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如一拾貝

    說起記憶中的美食,那樂山的甜皮鴨一定會在記憶中有個位置。記得那年去樂山旅遊,主要是看樂山大佛,世界級的名勝吧,中午出發,到樂山已經是傍晚了,打好旅館安頓住宿,天已經黑下了。

    該吃晚餐了,出門就是一條街,熙熙攘攘人很多,街邊的店子不少,由於對當地不熟悉,一直不知道該吃什麼,不經意間發現從身邊來來去去的人好像都在吃著什麼,鴨子?金黃透亮。香氣撲鼻而來,好吧,不經意間發現了樂山人引以為豪的樂山鴨子。

    隨即就看到不遠處就有家人很多的小店子,門口的玻璃櫃擺了很多的鴨子,店名叫什麼已經忘了,畢竟是10多20年前的事了。對鴨子的記憶好像還有點清晰,奇不奇怪?

    鴨子看起來很普通,表面好像包裹著一層糖衣,色澤金黃帶透亮,買了一隻上桌。看起來不咋地的鴨子,一口咬下去,先入口是鴨子表面的甜味,感覺潤滑,這勁還在持續,接著鴨子本身的肉質香味充滿味覺,鴨肉纖維都能直接咬斷,肉一點都不塞牙,吃完之後嘴裡留下的沒有鴨肉的腥味,鹹 甜 香在嘴裡相互交織,滿滿的油汁,柔中帶勁的口感,本想一直這樣咀嚼,但絲滑般的一下就吞下肚子,伴隨煮啤酒的發酵,一個打嗝又把鴨子的香味帶回味蕾,讓人慾罷不能,在一次咬下透亮的鴨子......不斷的重複這個機械般的動作,這味道也在心裡紮下了根。

    樂山甜皮鴨,記憶中美食,當地人說:“沒有一隻鴨子能活著走出樂山”。這話真的一點也不假,整個城市都是鴨子,不,是吃鴨子的人。樂山的美食不僅僅是鴨子,還有很多很多,又是一個旅遊城市,更多的美味,更多的記憶,或許只有自己親自去感受 去體味,才能真正的留在它的味道!

  • 2 # 張小萌在上海

    記憶中的美食,是奶奶親手包的餃子。奶奶包的餃子皮薄餡多,而且不會像其他那樣的餃子,撐得大,還會煮爛。奶奶包的餃子,白白的,胖乎乎的,像一個個胖娃娃靜靜的躺著,看著就很有食慾。每次奶奶包餃子我就會在旁邊看著她,她也不嫌我煩,讓我幫他拿面、拿筷子。等到包完,那些碩大的餃子就擺在簾上,像一個果盤一樣。放柴、點火,手裡拿一把扇子輕輕的搖,紅通通的火在柴裡燃燒起來,不一會兒幾縷熱氣就從鍋裡鑽出來,乾燥的鍋裡呲呲的響著水聲。奶奶每隔一段時間都要用勺子反著向鍋裡過一遍,防止餃子沾到鍋底,水開了奶奶會在鍋裡再加一碗冷水。等到餃子熟了的時候屋子裡全是水蒸氣,彷彿置身在雲朵之中。那是的我呆呆的看著這樣的美景,奶奶看著我傻里傻氣的模樣也笑了。現在奶奶已經不在了,這也是我記憶裡最珍貴的回憶了,每次吃餃子就會想起有奶奶陪伴的童年,以及那些幸福的時光,對於我來說這是我記憶力最珍貴的美食!

  • 3 # 瀟瀟愛筠

    記憶中的美食就是媽媽的乳汁,我是家裡老大,媽媽36才有的我,格外寵愛。為了讓我營養跟上去,媽媽堅持母乳餵養一直到我6歲才斷奶。記得我能記起的第一件事就是我肚子餓了就屁顛屁顛的跑到媽媽懷裡吃奶,媽媽用手輕輕拍著我的背,嘴裡哼著歌,有時候吃累了我聳拉著腦袋偷看媽媽,媽媽的眼睛總是慈愛的注視著我,嘴角含著笑。彷彿她懷揣著世間獨一無二的珍寶。不記得多少次,我含著奶頭倒在媽媽懷裡熟睡,夢裡都是甜甜的味道。長大了自己一個人,每次聽到:“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投進媽媽的懷抱幸福哪裡找!”總會忍不住眼眶溼潤;每當看到媽媽抱在襁褓裡的孩子,兒子攙扶著老媽,總是忍不住鼻子一酸。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看著懷裡的小寶貝,會想起兒時的自己,總會忍不住偷偷的哭出來。有媽媽真好

