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書籤的歷史文化追溯
中國的傳統文化在積澱了上千年的智慧,從衣食住行上都體現了獨有的文化魅力,尤其在文人的世界裡,一切事物都是對藝術文化的再現。"文房"是古代文人雅士的"工作室",這一概念從南北朝時期形成沿用至今,其中"文房四寶":筆、墨、紙、硯,是最為世人所津津樂道、如數家珍的物品。但是文房的用品涉獵範圍廣泛,除了筆洗、鎮尺、印泥、書籤等直接相關物品,還有香爐、茶盞、琴、劍等等都被列為文房清玩。古人云:"開卷有益,閉卷有籤",書籤是書籍的輔助工具,傳承了古代的歷史文化底蘊,濃縮了華人的道義、知識、精神。
1、書籤的萌芽時期:"牙黎"的具體功能
"書籤"一詞的概念最早出現於唐代,杜甫在《題柏大兄弟山居屋壁》 中就有"筆架沾窗雨,書籤映隙曛"的詩句。但實物早在春秋時期就以"牙黎"的形式開始萌芽,所謂的"牙黎"就是用象牙製作而成的書籤,放置在竹筒、簡牘中來標記閱讀的進度。"籤"字的古書記載為"籖",《漢語大詞典》將其解釋為:"竹片或紙片上寫有文字元號的一種標識"。進一步解釋了"牙黎"的使用方式。在古時,文人做文章需引經據典,或者為其言論旁徵博引,需要在書籍中找到具體的論據,而書籍眾多繁瑣,無法短時間內在浩如煙海的文字中找到所需要的資料。古人為了解決這個難題,便採用在竹簡所需要的地方放置動物的骨質來標記。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殷中軍讀《小品》,下二百籖,皆是精微,世之幽滯。"徐震堮校箋:"籖,謂書籤,有疑難處,加籖以志之。"以此可以看出,書籤的具體功能已經有了明確的方向。
文人雅士在使用書籤後,為了讓其使用更加便利,會在"牙黎"上繫有帶顏色的絲帶,也讓書籤富有早期的審美藝術,讓眾多文人爭相效仿,展現了中國文人的飄逸灑脫、豁達明理的精神風貌。從此"牙黎"成為一種文化的象徵在歷史上廣為流傳,為世人所喜愛。
2、書籤的發展時期:"牙籤"的實用性
書籤發展到了唐代,其稱謂從"牙黎"改變為"牙籤"。"牙籤"並非現代人所熟知用來剔牙的工具,實則為一種書籤。在《大唐六典》中,在描述內府藏書時就提到:"經其庫書,鈿白牙軸,黃帶紅牙籤;史庫書,綠牙軸,朱帶白牙荃。"在唐代的"圖書館"中,會使用不同的顏色製作而成的牙制的書籤來區別書籍的類別。
唐人韓愈《送諸葛覺往隨州讀書》詩:"鄴侯家多書,插架三萬軸。一一懸牙籤,新若手未觸。" 韓愈的詩中也揭示了書籤的實用性功能,在卷軸的外側懸掛一枚牌子,標記註明書籍內容,書籍因此被極好地保護起來,如同未用手觸控過的新書一樣。該種方式也表明"牙籤"類似於現代的檢索目錄,可以讓閱讀者能夠快速地翻閱到所需要的內容,極大地提高了效率,提供了便捷式閱讀的方式。
3、書籤的成熟時期:文人雅緻情懷的寄託
造紙術的發明,紙張的產量提高,紙質刊刻的書籍慢慢地代替了簡牘制書籍,動物骨質製作的"牙籤"也過渡到竹籤、紙張為原材料的"書籤"。書籤的書寫性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文人可以在紙質的書籤上進行個人的創作,把個人的審美意趣和人生追求融入到其中。古代文人會親筆書寫書籍名稱、內容評註等資訊,不僅僅方便個人的閱讀方式,而讓讀書人在互相傳閱中有效地傳遞有用的資訊。"器以載道"的文人雅緻情懷,透過"書籤"的方式來表達讀書人高遠的志向和士大夫風雅情懷的寄託。
到了明朝時期,書籤的名稱、形狀、功能日臻完善,從而定型為現今的模樣。品茗、書法、參禪等文人時尚都融會貫通於小小一枚書籤之中,把思想感情、審美情趣和藝術創作都在書籤上進行,此時的書籤已然從實用性的現實主義功能上轉變更具審美意味的"藝術品"。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印證人類文明的歷史走向,它記載了人類方方面面的內容,讓文明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發生大面積的斷層,而書籤文化也來源書籍文化,兩者從內容、形式上在發展的過程中雖有分化,但從本質上一直是息息相關,相輔相成。書籤如同書籍一般,取材範圍廣泛,承載著大量的文化底蘊,飽含著各個時代的文化內涵價值。
