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這樣行了吧
-
2 # 譚力碩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們從小學習歷史課本,秦統一和楚漢之爭一般都分兩個章節講,而且是兩個朝代,所以給你感覺兩人不是一個時代的人。其實秦始皇只比劉邦大3歲而已。還一個原因,就是雖然兩人年齡相仿,但是登上歷史舞臺的時間卻不同。秦始皇年少成名,一直活躍在歷史舞臺上,且年齡不算大就早早駕鶴西去。而劉邦則是大器晚成,真正成名時年齡已經很大了,起事時就40多歲了。兩人在歷史舞臺上交集幾無,所以給人感覺不是一個時代的人。更多歷史文物趣事,請關注我。
-
3 # 歷史的拐點
這個就是各種因素綜合造成的。
1、現實因素。劉邦在沛縣起兵反秦是在秦二世胡亥當政的時期。當時秦始皇已經死去多年了。所以兩人根本沒有任何交集。劉邦當時確實受到秦始皇統治,但是秦始皇聽都沒聽過劉邦。2、歷史因素。我們現在瞭解秦末漢初的歷史,主要依靠三本書《史記》、《漢書》和《資治通鑑》。其中《史記》和《漢書》都是紀傳體史書。雖然讓歷史人物形象更加豐滿,但是也讓歷史時間軸顯的混亂。每個人物更像一個獨立的個體。而《資治通鑑》更多的是作為司馬光言傳身教的“教科書”。這樣講求高屋建瓴的書大多不會在意一個歷史事件中參與的歷史人物的年齡問題。
3、人物因素。秦朝和漢朝之間還夾雜著一個楚霸王項羽。這個人實在耀眼了。以至於讓人忽略了劉邦的存在。感覺項羽才是那個時代當之無愧的主角,劉邦這個人實在缺乏英雄氣概。感覺秦末是項氏一門的項羽與秦始皇所建立秦朝的戰爭,劉邦只是在打醬油,撿漏。秦亡後的楚漢相爭才成為劉邦的舞臺。
-
4 # 老龍故事會
歷史是個調皮的魔術師,總在歲月更迭中跟我們開著各種玩笑。就比如說這道題目中所說的,秦始皇只比劉邦打了三歲,卻往往給我們留下二人並不在一個時代的錯覺,這是為什麼呢?答案其實很簡單,兩人雖年紀不相遠,但功成有先後。
秦始皇嬴政,出身帝王之家,13歲登基,22歲親政,生在宮廷,長在宮廷,深諳宮廷為政之道,又有智慧膽氣,平判亂,殺兄弟,禁母親,罷權臣,可謂是成長迅速,年輕有為。勵精圖治,運籌帷幄,十年間統一六國,成千古一帝,坐擁天下,此時的嬴政,剛剛39歲。
我們再看看劉邦,他出身農家,秦始皇登基的時候劉邦剛滿10歲,正是田間地壟撒歡兒打滾的時候,農家孩子卻不喜農事,除了性格還不錯以外基本上算是幹啥啥不行,整日遊手好閒,閒逛喝酒,連父親都訓斥他為“無賴”。劉邦是個不知上進的人嗎?也不見得,畢竟劉邦在秦都咸陽服徭役時見秦始皇出遊,也發出過:“大丈夫當如此也”的感嘆,可見劉邦心中是知道好壞的或許他的心中也一直有一隻鴻鵠,只是困於出身和機遇,始終沒有展翅的機會。
所以說,在秦始皇如日中天光芒耀眼的時刻,比他小三歲的劉邦只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地痞混混,秦始皇一統天下之時,劉邦也僅僅做到了亭長的位置,而當時一統天下的帝王只有一個,螻蟻般的亭長則是一抓一大把。
