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穿插游擊隊

    |循跡曉講 ·用文化給生活另一種可能

    如果現在有這樣一份工作,有高於社會平均水平的福利提供,薪水比大部分人都豐厚,工作時間也限制在合理的範圍內,你會有興趣幹嗎?

    其實,在中世紀歐洲的行會,或者說,一些主要的行會,可以提供給你一份這樣的工作。

    從公元9世紀起,在歐洲自由城市與海濱等地,民間逐漸產生了一種新的聯合組織―行會。並在經歷了短短兩個世紀後,歐洲各地就已經普遍成立了商人行會

    這種行會是由城市裡經濟實力最強、互相聯絡最緊密的商人成立的互助組織。後來,一些規模比較大的生產者也加入商人行會,行會的實力也不斷壯大。

    而手工業行會則是在歐洲中世紀盛期出現的組織,進入13世紀後,隨著手工業生產的擴大,出現了商人行會之外的大批手工業者,他們開始模仿商人行會的組織和條規組織自己的互助組織,這就是中世紀手工業行會。

    |一個典型的中世紀手工作坊,工匠和幫工正在工作 圖源於網路

    手工業行會是為了手工業者互相幫助、排斥競爭而成立的,其首要功能就是對行會成員提供一定程度的救助和福利

    在法國的行會的入會誓詞中,多半有會員間“像兄弟一樣友愛互助”的詞句。義大利弗洛倫薩畫師行會甚至規定:行會會員不但要守望互助,而且要善待遠來的客人,因為“他可以為你帶來遠方的訊息”。

    英國聖三一行會規定,行會領導人每週四次“訪問和照顧行會中的老人、病人和貧困者,為他們提供救助”。在彼時的歐洲,絕大部分行會都會為會員提供一定福利和救助。

    而行會為會員提供的最重要的福利是對會員人身安全的保護

    中世紀歐洲沒有明確的刑法和警察制度,在封建領主沒有管轄權的城市裡,主要是靠各個行會組織自行維護會員的人身和財產權利。當會員的利益被別人侵犯的時候,首先出面維護他的權益的就是行會

    例如1316年,博洛尼亞鐵匠行會的一個會員被某貴族家庭成員謀殺,行會遂召集會員為被害人復仇,搗毀了兇手家的住宅。

    |如今德國一個鐵匠行會標識 圖源於網路

    中世紀的自治城市的管理由各個行會共同進行。換句話說,擁有市民資格的必須是某個行會的會員,有的時候甚至只能是比較主要行會的會員。所以城市居民的政治權力也和行會緊密相關。

    城市透過各個行會組織起來,就可以抵制封建領主和教會提出的各種額外稅賦和勞役,有利於保障市民利益。

    從個人的角度來看,在外地經商和做工也離不開本城市行會的支援和保護。例如中世紀的商業共和國,一般都以國家的名義在主要經商地點開設商業代辦處,由商人行會進行經營,負責與外國政府交涉並處理貿易糾紛,維護本國商人行會會員的利益。

    宗教是中世紀人們日常生活的重心,宗教節日除了是舉行宗教典禮、進行宗教活動的日子,往往也是一般人民難得的節假日。人們在這一天領受食物、參加宴會、看戲跳舞。

    而行會會員除了參加一般性的宗教節日之外,還有特殊節日可以參加。像中國行行都有保護神一樣,歐洲各行會也都有自己的主保聖人。在主保聖人的節日領受行會頒發的禮物,開懷暢飲,是行會會員相比一般人多出的特殊福利。

    |金銀匠行會就是一個主要行會,圖為金銀匠在為客戶稱量貴金屬

    中世紀行會會員甚至還享有“帶薪病假”這種現代福利。比如巴黎的毛皮工行會規定:

    在工人生病期間,行會會付給工人每週3蘇的基本工資,保障工人的基本生活和治病花費,並在病好之後繼續付他一週的工資讓他恢復身體再投入工作。如果工人不幸病死,行會會替他送葬並打理一切後事。並將他的遺孤撫養成人,將他的遺孀遞補為會員。如果工人被法庭判處死刑,行會會全體出席他的受刑場合並替他收斂屍體。如果工人決定去聖地朝覲,行會會替他籌集路費並給他送行。甚至如果會員落水淹死,行會也會負責打撈他的屍體。

