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帶志逐夢

    個人覺得不算是發配,更像是富貴還鄉。關於姜子牙的家鄉,史書上有兩個記載。其中一個是在東海邊,也就是題主所說的“東夷”之地。

    他的事蹟通過歷代歌頌,最終成了耳熟能詳的神話故事,在故事中,他是元始天尊派來協助周王滅商然後分封諸神的人物;而在現實中,在史家的筆下,又是一個勵志原型,70歲高齡才能出山實現抱負,後世推崇備至,歷代皇帝和文史典籍尊為兵家鼻祖、武聖、百家宗師。沒錯,他就是姜子牙,也可以叫姜太公,呂尚。

    如此一位完美的人,為什麼還會是一個間諜,這個間諜有史可考嗎?有,關於這個的記載最早出現在《孫子兵法》用間篇:“周之興也,呂牙在殷”單獨將這個事情放在用間篇,就是想說明姜子牙在間諜上的重要性,周的建立是非常完美的,歷代都對這個王朝的建立歌功頌德,所以很多不完美的事就在有意中消失了,或者被忽略了。

    前半生漂泊,浪跡於市井

    首先是工作的性質,史書上關於他早期的事蹟記載的非常簡略,年輕的時候做過宰牛賣肉的屠夫,也開過酒店賣過酒,放在現在就是妥妥的服務行業從事者,史書上關於他後期成功主要是因為他前期工作間隙努力學習;從另一個角度講,他的工作性質為間諜工作提供便利,估計後期諜戰就是學習到了,很難想象一個志向遠大的人不是去尋找帝王家賣自己的才能,而是在市井做當時最底層的工作,而且他一做就做了好多年,如果不是有個其他的身份或者目的,真的很難堅持下去;而他這麼多年如一一定是在為周國(當時還是國家,不能稱作王朝),提供各種情報。

    背井離鄉的背後寫滿了故事

    姜子牙家鄉距渭水圖

    背井離鄉所為何?姜子牙的老家,史書上有2種記載。一種是東海邊(今天山東省)一種是牧野(今河南新鄉附近)結合他後期分封在齊地,我更傾向於老家在東海,衣錦還鄉。無論是哪種地方,按照現在地圖看,距離他釣魚的渭水邊都是很遙遠的。對於一個70多歲的老人,隨時有可能去世。他不是選擇落葉歸根,而是選擇渭水邊去釣魚。是因為他完成了他的使命,他的潛伏工作可以結束了,透過他的情報,商朝已經民心盡失,是該回去論功行賞或者完成更大的使命。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為什麼這麼自信?

    關於願者上鉤的故事耳熟能詳,但是故事可以,作為史書的記載就充滿可漏洞。首先,史書沒有像記載像諸葛亮那樣記載姜子牙有志向,才能蓋世,遠近聞名,諸侯爭相求見以出山安定天下。而是說當時的周文王出獵時算了一卦,會遇到成就霸業的輔臣,然後就請出山了。真的很難以想象,一個有宏圖大業、賢德的君主,隨便算上一卦就在河邊找個老頭回來做太師,是不是太兒戲了。《史記》裡透露了些端倪,《齊太公世家》裡描述了文王見到姜子牙時的場景:“自吾先君太公曰‘當有聖人適周,周以興’。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這句話翻譯成白話就是說文王他爸也是神機妙算,算到會有個厲害的人會到周國,給周國帶來繁榮昌盛。換個角度來說就是變相的承認文王他爸也知道姜子牙這個人物,透過比對年齡,文王他爸季歷和姜子牙差不多一個時代的人,他們當時就認識。姜子牙是季歷安排潛伏的間諜。而姜子牙潛伏多年,是時候以合適的機會回來了,於是就和周文王一起導演了願者上鉤這齣戲,名正言順迴歸周國。

    輔助周王,伐紂滅商

    姜子牙任太師後,“陰謀修德以傾商政,其事多兵權與奇計。”根據在商朝做間諜的積累採取一系列的仁政,修兵事。於是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作為伐紂的主帥,一舉滅商。而作為沒有瑕疵的王朝,周王朝是不允許有什麼影響王朝的記載,所以關於姜子牙作為周間的問題都被掩蓋或者毀掉了,留下的只有關於姜子牙完美的軍事、政治作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市場交易的本質究竟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