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州耕牛堂主

    對於這個問題,我認為,凡學書法者,都要對古人的書法有敬畏之心!只有敬畏書法,才能把書法學好。

    (上圖為行書鼻祖劉德升書法)

    相傳,王羲之在寫字之前,不但要向老師行禮,而且還要淨手(注:這裡所說的“淨手”,就是洗手的意思)。

    大家知道,王羲之的老師是衛夫人,王羲之學習楷書,就是從衛夫人的小楷書法開始學起的。在教王羲之學習書法的過程中,衛夫人對王羲之的要求是極其嚴格的,王羲之每次寫完字,都要恭恭敬敬的呈給衛夫人讓其指導。當王羲之學到一定水平後,衛夫人就把自己寫的字給王羲之,讓王羲之照著寫。王羲之在臨摹前,都把衛夫人的字放在正堂的條桌中間,之後向衛夫人的書法行跪拜之禮,行禮畢,開始臨。

    (上圖為行書鼻祖劉德升書法)

    還有就是王羲之的行書是學習東漢劉德升的行書書法,每次臨摹前,同樣對著劉德華的行書書法行跪拜之禮,一次也沒落下過。

    (上圖為行書鼻祖劉德升書法)

    從以上兩例可以看出,王羲之對自己的老師的書法,對古人的書法,都是時刻懷著敬畏之心。就是這樣的敬畏之心,加之自己的天賦、勤奮及創造力,讓王羲之戴上了“書聖”的桂冠。

    (上圖為行書鼻祖劉德升書法)

    那麼,當代人應該怎樣練習書法呢?首先要敬畏古人的書法,敬畏傳統的書法文化。

    (上圖為王羲之《蘭亭序》區域性)

    在臨帖前,要穿戴整齊,用清手洗手,然後用潔白的毛巾把手擦乾淨。之後,要懷著對古人書法的敬畏之心,認真讀帖,讀帖之後,進行臨摹或創作。

    關於學書須敬畏古人的書法這個問題,古人已經做得很好了,我們應該好好的向古人學習才是。

    (上圖為王獻之的草書作品)

    多年來,有不少學書之人常常抱怨自己:我的書法為什麼沒有進步呢?我臨帖為什麼就臨得不像呢?這裡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自己沒有敬畏古人、敬畏傳統書法之心。

    敬畏書法,古人能做到的,難道我們就做不到嗎?難道我們還不及古人!

    問題到底出在哪裡?請各位書友認真反思一下吧?

  • 2 # 翰墨書道

    這句話不知出於何處,約略還是有一定道理。其實我們無論做什麼,都應該對自己所做的事情必須尊重。有敬畏才能持重,能持重自能認真,認真就一定能夠做好我們要做的事。學習書法也一樣必須持重甚至說敬畏。我們知道書法,無論什麼字型和書體都是法度謹嚴的,有法度的謹嚴,在學習是就不能苟且或敷衍了事。單純說臨摹練習吧,就如此,要想做到惟妙惟肖,形神俱似,就必須嚴格嚴格尊重原帖,無論是點畫結構章法都要以最大程度接近原帖為最能。誠如馮承素臨摹《蘭亭序》。為什麼要這樣要求呢。試想,如果我們臨摹練習書法連最基本的形和神都拿捏不準,那麼我們臨摹學習書法我們從中學什麼呢,如果仍然是對照字帖自寫自己的字,還在仍然重複自己過去的錯誤,不如不學。所以,臨摹學習書法必須尊重原帖。敬至不敢越雷池一步。甚至恭敬如神明。所以古代有不少的書法家在創作作品時甚至更衣沐浴焚香。也許你會說,現代有些大書法家臨摹古代的書法作品臨摹的一點都不像,的確,從形態上看確乎如此。要明白他們的臨摹不是簡單的初學書法者的臨摹,而是在自己深入理解的基礎上的臨摹,有所取捨的臨摹,不能簡單的把那些大書法臨摹的作品和我們初學書法者的臨摹同日而語。

  • 3 # 子衿書法

    態度決定一切。敬畏書法,才能去認真對待,認真學習。

    對書法的敬畏,實際也是對人的敬晨。沒有敬畏之心,把書法看作小道。別人數十年的功夫,看起來不過如此。王羲之,顏真卿都不放在眼裡。看不上,怎麼會去學呢?

    在現實生活中,大家都能遇到聰明好學的人和愚笨懶惰的人。愚笨懶惰的人,他們總是說自己什麼都會。會了自然就不必再學。實際呢?他們只是嘴巴里說會,手上的活一樣不會。說會只是為了逃避學習,懶惰的表現。而聰明好學的人,卻總是問東問西,不停的問。對自己不會而別人會的,他們會虛心的向人請教。要讓人傳授自己知識或技能,對待請教的人必然態度恭敬誠懇。而面對虛心好學的人,大家都樂於傳授。

    不敬重別人,還想學到別人的東西,比如這樣:“喂,過來,把這個字寫好的方法教一教”。當別人教了以後,連個謝字都不說,而是這樣:“這麼簡單的東西,你確定是花了幾十年才學?我不相信!我三天都不用就能比這個好”。不把教的人氣個半死!下次還會盡心傳授嗎?