    總而言之,行會對會員的影響力會深入到會員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提供福利的同時 ,行會對會員也有一定職業要求。

    首先,要求會員保證自己製作的產品有良好品質,如木匠製作木製品必須用好木料和釘子,鐵匠製作的鐵器必須保證一定使用次數,皮匠硝制的皮革必須堅固柔韌等。

    一般行會的規則裡都有“工匠必須對自己的貨品質量負責”,“必須抱有不賣次貨的雄心”這樣的語句。一旦行會會員制作的貨物有摻雜使假等質量問題,行會的信譽就會遭到打擊。對此行會制定了相關懲罰條款,對情節嚴重者可以將其逐出行會。

    其次,行會會員之間是一種平等關係

    無論是封建領主還是商業同伴都必須予以認可。

    |石匠和木匠工作的場景

    在行會嚴格的規條和監督下,行會會員也會獲得不錯的收入。

    一般來說歐洲城市裡的所有行業都有自己的行會,甚至乞丐和守夜人都有自己的行會,另一方面,學者、法官和商人等權勢群體也都建立了相關行會。行會和行會之間無論收入還是階層都相差懸殊。

    但就一般手工業者來言,行會會員的收入要比農村工匠的收入高得多

    根據現存資料記載,在16世紀一名倫敦的武器匠人每月的工資為24先令。而普通農村小教堂的神父每月收入不超過16先令,村裡的鐵匠收入更低。14世紀倫敦的紡織工行會,每年都向國王繳納18馬克白銀,用以維持其壟斷特權,可以保證自己的工資遠遠超過農村地區的紡織工。

    |歐洲中世紀行會徽章 圖源於網路 圖源於網路

    在保證較高工資的同時,中世紀的行會較少有延長勞動時間的情況發生

    曾經人們以為中世紀工匠的勞動時間固定是由於工作只能在白天進行。但新近發現的一些資料表明,在沒有行會管制的地區,工人會藉助爐膛或火堆的微弱照明連夜加班趕製產品來滿足緊急訂單的需求。

    行會能夠保證會員不“996”靠的是兩項法寶。

    其一,行會規定了計時工資和計件工資的標準,確保工匠之間不能用降低工資的辦法互相競爭,靠擴大生產量來獲得更多收入。買家也無法在同地區尋找價格最低或生產週期最短的生產者。

    其次,就算有些工匠願意違反行會規定加班為客戶趕製商品,他也難以擴大生產。行會還握有第二件法寶,即所有生產所需原料由行會統一採購,每個會員在一個生產週期內只能收到固定數量的原材料,生產出固定數量的商品。

    這就保證了行會會員不會有用“996”工作搶奪同行飯碗的事情發生。

    既有相對不錯的福利,還有超出一般人的收入,加上工作輕鬆愉快,加入行會真是中世紀打工人不錯的選擇。但是且慢,這樣的待遇可不是每個手工業者想拿就能拿到的。

    |行會制度對產品質量有一定掌控,圖為1228年生產的一組金銀盃盤

    手工業者行會的入會門檻之高,在今天人看來很有些不合理。要在入會時繳納一筆入會費是最基本的要求,想要成為木匠的學徒,必須繳納1先令,想要成為布料商學徒得花2先令。

    在中世紀後期,學徒資格的審查越來越嚴密,一名工匠最多允許帶4名學徒,工匠往往將學徒的機會留給子女、親戚或者有關係的人,尤其是法官、商人等富有階層,幾乎已經將父死子繼當成行會的潛規則。

    即使當上了學徒,想要成為正式會員仍然長路漫漫。

    早期行會規定,學徒是否出師需要由師傅認定,一般情況下是由學徒制作一件作品交給師傅評價,是否能夠滿足行業平均標準。但很多師傅往往貪圖學徒工資低廉,可以隨意差使,故意留難學徒,讓他們長年不能出師。

    為了杜絕這種弊端,後來行會規定,學徒學習期限一般為七年,沒有特殊緣故師傅不得留難徒弟。但就算師傅認可徒弟的資質,徒弟還要繳納正式入會費用。

    ||中世紀的鞋匠 圖源於網路

    在14世紀的英國,這筆費用從6先令到3鎊不等,收入微薄的學徒往往需要從親戚熟人那裡多方籌措才能付清這筆入會費。

    成為行會的正式會員,對於一些有事業心想要多賺一點錢的人可能並不覺得愉快。正如前文所說,行會透過行規、限定工資、壟斷原料購入等系列手段,達成了對工匠個人生產流程的全面控制,讓工匠只能嚴格按照行會的計劃進行生產。