  • 4 # 宇宙下的小樹

    記得上世紀六十年代末,最難忘的美食是:火車站站臺上賣的肉餡粉條火燒和車廂裡賣的盒飯。

    那時北方小城市泰安的火車站站臺上,一個肉餡粉條火燒賣一角錢;在車廂裡,一份大米盒飯賣三角錢。

    儘管幾角錢,但是那時的人們還是捨不得買著吃,因為一角錢可以坐一站的火車呢!

    肉餡粉條火燒雖然肉餡稀少,但是吃到一點滿嘴噴香;盒飯裡的大米香氣撲鼻,再澆上一點西紅柿炒雞蛋或紅燒茄子或紅燒肉,回味無窮好吃極了。

    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再吃肉餡粉條火燒和三、四十元的盒飯,再也找不到從前的味道了。

  • 5 # 何陽程

    大鍋飯,紅燒肉

    說起記憶中的美食,莫過於生平第一次貌似也是隊裡最後一次吃的大鍋飯——紅燒肉。

    小時候家裡缺少勞動力,父親為了生計去“跑江湖”,於是才十五歲的我成了家裡的主要勞動力,在生產隊掙工分。由於不會偷懶,評比工分是同齡立面最高的。大概一九八三年暑假的一天上午吧,生產隊照樣去附近山上栽種早冬薯。一般這樣的事情都是要求成人參加,隊長同情我家掙的工分少,叫上了我。那時候的我,不長個,挑著一小半擔紅薯苗在路上步伐都打蹌。同行的幾個“房上叔叔”路上還幫我減少了許多重量。在栽種紅薯苗的時候,叔叔們也手把手教我,甚至看到我累得滿頭大汗,還會用“麻巾”幫我擦擦汗。

    那時候家裡短吃,工分少,分的錢糧自然也少,哪裡能夠看見過這種“大世面”?不到中午,我就聞到了濃郁的肉香。心裡有些小激動。終於熬到開餐時候,我第一個跑到臨時搭建的長條桌上(用木板和樹墩拼湊而成)。哇,好傢伙!一大木桶飯、三腳盆菜齊刷刷擺在桌中央。一盆小菜(不愛吃,具體什麼忘了),一盆紅燒鯉魚(小時候病痛多,不能吃),一盆紅燒肉。那時候一個月都難得看見肉末星子,別說一大腳盆了。叔叔們看見我兩眼發直的模樣,還拿我開起玩笑來。用餐時候不停往我碗裡夾菜。

    記憶中那是我吃得最多的一次紅燒肉,香味撲鼻,肥而不膩,入口即化。當時打出的飽嗝都是紅燒肉濃郁的香味。那味道多年以後再也找不到了。

  • 6 # 來啦寶媽

    今年的清明節前後,我發現朋友圈都在曬蒿子粑粑,我才恍然大悟,原來蒿子粑粑是我們國家很多地方的傳統小吃。我一直認為那只是我外婆在閒暇時自己搗鼓的一次吃食,我甚至還一度認為是外婆因為忘不了曾經的苦日子而已。因為自己的孤陋寡聞,因為當時的生活環境,曲解了外婆,辜負了她的那份善意愛意。

    大概是我十歲那年吧,一天下午外婆手裡端著個碗,邊走進來邊說不知道我們喜不喜歡吃,讓我們嚐嚐鮮。當時父親正在和母親對賬,氣氛不是很好。我跑過去拿過碗看進去,只見碗裡有好幾塊巴掌心大的黑綠裡透點灰色的粑粑,油亮油亮的。因為我家當時開小飯館的,大部分好吃的都見過,從小也不喜歡吃麵食,看這樣子這粑粑像是麵粉做成,然後用油煎出來的,品相看起來還不好,感覺應該不好吃。但那股沁人心脾的香氣撲鼻而來,一下子讓我把伸出去的碗又拿了回來。我問外婆這是什麼,外婆說是蒿子粑粑。哦,對,怪不得這香味這麼熟悉。我們農村的孩子哪個沒有鑽過草叢?哪個沒有在草地上打過滾?而且蒿子在我的記憶中是最常見的草,每年的初秋奶奶和外婆都去割草曬乾當柴火,一到那時房子四周鋪的滿地蒿草,清香四溢。小時候就知道很多野草可以吃,就不知道蒿子還可以吃。因為好奇,也不管手乾不乾淨就拿了一個。

