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6
回覆列表
  • 1 # 與霖說

    價效比是一個經濟名詞,簡單的說,價效比是商品或者服務與其價格高低是否匹配,如果商品質量好,價格也很低,物美價廉,就是價效比高。反之,物品不好卻又十分昂貴,就是價效比低!

    有錢人或許不會很在乎價效比。對我我一樣的學生黨,當然在乎價效比了

  • 2 # 一個快樂的中國人

    個人覺得所謂價效比更準確來說要建立在自己的需求上面才去定義,打個比方來說你去買臺手機,你自己喜歡op,但是你朋友說小米好,小米一樣的配置價錢低很多,小米價效比高,但是這樣的話你並沒有買到你自己喜歡的東西,所以說我覺得所謂價效比要建立在自己認同的東西上面才有價效比可言,所謂強扭的瓜不甜,。

  • 3 # 想當一個吃貨

    價效比 這個詞 字面意思是 效能和價格的比值。商品的比值越高說明商品帶來的效能利益越大。但是真的的效能體驗是因人而異的。不管買什麼 每個人的出發點都是不一樣的。同樣的東西 不同的人看重的的效能價值也是不同的。所以自己要明確自己的效能需求。我認為不看價效比的人是幾乎沒有的。只要是在商業價值的框架下 買東西就是有明確的目的。哪怕是為了體驗花錢的精神享受也是目的。

  • 4 # Kevin2188

    價效比:效能 VS 價格 等到最大值,即為經濟領域的價效比。用相對低的價格都得到自己想要的所謂好東西,自己所需產品效能和功能完美,自己認可的產品,俗稱價效比高的產品,而非部分人理解的便宜的東西。

  • 5 # 如果不是我是誰

    價效比是手機的配置相對同等價位的手機較高價錢相對而言較低。當然有不看價效比的人,有的注重價效比,但是有的人注重體驗,只要滿足日常需要,就還是主要看個人。

  • 6 # 薛定諤的小老弟

    價效比,顧名思義效能和價格之比。

    當然有不看價效比的人。

    第一有錢

    第二懶得看

    有錢人就不用說了,有錢任性。

    懶得看的那類人買什麼都一樣,看到就買,一不願意去貨比三家。

  • 7 # 企業家的傳奇故事

    薛定諤的小老弟

    價效比,顧名思義效能和價格之比。

    當然有不看價效比的人。

    第一有錢

    第二懶得看

    有錢人就不用說了,有錢任性。

    懶得看的那類人買什麼都一樣,看到就買,一不願意去貨比三家。

  • 8 # 是騾子是馬拉出來瞧瞧

    價效比就是商品的實用性與價格之間的關係。商品的價格比商品的實用性低,就表現出價效比了。有錢人是不看價效比的,看到喜歡,買就行了。

  • 9 # 影馳科技

    接下來我們來講一講價效比,還是以我剛才的例子。我的需求是一臺可以看電視的平板給我媽用,最終我買的是128G的9.7寸2018款Apple iPad,京東雙12活動價格3049元。小米的平板搜了一下,128G版本是2099元,相當於貴了1000元。那這1000元對於我來說有什麼特別的提升嗎?對不起沒有,所以我買iPad就沒有價效比。

    那什麼才算有價效比,還是從我比較熟悉的領域下手,給大家瞎β分析一下。比如說我要買一片顯示卡,我的顯示器是普通1080P@60Hz,1060級別的顯示卡基本可以通吃1080P解析度的任何遊戲,幀數超過60不在話下。強行上1070或更高級別的顯示卡雖然可以讓你的遊戲幀數變得更高,但是顯示器也只會輸出60幀的實際畫面。所以1080P@60Hz顯示器買1060級別顯示卡是最具有價效比的。

    等等,還沒完,1060品牌那麼多,型號那麼多,價格差異那麼大,買哪款更具有價效比啊?不好意思,小老弟,這個有點複雜,變數太多,我們得控制一下情緒。我們先拋開品牌,這裡只講影馳的幾款1060,名人堂、GAMER、大將。

