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佳期如夢將至

    稷,音jì。黍之不粘者。又名[齊下禾]。《說文》:“稷,[齊下禾](音zī)也,五穀之長。從禾,畟聲。”又稱粢(zī),《禮記·曲禮》:“稷曰明粢”。亦稱“穄”,即[麻下黍]也。沈括《夢溪筆談》:“稷乃今之穄也。”朱熹《毛詩集傳》:“稷亦谷也,一名穄,似黍而小。”王應麟《急就篇·補註》:“稷,又名為穄,似黍而小。”陳啟源《毛詩稽古編》:“黍之不粘者為稷。”李時珍《本草綱目》:“稷與黍,一類兩種也。粘者為黍,不粘者為稷。稷可作飯,黍可釀酒。猶稻之有粳與糯也······稷黍之苗似粟而低小有毛,結子成枝疏散,其粒如粟而光滑。三月下種,五六月可收,亦有七八月收者。其色有赤、白、黃、黑數種,黑者禾稍高,今俗通呼為黍子,不復呼稷矣。北邊地寒,種之有補。河西出者,顆粒尤硬。稷熟最早,作飯疏爽香美,為五穀之長而屬土,故祠穀神者以稷配社。五穀不可遍祭,祭其長而該之也。上古以歷山氏之子為稷主,至成湯始易以後稷,皆有功於農事者雲。”《詩經·王風·黍離》:“彼黍離離,彼稷之苗。”“彼黍離離,彼稷之穗。”“彼黍離離,彼稷之實。”孔穎達《毛詩正義》釋曰:“詩人以黍秀時至,稷則尚苗,六月時也。未得還歸,遂至於稷之穗,七月時也。又至於稷之實,八月時也。”這裡描述了稷的生長過程:六月尚苗,七月出穗,八月子實成熟。當是三月下種。這是鎬京,即今陝西地方的黍稷。那裡在商周時原始民族就種植黍稷菽麥等穀物。李時珍所云稷“三月下種,五六月可收,亦有七八月收者”與之正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戰後盟軍曾提出肢解德國領土的計劃,如果真的這樣實施會有什麼後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