    書法學習,沒有長期的磨練,很難得其精髓。不敬畏他人的創作過程,把他人的作品都看作是膚淺的,自己的養份從哪裡吸收?只有尊重他人的人,看重他人的成果,報著敬畏之心對待書法,才可能學習到他人優秀的東西。

  • 4 # 翰墨今香

    “敬畏書法才能寫好書法”,我認為這是我們老祖宗傳下來的一種做人做事的態度,不管做什麼事情,態度是第一位的,心態決定成敗。

    對天地有敬畏之心,我們才能與環境和諧相處;對鬼神有敬畏之心,我們才能保持一顆善心;對人有敬畏之心,你才能真誠待人;對工作有敬畏之心,你才能踏實做事。

    同樣對書法有敬畏之心,是練好書法的根本。

    人與人之間,不管認識不認識,基本的尊重要有的。這個尊重不是說要讓你說好聽話,最基本的不要罵人,這是最基本的道德標準吧。一些人練了兩天的字,就自以為天下第一了,見誰噴誰。如果但只是對作品而言,那是就事論事,但口出髒話就不好了,這種人就是絲毫沒有敬畏之心。

    一個人有了敬畏之心,他不會只是對書法才有敬畏,他會對天地萬物都有敬畏之心,這是做人的心態和底線,其實真的與書法無關。即使如啟功先生這樣的大書法家,在外邊看到有人拿假的啟功作品出來販賣,他看到之後也只是呵呵一笑,還說“假的比真的寫的好”。這是一種胸懷,一種做人的態度。

    對書法有敬畏之心的人,能始終看到自己的不足,始終處在一種學習的狀態,“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只有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你才會塌下心來向前賢學習,透過不斷的臨帖,加深自我的學養,最後才能慢慢形成自己的特色。

    對書法有敬畏之心的人,能靜得下來,坐得住。他心裡明白,書法這個事情不是一年或者數年之功,他會把書法作為一生的修行,用一生的時間來慢慢理解。

  • 5 # 孤鸞迴響

    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

    說敬畏這兩個字就上升到了道學的地步了。

    這是學東西的不二法門,無論幹什麼都要敬畏,這是中國古人的智慧。

    看一下儒家的經典《大學》,裡面講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最根本的是誠意,它是一步一步遞進的。只是先修正你,修正你成為這個材質,再讓你去做這件事。儒家的根本就是誠,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先要自誠。要想達到齊家治國平天下,必須從誠意開始,心不正,意不誠,能力越大危害越大。還有就是心不正,意不誠,對於老師講的東西不能信服,總以為自己很聰明,那也學不到精髓。這是儒家的思想。

    道家佛家都講信,道家說志心皈命禮,佛家講信受奉行。這兩句就不多解釋了,這都是至誠之道,先改變自己,更正自己,等到自己適合修行到那個地步了,智慧自然升起,一切都明白了,這是不思而得,說敬畏書法,不僅僅是書法這樣,但凡學東西都要這樣。信受奉行,對老師堅定不疑,對自己前方的道路堅定不疑,這才有成功的希望。不然今天聽這個人說一句,明天聽那個人說一句,到底聽誰的呢?疑惑了,所以要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要能明辨是非。

    各位老師多批評,多交流。

  • 6 # 松風閣書法日講

    最近有朋友問我敬畏書法才能寫好書法,你認為這個觀點是不是對的呢?我們應該怎麼樣練好書法呢?

    實際上,我認為我們對書法的確要有一點敬畏,但是用敬畏這個詞稍稍有點過了,我們只需要去尊重他,瞭解他,知道他和其他的藝術門類一樣,是我們非常優秀的文化傳統這樣就非常好了,沒有必要像古人那樣五體投地,甚至帶有一種害怕的心裡來認識和看待書法。

    雖然這樣說,但是古人對於書法這個技巧的看法歷來有兩種極端的觀點,一種是對於書法和文字極其的敬畏,把他們看做是一個文人士大夫必須要具備的修養,表現他們個人才情與能力,是他們為人處事等方面素質的一個綜合體現,另外一個觀點就是認為書法和文化只是雕蟲小技,不足掛齒。這方面比較具有代表的是蘇軾,他認為書法只是雕蟲小技,不足掛齒。

    而對於書法的重視,唐代的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提到書畫同源的理論,所謂的書畫同源,是指書法的文字屬性和她的造型屬性在原始時期是一致的,因為我們知道古代人的文字是象形文字,象形文字,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可以看作是文字的先驅和書法的先驅,那個時候,文字和書法是不分離的。

