開始在皇位爭奪戰中是大爺黨,太子黨,八爺黨等鬧得最兇,但是為何到最後卻是與世無爭的老四雍正笑到了最後?
首先,我們來說一下為何太子胤礽被康熙給廢了呢?因為是嫡長子,所以二阿哥自小就當上了太子,說句不好聽的話,就等著哪天康熙老爺子駕崩了,他就立馬可以登基做新皇帝。可是怎奈康熙活了六十多歲,二阿哥當了幾十年的皇子,終於是有些不耐煩了,於是吧,他就聯合索額圖在朝中廣植黨羽,意圖在培養自己的勢力,為日後登基當皇帝好做準備。可是,這件事情卻被康熙皇帝給察覺到了。
於是康熙整死索額圖給胤礽了一個警告,然而胤礽卻並沒有收手,後來康熙實在忍不了了,將其二度廢掉。對於很多皇太子來說,雖說已經是接班人可,可是對於老爹皇帝來說,只要我活一天,這家裡還是我說了算。相對於胤礽,嘉慶就明智得多,雖然乾隆在位六十年以後將皇位都已經禪讓給了他,可是作為太上皇,啥事兒還是老爺子說了算。嘉慶也耐得住性子,當了三年的兒皇帝,乾隆一駕崩,第二天就把乾隆最喜愛的和珅給查辦了。
至於,為何九子奪嫡,偏偏就是與世無爭的雍正最終奪得皇位?那就要從人心說了,都知道一句話,叫做人心都是肉長的。康熙雖然貴為皇帝,可是拋開這層身份,他也是一位父親,一位有著很多孩子的父親。無論是先前穩居太子之位的胤礽,還是年齡最長可是庶出的大阿哥,康熙對於皇子們的都不同程度的栽培過,說是偏心,可能老爺子在某些細節上是有,但在政務處理,出塞建功等方面,該去的皇子基本上都去了。
所以從資歷上來講,各個皇子其實都差不多,但是有句話說的好,叫做見利棄義。作為一個父親,康熙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自己的孩子們落得手足相殘,兄弟反目,可是在九子奪嫡中,大阿哥、八阿哥等的行為卻傷透了已是花甲之年康熙的心。
面對互相傾軋的兄弟,老四雍正選擇了置身於世外,表現出了一副這皇位和我沒關係,各位哥哥弟弟慢慢來,我還忙著吟詩作對呢的樣子。甚至四爺還給自己起了“天下第一閒散客”的名字,意在向其他兄弟表示自己壓根對皇位沒興趣。難道雍正真的對皇位就沒一點意思麼?在其他皇子鬥爭最激烈的時候,雍正並沒有參與其中,反而是跑到了已是垂暮之年的康熙身邊,服侍老爹的起居,做起孝子來了。其實對於康熙來言,只是想要一個知孝悌的好孩子,對兄弟仁愛,對父母孝順。可是面對皇位的誘惑,只有老四做到了,好吧,這皇帝就老四來當吧。
太子胤礽失敗在於想要和索額圖一起在朝中建立起一個政治聯盟,但是在康熙看來,這是對皇權的一種威脅,老子還沒死,你就想造反,那以後還得了?九子奪嫡是康熙晚年的一個悲劇,一位在這場鬥爭中康熙希望看到的是兄弟之間的仁愛,可是九子的行為讓他失望透頂。而雍正反其道而行之,出奇制勝得到了老爺子的青睞,故而可以脫穎而出。
-
3 # 寅哥解惑
回答這個問題不如分析雍正的對手眾阿哥們各自無法成為繼承人的原因,逆向思維的模式來解析雍正成功的原因:
1太子胤礽,最有希望的繼承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被立為太子的人,康熙唯一的嫡子,過早的被立為太子是他成為了眾矢之的。康熙的猜忌和眾阿哥的明槍暗箭是他的心態失衡,再加上接連不斷的犯錯,失敗在所難免。
2大阿哥。雖為長子但不為康熙喜歡,甚至為了太子之位喪心病狂的採用巫蠱之術殘害兄弟,康熙絕不會選他做繼承人!
3三阿哥致力於文學修養,政治智慧和政治才幹欠缺,不適於國家的掌舵人。
4八阿哥人稱八賢王,生母辛者庫賤人出身,不為康熙所喜,處處學康熙又處處畫虎不成反類犬,加上犯了康熙最忌諱的與大臣結黨的罪過,失敗是必然的!
5十四阿哥,屬於領兵打仗的能手,類似於曹操的兒子曹彰。也不是帝位的合適繼承人。
四阿哥胤禛年長沉穩,處事低調,不爭不搶的性格慢慢被康熙納入眼中,四爺號稱“冷麵王爺”!做事不徇私情,嚴格按朝廷法度辦事,更是深得康熙的欣賞,康熙晚年受制於年齡的老邁和名聲的顧及,不願過多的進行改革,但深知自己痺症的康熙希望繼承人來打破局面,胤禛就是最大的希望,這也是雍正被立為繼承人的最大倚仗!
