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長安城不良人
-
2 # 金陵城中最明亮的少年
應該是當時的國情所致吧,眾所周知,他是一個愛國詩人,當時楚王昏庸,奸佞掌權,他又失去了王上的寵信
下面這個是別人的解釋,你可以看看
屈原的真正死因
從司馬遷著史至今,屈原因憂憤而投汨羅江自沉的動人故事被人們廣為流傳。而其中唯一的證據,就是詩人那首被放逐以後所寫的《懷沙》。詩中稱,自殺的方式已然確定,那就是向江中忿然一躍,去擁抱(“懷”)江底柔軟的泥沙。對此,早在30年代胡適先生就曾提出質疑,認為《懷沙》一詩中的許多話語並不符合屈原的模式,很可能是後人根據他自殺的傳說而炮製的一篇偽作。
那麼,屈原究竟是怎麼死的呢?目前,在海內外的學者和歷史學家當中,“屈原死於謀殺”的說法十分流行。在屈原生活的年代,許多人有謀殺他的嫌疑,如他的宿敵令尹子蘭、佞臣靳尚等等,但屈原已遭貶放,除非有極特殊的原因,否則他們沒有必要再去殺害這個在上已經毫無指望的人。這樣看來,屈原最終不過是一場秘密愛情的犧牲品而已。
屈原在愛情生活上的浪漫性是人所共知的。他寫過大量的情詩,其中《湘夫人》最令人關注,因為屈原對她投入了異乎尋常的眷戀與愛慕。從詩中可以推斷,此女美貌驚人,而且比屈原擁有更高的地位;她因為種種限制無法與屈原公開見面,而只能和他在荒郊野外秘密約會。符合這三個條件的女人只有一個,那就是楚懷王的寵妃鄭袖。其實“湘夫人”三字已是暗示,“湘”就是楚國;“夫人”,即楚王的妻妾。
屈原與其寵妃的暖昧關係被懷王知道後,促使他以名義放逐屈原,使人再也無法與鄭袖見面。十幾年後,楚懷王駕崩,為防止屈原與鄭袖的關係捲土重來,楚國王室遵照楚懷王的遺命,派人對屈原進行了捕殺。追殺事件的發生地就是今天的汨羅江,兵士們最終在江邊抓住了屈原,將他刺殺後裝進袋子,捆緊了之後壓上石塊投入江心,演出了一幕殘酷的歷史悲劇。
還是有百姓目擊了這一謀殺過程,但在當時的暴政下他們必須委婉地說出真相,於是導致了“端午節”的起源:在紀念另一個楚國英雄伍子胥的日子(五月初五)裡,舉行哀悼屈原的祭禮,用賽龍舟隱喻當時追殺屈原的激烈場面;用包粽子來隱喻屈原被投入江中的悲慘事實——糯米飯象徵著屈原的肉體,粽葉象徵著裝他的袋子,粽絲象徵著捆紮他的繩索;而把粽子投入水裡,則象徵著屈原被人淹死的真相。
歷史,被掩藏在了風俗的背後。
-
3 # 朱龍寶
因為他看清當時的形勢,政府腐敗,民不聊生,百姓飢餓,他在船上,仰天長嘆,倒不如葬身魚腹,就在五月端午節的那天,就留下了後人吃粽子的典故。
-
4 # 藍顏經典老歌音樂影片
謝謝邀請。屈原的死原因如下: 國家滅亡,君主無能,聽信讒言,自己的才華得不到重用,無望中跳河自殺。周赧王三十七年(公元前278年),白起更進一步攻下了郢都,楚頃襄王只好跟那些執政的貴族們一起,狼狽不堪地逃難,“保於陳城(今河南淮陽縣)”。在國家滅亡、極度苦悶、完全絕望的心情下,於農歷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自盡了。 屈原(約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中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出生於楚國丹陽(今湖北宜昌)。