    1060名人堂2099元,1060 GAMER 1999元,1060 大將1699元,這三款顯示卡打遊戲幀數差距不會超過5幀,實際體驗很難感受到差異。這種情況下,當然是買最便宜的1060大將更划算,也就是效能和價格比例更合理。

    但是,買東西只看價效比嗎?當然不是。我為什麼寧願多花1000元買ipad,真的只是因為我有錢嗎?是的。

    那為什麼玩家更喜歡1060名人堂,而不是大將,因為名人堂更漂亮啊,我多花點錢買個漂亮的顯示卡有錯嗎?高階產品除了效能更強,外觀、壽命、售後政策等都是加分項,價效比就不用太在意,喜歡就買吧。

  • 10 # 三易生活

    2019年3月11日晚間,OPPO副Quattroporte沈義人突然在微博發聲,表示“價效比是個偽命題,我只相信一分錢一分貨”。此言一出,立刻引來了許多網友的激烈反應,而沈義人更是直接表示,指稱對方並不明白手機行業的許多潛在成本差異。

    客觀地說,作為業內媒體,我們當然很能明白沈義人所說的這幾句話都是真實、無誤的。但作為網際網路語境下的消費者的一員,我們也可以明白網友的激動從何而來。

    首先,“價效比”其實是個略有年代的外來詞

    價效比其實並不是一個近年來才出現的概念,查閱資料,大家會發現它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外來詞”,其最初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六、七十年的的海外電腦市場。

    那個時候,個人電腦全部都還是體積巨大、外觀醜陋的大盒子,每家電腦公司都使用著自己研發、自己生產的晶片(而不像現在這樣是從I、A兩家購買)。對於彼時的PC消費者來說,電腦絕對不是什麼消遣的玩意,能買得起電腦的人,肯定都是將其用於辦公或程式設計等目的。在這樣的前提下,電腦的外觀就變得毫不重要,消費者只在意不同電腦在“生產力”上的差異——說得更直白一點,價Grand SantaFe便宜、計算速度越快,那麼這樣的電腦就更能給使用者帶來效率的提升。

    如此一來,在當時的PC消費環境下,“效能”和“價格”就成為不同電腦型號之間差異的唯二指標(什麼你說還有質量?你知道那個年代的電腦根本沒有低端型號,大家都是又貴又好的)。自然,價效比(英語:price–performance ratio,或譯價格效能)或成本效益比(英語:cost–performance ratio,因此也簡稱CP值)在當時來看,作為衡量一臺電腦“是否值得買”的最佳方式,也就不足為奇了。

    當效能不再是唯一,“價效比”的意思也已然改變

    然而,隨著消費電子行業幾十年來的不斷變遷,大家已經都知道,不管是電腦還是手機、平板。單純的“計算效能”都不可能再滿足消費者對於產品功能的需求了:更好的螢幕、更優質的攝像頭、更高的顏值、更長的電池壽命……甚至於各種細分領域的獨特設計和配置,也已經成為很多消費者在購買前所重視的產品屬性。

    這種情況下,原始的“價效比”定義其實就已經不再適用了——稍微想象一下,如果單純用跑分除以價格,卻完全無視其他方面的成本和使用感受的差異,就真的合適嗎?

    但是如此一來新的問題又產生了:首先,不同於CPU、GPU、硬碟的“效能”可以透過種種測試軟體量化呈現,螢幕、外殼材質、揚聲器音質這些東西的“效能”,卻是很難直接進行橫向比較的。打個比方說,也許一塊4K解析度、支援HDR、色域色準皆達到業界頂尖水準的筆記本螢幕,其製造成本比最普通的1080P液晶爛屏成本高了十倍,研發成本比市面上的低端產品高了一千倍——但這是不是說,最頂級的螢幕,“看起來”就能夠比最便宜的螢幕好上十倍到一千倍呢?

