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6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596880027329

    希望對你有幫助:在羅貫中筆下,曹操是一個陰險狡詐,好弄權術,殘暴不仁,嫉賢妒能,老謀深算的老狐狸形象,這的確是很損壞曹操形象的了。在我看來曹操的為人是三國中做得最好的一位,試問如果曹操真的如同《三國演義》中所描繪的形象,那曹操將官之中因何會有張遼、夏侯敦一樣的大將,又怎樣能戰勝袁紹一統北方的呢?顯然上述對於曹操的描寫只是片面的。那麼從歷史的客觀的角度上看,曹操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呢?第一,曹操是一個深謀遠慮善於隨機應變的人。在《讓縣自明本志令》一文中,曹操曾表明過自己志願,汝南的許紹評價曹操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就是說曹操生於和平年代必然會位列三公成為輔佐皇帝的優秀臣子,但他出生於東漢末年,在這個戰火紛飛的時代,曹操被賦予的歷史使命是結束這個紛亂的戰爭,所以曹操的命運就是成為一代奸雄。他從小就認識到了這一點,於是他一直都在廣交豪傑、招攬賢士,這不得不說曹操的城府極深,深謀遠慮。第二,曹操是一位很有才華、善用人才的智者。這一點是任何人都不可否認的。在文學上,曹操、曹植父子是與“建安七子”齊名的一代文豪,曹操的許多詩詞歌賦至今還廣為流傳;軍事上,曹操打仗指揮有方,治軍甚嚴,還曾“削髮代首”,深得民心;政治上,曹操曾提出過“屯兵種田”的政策,讓士兵們邊守疆土邊種田,既增加了糧食還鍛鍊了身體,這支軍馬後來就成了魏國的主力軍。在用人方面曹操做得也算很不錯了,陳琳在袁紹手下任主簿時曾給曹操寫信,信中大罵曹操不仁,連十八代祖宗都罵了,後來曹操俘虜了陳琳提及此事,曹操說:“寫的那信是各為其主,我不怪你,但你罵我就好了,罵我祖宗幹什麼呢?”然後淡淡的一笑,依然讓陳琳在自己的手下做主簿;還有許攸,也是從袁紹那投奔過來的,曹操聽聞許攸來了,光著腳就接出去了,這難到是說曹操嫉賢妒能嗎?但是荀彧之死的確是曹操的一大敗筆,曹操一生對他的謀士們都很重視也很尊重,荀彧是曹操心目中最理想的一位謀士,他也為曹操做了很多大事,曹操稱霸的藍圖就是荀彧設計的。但曹操後期野心爆發,殘暴的王者本性顯示了出來,借進位魏王之事,殺了荀彧,這實是曹操殘暴不仁的表現。第三,曹操還是一位很可愛,積極向上,關心他人的積極樂觀主義者。例如曹操臨死前下遺囑的時候,一般人都是關於財產立嗣之事進行囑託,可曹操很奇怪,他對所有臣子進行囑託,對家中之事也念念不忘,時時刻刻地在想著自己的妻兒們。這點上曹操可謂是一位好男人,好丈夫。說他樂觀,這確實不假,縱觀曹操一生他很少哭,大部分時間是笑的。無論冷笑、奸笑、壞笑、大笑在曹操身上都能找到,而他哭只有三次,一次是哭父親,一次是哭典韋,最後一次是哭郭嘉,而這三人都是曹操生命中很有代表意義的。父親代表他的親人,典韋代表他的武將,郭嘉代表他所有信服的謀士們,這也是曹操關心他人的一面。第四,曹操是一位知錯就改、懂得承認錯誤的人。他一生大事做得很多,錯事也不少,但在處理問題上,他的表現堪稱三國所有英雄中的第一名。在戰勝時,他不貪功,所有的功勞都給部下,賞罰分明;戰敗時,他也不會將過錯推脫給其他人,會先從自身出發找原因,找到自己指揮上的失誤,做自我檢討。在烏丸戰前夕,曹操召集眾將開了個緊急會議,研究是否進兵烏丸,將士們各執一詞爭執不休,最後在郭嘉的極力支援下,曹操率一支輕騎奇襲烏丸,消滅袁氏餘黨,但曹操也傷亡慘重。回到許都後,曹操下令把不支援打烏丸的人都找來,這部分人以為曹操會懲罰他們,可到了中軍帳曹操卻對他們進行了嘉獎,並對自己做出了檢討說:“烏丸一役我軍雖取勝,但傷亡慘重諸君之見是很有道理的。”曹操勇於承認錯誤的精神可見一斑。第五,曹操還是一位為人謹慎卻疑心太重、有時不明事理、獨斷專行的人。有句他的名言就證實了這一點“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這句話徹底暴露的曹操的本性和稱霸中原的野心。曹操用兵謹慎是僅次於諸葛亮和司馬懿,但他的謹慎又有所不同,是過於謹慎以致對任何事情都疑心過重,在這點上曹操吃了不小的虧,甚至差點連命都搭上了。周瑜就利用了曹操的這一缺點,借蔣幹下書之際利用他的疑心殺了蔡瑁和張允,使得曹操在赤壁一戰中大敗虧輸,再不敢輕易打江東;再就是神醫華佗,本是一顆濟世救人之心,卻被曹操誤以為是謀殺,結果曹操的疑心害了華佗,也毀了他自己。曹操在戲劇方面也涉及很深,他的臉譜黑色的墨彩代表他的奸,但兩側的白印也肯定了他作為一位“雄”對歷史的貢獻。這就是曹操,無論是人對他有什麼評論,他一直都按著自己的路子走。他,亂世之奸雄——曹操。