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 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毀謗,被先後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後,屈原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國。 屈原死因新解從司馬遷著史至今,屈原因政治憂憤而投汨羅江自沉的動人故事被人們廣為流傳。而其 中唯一的證據,就是詩人那首被放逐以後所寫的《懷沙》。詩中稱,自殺的方式已然確定,那就是向江中忿然一躍,去擁抱(“懷”)江底柔軟的泥沙。對此,早在30年代胡適先生就曾提出質疑,認為《懷沙》一詩中的許多話語並不符合屈原的模式,很可能是後人根據他自殺的傳說而炮製的一篇偽作。 在海內外的學者和歷史學家當中,“屈原死於謀殺”的說法十分流行。在屈原生活的年代,許多人有謀殺他的嫌疑,如他的政治宿敵令尹子蘭、佞臣靳尚等等,但屈原已遭貶放,除非有極特殊的原因,否則他們沒有必要再去殺害這個在政治上已經毫無指望的人。這樣看來,屈原最終不過是一場秘密愛情的犧牲品而已。 屈原在愛情生活上的浪漫性是人所共知的。他寫過大量的情詩,其中《湘夫人》最令人關注,因為屈原對她投入了異乎尋常的眷戀與愛慕。從詩中可以推斷,此女美貌驚人,而且比屈原擁有更高的地位;她因為種種限制無法與屈原公開見面,而只能和他在荒郊野外秘密約會。符合這三個條件的女人只有一個,那就是楚懷王的寵妃鄭袖。其實“湘夫人”三字已是暗示,“湘”就是楚國;“夫人”,即楚王的妻妾。 屈原與其寵妃的暖昧關係被懷王知道後,促使他以政治名義放逐屈原,使人再也無法與鄭袖見面。十幾年後,楚懷王駕崩,為防止屈原與鄭袖的關係捲土重來,楚國王室遵照楚懷王的遺命,派人對屈原進行了捕殺。追殺事件的發生地就是今天的汨羅江,兵士們最終在江邊抓住了屈原,將他刺殺後裝進袋子,捆緊了之後壓上石塊投入江心,演出了一幕殘酷的歷史悲劇。 還是有百姓目擊了這一謀殺過程,但在當時的暴政下他們必須委婉地說出真相,於是導致了“端午節”的起源:在紀念另一個楚國英雄伍子胥的日子(五月初五)裡,舉行哀悼屈原的祭禮,用賽龍舟隱喻當時追殺屈原的激烈場面;用包粽子來隱喻屈原被投入江中的悲慘事實——糯米飯象徵著屈原的肉體,粽葉象徵著裝他的袋子,粽絲象徵著捆紮他的繩索;而把粽子投入水裡,則象徵著屈原被人淹死的真相。 屈原因憂憤,無法報國而跳河自殺死的。 湖南衛視播出《思美人》這部大劇,其實就是圍繞著屈原的一生來演繹的,很多人或許會問思美人屈原為什麼跳河自盡,其實關於思美人屈原為什麼跳河自盡這個問題,也是因為屈原心懷愛國之心,可是屈原最終受不了他和楚懷王的關係瓦解,不僅如此當時屈原面對的還有楚國的危機。
-
5 # 師範小王子
其實也大可不必。古仁人志士多懷愚忠,不遂其志,以身殉之者大有人在。天下易主,朝代更替,未必不合天理。天下之民都學田橫五百士,忠貞壯烈則有之,蒼生今不存矣,誰為歌功頌德者!