    沒錯,這種時候,實際上現代語境下的“價效比”中的“效能”,已經變成了一個非常複雜而主觀的概念。它既不能直接與產品背後的勞動價值掛鉤,也不能單純透過引數指標上的比較來進行量化。硬要說的話,它反而是根據不同使用者的需求而有所不同。

    比如說,某A是一名媒體記者,他希望自己的手機能夠有如同專業顯示器一般的螢幕精度和拍照還原度。那麼,在這方面做得很出色的幾款頂級旗艦手機,在某A看來就才屬於“能用”的範疇,而其他沒能做到這一點的裝置,對於他來說反而會對工作造成困擾。結果對於某A來說,萬元級的旗艦手機其使用價值可能就遠高於千元級的產品,前者的“價效比”反而更高。

    又比如說,某B只是一位喜歡追劇的時尚達人,他雖然知道xx牌萬元手機顯示效果特別好、質量特別優秀,但他不具備專業級的辨識能力,對他來說,某千元手機螢幕更大、色彩看起來雖然差點但也能接受,還能剩下不少錢用於其他消費——則很顯然,此時對於某B來說,千元大屏機的“價效比”就凸顯出來了。

    當然,舉個更極端的例子,在一款技術已經過時的手機上鍍上一層真金,鑲嵌上幾顆鑽石,然後賣出數萬元甚至數十萬元的價格,這樣的產品有價效比嗎?對於它的客戶商人C來說,其實說不定真的有。它的價效比就體現在了昂貴价格為使用者帶來的注目度或話題性上。有時候,還真不見得可以用同等價值的金錢直接換來,不是嗎?

    廉價不是價效比,真正的好產品一樣可以很“值”

    話說到這裡,可能對經濟學略知一二的朋友們已經意識到了,在筆者看來,當今語境下的“價效比”,其實更多地應該視為使用價值和物品價格的比值。而使用價值會根據使用者本身對電子產品的用途、需求、甚至是使用者本身的鑑賞能力,而大幅變動,脫離使用者主觀的感受,去追求所謂“客觀”的價效比比較,我們認為如今已經是不可能、也不科學的事情。

    如此一來,看似嚴肅、學術的“價效比”概念,在當前的消費語境下,其實就悄然蛻變成了一個非常傳統、大家非常熟悉的詞——“值(得買)”!這,才是當前所謂“高性價比”對於消費者而言的真正意義。

    其實完全不是!沈義人說,看價效比不如相信一分錢一分貨,他所指的“價效比”是過去所謂的“便宜產品”;而雷軍說,價效比絕對不等於便宜,高品質、高配置的產品一樣可以有高性價比,他說的事情和沈義人說的有衝突嗎?其實沒有!只不過雙方站在了不同的角度:一個是否認過去手機行業一味追求廉價的做法,認為這其實未必有“價效比”;另一個則是指出品質升級、價格也隨之提升之後的中國產手機,一樣可以讓消費者覺得很“值”!

    正是因為對消費者負責,所以我們這次懟了消費者

    是的,否定便宜=值的思想,勇於提升品質(和售價),這實際上是當下整個國內手機行業所面臨的一個共同課題。OPPO如是、小米如是、其他許許多多的品牌其實亦如是。而要想做到這一點,除了手機廠商自身在產品力上的努力之外,要糾正因為過去的宣傳手段、因為普通消費者望文生義,而導致對“價效比”的誤解,而這,恐怕才是真正困難的事情。

    可能有的讀者會說——誒,你這操作不對啊,怎麼反而懟起消費者了呢?你這樣也算是保護消費者權益麼?

    當然算!糾正錯誤的“價效比”觀念,明確地反對那些“便宜才是好、便宜貨才叫價效比,但凡我買不起的都不是好東西”的錯誤思想,本身也是在淨化消費環境。這不是說我們不要“價效比”,而是隻有透過樹立正確對於價效比的認知,才能讓消費者和廠商都擺脫舊有錯誤觀念的束縛,促進整個產業更加長遠的健康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您願意出來打工還是在老家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