  • 2 # 百萬夢想小東哥

    在三國曆史中,最有爭議的人,恐怕就是曹操了。

    有人說,曹操是忠臣,平定亂世,卻被兒子毀了名聲;有人說曹操是奸臣,不稱帝僅僅是因為不需要,留給兒子來做。

    那麼,曹操究竟是忠臣還是奸臣呢?

    《三國志》記載,就是我們最常聽說的:“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當然,許劭也未必每次都能說對。不過,最終的事實證明,第二個說法還是蠻正確的。

    得到評論後,曹操就開始了仕途。最開始,曹操做的官叫洛陽北部尉,用易中天老師的話說,就是“相當於副縣級公安局長”。在京城管理治安,就會遇到一個問題:你不知道哪個不法的人是皇帝身邊的紅人或者紅人的親戚。曹操剛上任沒幾天,就遇見了這樣的事。皇帝最寵信的宦官蹇碩的叔叔犯罪了,該如何處罰呢?曹操決定:秉公執法!最後,他用自己造的五色大棒,活活打死了蹇碩的叔叔。

    這件事,看起來僅僅是曹操敢於挑戰權貴的表現,其實不然。曹操敢動手還有另一個原因:他的祖父曹騰也是有權有勢的大太監,他父親曹嵩位列三公,他不怕蹇碩報復。當然,既然這麼做,曹操還是有秉公執法的一面的。

    從這裡看,曹操還是個能臣。

    但是,後來,曹操變了。

    在迎奉獻帝初期,大家都以為他是忠臣。直到後來,曹操南征北戰,也有很多人認為他是為了漢朝在征討。但是,有一件事很有疑點。

    漢獻帝本人是很好學的,他對文學、醫學都很感興趣,對於治理天下也是非常熱衷,只不過他一生都被權臣把持朝政,沒有管理天下的機會。

    曾經有一個叫趙彥的人,給獻帝講天下大勢,以及治理天下的韜略,結果被曹操知道了。曹操很不爽,於是就把趙彥給殺了。

    試想,如果曹操真的是忠臣,正應該提拔趙彥,或者至少把趙彥安排到自己手底下工作,何故要殺他呢?再,輔政的方式有很多,難道一定要皇帝什麼事都不做才是好臣子嗎?