1、人文精神的載體,對知識文化、人格修養的教化意義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寓教於樂"是孔子所提出的教學理念,"樂"則是學習的最高境界,而書籤正是對知識文化、人格修養教化上能給予了"樂"的載體,是最能夠實現學習目的的工具。
中國自古以來便強調對人格道德的教化,也把對知識文化的攝入擺在首要的位置。唐代開始,文人時常在書籤上題字座右銘或者摘抄名人的警句來培養個人的學習興趣。魯迅就曾經制作過"三到"書籤,上面引用朱熹在《訓學齋規》的:"讀書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用來提醒自身學習、讀書的方法。魯迅認為,口到的意義在於讀書不單侷限在讀和背上面,還應該誦讀;眼到應當注重筆跡的走勢和握法,掌握書寫的功能;心到則為最後一個步驟,應該做到專心致志,讀書不三心二意。
書籤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作用,透過書籤來傳播積極的思想意識,在增長知識的同時,還具備警醒他人的作用。書籤具備的經舊立新,把外在的輔助性功能,和內在陶冶心情的功能相結合,是一種具有人文精神的藝術表達。安徒生的手工書籤與他的童話故事一般,都傳達出浪漫主義的精神。他的剪紙書籤充滿了童話色彩,飛天的女巫、鏡中的天鵝等意向在書籤中得到呈現,且背面留有他親筆寫下的心情日誌。安徒生的書籤記錄了他真實的生活片段,讓他人感受充滿藝術風味的童話故事。
2、對時代特徵的反應,歷史的寫實
書籤記錄生活場景,在不同的時期的書籤體現了不同時期的鮮明時代特點,展現不同時代人們的審美追求,是歷史的一面鏡子。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當時的青年學生以互贈書籤為時尚,所以書籤的內容以倡導學習為主要內容,上面繪製了歷史故事、花鳥魚蟲等風景,符合學生年齡層的審美。值得注意的是,書籤還具有娛樂宣傳的作用,五六十年代的公眾媒體不如現今的發達,輿論宣發不如現在深遠,電影的宣傳上也採用了書籤的方式進行介紹內容和主題曲,成為當時"追星一族"的潮流單品,廣受群眾的喜愛。
3、文化傳承,表達情感的藝術載體
書籤在歷經上千年的文化傳承,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具象化載體,也讓書籤揹負起對文化源遠流長的歷史使命,它要在歷史長河中扮演承上啟下的重要角色,在文獻遺失、文物破損的情況下,承載歷史文化反映的物件。書籤本身具有的實用性和藝術性的特點,讓許多文人騷客會在書籤上進行藝術創作,以物言志,傳情達意,透過書籤來向他人表達心中真情實感,在文獻的研究上,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早期的書籤極為重視書法藝術,由於書籤篇幅的限制,書寫者在書寫位置、字型大小上都需要反覆斟酌才可動筆。中國文學素來以言簡意賅著稱,此傳統也影響了書籤的創作,書籤上的詩句、話語都是對中國文學的具體闡述。書籤的小巧精緻,讓藝術作品提供了便捷的傳閱平臺,讓文人的詩詞作品、書法繪畫更容易進入到公眾的視野,平民化的方式,讓普通老百姓也能得到曲高和寡藝術的薰陶,在提高百姓的藝術水平和促進藝術作品的傳播上,書籤的作用都是功不可沒的。
五十年代開始,書籤的成套設計也進入到日常的生活中,為了讓大型的繪畫、書法作品得以宣傳和保留傳承,把篇幅較大的作品分為幾個部分,在書籤上一一呈現,每一張書籤拼接起來就是一副完整的圖片,在單一書籤上經過合理的佈局也極具藝術性。
書籤最初被髮明的目的是方便閱讀,伴隨著書籍的形態而發生轉變,一方面,在高速發展的現代化生活下,書籤的功能不再單一,如同以往僅僅侷限在閱讀方面,如"網紅手賬書籤"以藝術創意作品出現在生活中,增添了手賬文化的樂趣和藝術感。另一方面,在電子化書籍的推廣下,紙質書籤的使用頻率已經不如以前那麼高,但是便利籤依舊是活躍在當代社會的便捷性工具,其實便利籤的創意是來自於書籤。1978年,一位美國3M公司的工程師發現了中國式書籤,於是在書籤的靈感上發明了便利籤。書籤的演變不會因為時間而退出舞臺,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發展,演化成電子書籤、瀏覽器收藏夾、便籤紙等形式出現在公眾的面前。書籤的歷史文化追溯,是要人們立足於書籤的文化價值,讓書籤文化重新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一、書籤的歷史文化追溯
