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安東佚夫
-
2 # 水鄉l954
謝邀!此詩很好!有韻味!談到指點,不敢當,只是互相探討。首句未用韻可以,但瘦和收乃同韻平仄韻,此屬撞韻有點不妥!第三句秦皇東去應倒置換位,方不失平仄交替。尾句國字是入聲字,能否改園或江南?玉字是仄聲,此處應用平聲,建議改為:江南美景在新秋。總之絕句和律詩,以第一句前二字為準,要保持平起平收,仄起仄收。
-
3 # 畫骨透情
你的這首詩,算是七言,如果要調整,不太容易。
詩,總得來說易寫難精。湊二十八個字誰都能,但真的可以稱作詩就不那麼容易了。
這首,先不要談格律,從整體意境分析,應該是讚美秋柳盈池,斜風點水。意思不算模糊,但結構很亂。不管是七絕該是七言,四句之間起承轉合,都是必須的。而且對於境的要求,七言更勝於七絕。
詩是自我的小情懷的抒發,所以,多少的自我感嘆會有體現。一味詠景,很少。
再從基本的手法,問題看,這首七言,撞韻。這種手法在詩中不是不可以,只是撞了韻就需要化解,一旦不能化解,就會使整首詩,澀口,彆扭。
就以圖片,重寫一首吧。
《七絕》
依依點水斜風近,漾漾依闌問遠愁。
經歲重來誰與道,半池碧柳也成秋。
對於詩,寫得不多,這首也算不得太好,湊合能看罷了。以上也都只是個人觀點。
-
4 # 荷唯洛之戀
這首詩,初看,意境是很好的,所謂的起承轉合也很好,如果我們不看格律和韻律的話,絕對是一首好詩。
但是如果我們細究格律的話,這首詩的問題就大了。“瑤池綠柳欄亭瘦,畫墨丹青入眼收。”
下一聯“秦皇東去尋聖境,南國亦有碧玉秋。”可以看到“皇,去,國,玉”四個字的平仄都有錯處,望酌情改寫。
這一聯的韻是對的,但是可以看到本聯上句失粘。
所謂“粘”,是指在近體詩的相鄰兩聯中,上一聯的對句(即該聯第二句)和下一聯的出句(即該聯第一句)的平仄型別必須是同一大類的:上聯對句是“A·平平仄仄仄平平 ”句型,則下聯出句是“a.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型;上聯對句是“B·仄仄平平仄仄平” 句型,則下聯出句是“b.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型,也就是後聯出句第二字的平仄,必須跟前聯對句第二字的平仄一致,平粘平,仄粘仄,把兩句粘聯起來。
如下,則可以看到下聯是需要改動的。
瑤池綠柳欄亭瘦,畫墨丹青入眼收。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中。
秦皇東去尋聖境,南國亦有碧玉秋。
平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平。
(本聯上句失粘)
失粘失對,以及錯韻是詩家大忌,做為學詩者,除了意境,立意之外,更應該注意格律上的美感。所以建議作者就以上問題進行修改以及潤色。
手機排版,不知道是不是好的,所以又修了一下,向朋友們致歉。也請懂行的朋友們交流拍磚。
-
5 # 安徽農村廣播聽評員
本人初中文化,我認為這首詩有意境壓韻。理由是:這首詩不是七律七絕。如果從平仄格律上找原因。我想古今中外誰也寫不了詩。我看過古今中外名人詩人寫的詩很多,不是律詩七絕,有了壓韻就是詩。中華文化淵源流長,文字寫詩可任意選用,如果雞蛋中找骨頭找錯說人家寫的詩不行誰都行,那就沒有好詩了,我的見解與眾不同。
-
6 # 老街味道
這首詩請指點下韻律?
瑤池綠柳欄亭瘦,畫墨丹青入眼收。秦皇東去尋聖境,南國亦有碧玉秋。題主的問題是希望有朋友看看這首詩的韻律,其實作為一首古體的絕句來說,押韻對就可以了,沒有什麼問題,如果按照近體詩的格律來說,有2個問題和一個小問題。
一、第三句失黏黏連是近體詩的規則之一,失黏的近體詩被稱為折腰體,例如韋應物的絕句: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這首詩和題主的詩一樣,第三句與第二句失黏,第二句是“中仄中平平仄仄”,第三句的第二個字一定和第二句的第二個字平仄相同,因此第三句句式是:中平中仄仄平平。
韋應物的詩第二句第二字是“有”,仄聲,那麼第三句的第二字是“潮”,平聲,這就叫做失黏。同理,題主的第二句第二字是“墨”,仄聲,那麼第三句的第二字是“皇”,平聲,同樣失黏
失黏的修改也不難,將主語後置,“秦皇東去尋聖境”改為“東去秦皇尋聖境”即可。
二、第四句失律“南國亦有碧玉秋 ”,平仄仄仄仄平(國,是入聲,仄),這是古體詩的句式,不是近體詩(格律詩)的句式。根據第三句“東去秦皇尋聖境”的句式:中仄中平平仄仄,第四句要平仄相對,句式是:中平中仄仄平平。
根據題主的意思,第四句改為,江南亦有碧天秋。
三、小毛病,撞韻撞韻就是在不用韻的那句(白腳)(比如七絕的第三句子)尾字也用了韻腳同韻母的仄聲字。題主的這首詩,瘦和二、四句韻腳秋、收撞韻。撞韻在古人那裡也是常見,例如王安石著名的七絕: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岸,與間、山、還撞韻。
