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博士的世界論
-
2 # 蝴曉蝶
對於傳統節日“中元節”是不是封建迷信,個人有兩點看法:
一是對於那些盲目崇拜、相信祖先會保佑自己大富大貴的人來說,這無疑就是“封建迷信”。
二是對於那些僅僅以祭祀祖先、緬懷先人的人來說,這肯定就不是“封建迷信”了。
所以說,是不是封建迷信關鍵是過此節的目的。
在古代,不可否認,“中元節”很大從程度上來說,就是祈求保佑,甚至鼓吹某些事情以統治百姓,屬於“封建迷信”。
但是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的“中元節”主要是以祭祀祖先為目的了。當然某些地方也有“薦新”的習俗,比如在我老家那塊,在“中元節”就要把秋天新收穫的糧食先敬給祖先,讓祖先先嚐鮮。
總的來說,傳統節日“中元節”傳到現在,跟“清明節”一樣,不應該劃分到“封建迷信”的範疇了。
至於要不要傳承下去?個人認為非常有必要傳承下去。
既然可以確定“中元節”不是封建迷信,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個節日,是可以傳承併發揚的。
飲水思源,祭奠祖先、緬懷先人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優秀傳統,“中元節”甚至可以稱為下半年的“清明節”。
現在的“中元節”已經摒棄了過去那種複雜的功利心,僅僅作為懷念逝去親人的方式了。
所以說“中元節”還是非常有必要傳承下去了,因為這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
3 # 大諾
我們要把封建迷信先拆開,先看看什麼叫封建,什麼叫迷信。 封建,顧名思義就是古時候的封邦建國。
現在我們常把一些思想觀念比較守舊,固步自封的人叫做封建。
迷信,實際意思是盲目的信仰崇拜。現在我們大都把信仰神靈,妖魔鬼怪的事叫做迷信。
於是,封建迷信組合起來就是一個貶義詞。當然了,固步自封,盲目信仰肯定不是好事。但是,我們也要學會用這個詞彙。
有一些優良的傳統我們還是要和封建劃清界限的,包括一些未解的神學說也不能統一歸為迷信。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存在即合理,有些事物是暫時無法用現在科學方法驗證的。
讀書既要明理,也要對暫時無法解釋的事物抱以敬畏。切不能一味統稱封建迷信。
-
4 # 柔美的風飄悠的雲
傳承有必要
既然是傳統節日,又是老輩代代相傳,那麼繼續傳承下去也是很有必要。畢竟它的主題是紀念先人,不忘先祖恩典,出發點是好的,也有教育小輩的意義。誰沒有祖先,行孝念祖也是傳統美德。一般家庭備些酒菜,簡單的對先人的在天之靈敬柱香,行行禮唸叨幾句心願,求祖輩保佑自身,燒點紙錢寄託思念,懷念在天堂的親人,這和封建迷信是不能劃等號的。
如果借過節之名,行其它不實之事,藉機大吃大喝,大搞形式大講排場。組織大規模的拜神求仙活功,選擇一些廟堂館樓,公開舉行繁雜花稍儀式,死要面子,亂搞亂來弄花架子。還在活動中間穿插各種,主題之外的求仙求願求佛的格式,既花費鉅額錢財,又擾民引起民眾不滿,同時又造成社會的不良影響。這不僅是大搞迷信,而且對社會與民眾不利,就必須堅塊堵絕,以正清風正氣。
(網路圖)
-
5 # 牽掛666666
老祖宗留下的傳統節日,用燒紙的方式緬懷親人,太汙染環境了,為了子孫後代的藍天白雲,應該換一種方式繼續延續下去。
