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芨芨草的春天
-
2 # 感知主義者
宇宙存在於哪裡?存在於空間中,空間存在於更大的空間中……這樣無限重複迴圈的回答讓人不滿意也不服氣,因為這既挑戰了邏輯也挑戰了人的想象力,無限無形,無始無終總是不可想象的。
宇宙存在且不論,這空間或更大的空間與無限的空間怎麼是註定的存在?它怎麼就註定存在了?人怎麼認定它的存在?這是註定沒有答案的,因為宇宙與空間都是人感知到的,除了人的感知,它們得不到任何其他的證明。宇宙的存在與空間的無限都是感知的屬性決定的,因為感知無限,它們就是無限的;如果感知有限,它們就是有限的。
人們注意到宇宙及空間的存在,這是注意到了感知的內容,但人卻有意無意忽略了感知本身。宇宙及空間的存在現象與人的感知認識無關嗎?是無論如何感知宇宙空間都一樣存在?還是正因為在人這樣的感知中,宇宙及空間才如此存在?如果存在另一種感知,宇宙及空間會不會是另一種存在?
這不是牛角尖裡的問題,這是人的存在之本,人因何存在的根本問題。能證明宇宙及空間與感知無關,那是一種世界觀;如不能證明宇宙及空間與感知無關,只能證明與感知相關,那將是另一種世界觀。這不是科學證明的結果問題,這是人與宇宙的關係問題。
字宙及空間是絕對的存在還是感知的存在?應當不難得出答案,因為除了感知方式和感知關係,人不可能與事物有其他認識方式和發生其他關係。
那麼,宇宙及空間是存在於人精神意識中的內容嗎?那在人的精神意識產生之前,宇宙及空間存在嗎?事物存在於感知中,事物與感知是同時一體的存在,眾生命與人的生命是感知體,最初的生命包括人的生命與宇宙及空間同在,儘管人的感知結果到後來有很大的不同,但對宇宙及空間的感知本質未變,變化的只是人的精神認識。所以,生命、物質、精神都是感知的方法與過程,宇宙既不是物質的、生命的也不是精神的,宇宙是感知的,所有的感知體都是宇宙的主人。
宇宙及空間的無邊無際是人感知的結果,一切存在形態都是感知的形態,與感知的關係密不可分。為了感知的需要,或為了整理感知內容的需要,才出現了空間、時間等物質的自然秩序,才出現事物有序的存在狀態。人如果排除了感知存在的前提,就需要找尋若干事物自主存在的理據,但是,人除了使用感知的方式方法,再也找不到其他可用的方式方法來提供任何理據。
所以,人在探尋宇宙之闊與空間之垠,其實是在探尋自己的感知。
-
3 #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兩件事是無限的:宇宙和人類的愚蠢;宇宙暫時我還不能確定。——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這句話首次出現在《自我、飢餓和侵略:弗雷德裡克·珀爾斯對弗洛伊德理論和方法的修正》中。愛因斯坦(1879 - 1955 )眾所周知,它與大眾的思維以及科學家和公眾有限的想象力發生了衝突。
想象一下,當我們的祖先第一次開始仰望星空並質疑他們在宇宙中的位置時。我們為什麼在這裡?我們是一個人嗎?我們死後會發生什麼?很難確定我們在什麼時候變成了一個痴迷於存在主義問題的物種。
我們可以大致確定人類第一次開始在洞穴牆壁上塗鴉或小心地埋葬死者的時間。但是,我們的祖先何時開始真正像我們一樣行事,這是一個相當有爭議的問題。然而,我們所知道的是,在幾十萬年甚至十萬年前的某個時候,人們開始把目光從身體的基本日常問題轉移到靈魂的問題上。
