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No1影視匯

    不得不說,這部劇的大結局看的讓眾多觀眾蠻不是滋味。

    被罵了整部劇的蘇家三男只用了一集便得到了原諒,開始了新的生活。

    父親蘇大強得了老年痴呆症,餘生都要蘇明玉來照料。

    大哥蘇明哲回到了美國,找工作,好好過日子。

    二哥蘇明成離了婚找到工作,去非洲鍛鍊一下自己。

    如此,三人便在大結局成功洗白,軟弱的父親,心口不一的大哥,紈絝的二哥,可想而知明玉在過去的生活中,忍受了多大的委屈。

    而最後回到院子中這段情節,展現出的是重男輕女的母親,在明玉小時候疼愛她,哄她的記憶片段,這時候,明玉的臉上露出了釋然的表情,都過去了,可能一切的苦難挫折,都是為了最後美好的結局,當迎來了美好後,一切都已不重要了。

  • 2 # 速讀體育

    第一種可能,是明玉想象中母親對待自己樣子,是他對美好母愛的期望。也是她放下對母親怨恨,因為她想象是美好的情景;

  • 3 # 珞佟談心

    《都挺好》大結局,你怎麼理解明玉回到老院子的看到媽媽的那段情節呢?其實我是從心理的角度去理解的。

    明玉很不幸的出生在這樣一個重男輕女、父親軟弱、母親霸道的家庭。從小到大,她從來沒有得到過親情的滿足,特別是母親的愛。這一點,相信是大多數人有淚點的地方。

    明玉說討厭自己的母親,實際只是因為從來得不到母親的愛護,內心受到來自母親的一萬點傷害,為了不再繼續受傷,而變得對母親抗拒,變得討厭母親那樣的人。

    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不能長期居於內心衝突的狀態下,不然會出問題。幸運的是,心理健康的我們都會無意識間,很快調整這種不平衡。

    在明玉身上,對母親愛的需求和母愛的得不到,是長期在她心中存在的因心理需求產生的內心衝突,是實際存在的一種衝突。

    她對母親的頂撞,是對這個現實的抗爭;

    她的獨立、過於理智,是對這個現實的抗爭;

    ……

    不是她想要這樣,是她出身的家庭,讓她變得這樣;

    她也想被溫柔以待、想在被呵護中幸福成長,可現實偏偏不是如此。

    她選擇抗爭,她要透過自己來彌補自己內心的確實,她要變得強大,強大到不再渴望“被愛”。

    如若不然,她該怎麼愉快地活著?她該怎麼說服自己“為什麼得不到母親的愛”?怎麼從“不被母親喜歡”的情境中解脫?

    她的答案就是:“那麼我不需要愛”。

    很戲劇化的,蘇大強的老年痴呆,幫助這位不善表達、性格懦弱的父親展露出了對女兒的愛(每每想起,蘇大強給明玉買習題集這段,眼中總就是忍不住灌滿淚水)。

    這一刻,蘇明玉感動了,心理的那份對父母之愛的需求,也瞬間被填滿了(她想要得不多:心裡很苦的人,只需要一點點甜就好了)。

    終於,明玉可以變得柔軟了。

    明玉回到了老宅,給老宅貼上了新對聯、掛上了小燈籠;

    在內心裡,她看到了兒時的自己和會愛護自己的母親,明玉在這一刻,明玉的內心終於可以舒展開了,她終於可以跟自己和解了。

    蘇明玉,終於有家了、回家了!

    我是珞佟,一名心理學愛好者和專業初學者。我想用心理學知識幫助自己,也溫暖他人。

  • 4 # z粉咕力

    大結局中~明玉回到蘇家老宅,一個人貼春聯,倚著門框看到的那副畫面,才是最讓人感動淚的~看得我都哭了~回憶中的幸福!

    畫面中趙美蘭安慰正在哭的小明玉,抱著她說要去找二哥蘇明成算賬。之前所有人回憶裡的明玉,都是過得不好,被欺負,嘴犟固執。唯獨這個小孩子,母親滿臉的溫柔,明玉終於得到了媽媽的疼愛,這個感人的畫面,有人說是想象,有人說是回憶~我覺得應該是明玉內心深處最美好最溫暖的回憶!

