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帽山書屋

    關於《蘭亭序》為什麼被定論為天下第一行書,本人在“《蘭亭序》真的是王羲之書法的最好水平嗎?為什麼《蘭亭序》被認為是天下第一行書?”一文中已作了回答,同時提及《蘭亭序》存在的不足或缺憾之處。

    由於每個人的書法水平不同,鑑賞角度各異,所以,對同一位書法家的不同作品的喜好程度,也存在一些不一致的看法,這是極為正常的現象。比如,很多人喜歡王羲之的《蘭亭序》,但也有人更喜歡他的尺牘信札,如快雪時晴帖、平安帖等等。

    當然,王羲之的尺牘信札作品也有它的優點和缺憾。優點之一,尺牘信札多數是有人物物件、用於溝通交流、帶有情感色彩的實用性書信,當這種情感流露於筆端時,很容易引起人們的共鳴和好感。其次,尺牘信札大都是跨字型的,比如行楷或行草等,而跨字型的創作,對書者來說,更具自主性和表現空間,可以更充分地發揮多種字型的優勢,讓畫面佈局更加自由靈動,更加自然甜美,所以尺牘作品為很多書法愛好者所喜愛。

    至於現存王羲之尺牘信札的缺憾,也是明顯的,一是真跡難尋,二是年代久遠破損較多,三是內容完整的作品很少等。

  • 2 # 出於幽谷

    《蘭亭序》不僅是書法藝術的珠穆朗瑪,而且是優美的古典散文,《古文觀止》卷七,六朝唐文第二篇就選有王羲之的《蘭亭序》。題問既然提到了天下第一,下面就天下第二,《蘭亭序》和其他作品特點,及其審美趣味等,談談個人的觀點。

    第一,”天下第一行書”出處。或者說,是誰將《蘭亭序》評為天下第一的呢?我們知道,或者說稍有書法常識的都知道,宋末元初的大書法家趙孟頫,系宋皇家後裔,詩書畫皆精,尤其書畫在元朝說第二,沒人敢來說第一。書自不言,畫指人物,而非山水畫。就書而論,元朝書法兩大巨擘,一是趙孟頫,另一個是鮮于樞,他是《蘭亭序》天下第一行書的評論者。說到天下第一行書,或許有人會問,行書的天下第二是誰呢?且往下看。

    第二,”天下第二行書”者誰?對不瞭解書法的,這是賣個關子,瞭解自然知道,它是唐代開創一代書風的大家顏真卿,就是顏筋柳骨的顏真卿。他有一篇文稿就是《祭侄稿》。公元755年,安祿山叛亂,顏真卿與其兄及侄子季明一起聯合抗擊叛亂。因寡不敵眾,城陷時其侄子季明被亂賊殺害。顏真卿接到報信,悲憤異常,縱筆疾書,寫下了著名的《祭侄稿》。此發帖筆走龍蛇,字字飛動,一氣呵成。體現了顏真卿維護國家統一,忠烈氣節,愛憎分明的強烈的個性情感。當然,《祭侄稿》為天下第二行書,也是鮮于樞提出來的。

    第三,個體審美趣味差異。書法作為傳統藝術形式,自然有其獨特的審美趣味。康德說過,審美是一種心理快感,是個別對象形式在個別心理上的一種情感。也就是審美無可非議。有的人觀《蘭亭序》會產生個性化的審美趣味,並不代表其他人也有其相同的美感心理。所以,就會覺得王羲之的其他書法作品比《蘭亭序》更能產生審美情趣。有人觀懷素《自敘貼》瘦,氣勢磅礴,雄偉壯觀。而有人覺得張旭《肚痛帖》肥,更勝一籌一樣,只是審美趣味不同罷了。

    第四,《蘭亭序》與其他作品特色。為了探討《蘭亭序》與其他作品的審美趣味,特舉幾例分而述之。其一《蘭亭序》之美,在於不可複製性。據宋趙構(南宋第一個皇帝,殺害岳飛的那個,活了81歲,皇帝隊伍中壽星)在《翰墨志》中記載,唐何延年謂,右軍永和中,與太原孫承公四十又一人修袚契,揮毫制序,用蠶繭紙鼠筆,遒媚勁健,絕代更無,凡三百四十二字,有重者皆具別體,就中"之"有二十許,變轉悉異,遂無同者,如有神助。及醒後,他日更書數百千本,終不及此。後人評其,用筆章法結構氣韻等天下第一。所以,沙孟海評價說,自唐以降千多年來被書法界奉為圭臬,絕不是偶然的。

    其二《聖教序》的瑕疵之美,既有楷書的端莊,又有草書的流麗,但氣韻不暢,集字特色吧。《喪亂與快雪時》信札風格,信手拈來,自然流暢,筆墨精巧,風格自遠。有評價說在《蘭亭序》之上。

