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近日有媒體透過調研當下娛樂圈市場,接觸眾多行業資深人士發現,當下的明星片酬早已不是以往的億元時代了,可以說明星限酬時代真的是到來了。有訊息稱,準一線青年演員,普遍折價一半以上,以2000萬到3000萬成交者居多,有人甚至降了8成,1000萬成交;而大明星普遍低調,少有接戲,業內人士透露其市場上限為7000萬左右,片酬過億的時代已然終結
8
回覆列表
  • 1 # 羊羊佯

    早就應該好好的整治一下娛樂圈的天價片酬問題了,在全國各行各業經濟普遍蕭條的時代,唯獨娛樂圈經濟永遠是經久不衰,尤其是很多新人流量明星真的敢開口,片酬真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的出來的。比很多實力老牌明星的片酬多的多。希望有關部門可以繼續整治娛樂圈的天價片酬問題,讓娛樂產業可以生態的發展下去。

  • 2 # 書風流人物

    如果一部影視作品,大部分的錢都被明星拿走了,沒錢製作,粗製濫造,被網友罵聲一片。

    那這個行業能持久嗎?

    這幾年我們看到了太多太多的爛片,堆砌明星的,胡編亂造的,老梗滿天飛的,劇情空洞無味的,演員拼命尬演的。

    這兩年市場也在做最佳化,我們驚喜的發現,很多追起明星的片子,也不再是高票房,這是一個好的現象。這更有利於觀眾看到更好的片子。也有益於整個行業良性迴圈。

    我支援限酬,有利於促進更多的資金放到投資上!

    我更覺得中國影視的未來應該是美式的周播劇,邊拍邊播。這點南韓做的不錯!

    估計以後中國會有一些人嘗試周播劇!

  • 3 # 狼駕雲

    天經地義,高收入應當與其對人類,國家,社會作出的貢獻相匹配。這是廣大人民對明星最大垢病。收入與其貢獻天差地別。

  • 4 # 使用者51695598343

    這個社會太不公平了一個所謂的明星排一部電視劇就掙幾千萬,三,四百個農民幹一年才能掙這麼多錢,如果這樣比那農民還是人嗎?

  • 5 # 石子的聲音

    我感覺這是一個沒有辦法的辦法,娛樂圈亂象,而引發或是造成的不良影響已經是我們這個社會不爭的事實。怎麼辦,限薪酬能起到多大的作用,我不樂觀!其實,根本的問題是這個行業唯金錢效益至上的話,再多的限薪令都起不了作用!管好媒體、電視臺,少拿流量、收視率說事,應該在保證節目、片子基本的質量基礎上,再比資料吧。管好納稅申報,加大偷稅漏稅的懲處力度!薪酬是市場行為,任何的投資如果拿不回相應的回報,薪酬自然會降下來。

  • 6 # 欲實

    為什麼工人幹活死工資?打工的更是完工錢沒影,戲子無情錢不少?為什麼?為什麼?!戲子們不能向工人那樣掙錢嗎?工人不能象戲子們那樣有錢嗎?倒過來試試

  • 7 # 一隻大水瓶座

    藝人“天價”片酬現象愈演愈烈,明星片酬幾乎佔據了影視劇預算的大半,影響了行業的正常發展,亟需對其進行規範。 天價片酬帶來的負面影響是方方方面的,首其中直接影響的是作品的質量和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片酬花去了總成本的一大半,也就意味著分配給編劇、佈景、配音等其他工種的費用只能降低,這就造成不少影視劇空有明星陣容,但是內容粗製濫造,故事空洞乏味,遭到觀眾唾棄。今年暑期檔的幾部影視劇,在豆瓣評分僅有三、四分,遠低於及格分數。明星攀比片酬,經紀公司坐地起價,製片方以明星做賣點,哄搶一線明星,影片網站天價購劇,最關心明星陣容……在這個名利場,叫苦不迭的製作方並不是單純的受害者,每位參與者都在為天價片酬推波助瀾。

  • 8 # 槓精曹哥

    很多人也許會說,明星壓力大或者工作辛苦等等之類的話,但是我認為我們普通人的工作壓力同樣的也非常的大,我們掙錢同樣的從早到晚,當今人誰的壓力都很大,所以這個理由完全不靠譜。

    同時很多高薪資的明星還經常不幹好事,給社會帶來很多負面的影響,所以我認為明星必須限酬,這既符合當今時代的要求,也符合社會的風氣。

  • 9 # 沐浴小丸子

    大家好,我是沐浴晴朗2020.