自從我們人類第一次開始思考如此重大的問題以來,已經發生了很多變化。我們現在可以向外層空間發射火箭,繪製人類基因組圖,並幾乎在瞬間向全球傳遞資訊。然而,儘管我們的世界在技術上已經變得多麼先進,我們仍然被早期人類努力解決的基本生存問題所困擾。我們想知道我們在宇宙中的位置。我們努力保持我們過著有意義的生活的信念。我們堅信我們不僅僅是我們生物部分的總和,我們將為這個超越死亡的世界做出貢獻。簡而言之,人類很久以來就是,也可能永遠是生存動物—一個尋求持久意義的物種。
我的狗似乎沒有考慮到它的生活目標,而且它似乎適應得相當好。那麼為什麼人類渴望感知他們的生活是有意義的呢?一個得到大量科學關注的解釋與人類對自我和死亡的意識有關。根據恐怖管理理論作為社會心理學中的一個突出理論,人類和所有其他動物一樣,都在努力生存。我們的身體由維持我們生存的系統組成。作為有意識的存在,我們故意努力避免死亡。我們被激勵去生活。然而,與其他動物不同,人類足夠聰明,能夠意識到死亡是必然的。也就是說,我們獨特地意識到我們的人性。我們明白,儘管我們盡了最大的努力去活下去,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對於人類短暫的壽命而言,探索無限的宇宙有意義嗎?答案是努力的人類大有人在。
-
4 # 講科學堂
當然,有意義或無意義是相對而言。對於筆者來說,燒香拜佛這種事情就是無意義的,但對信徒而言這是非常重要和嚴肅的事情。探索無限遠的星空這件事情同樣如此。
筆者就來說說,探索遙遠星空在科學中的意義。
圖:哈勃深空場
探索無限遠的星空是不可能的。由於宇宙在加速膨脹,離地球越遠的星系退行的速度就越快,在離地球140億光年處,宇宙膨脹的速度就超過了光速。膨脹使得足夠遠處星光永遠也不會到達地球。這使得我們能夠觀測到的宇宙是有限的。
觀測遙遠宇宙的星光可以幫助人類瞭解宇宙的過去,從而推匯出未來。由於光的傳遞速度是有限的,遙遠宇宙處的光會花幾百萬年、上億年、幾十億年才能達到地球。觀測遠處星空的光線就是翻看宇宙的歷史。離地球越遠的光就代表著更為久遠的歷史。
當然,我們能夠看到的宇宙歷史也是有極限的,理論上的極限是宇宙大爆炸後的第38萬年。這之前的宇宙中充滿了帶電粒子,它對電磁波(光)是不透明的。
觀測遙遠星空有助於哈勃常數的測定。哈勃–勒梅特定律是宇宙膨脹理論的基礎。
v是星系相對於地球的退行速度,D是星系離地球的距離。H0就是哈勃常數。
從上面這個公式可知,我們看得越遠對哈勃常數的測定就越準確。
對哈勃常數測試得越準確,我們就可以更準確推匯出宇宙宇宙的年齡和宇宙的未來。目前的哈勃常數測定為每遠離地球1百萬秒差距(326萬光年),退行速度為 73.52 ± 1.62 千米/秒。
-
5 # 北京得明
探索無限宇宙,其實就是真正徹底性的看清楚自己,事物有大小,但是,根本性的,真實性的都是一樣的,而且是唯一性的。
-
6 # 貓先生內涵科普
探索無限遠宇宙的意義?貓先生來講一講吧,這個吧,意義重大!
我們先糾正一個觀念,宇宙首先不是無限大的,宇宙是有限且無邊界的。前沿物理其實就兩個方向,一個是探索物質內部的奧秘,另一個就是探索宇宙深遠的意義。兩者的研究其實綜合到一塊,都是找出世界最深層的規律,掌握宇宙物質最根本的奧秘。說白了,就是掌握終極規律。
物理誕生以來,就是一個德行,洞悉世界的一切,為我所用。沒技術的時候,盯著地球,有條件了,就盯著星空。你要真覺得空泛,我就舉一個例項-引力波。
人類目前已經可以觀測和準確測量到引力波了,妥妥的第二年就給了諾獎,速度快到匪夷所思。這個有個江湖傳說在裡面。宇宙中一直沒發現其他生命的跡象,是由於星際空間常發生的超新星爆發,產生α射線爆發的緣故,一掃幾百光年裡地的生命就得灰飛煙滅。太陽系算運氣,在銀河系的邊角處,一直沒啥事情。但最近的科學家發現,離我們800光年外有一個超新星隨時在50萬年內爆發。人類目前的實力,鐵定得掛!