歷史這個時候開始調皮了,秦始皇的天下一統才享受了十年,就駕鶴西去了,短短一年間,天下大亂。亂世從不是守規矩人的舞臺,年近半百的劉邦瞅準了機會,實現了一個華麗麗的逆襲。劉邦仗著自己朋友多,雙商高,在老家興兵起義,征戰三年,亂世浮沉,入關滅秦,籠絡人心,滅楚稱帝,開創了新的紀元。而此時,秦始皇的輝煌歷史已然翻篇,劉邦成為了歷史的焦點。
雖年紀不相遠,但功成有先後,我們在放眼歷史的時候,目光總能被那些耀眼的光芒吸引,秦始皇閃耀在前,劉邦璀璨在後,自然就給人一種分屬不同時代的錯覺。
-
5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秦始皇是秦朝的建立者,劉邦是漢朝的建立者,他們本來就不是一個時代的人。
秦始皇生於公元前259年,劉邦生於公元前256年,秦始皇大劉邦三歲。
公元前247年,13歲贏政繼位秦王,由丞相呂不韋輔政。同年,10歲的劉邦在沛縣(今徐州豐縣)豐邑的家中和一群小孩瘋鬧。
公元前238年,22歲的秦王贏政在都城舉行成人加冕儀式,開始正式親政,並先後除掉呂不韋、嫪毐。同年,19歲的劉邦在沛縣豐邑的家中與一幫年輕人喝灑聊天。
公元前230年,30歲的秦王贏政開始了統一六國的步伐,當年即滅南韓並開始攻趙國。同年27歲的劉邦在沛縣豐邑的家中無所事事、遊手好閒。
公元前221年,39歲的秦王贏政攻滅六國,統一天下,自稱秦始皇,統一度量衡和貨幣,書同文,車同軌。同年,36歲的劉邦在沛縣豐邑的家中不事生產、廣交朋友。
公元前219年到公元前215年,41歲的秦始皇開始5次巡遊天下,所到之處無不歌功頌德。同年,38歲的劉邦曾在咸陽服徭役,看到秦始皇,劉邦說:大丈夫就應當是這樣。
公元前210年,50歲的秦始皇病死於第5次巡遊的路上,胡亥即皇帝位。同年,47歲的劉邦在沛縣豐邑的家中任泗水亭長。
公元前209年,秦始皇去世的第二年,48歲的劉邦因私放囚犯而亡匿於芒碭山,隨後劉邦開始起兵反秦。
公元前206年,秦始皇去世的第四年,51歲的劉邦帶兵攻進都城咸陽,秦王子嬰投降,秦朝滅亡。
公元前202年,秦始皇去世的第八年,55歲的劉邦擊敗西楚霸王項羽,建立漢朝,自稱皇帝。
秦始皇登上歷史舞臺的時侯,劉邦名不見經傳,而當劉邦建立大漢王朝的時侯,秦始皇早已去世多年,他們兩人從來就不是一個時代的人!
-
6 # 血色浪漫198705948
秦始皇生於公元前259年,劉邦生於公元前256年,秦始皇大劉邦三歲。單按年齡來說,他們算是同齡人,而不是兩個時代的人。但為什麼被打上了兩個時代的烙印呢?其原因有二:一是因為秦始皇和劉邦是秦、漢兩個不同朝代的建立者。二是因為秦始皇和劉邦登上歷史舞臺的時間幾乎沒有重合期。
一、秦始皇和劉邦建立了兩個不同的朝代:公元前221年,39歲的秦始皇統一六國,自稱秦始皇;20年後,也就是在秦始皇去世的第八年,55歲的劉邦擊敗西楚霸王項羽,建立漢朝。
二、秦始皇和劉邦在不同的時期登上歷史舞臺:
秦始皇嬴政,出身帝王之家,13歲贏政繼位秦王。而10歲的劉邦還是沛縣豐邑農家的一個小屁孩。
公元前238年,22歲的秦王贏政在都城舉行成人加冕儀式,開始親政。而19歲的劉邦在沛縣豐邑的家中與一幫年輕人喝酒聊天,還是個不諳農事的小混混。
公元前221年,39歲的秦王贏政滅六國,統一天下,成千古一帝,坐擁天下。而此時36歲的劉邦在沛縣豐邑整日遊手好閒,不事生產。