-
6 # 絳珠999
吊屈原
雲捲風嘶汨水寒,
征塵滾處舞秋蘭。
精魂一縷浮波去,
天問聲聲伴角殘。
楚國的大夫屈原早就瞧出秦昭襄王沒安好心,屢次三番勸過楚懷王,要他聯合齊國共同抗秦。可是楚懷王是個糊塗蟲,終於聽了靳尚、公子蘭這一夥人的話,連自己的命都丟了。如今楚頃襄王做了國君,不但沒把這批人治罪,反倒重用他們。屈原看著這批人只圖眼前安樂,目光短淺,膽兒又小,一味向秦國遷就讓步,割地求和,這樣做正是拿肥肉去喂老虎,楚國早晚要亡在他們手裡。他心裡苦悶得沒法說。他痛恨靳尚、公子蘭這批人,以為不能跟他們在一起共事,就打算辭職。可是一想到楚國的地位這麼危險,又不忍心就此走開。他勸楚頃襄王收羅人才,遠離個人,鼓勵將士,操練兵馬,好為國家爭氣,替先王報仇。靳尚、公子蘭他們這幾個人就怕屈原在楚頃襄王面前老提起反抗秦國的話,怕打起仗來自己不能過好日子。他們把屈原看作眼中釘,非拔去不可。 屈原還是勸楚頃襄王去聯絡諸侯共同抗秦。靳尚、公子蘭他們就天天在楚頃襄王跟前說他的壞話。靳尚對楚頃襄王說:大王沒聽見屈原數落您嗎?他老跟人家說:‘大王不報先王的仇,公子蘭不敢提抗秦,楚國出了這種不爭氣的君臣,哪兒能不亡國吶?’大王,您想想這叫什麼話啊!楚頃襄王問了問公子蘭,公子蘭也這麼說。楚頃襄王大怒,把屈原革了職,放逐到湘南[現在湖南省洞庭湖一帶]去。
屈原抱著救國救民的志向,一肚子的富國強兵的打算,反倒給人排擠出去了。到了這時候,他簡直要氣瘋了。他不想吃,不想喝,弄得面容憔悴,身子也瘦了。他憋著一肚子憂憤沒處去說,在洞庭湖邊、汨羅江[在湖南省湘陰縣北,向西流入湘水;汨mì]上,一邊走,一邊唱著傷心的歌兒。 屈原有個姐姐叫屈須。她聽說兄弟的遭遇,老遠地跑到湘南去看他。她找到了屈原,一見他披頭散髮、臉龐又黃又瘦,不由得掉下眼淚來,說:兄弟,你何必這樣吶?楚華人哪一個不知道你是忠臣?大王不聽你的話,那是他的不是。你已經盡到了心了。老悲傷又有什麼用吶?屈原說:我傷心的不是我自己的遭遇。楚國弄到這個樣兒,我心裡象刀割一般!屈須說:可是君王不肯聽你的話,反對你的人又有勢力,你孤孤單單的一個人,怎麼鬥得過他們吶?你的脾氣太耿直,我擔心你會吃虧,如今果真落到這個地步。叫我怎麼放心吶!屈原說:我知道我忠心耿耿會招來不幸。可是我怎麼能夠眼看著國家的危險不管吶!只要能救楚國,就是叫我死一萬次我也願意。如今把我放逐到荒山野地,國家大事我沒法兒管,我的主張沒處去說,我大聲呼喊君王,君王也聽不到。我痛苦得真要瘋了。這樣兒下去,還不如死了好。屈須搖搖頭,說:別傻了!要是你一死,國家就能夠好起來,那我也願意跟你一塊兒死。可是你這麼糟蹋自己,對國家不但沒有什麼幫助,反倒還會帶累別人也這樣消沉下去。屈原嘆了口氣,說:那麼怎麼辦吶?屈須說:將來君王也許會明白過來,那時候你還可以給國家出力。
屈原在流放中,經常和老百姓生活在一起。他看到他們一年到頭辛辛苦苦種地,還是經常受凍捱餓,生病沒錢醫,死了沒錢葬,遇到天災人禍,就弄得妻離子散,家破人亡。這種悲慘的景象,更加深了屈原的痛苦。他一直喜歡寫詩,這會兒詩寫得更多。《離騷》這首有名的長詩,就是他在這個時期寫成的。 日子過得挺快,十幾年過去了,屈原還沒有得到楚王召他回去的訊息。 他憂慮國家的前途,常常夜裡睡不著覺。好容易睡著了,夢裡老回到了郢都,可是醒來仍舊是一場空。他想借山川景物來排解憂愁,結果反而更加傷心:楚國的政治這麼腐敗,這秀麗的河山總有一天會成了秦國的土地。 屈原想立刻回郢都去,再勸勸楚王。正好有一個朋友來看他。朋友勸他說:你已經被革了職,回去也做不了什麼。現在楚王不用你,你為什麼不到別的國去呢!你這樣有才學,不論到哪一國,還怕他們不重用你,何必留在楚國受這份罪呢!屈原說:一個人難道可以為了自己的富貴扔了父母之邦、扔了家鄉嗎?那個朋友說:話不是這麼說的。現在楚王不用你,又不是你不肯為楚國出力。你把自己的才華埋沒了,多可惜!屈原說:鳥飛倦了,想回到自己的老枝上去歇息;狐狸死了,頭還向著土山。我不能離開楚國。
