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先⑴天⑵而⑶天弗⑷違⑸,後⑹天而奉⑺天時⑻。
【譯文】重視自然現象所以與自然現象不違背,承繼自然現象所以遵循自然氣候條件。
註釋: ⑴“先”尊崇,重視。《史記•本準書》:“安寧則長庠序,先本絀末,以禮義防於利。”
⑵“天”天生的,自然的現象。《荀子·解蔽》:“莊子蔽於天而不知人。”
⑶“而”連詞。表因果。猶因而,所以。《荀子•勸學》:“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
⑷“弗”“不”的同源字。《公羊傳·桓公十年》:“其言‘弗遇’何?”注:“弗,不之深也。”
⑸“違”違背,違反。《左傳·僖公二十三年》:“違天必有大咎。”
⑹“後”承繼。《商君書•境內》:“陷隊之士知疾鬥,不得斬首隊五人,則陷隊之士、人賜爵一級,死則一人後。”
⑺“奉”遵循。《韓非子·有度》:“奉法者強,則國強。”
⑻“天時”宜於做某事的自然氣候條件。《孟子·公孫丑下》:“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原文】先⑴天⑵而⑶天弗⑷違⑸,後⑹天而奉⑺天時⑻。
【譯文】重視自然現象所以與自然現象不違背,承繼自然現象所以遵循自然氣候條件。
註釋: ⑴“先”尊崇,重視。《史記•本準書》:“安寧則長庠序,先本絀末,以禮義防於利。”
⑵“天”天生的,自然的現象。《荀子·解蔽》:“莊子蔽於天而不知人。”
⑶“而”連詞。表因果。猶因而,所以。《荀子•勸學》:“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
⑷“弗”“不”的同源字。《公羊傳·桓公十年》:“其言‘弗遇’何?”注:“弗,不之深也。”
⑸“違”違背,違反。《左傳·僖公二十三年》:“違天必有大咎。”
⑹“後”承繼。《商君書•境內》:“陷隊之士知疾鬥,不得斬首隊五人,則陷隊之士、人賜爵一級,死則一人後。”
⑺“奉”遵循。《韓非子·有度》:“奉法者強,則國強。”
⑻“天時”宜於做某事的自然氣候條件。《孟子·公孫丑下》:“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