-
4 # 農民工歪說古今
清世宗(雍正帝)之所以能夠在所謂“九子奪嫡”的儲位爭奪戰中勝出,不是因為“傳位十四子、傳位於四子”,更加不是聯合隆科多毒死了父親清聖祖(康熙帝)。這裡面的原因很多,大致有幾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清世宗的能力是出眾的,這一點從其即位之後的表現也能看出一二。清世宗接手的實際上是父親清聖祖“康熙盛世”盛名一下的一副爛攤子。長期用兵導致的國庫空虛、長期施行所謂“仁政”導致的吏治腐敗等等等等。清世宗即位之後大力推行新政、整飭吏治,經過十三年勵精圖治,不僅恢復了康熙末年本已衰敗的國力,而且給兒子清高宗(乾隆帝)留下了一個清朝歷史上最為充盈的國庫。同時,在清世宗的高壓反腐之下,貪官汙吏們也不得不有所收斂,吏治為之一清。雍正一朝雖然只有短短十三年,卻起到了上承“康熙盛世”、下啟“乾隆盛世”的巨大作用。換句話說,如果沒有清世宗,“康熙盛世”只剩下盛名之下的一副爛攤子、“乾隆盛世”更是無米下鍋、無從說起。能力出眾這一點應當說是清聖祖選擇清世宗的重要原因之一。當然,由於清聖祖的其他兒子們也都非常優秀。因此,這並不是清世宗最終勝出的唯一原因。
第二個方面。清世宗在所謂“九子奪嫡”期間一直保持著一種超然狀態。雖然內心對儲位同樣覬覦,但是清世宗表面上卻一直襬出一副與世無爭的態度,一心一意埋頭做好父親清聖祖交辦的差使。康熙四十七年廢太子、理密親王胤礽第一次被廢之前,清世宗一直是被劃入“太子黨”序列的。換句話說,不管出於什麼原因、各種目的,清世宗對於胤礽一直都是恭恭敬敬、盡力輔佐。給父親留下了沒有野心,忠心輔佐未來的皇帝——皇太子胤礽的印象,而這正是清聖祖最想看到的。康熙四十七年,胤礽第一次被廢之後,清聖祖覬覦儲位的兒子們一個個粉末登場,先是皇長子胤禔提議殺胤礽;接著是皇三子胤祉揭發胤祉以巫蠱之法魘陣胤礽;再接著皇八子胤禩結黨謀求儲位……兒子們的一些列舉動讓原本對諸子爭儲已經有一定心理準備的清聖祖還是驚出了一身冷汗。最終在權衡利弊之下,於康熙四十八年恢復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而這期間、甚至包括胤礽第二次被廢之後,清世宗依舊保持著一種超然狀態,不僅沒有公開爭儲,反而是盡力在父親面前保全廢太子胤礽。作為父親,清聖祖和平常人一樣,也希望兒子們能夠兄友弟恭、和平共處,雖然這幾乎不可能。清世宗此舉恰恰讓父親在兄弟相殘時看到了一絲溫情,雖然這依然是裝出來的。但是,對於父親輕聲細語而言,卻是難得的。起碼讓清聖祖覺得,如果清世宗將來即位,廢太子胤礽是能夠得以保全、不致死於非命的。
第三個方面。清世宗一向以孤臣自居,表面上從不結黨。而且,涉及國家政務層面也是鐵面無私、一點兒情面不講。由於清聖祖推行所謂“仁政”,到了其晚年,在“仁政”之下潛藏的弊端已經顯現。英明睿智的清聖祖實際上是看到了的,但是隨著年事已高,加之諸子奪嫡愈演愈烈,清聖祖需要的是政局穩定。因此,對這些弊端只能暫時擱置。而在選擇繼承人的時候,清聖祖便在這方面有所傾向,他想找一位可以糾正自己“仁政”之下那些弊端的後繼之君。而辦事不講情面的清世宗恰恰是最佳的選擇。後來的歷史也證明,清聖祖的選擇是正確的。反觀其他兒子,皇長子胤禔偏武,皇三子胤祉偏文,皇八子胤禩更是普惠式的濫仁,都不符合清聖祖的要求。同時,清世宗不結黨,以孤臣自居,既撇清了爭儲奪嫡的嫌疑,同時也讓清聖祖覺得,沒有結黨,將來即位之後就不會存在擁立大臣居功自傲、尾大不掉的風險。
第四個方面。清世宗母家是包衣出身,地位不高。短期內不會出現外戚影響朝局的局面,更加不會出現外戚專權。同時,因為清世宗自幼為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撫養長大,與號稱“佟半朝”的佟氏家族有些一定的私人關係。因此,一旦即位時出現問題,也不至於會孤立無援。起碼清世宗即位對於佟氏家族而言,比清聖祖的其他兒子即位利益更大。歷史也的確如此,時任步軍統領(俗稱九門提督)的隆科多在清世宗即位時穩定局勢方面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因為沒有血緣聯絡,清世祖後來處置隆科多時,親情方面的顧忌也少了許多,基本上只剩利益。