屈原對楚國愛得這麼深,看著掌權的人越來越腐敗,國家一天一天衰落下去,自己偏偏得不到救國救民的機會。他痛苦到了極點,仍然只能寫寫詩歌來發洩他的悲哀,陳說他對朝廷大事的想頭。 公元前278年,秦國派大將白起去攻打楚國,打下了楚國的國都。屈原聽到這個訊息,傷心得放聲大哭。他已經是六十二歲的老人了,知道楚國已經沒有希望了,可不願意眼看著楚國被毀,自己的社稷人民落在敵人手裡,他就在五月初五那一天,抱著一塊大石頭,跳到汨羅江裡去了。
漁民和附近的莊稼人得到了這個信兒,趕緊划著小船去救屈原。不大一會兒工夫,好些小船爭先恐後地趕來了。可是汪洋大水,哪兒有屈原的影兒吶?他們在汨羅江上撈了半天,到了兒也沒把屈原找著。漁民挺難受,他們對著江面上祭祀了一會兒,把竹筒子裡的米飯撒在水裡,算是獻給屈原的。到了第二年五月初五那一天,大夥兒想起這是屈原投江的週年了,又划著船,用竹筒子盛上米飯撒到水裡去祭祀他。到後來,人們把盛著米飯的竹筒子改成粽子,劃小船改為賽龍船,把五月初五稱為端午節,也叫端陽節。
回覆列表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約公元前340年出生於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
周赧王三十七年(公元前278年),秦國攻佔楚國八城之後,秦昭王遣書約請楚懷王到秦國武關(今陝西商南東南)相會,兩國結盟交好。屈原認為秦是虎狼之國,不可信任,害怕楚王有去無回,勸楚懷王不要前去。但楚懷王的幼子子蘭親秦,主張楚懷王赴會。楚懷王認為屈原與自己政見不合,將屈原逐出郢都,屈原開始了流放生涯。楚懷王到達武關後,果然被扣留並脅迫楚國割讓土地,楚懷王最後死於秦。
楚頃襄王即位後,任用其弟子蘭為令尹(相當於宰相)。屈原繼續受到迫害,並被放逐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國都,楚頃襄王被迫遷都於陳(今河南淮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滅,對前途感到絕望,雖有心報國,卻無力迴天,於是作詩篇《懷河》,再次抒發忠貞愛國的情懷和“受命不遷”的崇高志節,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懷恨投汨(mì)羅江自殺。老百姓聽到噩耗很悲痛,爭先恐後的來打撈他的屍體,結果一無所獲。於是,有人用葦葉包了糯米飯,投進江中祭祀屈原,這種祭祀活動一年一年流傳下來,漸漸成為一種風俗。定於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是關於端午節其中的一種說法)。對於屈原的忠而見疏,後世詩人陣志歲遙為鬱結,其詩《屈原》雲:“浩氣幹霄漢,沉湘忠佞分。材堪佐明主,無計事昏君。”(《載敬堂集·江南靖士詩稿》) 此不僅對愛國者屈原,也是對歷代“王之藎臣”(《詩·大雅·文王》)的由衷愾惜;不只對當時楚王,也是對其他昏暗君王的一深刻批判。屈原被放逐後,愛國之心始終不渝,光明峻潔的人格絲毫未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