    史書還記載,獻帝自從去了許都,每天只是徒然坐在龍椅上,什麼事也沒有,而周圍計程車兵,都是曹操的親信。請問,這是一個忠臣該做的事嗎?

    曹操殺了趙彥後,漢獻帝終於忍不住了,找到曹操說:“您如果願意輔佐我,我必厚待您;如果不願意輔佐我,請求您放我走吧!這是和曹操攤牌了,雖然是商量,但是皇帝說出這句話,就是明顯在諷刺曹操。曹操嚇得汗流浹背,當即跪地磕頭,磕了很久才出來。出宮的時候,曹操也還是四處張望,精神高度緊張,生怕漢獻帝在哪裡安排刀斧手伏擊他。後來好一陣子,曹操都不敢來上朝。

    曹操為什麼害怕?因為他心裡有鬼啊!

    所以,後來有人勸進的時候,曹操才說:“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一來,曹操覺得自己大權在握,金銀、美女、地位都有,不需要皇帝的名號;二來,他與士人集團實則是對立關係,他如果篡權定會導致士人集團的反撲,所以曹丕登基之前選擇了向士人妥協,創立九品官人法保護士人利益;三來,劉備、孫權偏安一隅,天下未能統一,曹操覺得這些比稱帝更優先更重要。

    所以,曹操不是不奸,只是他不願意做皇帝罷了。

    當然,儘管是個奸臣,曹操的個人魅力還是很足的,小生個人還是比較喜歡曹操的。不知道各位看官,對曹操是什麼感覺呢?

  • 3 # 使用者81419448257

    不太好說,要說是忠臣,但是他身為宰相,在朝中獨攬大權,挾天子以令諸侯,要說是奸臣,曹操打了一輩子仗,即使是天下第一雄主,也沒有推翻漢朝,始終以漢臣自處。所以說曹操一直是歷史上特別有爭議的人,三國演義把曹操寫的太過於奸詐,但小說畢竟是小說,歷史上曹操真的可以成為英雄,戎馬半生,結束了東漢末年諸侯割據的局面,間接的實現了中原的又一次大統一,所以曹操對歷史也是有積極作用的。

  • 4 # 趙宇宏

    從真正歷史上瞭解真正的曹操,他對結束戰亂為黎民百姓恢復生計是有功的。且自已上並未廢帝稱帝。所以肯定不是奸臣。

  • 5 # 任馬為師

    我覺得忠要看對怎麼樣的人忠。如果是賢主,當忠臣則忠得其所,如果忠的物件本身就是個下三濫或者是個扶不起的阿斗,則不該。政治人物當以廣大老百姓為念,只要所作所為是為最廣大的老百姓謀幸福,謀利益,就是最大的忠。不合格的統治者就應該讓他越早下臺滾蛋越好。

  • 6 # 大道至簡2019888

    從古至今,世人對曹操評價一直都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這已經是定論了。以古代的價值觀來看,“奉天子以令不臣”,到後來行“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實,漢獻帝劉協就是一個傀儡,按古代的三綱五常論,“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曹操就是大逆不道,跟了曹操二十多年的荀彧,最後也看出他的篡逆之心後分道揚鑣,被逼而死,荀彧才是真正的忠臣,曹操是奸臣無疑。