    而張彥遠等人就認為,從古代時期演變而來的書法和文字具有一定的神聖性,它代表了古聖先賢對於這個世界的理解和觀察,滲透著他們的思想,可以起到查明善惡的作用。這是對書法和文字敬畏的一種體現。

    實際上我們知道,文字,它作為一種工具,只是人們交流的手段,而書法作為一種藝術,他只是表達人類情感的造型表現。

    因此,我們對於書法要有一定的敬畏之心,但是敬畏之心不能太過,我們只是要把它看做是一個藝術門類,這樣就可以了。

    對於你心裡到底是對書法有什麼樣的情結和認識,與你最後能不能寫好書法是兩碼事情?就是你在心裡每天對書法畢恭畢敬,對於這個藝術門類非常的尊重,也不併不一定能代表你能夠把它寫好。但是我們堅決反對那種輕視書法的傾向,認為書法是文化中的糟粕,認為書法是不值得提倡的,這種觀點是必須要加以批判的。

  • 7 # 唐果書畫

    是的,要有敬畏之心才能更好的練好書法,心有敬畏,行有所止,同時敬畏之心也是我們從小應該養成的一種態度。

    有了敬畏,你才為認真嚴肅,不隨意去做好一件事情,這也是我們寫書法最基本具有的一種態度,當然很多人把敬畏理解錯了,說成”怕“了,我們這裡的了畏是指的所敬之事的高大的重要性,讓人起到重視而不怠慢,起到了真誠而認真的作用。

    對於書法我們除了最基本的態度外,我們還要靜下心來慢慢地練習書法,對於小孩來說這是磨練小孩脾氣的一種好法,對於成人來說書法能使他們搞高修養,讓他們修身養性,練習書法的時候,你只要做到專注,凝神,認真思考,達到一種忘我的界態,會讓你整個人都愉快,快速的進步的。

    在這練習的過期中我們也會悟出很多道理,比如,做任何時都不要太急躁了,哪怕遇到太緊急的事情,我們都要冷靜下來,從容面對,衝動是魔鬼,往往衝昏我們的腦子,做出很多錯事出來,而書法的磨練使我們做出正確的選擇

    當然做練好書法,我個人覺得有前輩指點是最好的,這樣我們會少走很多彎路,快速的學習成長,除了找到適合自已的老師,我個人覺得還是要先學習楷書,把自已的基礎打好,一層一層地進步,對於初學者來說,方向是很重要的,除了認識使用的工具文化外,應當用楷書,把每個筆劃練好,然後到獨體字,這樣漸循地練習,才能更好的在書法上更上一層樓。

  • 8 # 一笑貫長天

    懷揣敬畏之心學書法有其有利的一面,但是也有其消極的成分!

    以敬畏之心學習前賢的書法,有利於我們全面地理解書法的真諦,什麼事書法的美,書法的美與其他的藝術有什麼相通的地方,又有什麼獨特之處,學習書法,我們需要從前賢那裡學到成功的筆法,章法與墨法,所以我們需要虔誠,需要敬畏,需要踏踏實實地在前賢的書法法貼中去尋找真諦,對於這些沒有虔誠與敬畏是做不到的。

    為什麼又是消極的呢?我喜歡說,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是神!你相信別人是神,你就永遠無法超越別人,你不相信別人是神,你就可能有一天成神!學習書法需要質疑,也要敢於質疑,只有敢於質疑的人才是敢於求索的人,敢於求索的人才是書法的希望,才是書法發展的脊樑!

    我不喜歡那些說古人無法超越,然後又繁複地羅列如何如何不能超越的理由的人,古人也是人,只要我們努力就有機會超越,給自己羅列無法穿越的理由,從你的心裡就有無法超越的障礙,不可取!不可取!!

  • 9 # 陳九墨

    我認為此說法不夠全面。

    我們除了恭敬對待它重視它,還要怎麼做才能寫好書法呢?

    首先,我們要喜歡它,對它感興趣。我認為喜歡書法是學好書法的前提。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愉悅的心情,對我們學習書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愛因斯坦也有句至理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原動力”,興趣是學習的“催化劑”,它對我們學習書法有著神奇的內驅動作用。

    其次,還要持之以恆的去臨帖,臨摹前人的碑帖。王羲之小時候,練字十分刻苦。據說他練字用壞的毛筆,堆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人們叫它“筆山”。他家旁邊的小水池經常被他洗筆都洗黑了,人們把這個水池叫做“墨池”。為什麼臨摹前人的碑帖,而不去臨摹今人的書法呢?唐太宗《帝範》:“取法於上,僅得為中,取法於中,故為其下。”南宋詩論家嚴羽《滄浪詩話》:“學其上,僅得其中;學其中,斯為下矣。”《孫子兵法》:“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敗。”

    所以說,要練好書法就必須對書法感興趣,重視書法,並持之以恆的去臨摹前人的碑帖。

    這是我個人看法,你認為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房子到了70年以後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