中國的傳統文化在積澱了上千年的智慧,從衣食住行上都體現了獨有的文化魅力,尤其在文人的世界裡,一切事物都是對藝術文化的再現。"文房"是古代文人雅士的"工作室",這一概念從南北朝時期形成沿用至今,其中"文房四寶":筆、墨、紙、硯,是最為世人所津津樂道、如數家珍的物品。但是文房的用品涉獵範圍廣泛,除了筆洗、鎮尺、印泥、書籤等直接相關物品,還有香爐、茶盞、琴、劍等等都被列為文房清玩。古人云:"開卷有益,閉卷有籤",書籤是書籍的輔助工具,傳承了古代的歷史文化底蘊,濃縮了華人的道義、知識、精神。
1、書籤的萌芽時期:"牙黎"的具體功能
"書籤"一詞的概念最早出現於唐代,杜甫在《題柏大兄弟山居屋壁》 中就有"筆架沾窗雨,書籤映隙曛"的詩句。但實物早在春秋時期就以"牙黎"的形式開始萌芽,所謂的"牙黎"就是用象牙製作而成的書籤,放置在竹筒、簡牘中來標記閱讀的進度。"籤"字的古書記載為"籖",《漢語大詞典》將其解釋為:"竹片或紙片上寫有文字元號的一種標識"。進一步解釋了"牙黎"的使用方式。在古時,文人做文章需引經據典,或者為其言論旁徵博引,需要在書籍中找到具體的論據,而書籍眾多繁瑣,無法短時間內在浩如煙海的文字中找到所需要的資料。古人為了解決這個難題,便採用在竹簡所需要的地方放置動物的骨質來標記。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殷中軍讀《小品》,下二百籖,皆是精微,世之幽滯。"徐震堮校箋:"籖,謂書籤,有疑難處,加籖以志之。"以此可以看出,書籤的具體功能已經有了明確的方向。
文人雅士在使用書籤後,為了讓其使用更加便利,會在"牙黎"上繫有帶顏色的絲帶,也讓書籤富有早期的審美藝術,讓眾多文人爭相效仿,展現了中國文人的飄逸灑脫、豁達明理的精神風貌。從此"牙黎"成為一種文化的象徵在歷史上廣為流傳,為世人所喜愛。
2、書籤的發展時期:"牙籤"的實用性
書籤發展到了唐代,其稱謂從"牙黎"改變為"牙籤"。"牙籤"並非現代人所熟知用來剔牙的工具,實則為一種書籤。在《大唐六典》中,在描述內府藏書時就提到:"經其庫書,鈿白牙軸,黃帶紅牙籤;史庫書,綠牙軸,朱帶白牙荃。"在唐代的"圖書館"中,會使用不同的顏色製作而成的牙制的書籤來區別書籍的類別。
唐人韓愈《送諸葛覺往隨州讀書》詩:"鄴侯家多書,插架三萬軸。一一懸牙籤,新若手未觸。" 韓愈的詩中也揭示了書籤的實用性功能,在卷軸的外側懸掛一枚牌子,標記註明書籍內容,書籍因此被極好地保護起來,如同未用手觸控過的新書一樣。該種方式也表明"牙籤"類似於現代的檢索目錄,可以讓閱讀者能夠快速地翻閱到所需要的內容,極大地提高了效率,提供了便捷式閱讀的方式。
3、書籤的成熟時期:文人雅緻情懷的寄託
造紙術的發明,紙張的產量提高,紙質刊刻的書籍慢慢地代替了簡牘制書籍,動物骨質製作的"牙籤"也過渡到竹籤、紙張為原材料的"書籤"。書籤的書寫性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文人可以在紙質的書籤上進行個人的創作,把個人的審美意趣和人生追求融入到其中。古代文人會親筆書寫書籍名稱、內容評註等資訊,不僅僅方便個人的閱讀方式,而讓讀書人在互相傳閱中有效地傳遞有用的資訊。"器以載道"的文人雅緻情懷,透過"書籤"的方式來表達讀書人高遠的志向和士大夫風雅情懷的寄託。
到了明朝時期,書籤的名稱、形狀、功能日臻完善,從而定型為現今的模樣。品茗、書法、參禪等文人時尚都融會貫通於小小一枚書籤之中,把思想感情、審美情趣和藝術創作都在書籤上進行,此時的書籤已然從實用性的現實主義功能上轉變更具審美意味的"藝術品"。
二、書籤的文化內涵價值"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印證人類文明的歷史走向,它記載了人類方方面面的內容,讓文明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發生大面積的斷層,而書籤文化也來源書籍文化,兩者從內容、形式上在發展的過程中雖有分化,但從本質上一直是息息相關,相輔相成。書籤如同書籍一般,取材範圍廣泛,承載著大量的文化底蘊,飽含著各個時代的文化內涵價值。
1、人文精神的載體,對知識文化、人格修養的教化意義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寓教於樂"是孔子所提出的教學理念,"樂"則是學習的最高境界,而書籤正是對知識文化、人格修養教化上能給予了"樂"的載體,是最能夠實現學習目的的工具。