撞韻不算原則性的大毛病,與近體詩的格律也無關,不改也罷。
-
7 # 秀才啃詩詞
秀才看過幾位行家裡手的點評,受益非淺,在此一併向各位老師致謝!茲將本詩略加改動,供大家參考,切勿見笑,還望賜教為盼。
瑤池碧柳舞姿柔,
亭榭秋波玉鏡遊。
東去秦皇入聖境,
靈丹豈教半途休。
-
8 # 酌詞習格律
題主問詩的韻律,先分清古體詩與律絕和律詩的區別,再明確使用新韻和舊韻。
古體詩無平仄要求,上下句字數相等,可押平聲韻,也可押仄聲韻,可轉韻,也可押鄰韻(韻母相近),上下句還可非對仗重複用字。如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律絕和律詩創作審美,還需瞭解平仄押韻規則。通俗說,“平”即普通話第一聲和第二聲;“仄”即普通話第三聲和第四聲及古入聲字。
“兩兩平仄交替”,是律絕和律詩用字組句基本原理,即仄仄平平或平平仄仄等兩仄兩平交替用字或用詞。一般律絕和律詩正格格式都符合這一原理。詩句組合用字,在有效規避孤平、孤仄、三平尾和三仄尾的條件下,“一三五”字平仄才可以“不論”,但“二四六”字,平仄必須“分明”,不可隨意變動。違背“兩兩交替”用字組句原理,詩家稱之為“失替”。“失替”的詩,不是律絕和律詩,而是古體詩,如後代羅列古體詩杜撰出來的“孤平拗救體”或“特定體”等畸形怪體,混淆了律絕和律詩與古體詩的體裁形式。
上下句平仄相反,詩家稱之為“對”。上聯第二句與下聯第一句平仄相同,詩家稱之為“粘”。平仄粘對規則是律絕和律詩與古體詩的分水嶺和試金石。不講究“粘對”的詩不是律絕和律詩,如後人羅列古體詩杜撰的“折腰體”和“偷春體”,前者失“粘”,後者失“對”。
律絕和律詩要求押平聲韻,且一韻到底,一首詩裡不能換韻,不能押仄聲韻,除首句押韻放寬要求可押鄰韻外,其餘不能押鄰韻,且韻字只能放在雙數句末位置。
嚴格說,律絕和律詩押韻還有規避“撞韻”、“擠韻”、“連韻”、“湊韻”等小毛病的要求,否則會被人詬病。
最後是明確標示律絕或律詩
創作時所依據的聲韻系統,是平水韻還是中華新韻。因為新舊韻存在平仄押韻的分歧。除古人詩作必須用平水韻確定平仄押韻標準外,今人詩作最好明確標示出詩作相應的聲韻系統,以免詩作平仄押韻標準被讀者誤解。
相應在瞭解上述律絕和律詩與古體詩常識的基礎上,就可以對題主詩的體裁形式進行正確審美了。
瑤池綠柳欄亭瘦,
平平仄仄平平仄
畫墨丹青入眼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
秦皇東去尋聖境,
平平平仄平仄仄
南國亦有碧玉秋。
平仄仄仄仄仄平(舊韻)
平平仄仄仄仄平(新韻)
——新韻平仄標準中,第二字與第六字平仄當相同卻相反,有“失替”之嫌!
綜上所述,若按格律詩體裁形式粘對要求分析,題主詩作有“失粘”之嫌,屬於所謂的“折腰體”;後兩句雙數位置平仄有“失對”之嫌,屬於所謂的“偷春格”;且詩句中“柳”與對句韻腳“收”,最後一詩句中“有”與“秋”存在韻尾相同的“擠韻”之嫌;首句白腳處的“瘦”與“收”韻母相同,有“撞韻”之嫌。第三句中“皇”平聲出律,第四句第二字當用平聲字,但“國”字按平水韻屬於古入聲字仄聲出律;第六字當用平聲字卻用“玉”仄聲字出律。由於上述不符合律絕規則要求,所以題主詩作不是律絕,而是一首合格的古體詩。
從上面比較而知,初學者若以新韻為首選,就能有效避免古入聲字帶來的麻煩和干擾。因為古入聲字及有關方言已規範到現代漢語拼音方案四聲系統中了。且今人律絕和律詩創作是與今人對話,而不是與死去的古人對話,所以與時俱進,中華新韻是今人律絕和律詩創作審美的首選平仄押韻標準!
-
9 # qzuser202173094天音
看了題主的問題,是想努力把這首詩改為絕句。題主這首詩是四種格式中的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拜讀詩作以後,很明顯題主對這首詩的格律已經明瞭。只是自己無法改為律絕。那既然不能改為何還要改?請記住,你對前人留下的東西一一近體詩一定要精通,精通以後更要學會變通。什麼是變通,“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就是變通。學會“拗救”就是變通。這些都是基本的東西,你一定都懂。就是在你的心裡把格律看得很重要。不信你翻一下李、杜的詩集,元稹、白居易的詩集。格律詩在他們的詩集裡佔了多大的比重?甚至不少名句並不是出在他們的近體詩裡。古人都這樣,何況我們?所以,詩創作一定要把深度、廣度放在第一位,格律放在第二位。詩作出來以後,透過提煉加工成為格律詩當然很好,如果萬一無法修改,就稱為“古風”好了,千萬不要太執著。
-
10 # 唐風hwy
瑤池綠柳鳥聲稠
潑墨丹書滿眼收。
踏野悠遊尋聖境,
南隅自古碧來秋。
回覆列表
好詩!若是將兼句平仄稍調一下就太好了。(簡單的只需把兼句中的秦皇與東去倒一下即可,也並不會破壞原詩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