    其三《十七》帖的精妙靈動,韻高千古。原是唐太宗集藏晉代王羲之草書書卷之一,都是王羲之寫給親朋的信札,計二十八通。因第一通有十七兩字,故稱十七帖。其帖點畫厚重,結體富於變化,章法生動自然,意境靜穆深遠。

    一言蔽之,《蘭亭序》系千古絕唱,其他作品亦精美絕倫,喜歡與否,純屬審美趣味不同而已。

  • 3 # 書法苑

    蘭亭序成為天下第一行書,以及王羲之確立書聖地位,都與李世民的推崇有很大關係。所以,在唐代收集了很多王羲之的作品,我們可以想象到,那個時期,一定是王羲之書法最為集中的時期。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舉國上下,學王盛行。再加“蕭翼賺蘭亭““蘭亭陪葬“等等,使得蘭亭多了一些傳奇色彩。

    不僅如此,當時還有許多王羲之作品的衍生品,比如各種王羲之作品的摹本,以及多種集王羲之字的作品。我們所見到的王羲之《蘭亭序》,就是當時的摹本,現今所見有虞世南的摹本,馮承素的摹本,褚遂良的摹本。雖是摹本,也一定帶有時代的書風。這就造成了王羲之法帖之間用筆差異還是很大的。

    唐朝時期書法用筆要比王羲之所處的晉代要豐富,比如王羲之的《姨母帖》,用筆較圓,沒有馮承素模《蘭亭序》那麼講究用筆鋒體現映帶。從書法發現規律來看,《姨母帖》應該更接近當時的風格,相較於之前是妍美的,但相較於後代,還是稍顯質樸的。其他如《平安帖》等,也是如此,用筆較《蘭亭序》要簡練爽快。可以說,王羲之的一些信札所體現的晉代風流蘊藉,要比《蘭亭序》更加充分。

    再者,王羲之雖然行書成就最高,但還有小楷、草書傳世,尤其是草書《十七帖》,更是草書的經典之作,歷代奉為圭皋。王羲之的多種風格,都是經典,可以選擇的多,所以對《蘭亭序》與王羲之其他作品有不同認識也很正常了。

  • 4 # 李行子

    王羲之《蘭亭序》稱為天下第一行書,己成人們異口同聲的約定,人人皆知的名帖,書法之顛峰之稱,之所以有此聲譽,肯定有奇妙之說,有奧秘之筆,深不可測之意,喜歡王羲之《蘭亭序》之人,也很難學懂弄明白搞清楚書法之筆法,書法之韻味,書法之規律,書法之意境,堪稱書法之博大精深,妙不可言,特別是《蘭亭序》中,第一字“永“字的第一筆點的寫法和“惠風和暢"的暢字的第一筆“豎”的寫法,更是絕頂之筆,後人很難臨寫,成為人們可望不可求的妙筆之絕筆。所以說,有人喜歡王羲之其它書法作品也就成了自然的現象,有人寫寫這個寫寫那個也是正常的。總之,寫書法之人,寫書法行書之人,如果不寫《蘭亭序》,會有終身遺憾的,因為王羲之《蘭亭序》中有書法的金子可尋,即書法的法,書法的規律可得。

  • 5 # 一人筆記

    我是一人。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喜歡一個東西是比較主觀的。

    天下第一行書是因為絕大多數人都認為非常優秀,但是並不是一定要最喜歡。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王羲之是書法最大的寶藏,天下第一行書只是他微醺之作“而已”還有很多都值得欣賞。

    很多人非常喜歡比較高下,樂此不疲在各種排行榜。天下第一和天下第幾都是我們津津樂道喜歡談論的事情。王羲之作為書聖也是被我們經常議論紛紛。

    第一種、我就是不喜歡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不要問我理由。

    有人確實不喜歡不認同王羲之的《蘭亭序》為天下第一,這是客觀存在的問題。天下第一行書就一定要所有人都喜歡,一定會有人不喜歡,再說一遍一定會有人不喜歡不管什麼理由就是不喜歡。