而要逃離地球或者掌握宇宙飛行,就得洞悉引力,因為引力是唯一不受三維空間束縛的一種基本力,搞清了引力,人類或許還可以有一絲生機。這就是我們孜孜不倦探索星空宇宙的動力吧。
我是貓先生,感謝閱讀。
-
7 # 白說世界
探索無限遠宇宙有意義嗎?每當有什麼新發現,新探索之舉時候總會有人說,研究這些沒用的還不如好好研究地球!更有甚者會說探索那麼遙遠的宇宙,還花費如此鉅額的費用,還不如這些費用用到民生上面。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先講一個真實小故事給大家,故事發生在400年前的德國,某小鎮裡有一位心地善良的伯爵,將自己收入的一大部分捐給了鎮子上的窮人。一天伯爵碰到了一個奇怪的人,他家中有一個工作臺和一個小實驗室,他把小玻璃片研磨成鏡片,然後把研磨好的鏡片裝到鏡筒裡,用此來觀察細小的物件。伯爵被這個前所未見的可以把東西放大觀察的小發明迷住了。他邀請這個怪人住到了他的城堡裡,支付費用讓他他專心投入所有的時間來研究這些光學器件。
鎮子上的人得知伯爵在這麼一個怪人和他那些無用的玩意兒上花費金錢之後,都很生氣,“我們還在受瘟疫的苦”,他們抱怨道,“而他卻為那個閒人和他沒用的愛好亂花錢!”伯爵聽到後不為所動,最終他的堅持贏來了豐厚的回報:顯微鏡。顯微鏡的發明給醫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由此展開的研究及其成果,消除了世界上大部分地區肆虐的瘟疫和其他一些傳染性疾病。
根據上面的故事,我們可知探索、研究肯定有意義!下面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探索宇宙方面的意義:
1、從人類的長期發展考慮,從地球能源利用考慮,探索宇宙勢在必行!
生命必然會伴隨著慾望,生命體的生存,即“生”的過程,都需要消耗能量,為了維持生存,生命體必然會產生對資源、財富的渴望,所以資源是一切生命體存在必不可少的,本能的。而隨著人類數量的增長以及對生活質量的提高,人類對資源的需求及消耗都在飛速增長,而地球本身的資源雖然很豐富,但是總量是有限的,所以從人類的長期發展考慮,從地球能源利用考慮,探索宇宙勢在必行!
探索宇宙,為人類的未來尋找可以利用的資源以及生存的空間!比如中國嫦娥四號上搭載的“月面微型生態圈”的罐子,第一次在月球上種出了綠葉,就是把人類的生存空間拓展的第一步。
2、從科學的進步需求考慮,太空探索不僅僅給人類提供一面審視自己的鏡子,它還能給我們帶來全新的技術。雖然星際旅行離我們很遙遠,但太空探索帶來的一些“衍生品”卻使我們受益。
人類祖先智人,就學會了透過觀察天空中看似固定的日月星辰找尋規律,判斷出一年四季,為農業服務,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最終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及人口數量!後來物理學的定理,如牛頓的三個定理等的發現都跟宇宙探索分不開;而具體的實用性科技那就更多了,比如太空棉就是在太空中育種成功後的科技;我們每天用的手機都是用過太空中的衛星來聯通;在關注航天員在太空飛行後對地球重力的適應情況,研製出提高人心肺功能的裝置。這項技術在醫院被用於急救:人的心肺復甦時促進血液流向大腦,將心臟驟停患者送到醫院後的存活率提高至50%等等。
3、為了安全,人類必須探索、瞭解太空。
大家都知道恐龍是怎麼滅絕的,如果有一天我們不想走恐龍的路,我們需要保護自己避免受到大顆小行星撞擊的威脅。美國國家航天局表示,大約每10000年一次,由岩石和金屬構成的一個足球場那麼大的小行星可以粉粹我們星球的表面,甚至可能引起的海嘯足夠淹沒沿海地區。大約100米或者更大的小行星的到來,這樣的撞擊會爆發含有巨大熱度的碎片和足夠填滿大氣層的灰塵,Sunny將無法照射下來。從而毀滅森林以及農作物。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我們人類探索宇宙不僅有意義,為了我們的子孫後代探路、尋找資源,為了我們人類的生存、延續!
-
8 # 星光之霖
首先我要說探索宇宙的界限,有著極其深遠的意義,而且這是必須的。
為什麼這麼說?那首先,從我們人類自身的角度上來看,就變得理所當然了。
首先那我們是誰?我們從哪兒來?我們要到哪裡去?