    以現代的價值觀來看,歷史上記載曹操兩次屠殺是無爭議的,一次是為報陶謙部下張闓殺父之仇洩憤,屠殺手無寸鐵的徐州百姓,保守估計十萬以上;一次是坑殺官渡之戰的投降士兵七萬餘人,濫殺無辜共造成近二十萬人死於非命。這個跟正義和忠誠也挨不上邊。另一方面,曹操做人奸詐好色且疑心很重,愛好人妻,《三國志·張繡傳》:太祖南征,軍淯水,繡等舉眾降。太祖納濟妻,繡恨之。長子曹昂和大將典韋為這事把命都達上了。《三國志·關羽傳》:曹公與劉備圍呂布於下邳,關羽啟公,布使秦宜祿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許之。臨破,又屢啟於公。公疑其有異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曹操做人奸詐是毋庸置疑,殺其伯父呂伯奢一家,《世說新語》《魏書》等史書均有記載,只是《魏書》上美化了一下其主子,說是呂伯奢兒子與莊客見財起意,一個在逃人犯,能有多少錢財,值得一個大戶人家去謀財害一個來投奔的親戚?!“寧我負人,毋人負我”,其奸詐可見一斑,連救過他一命的陳宮都實在看不下去了,離他而去(陳宮這段歷史還有待考證)。後來被曹操所擒也是寧死不屈。

    現代人評論曹操:曹操雄才大略,有文采,有理想!是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為當時的社會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推動了整個社會的發展。這個當然是好的!但即便這樣能掩蓋他奸詐濫殺無辜暴戾的一面嗎?宋朝大奸臣蔡京還是大書法家呢!就現代來說,許多大貪官也都是有才華的吧!也都做過大貢獻吧!但凡有點過失但絕大部分還是好的,這叫瑕不掩瑜,可以認為是好人是忠臣。但你這殺人放火大肆屠殺忠良濫殺無辜,那就不是瑕疵的問題了,這“瑜”和“瑕”是嚴重失衡啊!妥妥的惡人一個。難怪現在還有人居然在為秦檜翻案,這就有點譁眾取“醜”,過份了!綜上所述,不論是以古代還是現代的觀念來看,作為臣子曹操都是個奸臣。每個不良之人也都做過好事,最後也只能說這麼一個有能力的奸詐之人,做出過不少英雄事蹟,也做出過對社會發展有利的積極的一面。但這並不能改變他是一個奸臣的實質。更談不上忠臣!

  • 7 # 西園公子墨

    東漢末年,群雄爭霸,烽火連天,對誰忠誠?何為忠臣,何為奸臣?

    不論忠奸,我認為曹操是亂世中的真英雄!

    年輕時,曹操也曾想以身報國,可亂世風雨飄搖,官場腐敗,治國理想又怎麼能實現?

    曹操年輕時也想著忠於漢氏,造福百姓,一腔熱血,滿腹經綸,在官場上浮浮沉沉,真真正想做實事的人,沒有用武之地。

    亂世之中,西漢內部早已腐敗不堪,憑曹操一己之力,如何能夠改變這滿目瘡痍的漢氏天下?

    後來董卓浩浩蕩蕩地來了,燒殺搶擄,無惡不作,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毫無遊戲規則可言。

    面對這樣荒淫無道的董卓,誰都是敢怒不敢言,倒是曹操,想要設計刺殺董卓,事既不成,還能安然脫身,這份膽識心計,我深感佩服!

    群雄逐鹿的亂世,曹操意識到,只有有實力有武裝的人,才有發言權,才談得上治理。

    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大家各懷鬼胎,明哲保身,儲存實力,並不真的出兵作戰。

    這時候,也只有曹操和孫堅兩路軍隊是真正的不計得失,以少戰多,浴血奮戰。

    曹操後來的壯大,也不是毫無道理的。

    這一次他幾乎是打得傾家蕩產,又要去投靠他的小夥伴袁紹。之後又在袁紹和張邈之間左右逢源,壯大自己,這中間的計謀膽識,實在是非常人所能及。

    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一點向來被其他諸侯所忌,可是這也無可厚非,曹操沒有劉備這樣與生俱來的皇叔身份,他要止戈為武,他要統一天下,就要師出有名。酸他是奸雄的人只是自己沒有這個機會。

    曹操自己說過一句話:

    “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亂世總要有人主宰沉浮,總要有人統一天下,不然群雄各自為政,天下更亂,百姓更苦。曹操夙興夜寐,也不過是為了統一天下罷了,我認為他是一位真英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她的全家人都嫌棄自己的時候,還有必要和她走下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