    讓我們來看看德國紡織工行會是怎樣禁止會員“多勞多得”的:

    如果有人在兩部紡織機上工作,罰款一馬克白銀。如果有人繳納超過行會規定長度的呢絨布給客商,罰為行會免費織同樣長度的布。如果隱匿家中多餘的織機,罰款一馬克。如果強迫別人做夜工,罰款一馬克。在行會指定的商人之外購買染料,罰款之外給行會買酒賠罪。若挖角別的會員家裡的幫工,罰款半個馬克。······

    諸如此類的條款,從各個方面限死了紡織工的工作計劃。即使有客商願意多付錢購買更多的產品,他也首先要獲得行會的批准,並且沒法縮短交貨期限。

    另一方面,即便紡織工願意多賺一些錢,也不能利用自己的時間和勞動來替自己“做私活”。

    |文藝復興時期的普通民居房間,如果沒有打破行會的市場壟斷,是不會有這麼多手工製品在房間裡的

    在實踐中,推行新技術往往受到各種因素阻撓。機器較多的會員擔心新技術的引進會讓機器大批淘汰,新原材料的引入則可能引起原供應商的反感,重新學習新技術時,可能會消磨老會員多年積累的技術優勢。

    於是,這些人都不願意看到新技術得到推廣。

    最根本的一點是行會透過政治權利壟斷一個城市的產品生產,阻斷了競爭對手透過技術革新來爭奪市場的可能性

    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行會成員即使使用過時的生產技術行會也能獲得穩定收益。擁有市場壟斷權的行會,根本沒有積極革新生產技術的原動力。

    所以,在經濟尚未發達、商品不夠豐富的中世紀前期,行會能夠一展所長,保證產品質量,杜絕惡性競爭。

    |揚·德·佈雷創作的油畫《哈勒姆畫家協會》於1675年 圖源於網路

    但從15世紀開始,行會制度逐漸顯露出與經濟發展相悖的一面。

    中世紀晚期,人口的自然增長讓大量無業農民湧向城市,手工業擁有了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但行會嚴格的准入制度卻無法消化這龐大的失業人口,將他們變為合格的手工業工人。

    手工業規模難以擴大,失業人群卻給行會所在城市帶來衛生、犯罪困擾。

    同時,由於農業發展,原材料商人能夠收買到比以往更多的原料,卻因為行會無法擴大生產規模而不能將原料變成更多的商品。又由於經濟繁榮,人口激增,手工產品需求旺盛,17世紀上半葉,手工產品的價格上漲了300%。可是行會死板的計劃生產模式下,手工產品的生產跟不上飛速增加的需求。

    一面是有很多人等著找一份工作,一面是有大量原材料等待生產,一面是商品短缺帶來的高利潤。手工生產大發展的各項要素已經齊備,所缺的就是打破行會壟斷生產這個關鍵的環節。

    首先破局的是活躍在農村的包買商人們,他們將行會無法管轄的農村地區的手工業者組織起來,進行大規模商品生產,然後運到城裡和行會生產的商品競爭。

    |隨著古老的行會制度消失,西方工業革命以後,現代工會制度才漸漸興起,圖為1913年紐約市的罷工工人 圖源於網路

    就這樣,從15世紀開始,歐洲的行會制度漸漸退出了歷史舞臺。

    由於勞資矛盾逐漸凸顯,如今很多人都夢想著回到計劃經濟時代,過上有福利、有不錯工資還不用加班的日子。

    但你是否反問過自己,你能夠忍受行會一樣的組織對包括你的生活進行全面干預嗎?你能夠忍受行會一樣的計劃生產帶來的商品短缺嗎?你要怎樣進入行會一樣的嚴格准入組織,成為千萬普通勞動者中的那個幸運兒呢?

    也許,將市場的一切交給市場自己去決定,是一個更明智的選擇。

    (END)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KPL黃金雙邊橘子變撈,0-3-0李信被換下場,新人到來“全員爆發”,這是新人演老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