    可父母不讓我吃,特別是父親,有點想發火。我看了眼拿在手裡軟軟的,跟麵食烙成的餅手感不一樣的香氣怡人的粑粑,很不情願地正準備放碗裡,外婆突然輕生說讓我嚐嚐,看看好不好吃,不好吃就不吃了,還說帶涼性的,降火,聽外婆說的還對身體好。好吧,於是我也不看父親什麼樣的臉色拿著粑粑放進嘴裡。哇……真的好香!軟軟的!但又不像糯米那麼粘,也不像麵食那麼有韌勁,但我就喜歡這種口感,滿口香,有點鹹味,特別那股清香,回味無窮。幾大口就把一塊全塞嘴裡,嘴裡還有趕緊又拿了一塊。

    我看了眼弟弟,他正對我看著咽口水,我知道他想吃,於是快步走過去,把手裡那塊塞給弟弟,並說真的很好吃。弟弟拒絕了,我知道是因為父親,我心裡有點恨鐵不成鋼看著弟弟,趁他不注意一下子把我手裡的粑粑塞進弟弟嘴裡,弟弟半推半就吃了一口,只見弟弟眼睛一亮,也不理父親的眼神,趕緊把碗也拿了過去,邊吃邊說好吃好香。沒一會幾塊粑粑被我們消滅個乾淨。並問外婆還有沒有,外婆開心地說沒有了,今年就做了幾個,幾家分分就沒有了,明年再做。

    於是後來很長一段時間都盼著時間過的快點,好再讓外婆再做給我們吃。只是後來,斗轉星移,父母的忙碌,學業的繁重,這件事漸漸淡忘。最重要的,父親是廚師,可父親從來不提這種粑粑吃食,我們家四周也沒有人做這種食物吃,我一直以為這跟樹皮野菜一樣都是旱災時期食不果腹的窮苦人才吃的,又或者那是外婆自己做的食物。我本來也不喜歡問東問西,所以我一直不知道這是一種民間小吃,也不知道這到底是怎麼製作的。但是每當夜深人靜時我總會想起那個粑粑,平時也處處留心誰會做這種吃的,又或者哪裡有賣的。直到有次看到青團,我心裡一樂,可當我喜滋滋嘗的時候才發現不是小時候的味道,眼淚不自覺流了下來,那時候我以為這種味道我再也吃不到了,因為外婆不在了。因此我把蒿子粑粑當成了我童年的一次偶遇,輕輕將她放在心底,夢裡相聚。

    沒想到今年,大家都在朋友圈曬蒿子粑粑;甚至各個網路新聞都在說蒿子粑粑;開啟瀏覽器,一搜索“蒿子粑粑”,一下子出現各種關於蒿子粑粑的由來、做法、功效等。我才知道外婆做的是傳統小吃,跟青團不同的是我吃的蒿子粑粑是大米粉做的,怪不得鮮香軟糯適中。這麼好吃的食物,可我不知道為什麼父親從來不做?我們家那裡也沒有人做呢?快三十年了,我早把它封印在我心底,因為我曾以為就只有外婆會做這種吃的,我以為再也見不到了,事實是外婆做的我真的再也吃不到了。

    外婆,蒿子粑粑,回憶如流水……

  • 7 # moly墨者墨

    小時候在冬天有時吃用酒精爐做的一道以羊肉為主的菜,是現做現吃的,現在回味起來都是特別的香。有一套專門的支架和平底的小鍋,支架底有一個放酒精塊的小圓盤,主要材料就是:新鮮的羊肉,蔥,姜,豆腐,紫菜。