公元前210年,50歲的秦始皇病死於巡遊的路上,胡亥繼位。同年,47歲的劉邦在沛縣任泗水亭長。
公元前209年,秦始皇去世的第二年,48歲的劉邦因私放囚犯而開始起兵,此時的劉邦才算是正式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
7 # 農民工歪說古今
秦始皇生於周赧王五十六年,也就是公元前259年;漢高祖生於周赧王五十九年,也就是公元前256年。換句話說,秦始皇和漢高祖這兩個前後相繼王朝的開創者,實際上只相差了三歲,甚至比很多普通人家的兄弟之間年齡的差距還要小得多。那麼,為什麼長期以來給人的感覺秦始皇和漢高祖不像是同一個時代的人呢?主要有這麼幾個原因。
首先,秦、漢兩個朝代是前後相繼的,而中國曆上大多數前後相繼的朝代,其開創者生活的年代往往都相隔了幾十年甚至幾百年。如此一來,便很容易讓人先入為主,產生錯覺,即秦始皇和漢高祖和其他大多數朝代一樣,之間相隔很多年。但是,實際上秦王朝是一個短命王朝,當然如果算上春秋戰國時期的秦國的話,並不短命,反而很長命。這裡僅僅針對一統天下後的秦王朝而言。從秦始皇一統天下後正式稱皇帝始,到秦王子嬰正式向劉邦投降,總共才十四年(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如果從秦始皇正在成為秦王算起,到秦亡也不過短短四十年(公元前247年-公元前207年)。正因為秦王朝的短命,為秦漢兩個前後相繼王朝的開創者生活於同一個時代提供了一個最大的前提條件。
其次,秦始皇屬於少年得志,而漢高祖恰恰相反,屬於大器晚成。下面我們來做一個簡單的對比。秦始皇於公元前247年秦莊襄王去世後正式成為秦王,時年十二歲。這時候九歲的漢高祖在幹什麼?沒有具體記載,估計和盧綰等人在讀書。秦始皇於公元前221年正式稱皇帝,時年三十八歲。這時候三十五歲的劉邦在幹什麼?依然沒有具體記載,大致應該是在混社會吧,連他親爹都覺得他不事生產,就是在混吃等死。秦始皇於公元前210年病逝,享年四十九歲。這時候四十六歲的漢高祖在幹什麼?當秦朝最基層的公務員----泗水亭長。直到公元前209年,陳涉揭竿而起之後,年近五旬、浪蕩了一輩子的漢高祖才正式開始創業。之後,僅僅用了七年時間,便於公元202年正式登基稱帝,建立了漢王朝。也就是說,漢高祖雖然只比秦始皇小三歲,但是,漢高祖正式開始創業時,秦始皇已經功成名就、駕鶴西歸了。這可能也是很多人覺得秦始皇和漢高祖是兩個時代的人的原因之一。
最後,很多藝術作品也有意無意將秦始皇和漢高祖兩個同齡人的形象描繪成年齡不同的形象。遠的不說,就拿近些年比較多的漢宮戲而言。通常情況下,秦始皇出場時都是一副老態龍鍾、病怏怏的樣子,一看就是一個離死不遠的老頭兒。而漢高祖的扮演者往往選擇了中年演員,甚至青年演員來扮演,給人的錯覺,秦始皇是一個瀕死的老頭兒,而漢高祖是一個正當壯年的年輕人。而且通常秦始皇的戲份幾乎快結束了,漢高祖才匆匆登場。可能正是這些不符合史實的藝術作品推波助瀾,讓越來越多的人覺得秦始皇和漢高祖是兩個時代的人。
實際上,秦始皇和漢高祖是如假包換的同齡人。他們不僅生活在同一個時代,甚至漢高祖出差途中還親眼見識了秦始皇浩蕩的出巡,並且慨嘆大丈夫就該如此。個人覺得,大致就是這麼個情況,如有不足、謬誤,敬請海涵,不吝賜教,拜謝!