中國自古以來便強調對人格道德的教化,也把對知識文化的攝入擺在首要的位置。唐代開始,文人時常在書籤上題字座右銘或者摘抄名人的警句來培養個人的學習興趣。魯迅就曾經制作過"三到"書籤,上面引用朱熹在《訓學齋規》的:"讀書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用來提醒自身學習、讀書的方法。魯迅認為,口到的意義在於讀書不單侷限在讀和背上面,還應該誦讀;眼到應當注重筆跡的走勢和握法,掌握書寫的功能;心到則為最後一個步驟,應該做到專心致志,讀書不三心二意。
書籤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作用,透過書籤來傳播積極的思想意識,在增長知識的同時,還具備警醒他人的作用。書籤具備的經舊立新,把外在的輔助性功能,和內在陶冶心情的功能相結合,是一種具有人文精神的藝術表達。安徒生的手工書籤與他的童話故事一般,都傳達出浪漫主義的精神。他的剪紙書籤充滿了童話色彩,飛天的女巫、鏡中的天鵝等意向在書籤中得到呈現,且背面留有他親筆寫下的心情日誌。安徒生的書籤記錄了他真實的生活片段,讓他人感受充滿藝術風味的童話故事。
2、對時代特徵的反應,歷史的寫實
書籤記錄生活場景,在不同的時期的書籤體現了不同時期的鮮明時代特點,展現不同時代人們的審美追求,是歷史的一面鏡子。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當時的青年學生以互贈書籤為時尚,所以書籤的內容以倡導學習為主要內容,上面繪製了歷史故事、花鳥魚蟲等風景,符合學生年齡層的審美。值得注意的是,書籤還具有娛樂宣傳的作用,五六十年代的公眾媒體不如現今的發達,輿論宣發不如現在深遠,電影的宣傳上也採用了書籤的方式進行介紹內容和主題曲,成為當時"追星一族"的潮流單品,廣受群眾的喜愛。
3、文化傳承,表達情感的藝術載體
書籤在歷經上千年的文化傳承,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具象化載體,也讓書籤揹負起對文化源遠流長的歷史使命,它要在歷史長河中扮演承上啟下的重要角色,在文獻遺失、文物破損的情況下,承載歷史文化反映的物件。書籤本身具有的實用性和藝術性的特點,讓許多文人騷客會在書籤上進行藝術創作,以物言志,傳情達意,透過書籤來向他人表達心中真情實感,在文獻的研究上,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早期的書籤極為重視書法藝術,由於書籤篇幅的限制,書寫者在書寫位置、字型大小上都需要反覆斟酌才可動筆。中國文學素來以言簡意賅著稱,此傳統也影響了書籤的創作,書籤上的詩句、話語都是對中國文學的具體闡述。書籤的小巧精緻,讓藝術作品提供了便捷的傳閱平臺,讓文人的詩詞作品、書法繪畫更容易進入到公眾的視野,平民化的方式,讓普通老百姓也能得到曲高和寡藝術的薰陶,在提高百姓的藝術水平和促進藝術作品的傳播上,書籤的作用都是功不可沒的。
五十年代開始,書籤的成套設計也進入到日常的生活中,為了讓大型的繪畫、書法作品得以宣傳和保留傳承,把篇幅較大的作品分為幾個部分,在書籤上一一呈現,每一張書籤拼接起來就是一副完整的圖片,在單一書籤上經過合理的佈局也極具藝術性。
結語書籤最初被髮明的目的是方便閱讀,伴隨著書籍的形態而發生轉變,一方面,在高速發展的現代化生活下,書籤的功能不再單一,如同以往僅僅侷限在閱讀方面,如"網紅手賬書籤"以藝術創意作品出現在生活中,增添了手賬文化的樂趣和藝術感。另一方面,在電子化書籍的推廣下,紙質書籤的使用頻率已經不如以前那麼高,但是便利籤依舊是活躍在當代社會的便捷性工具,其實便利籤的創意是來自於書籤。1978年,一位美國3M公司的工程師發現了中國式書籤,於是在書籤的靈感上發明了便利籤。書籤的演變不會因為時間而退出舞臺,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發展,演化成電子書籤、瀏覽器收藏夾、便籤紙等形式出現在公眾的面前。書籤的歷史文化追溯,是要人們立足於書籤的文化價值,讓書籤文化重新煥發出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