這三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從誕生到今天的全人類。
那首先,我們是誰?人類是地球上進化的終極物種?我們是碳基生命的頂峰。我們可以在地球上,建造我們幸福的家園。我們擁有無數的發明和漫長的進化史。是否這些足以能夠闡述我們是誰?答案是完全不夠。為什麼只有人類,才能夠有進化的意識?為什麼只有人類才能在進化中,透過傳承繁衍生息,而戰勝進化的淘汰。這些都給人類提出了一個巨大的問號,我們是誰?
最終我們人類將要向哪裡去?是否會等到像流浪地球裡所講述的那一天……透過不懈的觀察和研究,我們得慶幸在太陽系,這樣一個溫室裡,人類能夠在短時間內崛起,並開始審視自身的命運問題。人類註定要飛出太陽系,甚至是銀河系,將來必定會跨越平行空間,進入更高維度的世界。在此之前人類就要的做好探索宇宙極限的準備,對任何一種智慧生物來說,宇宙的極限和宇宙的結構都是進一步發展的先決條件。
所以,不管眼下我們的技術,是多落後還是多先進?對於宇宙的極限等問題的探索一直都會是我們人類進化的重要基石。
-
9 # 鴿子不是鳥
騎手現在可以重點研究人類延緩衰老,抵制自然災害方面,就像一個螞蟻,一輩子跑不了多少路程,它如果探索五十里外有沒有食物根本沒有意義。
-
10 # 上官封塵
對普通人來說沒有意義,因為普通人生存的意義,就是車子房子票子,但對宇宙探測的科學家,意義重大,因為探索宇宙就是為了回答,地球和人類存在的意義,宇宙探測告訴我們,宇宙無比荒涼,那麼為什麼要有地球,為什麼產生人類,宇宙是靠規則控制,還是有更高階的智慧生命控制?我們是偶然誕生的,還是為了某種使命?如果你關注星際探測類節目,你就會發現,科學家每探測一個新的星球,都是找尋這些答案,但每次都失望不已,孤獨,迷茫,甚至絕望,都寫在科學家的臉上。
-
11 # 老劍客看球
隨著人們發現它比他們想象的要大,“宇宙”的意義已經發生了變化。首先,宇宙是一個平坦的地球,上面有一碗恆星和行星,太陽和月亮。(天堂或地獄不是它的一部分,但可能在上面和下面。)
然後人們意識到宇宙是一個球體,地球,太陽和月亮環繞它,固定的恆星可能在一個水晶球體中。然後事實證明,宇宙實際上是以太陽為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圍繞它,這解決了行星運動的問題。星星可能比我們原先想象的更遠的水晶球。
星星實際上有可能是其他太陽,所以最初人們說他們是“其他宇宙”。然後我們以前的宇宙變成了太陽系,宇宙現在變成了恆星,其中的宇宙比我們想象的要多得多。
-
12 # 笑哈哈長樂哉
探索無限遠宇宙有意義。無非就是找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地球早挽得毀滅,為了人類不同地球一起毀滅,早打算是對的,絕對有意義。
-
13 # 握手言和1999
哲學歷史上有個理論叫奧卡姆剃刀原理,大意是用兩種方法描述同一個事實的時候,應該採用假設少的那個方法,比如說宇宙的尺度問題,一種方法是假設宇宙無限遠,但透過計算和實驗都認為宇宙尺度在150億光年。另外一種說法無論如何計算或者觀測出來的資料,宇宙的尺度都是150億光年,那科學界就採用宇宙尺度150億光年的說法。屏棄第一種有假設的說法。至於150億光年之外,我認為從科學的角度去思考這個沒啥意義。而至於從神學自己其他腦洞大開之類的想法,科學界無法去迴應。這也是為什麼嚴謹的科學家講究實證和試驗,而並不隨意參與充滿隨意假設的辯論。
回覆列表
當然有意義!而且非常有意義!人類對未知領域的追尋探索是永無止境的!也許現在討論幾百億光年的巨大宇宙好像沒有意義!但大家可以回想一下100年前或者200年前,有誰會幻想到今天科技的巨大進步!也許再過100年或者200年人類已經可以超光速進行星際旅行了!已經可以穿越時空今天時間旅行了!誰知道那,也許比這還要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