    限制明星高片酬只是手段,規範行業發展才是目的。對明星的“天價片酬”進行限制,把演員片酬比例控制在合理的製作成本範圍內,或許正是引導“粉絲經濟”走向“創意經濟模式”的關鍵一步。

    市場經驗

    高片酬明星救不了爛劇

    一邊是水漲船高的“天價片酬”,一邊是滿地撲街的低質劇。近日,面對飽受觀眾、業內人士詬病已久的明星高片酬這一畸形亂象,相關組織再出重拳。由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網路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等四個機構聯合釋出的《關於電視劇網路劇製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見》,對於演員片酬在製作成本中所佔的比例,提出了明確的限制意見——“全部演員的總片酬,不超過製作總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員不超過總片酬的70%,其他演員不低於總片酬的30%。”

    在影視產業體系中,影視劇製作早就形成一套標準化的流程與分工,演員只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製作成本一定的情況下,支付給主要演員的片酬過高,就勢必擠壓編劇、佈景、配音、剪輯、後期等其他環節的投入成本,最終導致整部劇製作粗陋。對於那些製作成本緊張到只能“加一毛錢特效”的摳圖劇、替身劇,恐怕流量再高的明星也不敢打包票救場。

    有業內人士就曾指出,國內目前其實並無真正的票房明星,單憑一兩個明星就想票房大賣基本不現實。電影市場如此,電視劇市場亦然。傳說中女主演狂掠8000萬片酬的《孤芳不自賞》,在豆瓣上的評分只有3.1分,這種“孤芳”既不自賞,更不他賞;而前階段在網路熱播的網劇《河神》,沒有流量明星,不追IP熱劇,而是靠好的故事、精良的製作吸引觀眾,不僅在某影片平臺播放量已超18億,而且目前在豆瓣上的評分也高達8.4分,堪稱今年“暑期檔網劇黑馬”。近期口碑高漲的《白夜追兇》《無證之罪》同樣是靠編劇、製作、演技派贏得觀眾和流量。

    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這是市場在提醒我們,這種“燒大錢,拍爛片”的模式顯然不可持續,更非不可替代。相較於只有大明星的平庸之作甚至爛劇,消費者更願意為故事好、製作精的好作品買單,而這,正是市場規律。從這個角度上看,此番出臺相關“意見”,不僅是迴應了社會的呼聲,更是行業發展的需要。

    政策目的

    引導行業良性發展

    明星“天價片酬”的亂象,說到底是國內影視產業發展不成熟的產物。在目前國內影視市場中,“粉絲經濟”的模式仍然佔有相當比重。在這一模式下,一方面導致電視劇行業產能過剩。製作方對流量明星的過度依賴和大資本的熱錢湧入,嚴重擠壓了大量小製作精品劇和未成名演員的生存空間,過半電視劇拍完後根本沒有刊播機會,造成了電視劇行業極大的資源浪費。

    另一方面,明星片酬高漲的連鎖反應阻礙了電視劇製作水準的提高。有號召力的明星作為一種有限的流量源,在流量變現的市場邏輯下勢必被哄搶、被抬價。演員片酬瘋漲,根據國內市場慣例,意味著製片方需要先期墊付的預算成本就要大大增加,而作為購片方的播出平臺,其購劇成本自然隨之猛漲,鉅額的成本最後只能透過更鉅額的廣告收入獲得報償,嗅到商機又“不差錢”的熱錢則趁機大量湧入,反過來又助推了明星片酬不降反漲。