-
6 # 龍戰於野888
中元節作為傳統節日,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那麼它到底是不是封建迷信呢?感恩的人把它當成祭祀祖先的活動,迷信的人則把它變成了另外的儀式。
所以,心中有佛的人,常發善心,心中有鬼的人,常做惡事。對事物的態度往往決定於你的內心,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首先我們來說一下中元節的起源。
中華民族是一個富有感恩傳統的民族,每當糧食豐收,人們往往把這當作是上天和祖先的恩賜,所以豐收之後祭祀祖先是必定的儀式。
中元節就是人們祭祀祖先的一個節日。
相傳天官的生日是在正月的15日,人們把這一天稱為上元節,以希望天官能為人間賜福。
地官的生日在7月15日,這一天被人們稱為中元節,以希望地官能為人間赦免罪行。
水官的生日在農曆的10月15日,這一天被稱為下元節,以希望水官龍為人們扶危濟困。
正是這種感恩的情懷,使中元節逐漸流行開來,並廣泛傳播於漢文化圈的其他國家,以及海外華人的居住區。
相傳每年農曆的七月初一鬼門大開,閻王爺特許陰間的鬼魂回到陽間接受後人的祭祀,而無人祭祀的孤魂野鬼就會在人間到處飄蕩,尋找食物。
所以中元節這天,民間要祭祀亡魂,放河燈,焚燒紙錢,以表達對逝去的祖先的懷念。
中元節人們祭祀著祖先,也順便祭祀著那些無人祭祀的孤魂野鬼,這種方式發揚了華人的感恩情懷。人們在祭祀的過程當中懷念祖先的功績,進而從對祖先的祭祀中獲得勇氣和力量。
有人說中華民族是一個缺乏信仰的民族,這句話大錯特錯。因為說這句話的人,所謂的信仰其實是對宗教的信仰。而中華民族信仰,更多的是對祖先的信仰。
原始社會人們是朦朧的圖騰崇拜,到了夏商周的時候,逐漸演化為對祖先的神話和崇拜。
不愧對祖先是我們做人做事是否成功的主要衡量標準。所以像中元節這樣的節日,既是人們向祖先彙報自己的成績的機會,也是人們獲得力量和勇氣的機會。
-
7 # H黑黑H
迷信就是深度信仰,上千年的中國文化元素,我們的祖先一直認可這種事,老百姓肯定迷信,所以應該讓華人傳承下去,封建迷信就是中國文化,不相信自己的文化,難道還去相信世界上真有上帝存在?難道你見過聖誕老人?我們不去指責別人迷信什麼,但決不允許自己去否定自已的文化和迷信,象中元節燒紙、放鞭炮和接送先人的祭祀等活動,沒必要政府去“倡議”禁止,如果燒一次紙和放鞭炮會汙染環境,華人只適合回到石器時代生活了。
-
8 # 伯喈蔡
我想從儒家學說的角度,談一下祭祀問題。這樣一來,所有跟祭祀有關的活動都可以理解了。
《論語》中有這樣一句話——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要謹慎地辦理父母的喪事,而且要虔誠地祭祀祖先。如果天下百姓都能如此的話,他們做人就會有德行,就會厚道。
孔子本身是主張“敬鬼神而遠之”,提倡喪禮祭祀其實是對孝道的繼續和延伸。而孝又是忠的基礎。
古時宗法制指出“親親,尊尊”,即子對父親親,臣對君尊尊。可見孝與忠是有一定聯絡的。而且孔子的弟子有子也說:“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意思是一個人懂得孝敬父母,和兄弟相親相愛,不太可能犯上作亂。這樣看來,孝與忠的關係十分密切。
曾子說的慎終追遠既然是孝道的延續,當然能達到民德歸厚的作用。
那麼,這句話是否是針對一定的人群所說的?