    這樣的人群,就不要勉強了,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喜好勉強不來。

    第二種、王羲之實在是太優秀。他不只有《蘭亭序》,還有其他很多很多。

    王羲之確確實實紮紮實實的書聖,就算沒有《蘭亭序》。他還有我們現在學習行書最經典的範本《聖教序》。

    王羲之確確實實紮紮實實的書聖,就算沒有《蘭亭序》。他還有我們讓乾隆皇帝看的入迷,列入三希堂三希之一的《快雪時晴帖》。

    王羲之確確實實紮紮實實的書聖,就算沒有《蘭亭序》。他還有我們心動的小楷《黃庭經》。

    王羲之確確實實紮紮實實的書聖,就算沒有《蘭亭序》。他還有我們歎絕的草書之龍《十七帖》。

    王羲之確確實實紮紮實實的書聖,就算沒有《蘭亭序》。他還有很多人讓我們稱奇的書法留存或者書法故事。

    一人有感

    不管什麼原因不喜歡《蘭亭序》,我想說只要學習和研究書法,王羲之和《蘭亭序》任何人都避不開的大山。高山仰止,只緣身在此山。

    以我僅有的知識,儘可能地客觀求真。

  • 6 # 書法魅影

    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蘭亭序》是喜愛人數是比較少的,而更喜歡其他作品的人肯定比較多,《聖教序》、《喪亂貼》、《黃庭堅》、《十七帖》等喜歡的人肯定有,包括我也喜歡。

    其實,按照書法藝術成就來說,《蘭亭序》是最高的,應該都更喜歡才對,但事實並非如此,一部分人甚至覺得《蘭亭序》寫的最差,《快雪時晴帖》等寫的最好。

    為什麼呢?

    這不僅僅是個人的喜好問題,更是一個人的審美觀念、價值取向、思想境界的問題。

    隨著自己對書法的研究,慢慢的就改變了我對書法的看法,自己的思想觀念和眼界都發生的變化,結果更加喜歡《蘭亭序》。

    那些真正喜歡《蘭亭序》的人偏偏臨摹其他書帖,造成了你以為他們很喜歡其他書帖的假象。

    其實真正喜歡《蘭亭序》的人是不敢輕易去臨摹的,因為《蘭亭序》寫的太好了,難以吸收其精華,一般要透過王羲之的手札去過渡,才能更好的學習《蘭亭序》,所以很多人花大力氣繞過《蘭亭序》去學習其他東西是有原因的。

    所以才會造成“王羲之的《蘭亭序》被定論為天下第一行書,那為什麼有人更喜歡他的其他作品?”的疑問,天下第一行書絕對不是吹出來的!

  • 7 # 快樂書法

    《蘭亭序》是‘’天下第一行書‘’,有這個說法。

    你所說的‘’更喜歡‘’王羲之其它作品,不喜歡《蘭亭序》,我這裡就分析一下學習書法的人為什麼不喜歡《蘭亭序》的原因,也就知道了大家為什麼更喜歡王羲之別的作品的道理。

    一,《蘭亭序》的筆法,複雜到什麼程度呢?複雜到每一個字的每一個筆畫的起筆,行筆,收筆沒有一筆是相同的。

    二《蘭亭序》的筆畫,不管大小長短,沒有一筆是幾何學意義上的直的;

    《蘭亭序》從頭至尾,沒有任何一個筆畫是相同的,也就是說,每一個相同的筆畫的形態都不同,即筆畫都不是以一種造型重複出現;

    就一個小小的‘’點‘’這個筆畫,從頭至尾都沒有一個相同的,更不要說20個之字的不同了。

    三,《蘭亭序》的章法,核心難點是從頭至尾的每一個字都不平正。即使看起來很平穩的字,如果畫上方格往字上面套,肯定會發現有一個筆畫寫出了格外,但在我們的觀感上,基本感覺不到。通篇的字都不平正,但在人的觀感上,一點都不覺得不平正,反而顯得平和安靜。

    縱上,這是一種高難,極難。

    就是再喜歡,CROWN上的明珠,不是想摘就能摘到的。

    答案來了,不是大家不喜歡《蘭亭序》,而是太喜歡,但難追求。王羲之手札,刻帖多的是,非要追求那麼髙冷的《蘭亭序》,不划算。

    凡是世間第一的東西,看看就行了。要弄到自己手上的機率真不好說。

  • 8 # 紅塵彌勒

    首先不打自招,我就是題主言及的“有人”。

    誰也無法否認,王羲之是千古書聖,其代表作《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千百年來一直雄峙巔峰,無與匹敵。

    在中國書法史上,《蘭亭集序》就是無與爭鋒的天然存在。也正是由於它的出現,中國書法才越來越被世人擁戴禮讚,成為中華文明的代表符號之一。

    但我個人卻不是真的喜歡《蘭亭集序》。

    就像題主說的那樣,我個人確實對王羲之的其他書作更有觸動,也更有好感。我想,這種現象也不獨在我,應該還有其他和我一樣的人喜歡他的其他作品。

    這裡面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應該是史上鼎鼎大名的乾隆皇帝。這皇帝老兒一生慕愛書法,蒐羅了天下凡能蒐集到的書法瑰寶。其中就有王羲之的另一幅書作《快雪時晴帖》。為了更加禮遇這幅墨寶,乾隆還特地在他的書齋闢出了一個三希堂,裡面最醒目的就是這幅字帖,和王獻之的《中秋貼》、王珣的《伯遠帖》並稱為三希至寶,以體現“士希賢,賢希聖,聖希天”的矢志追求。