-
8 # 隴之語
猛的一看,秦始皇是秦朝的,劉邦是漢朝的,所以給人的感覺,秦始皇和劉邦是兩個時代的人;但事實上,秦始皇活了51歲,在位36年,真正統一六國後才當了12年的皇帝。也就是說,秦朝統一六國後存在的時間太短,僅僅十二年而已,秦始皇作為千古一帝,也古得早了點。
再說劉邦。劉邦是秦王朝時的一個亭長,僅比秦始皇小三歲。秦始皇是公元前259年生人,死於公元前210年,劉邦是公元前256年生人,死於公元前195年。劉邦比秦始皇晚生了3年,多活了2年。劉邦也曾見識過秦始皇遊巡的威風,感嘆道:大丈夫生當如此!而秦王朝就是由項羽和劉邦聯手給推翻的。可見,事實上,秦始皇和劉邦是同時代的人,而不是兩個時代的人。
清朝時,有個蔡東潘,最擅長寫歷史演義小說,各朝代大多是單獨成篇的,但對秦朝就沒有單獨的演義,而是和西漢合為一篇,起名為《前漢演義》,原因就在於秦始皇的秦朝僅僅是曇花一現,不過是大漢王朝的前奏而已。
歷史就是這樣,不能看分別是兩個朝代的創始人,就認為是兩個時代的人,事實上,這兩個朝代是相擁而在的,可以說是秦中有漢,漢中有秦,鑲嵌得太緊密了,以至於兩個朝代的創始人像是哥兒弟兄一般,並沒有代溝,也不存在隔閡。即使是後人在講起那段歷史時,總是把秦漢連說。
後來還有個說法叫秦皇漢武,大抵上是因為秦始皇和漢武帝有相同之處吧。當然,這個漢武帝時劉邦的後人了。
僅此而已吧。
回覆列表
其實秦始皇就比劉邦大三歲,但是在感覺上差距確實很大,造成這種感覺的原因,我覺得應該是在那個時代發生了太多的劃時代的事情,秦始皇和劉邦出生的時候都屬於戰國末期,秦始皇13歲繼位,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共九年的時間,先後滅掉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在自己39歲的時候建立統一政權,這個時候可以說是秦始皇人生中最輝煌的時候。但是這時候劉邦在幹嘛呢?大概在家鄉遊蕩或者去當了亭長,具體時間沒有記載,說明當時劉邦可以說籍籍無名。而這個時候是秦始皇結束戰國的時間。所以秦始皇的前半生輝煌是屬於戰國時代。十年以後秦始皇駕崩,而這十年是秦國的統一時代,這個時候的秦始皇是屬於秦朝的,而直到秦始皇死的時候劉邦還是籍籍無名,這個時候劉邦應該是在做亭長的。亭長這個官職在秦朝實在是算不上什麼。劉邦在秦始皇死前一年開始舉兵,當時起義的農民軍數不勝數,劉邦只是其中普通的一隻。公元前202年劉邦稱帝,。劉邦稱帝以後,漢朝也是統一王朝,漢朝的很多制度其實也是延續了秦朝的制度,但是因為這個時候大家對封建制的王朝已經接受了,也就沒有太多的爭議。在劉邦稱帝之前的七年中,劉邦打了很多仗,主要的對手是項羽,這時候其實已經沒有秦始皇什麼事了,而劉邦和項羽的戰爭中也發生了許多的故事和典故,“鴻門宴”“垓下之戰”‘霸王別姬’等很多故事都發生在這幾年裡,所以給人一種打了很久的感覺。中國後來的朝代更替都會有很長的時間,包括一些權臣專政的時間,一兩百年都是正常的,但是從秦始皇駕崩到劉邦稱帝這中間只有不到十年的時間,給人的錯覺是非常大的
所以我的結論劉邦和秦始皇確實是兩個時代的人,只是這兩個人背後的意義遠遠大於生物學上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