     首先呢,老媽把買回來的羊肉洗淨,切成小薄片,把姜和蔥切絲,再水豆腐切成小塊裝盤。

     這裡先講講這豆腐,我因為出差曾到過南方和北方的很多城市,也吃過很多的水豆腐,個人覺得最好吃的還是東北家鄉的水豆腐。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家那裡賣的豆腐都是用滷水點的,點得恰到好處,豆腐細嫩、豆子的香味很濃郁。賣豆腐的人早晨會推著平板車一路叫賣,一般是早上6點來鍾,就到我家樓下了,老爸就趕緊下樓去買幾塊回來。我和老爸是最喜歡吃豆製品的,剛買回來的水豆腐還熱著的,冬天的時候還會冒著熱氣,我和老爸一人一個小碗,直接放點醬油或者東北大醬,我呢,會再放點辣椒,就可以直接不費事的吃掉一大塊。現在很多地方不是都有一道菜叫小蔥拌豆腐嘛,在外邊吃飯都是用的盒豆腐,也叫內酯豆腐做的,其實要是用正宗的東北水豆腐,那才叫好吃呢。

     接著講吃羊肉,晚飯時分,我們一家坐在廚房,老爸就把酒精爐點起來,老媽在平底鍋裡放上一些豆油,油熱了就放蔥絲薑絲炒香,接著放一點花椒麵,放入羊肉,炒一炒,再放一點鹽。因為羊肉是切的很薄的,所以隨便一炒就可以吃了,房間裡香氣四溢,一吸氣滿鼻子都是羊肉的香甜味兒,真是口水直流呀,那會兒的我們可不會去考慮什麼油煙太大的問題,因為不是天天能吃得這麼好。我們三個娃娃是迫不及待的要吃,老爸就說別急,等一下,我來給你們夾,鍋很燙。老爸就在我們每個娃娃的碗裡夾了很多的羊肉,羊肉已經炒熟炒香配著米飯,我們就一邊說燙,一邊大口的往嘴裡填肉,真是好好吃呀(沒出息的我,現在想起來都流口水了)。炒出來的第一盤總是先給我們小孩子們吃,第一盤吃光了,放了油和調料接著再炒羊肉,這時老爸和老媽才會吃一點,大部份都給我們三個小孩吃了。

     羊肉吃得差不多了,老爸就在平底鍋裡放一些開水,再放入已經切成小塊的水豆腐,這時只需要放一點點鹽稍微調一下味道,等水開了就可以吃了。因為豆腐吸收了羊油的香味,變得很鮮美,鮮嫩可口。等豆腐快吃完了,老爸就在平底鍋裡又少添一些水,再放一些紫菜和蔥花,來調湯,等煮開了,酒精塊也燃得差不多了。一人分一碗湯,喝下去暖暖的。

     在寒冷的冬夜,一家人守在桌子前,邊吃邊聊白天的新鮮事兒。房間裡暖暖的,吃得身上也暖暖的,掃去了一天的疲憊,這種溫馨的感覺格外美好,這畫面也深深的刻在了記憶深處,讓我久久不能忘懷……

    我們三個長大後,各奔東西,一年也難得和老爸老媽聚在一起吃一頓團圓飯,等什麼時候聚會時,我準備當主廚做一次,讓家人和家庭的新成員們品嚐一下這道美味✌✌

  • 8 # 神燈秀影視

    看到這個問題,我就想到了我曾經吃到的雞仔餅!它的由來非常有趣,品嚐起來的味道也非常獨特!

    雞仔餅始創於清朝咸豐年間的廣州,至今已經有270年的歷史了。雞仔餅原來的名字叫“小鳳餅”,由一位名叫小鳳的婢女用茶樓的五仁餡餅做成。因味道獨特得到了主人及客人的大加讚賞,後來廣州成珠茶樓因中秋月餅滯銷,制餅師傅處變不驚急中生智,把制月餅的原料按小鳳餅的方法制作,因其味美香脆,而深受廣大賓客青睞,小鳳餅形狀像雛雞,所以後來又稱雞仔餅。

    雞仔餅不僅有一個有趣又歷史悠久的由來,嚐起來的感覺也別有風味。雞仔餅聞起來是烘培鹹香的味道,嚐起來外脆內軟,很有嚼頭。咬一口,能聽到聽“咯咯”的聲音,隨後濃香奔湧而出。再咬幾口,複合香氣從餡裡迸射四濺,濃得化不開,直至進入了深度咀嚼階段,感覺到了獨特的鹹甜適口的味道,然後逐漸分辨出蒜茸的辛香、南乳的鮮香、芝麻的油香、肥肉的甘香……哎,寫到這裡還沒吃飯的我也不由地流口水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顯示卡溫度過高怎麼辦,顯示卡溫度多少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