李澤厚認為,這章是對上層權貴而言的,上行下效,因此起到民德歸厚的效果。
古時,人們十分講究族類的劃分,宗族的榮辱直接關係到個人的地位,而慎終追遠體現了人的一種“有根性”,以此而區別於動物。
南懷瑾認為,這章的含義在於體現人的一種憂慮,正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人要從長遠的角度看待問題,這樣更有助於人的發展。國家對祭祀也開始進行提倡,清明節假期的設定,孔廟的祭祀活動,皇陵的祭祀活動,均有所體現。
錢穆認為,“蓋終者,人之所易忽也,而能謹之;遠者,人之所以易忘也,而能追之:厚之道也。故以此自為,則己之德厚,下民化之,則其德亦歸於厚也。”對於生者孝敬,恐怕懷有功利之心,而對死者若能做到謹慎追思,那麼就體現了一種忠厚。因此可貴。
綜上所述,祭祀很重要,於國於民都很重要。如果是迷信活動,恐怕國家早就將其取締了。
-
9 # 百知匯
“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城”
中元節,是中國傳統民間節日,別稱七月半、盂蘭盆節等。該節是追懷先祖的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重點)。
我們對待中元節,不能只看到其表面現象。誠然,中元節表現出來的一些封建迷信的東西已不符合時代發展潮流,屬於糟粕。但如果我們從深層次的來看,它反映的正是中華民族的孝文化,它是我們民族文化的體現和民族情感的表達。
過中元節,緬懷我們的祖先,是對我們祖先為家族所的貢獻的肯定與感恩,還有利於增強家族凝聚力,能夠團結家人。從更大角度來講,中元節還有利於團結港澳臺同胞,因為這是我們共同的文化、共同的節日,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是我們中華文化區別於其他文化的一大標誌。
中元節,可以“承上”,能緬懷我們的祖先,還能夠“啟下”,透過這個節日,告訴我們的後一代,不能忘了祖先做的貢獻,要懂得感恩,懂得盡孝。透過這種活動,比從書本上來學習更加的深刻,起到了很好的言傳身教,對後一代人格的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正如我開頭所說,祭祀貴在 城 。我們要得是祭祀祖先的真誠,而不是做樣子給別人看。所以,在當今時代,我們可以改變祭祀方式,改造其封建迷信的表現方式。可以透過送花,放河燈等較為環保方式進行,當然,對那種需要燒錢點香的群眾,政府可以專門設定臨時祭祀點進行,即便於管理,又滿足了群眾需求。因此,對過中元節,我們不能一味地禁止,而更看到其在維繫民族情感、傳承孝文化、構建和諧社會等方面的積極意義,是有必要傳承的。
【正在考核期,期待朋友們的贊與關注】
-
10 # 探索三界1
我可以不信神,但不能忘記祖宗和撫養我長大去逝了的父母,
我傳承,
我是小人一個,離高大尚還很遠,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要從三個方面講起,中元節是不是封建迷信,先要講一講中元節的來歷!
上古時期,七月秋收之後,為了感謝祖先保佑,用收穫的糧食,做了豐盛食物,吃的時候感謝並分享給祖先。堪稱歷史上最早的“感恩節”,土地乾旱求神明,土地收穫卻想到的是祖先保佑,這也是一大特色,最後感謝慢慢演變成了祭拜,其實說成祭拜是不準確的;
漢朝時期的道教宣稱“七月十五是陰間地府掌管人的誕辰”,為了慶祝這天,放所有鬼魂回家團圓,所以,漢人家家準備豐富食物,給祖先享用。而有的鬼魂已經沒有家人在世上,無家可歸,到處流浪,漢朝鬼節這天很少人出門,人們也扔些剩饅頭在街上,施捨給街上的流浪鬼,夜間充滿了怨氣,那天晚上道士都在街上做法;
1、第一個源自人間:和尚每逢七月炎熱就閉關不出去化齋,專心修習佛法,寺廟存糧不多,每天只吃一點點,都是捱餓修行。七月十五這天就閉關結束,就準備了豐盛的食物,大肆享用一番,就是盂蘭盆會;
2、第二個源自神話:佛教裡七月十三日是大勢至菩薩的生日,大勢至菩薩頭頂兩個瓶子,代表他的父母,他修行就是為了超度他的父母,也要超度地獄靈魂,並立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所以七月又稱孝月,七月初至七月十三日要孝順現在的父母,七月十三到七月三十要孝順“過去的七世父母”,這就是中國講究祖宗八代的原因。七月十三是大勢至菩薩的生日,立願度空地獄,所以大勢至菩薩這天去地獄,開了三惡道門,很多信佛的人都知道“大勢至菩薩至,三惡道門開”就是這個道理,因為菩薩大孝,放這些鬼魂回家與家人團聚,家人孝順祖先就準備豐富的食物。這就是盂蘭盆節的來源。還有一點補充,佛教裡地藏王菩薩的生日是七月三十日,地藏王菩薩掌管地獄守住七月的最後一天,還有從大勢至菩薩的生日到地藏王菩薩的生日正好十八天,正好對應十八層地獄。
所以根據中元節的歷史發展和演變,有它傳承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