第五個方面。清高宗受到祖父清聖祖喜愛的問題。這個原因被清高宗自己以及其他一些人有意無意誇大了。清聖祖傳位於清世宗,或多或少有清高宗的原因,畢竟這個孫子的確比較優秀。從康熙六十年清高宗被祖父養在身邊也能看得出,在清高宗之前,只有廢太子胤礽的法定繼承人弘皙有過這個待遇。從這一點來看,已經能夠說明問題了。但是,清聖祖傳位於清世宗,不可能僅僅因為孫子。畢竟清高宗彼時活著的兄弟還有弘時、弘晝和福惠,而且連清高宗自己都說父親清世宗特別鍾愛八弟福惠。清世宗即位之後,清聖祖已經不在了,誰能保證皇位就一定是清高宗的?因此,隔代傳位之說根本站不住腳。
-
5 # 逝去即歷史
九子奪嫡,雍正能夠勝出談不上是力壓群雄,只能說是險勝。
而之所以能夠險勝的原因是康熙皇帝臨死前選定了雍正作為皇位的繼承人併為之做了一些安排。雍正能夠得到康熙的傳位,從《雍正王朝》這部比較火的電視劇中看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1、 雍正(四阿哥胤禛)自己的能力和態度得到了康熙的認可。江南賑災一事中可以看到四阿哥胤禛是有責任心、有執行力、有勇氣、有辦法的"四有皇子"。
先是盤點了國庫銀和儲備糧,看看自己的家底子;
然後要求去執行這個得罪人的差事,為皇上、為國家分憂解難;
其次是輕車簡從,體察民情,面對地方官的詰難,一方面樹立皇家的威嚴,一方面安撫群眾、發動群眾。
最後,在鹽商和官員漏出馬腳的時候,讓他們“自願”捐款賑濟災民。
追比國庫欠款時又展現了鐵血無情的一面,無論是皇子還是朝廷大員都要限期還清欠款,否則就要抄家。
雖然最後被太子攪和了,但是向康熙展示了自己的態度和鐵腕。
在二廢太子事件中,維護了朝廷的體面,當斷則斷,拿到《百官行述》後沒有據為己有,而是焚燒一空。
而且體諒了康熙的心情,力保太子,體現了寬恕仁愛之心。
不計前嫌保舉十四阿哥胤禵為大將軍王,胸懷寬廣。
2、諸皇子的失誤和陰謀詭計使胤禛的形象更為突出。“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在上面提到的國家危難之際,其他皇子不想著為國出力,只是明哲保身,甚至是置國家利益不顧這是其一。
其二太子胤礽失德,淫亂母妃;
大阿哥對太子施以魘鎮之術,並主張殺掉太子,其心可誅;
三阿哥之情不報,趁機報復,書都讀到狗身上去了;
八爺黨偽造手諭、陷害太子,結黨營私,勾連百官等等。
最後康熙確定能夠傳承大統的唯有四阿哥胤禛。
康熙為了避免發生變故,先是將四阿哥胤禛的支持者十三阿哥胤祥圈禁,一方面磨鍊性情,避免惹禍,另一方面防止被其他皇子謀害,麻痺其他皇子;
然後是分化八爺黨,丟擲大將軍王這個誘餌,離間十四阿哥和八阿哥;
其次是委任隆科多為九門提督幫助胤禛控制京城的兵權,由張廷玉收藏一張殺隆科多的聖旨控制隆科多,同時將遺詔留在正大光明牌匾之後。
最後是當面宣佈裡四阿哥為皇帝。
回覆列表
康熙末年九子奪嫡,朝局錯綜複雜,一著不慎就容易天下大亂。康熙大部分精力都耗費在了穩定朝局上,以致心力憔悴,很多事情無暇顧及。再加上康熙一生南征北戰,耗盡國力,導致康熙執政末期黨爭不斷,吏治腐敗,再加上天災頻發,呈現了亡國氣象。在這樣的局勢下,康熙把唯一的希望都寄託在了後繼之君上,所以不惜數廢太子,也要把皇位傳給作風強硬,敢於幹事的四皇子。如果說康熙對於四皇子多麼滿意倒也未必,只是在那樣的局面下,四皇子是延續大清命運的最好的選擇。在黨爭的激烈程度無以復加的情況下,沒有出現同室操戈的玄武之變,而把皇位平穩過度給了後繼之君,為大清中興奠定了基礎,康熙可以說不愧為一代聖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