    最後的這個畫面,其實就是對明玉的總結,放下心裡關於受傷欺負的不好回憶和種種不愉快……在老去之前,回想起最溫暖的畫面,能有一個全家大團圓,就是“都挺好”的結局。

  • 5 # 逸陽舩

    那是他的幻想,這部劇的回憶都是昏暗的背景色,而幻想都是金色的背景色!證據就是第32集,離婚後的二嫂回到家,幻想著老二坐在窗戶邊,風吹過來,老二風度翩翩的轉過頭。鏡頭一閃回到現實,座位上空空如也!

    同樣,最後也是用黃色的背景色幻想自己的媽媽給力自己一個不是那麼黑暗的童年!

  • 6 # 鄞粵強

    《都挺好》結局了,鬧騰了一個月的故事在溫情中結束,是華人最喜歡的結局,雖然有點強加於人,但是不失情理。

    明玉十八歲就離家獨立了,在她的記憶裡,母親就是一個重男輕女的人,一切好事都與女兒無關,從不捨得給女兒多花一分錢,兩個哥哥從來都是有求必應的,這個家庭沒有溫暖,只有自己獨立了,有出息了,才是自己唯一的出路。十年了,家變了,明月也成了一個女強人,因為母親的病故,她不得已迴歸這個家,但是,物是人非,曾經懦弱無能的父親開始翻身解放,上演了一出又一出作妖記。大哥一味愚孝,父親的無理要求他都要求兄妹儘量滿足,最後搞得差點離婚,不得不把一個爛攤子留給明玉。二哥一直長不大,典型的媽寶男,母親去世便失去了方向,竟然因為妻子的工作的事把明玉打傷了,進了警局,出來後性情大變,最後因為投資問題與妻子離婚。……

    這個家庭捲入一場又一場漩渦的始作俑者其實就是母親趙美蘭,她自己不幸的婚姻和強勢的處事方式,讓這個家庭的每一個成員都成了犧牲品。丈夫爛泥扶不上牆,大兒子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二兒子典型的媽寶男,伸手黨,女兒早早離家出走,她也不管不問,難道她是鐵石心腸嗎?不是,她也是無奈,對女兒的虧欠是她一生最大的遺憾,她也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

    故事到了最後,父親得了老年痴呆,大哥迴歸了自己的家庭,二哥改過自新,出國打工,明玉辭職專門照顧父親,一切迴歸平靜,站在老宅門口,明玉想起兒時的自己,母親其實還是愛自己的,為什麼要怨恨呢,其他人都圓滿了,放下這些怨念吧,一切都挺好。

  • 7 # 草原青草青

    人總不能生活在怨恨中,寬容是最好的解脫。劇尾表達的是一種正能量,不管與現實符與不符我贊成這樣的一個藝術形式

  • 8 # 大野澤的風

    首先,這個細節,是原著沒有的,也就是編劇加上去的,有沒有效果?有,什麼效果?

    明玉終於和過去的自己和家庭實現了和解。也是因為突然的和解,讓觀眾們很是不適應,覺得這樣的結局為擴音太過急促,沒有過度,很剛的結束。如果是明玉一樣受過原生家庭傷害的人,會用很長的時間才能走出陰影,怎麼能夠憑藉一兩件生活中小事兒來實現生命的和解呢?這是存疑的地方,當然也是藝術的處理方式。

    我們知道,帶給明玉痛苦的,是她的媽媽,和自己家的老院子,上大學之後,她甚至不願意回家,寧願打工也不願意回家,因為這裡有非常多的痛苦的記憶,而她自己把賣出的院子再買回來,本身就是一種對過去記憶的難以割捨,再就是最後一幕安排她在這小院裡貼春聯,也是一種對過去的割捨和放下,而一個人只有剛下一些東西,才能拿起一些東西,明玉放下了過去,才能擁有一個更好的家庭,或許這也是不完滿中的完滿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在有錢和沒錢時會變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