    在王羲之有生之年的書法創作中,他寫出了很多被後世奉為至寶圭臬的書帖。比較著名的就有《喪亂貼》《七月帖》《行穰帖》《姨母帖》《平安貼》《飛白帖》《長風帖》《賢士帖》《奉橘帖》《遠宦帖》《二謝帖》《都下帖》等等,哪一幅哪一帖,都足以震古爍今光照千秋。

    相比於王羲之的這些隨手帖,我個人感覺《蘭亭集序》更偏於做作或刻意。通篇的筆跡都是那種不很踏實的遊走和細勒,細若蟬絲牽代過多,整體有些飄蕩出離,或許是酒喝多的原因,明顯沒了昔時力透紙背的筋骨力道,顯得浮華有餘穩重不足。說它千古第一,我個人在情感上就覺得難以接受。

    倒是王羲之信手書札一類的字跡,更顯書聖的超然本色,既天真爛漫又跌宕生姿,既從容灑脫又俊逸神飛,實在難得的上乘大作,世之俊彩,不可再得。今人觀之,有一種出神入化的美感,照比《蘭亭集序》更勝一籌。

  • 9 # 一塵堂主

    書法不存在“天下第一”之說,皇帝老兒不過是根據自己的偏好發表看法而已。作為今人不必迷信。博採眾長為我所用,才是聰明之舉。

  • 10 # zbz63

    從書法藝術歷史角度看,書法藝術的欣賞比書法創作難度還要大,也更復雜,《蘭亭序》是接近完美的至高藝術,大多數只因都說好而臨寫它,但到底哪好,恐怕無幾個人能說明白。所以有的臨帖是盲目的,亦步亦趨,這樣的臨寫結果又有何意義。除了外形更接近原帖外,神態上卻一無是處。離開原帖,如同走夜路,瞎撞。

    《蘭亭序》畢竟是“序”,而不是“信札”隨意,所以風格上與王羲之其它“札”書有大的不同,“札書”易於為人所接受,更有貼近自然的感受。

  • 11 # 中國風158990086

    因為流傳到現在的我們看到的巜蘭亭集序》根本不是王羲之書寫的原件真跡,真跡早已經隨唐太宗李世民去世時葬在昭陵或隨髙宗皇帝李治和武則天合葬墓乾陵裡面,真跡早已經決跡,無法面世。現在的《蘭亭集序》是太宗皇帝李世民的朝臣馮承素的臨寫本,所以說有人更喜歡王羲之的其他真跡作品。

  • 12 # 清風道上行

    毋庸置疑,“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是書聖王羲之不可多得的代表他最高成就的神品,這源於他在創作這件作品時的一種特殊情景,是其真性情作用於筆端的自然流露,娓娓道來,毫不做作。細品此作,如睹右軍一手執杯一手揮灑之情形,開始尚且強作清醒,不時,酒意漸濃,性情逐放,直至無所顧忌,縱情揮灑,情至深處,忘乎所以……,此情此境豈是尋常人等隨性可至也。惜真跡已不存,至於現存摹本,即便是被認為最接近原作的馮承素摹本,又如何通達右軍當時之性情!故此,並非此作不佳,實在是無人可達此境也!多數人學《蘭亭序》,多因其盛名追風而為,卻不知其中奧妙所在。

    相對而言,王羲之其他作品,許多是其尋常閒暇所作,相對而言較為貼近學者,也易於接受。這或許是有人不喜《蘭亭序》而選擇學習王羲之其他作品的原因所在吧。

  • 13 # 無為大聖o

    歷史上傳流下來的好書法作品,只要有欣賞水平的人都喜歡讀,喜歡臨寫。二王的作品喜歡臨寫的就更多了,所以只是個人欣賞書法的角度不同而已。

  • 14 # 故鄉舊時

    蘭亭序非常有魏晉風度的飄逸瀟灑之氣質,也是士大夫的代表書風。比如之後的祭侄文稿,就蹈規矩之外,而與蘭亭序截然不同的書風。再之後蘇軾的寒食帖,又一大變。孫過庭書譜所謂質以代興,妍因俗易,就是這意思。歐陽修說他最喜歡晉人的隨手書札。因為藝術創作有不確定和即興的優劣性。當然,蘭亭序毋庸置疑是有很高的藝術魅力和價值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開低檔車是種什麼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