    這種潛在的商業邏輯最終層層倒逼,使得電視劇製作方需要面臨資本、廣告主、播出平臺等多方干涉,而一旦與影視關聯性不強的企業作為金主的不甘幕後、強勢介入,就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外行指導內行”的亂象。當然,在快節奏的變現需求面前,這些都是次要的,有明星就意味著量有基本保證,而週期長、收效慢的編劇、拍攝、後期等環節都只能讓步。

    限制明星高片酬只是手段,規範行業發展才是目的。對明星的“天價片酬”進行限制,把演員片酬比例控制在合理的製作成本範圍內,或許正是引導“粉絲經濟”走向“創意經濟模式”的關鍵一步。

    當然,這個問題比較複雜,需要廣電、審計、稅務等部門多管齊下,在市場規律下進行適度、有效的引導和調節。透過對明星“天價片酬”的限制,把解放的資源投入到與劇作質量密切相關的各個環節,讓創作者獲得更多的話語權,讓影視行業回到健康有序的軌道上來。

  • 10 # 散言碎語

    1、限酬令對頭部明星的收入其實並無多大影響

    2.所謂的限酬令,以經濟學的眼光看來,就是“價格管制”。

    3.為了方便理解,我們先引用國際著名經濟學家張五常的最重要的經濟學論文(沒有之一),題目叫做《一種價格管制理論(A Theory of Price Control ,1974 )》中的一個例子:

    比方說一間公寓,它的市價是月租1000塊錢。然而這時,監管層頒佈法令說:我們覺得它太高了,加個限制,這房月租不能賣超過600塊錢。

    在這個例子裡,這個監管層頒佈的法令,就是“價格管制”。

    然而這個法令意味著房東少拿了400塊錢,但他不會白白讓房子這400塊的價值白白耗散掉,所以他一定會想透過別的方式賺回來。這就是經濟學家說的:人是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動物,或者說,人是追求損失最小化的動物。

    房東會怎麼做呢?這時他要把市價月租1000塊的房子600塊租掉,租客自然絡繹不絕,房東可以隨意選擇租客,於是他就會採取“捆綁銷售”的策略。

    他會問租客:你喜歡我們家的那張舊椅子嗎?這是我們家的傳家寶,房子椅子一起租。那張舊椅子值多少錢?月租400塊錢。

    這時租客如果拒絕這種“捆綁銷售”,那麼房東會拒絕交易,直到出現願意接受的租戶為止。

    4.這個例子要說明的是,在經濟學家看來,每當出現價格管制,每當人們看到資源價值馬上要被耗散掉的時候,人們會選擇一種最合適的競爭方式。這種競爭方式,能夠使得那些耗散的價值減到最低,也就是損失最小化。也就是所謂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瞭解了這一點後,再回來看電視劇行業的明星限酬令。同理,明星就是上述例子的“房東”,他們會透過更為“隱性”的方式,賺回被限制的那部分利益。

    例如某位影視行業資深製片人告訴氫媒工場:限酬令主要針對頭部明星,這些明星可能擁有自己控股的製作公司,這些製作公司若擔任明星所拍電視劇的出品方,即可讓被限制的利益“暗度陳倉”。

    5.另一種情況是,明星背後擁有實力強大的製作公司,他們透過合股開公司及將片酬轉化為投資、股權、紅利等方式,與明星利益相互繫結。

    不論是哪種情況,其實起到的效果是一樣的:一方面演員透過(直接或間接的)成為出品人、製作人,可以躲開“片酬過高”這個人人喊打的靶子,另一方面,演員實際的收入的空間也更大了。此外,影視劇若由明星夫婦搭檔,雙方也可以藉助對方的身份相互“掩護”。

    例如,氫媒工場發現,2011年播出的《傾世皇妃》的製片人與主演,均為林心如,林心如工作室也是該劇出品方之一(另外林心如如今的丈夫霍建華也是該據主演之一)。據媒體報道,《傾世皇妃》版權賣破上億元人民幣,廣告收入也至少有126萬元。作為四個投資方之一,林心如至少能賺750萬元。

    6.鹿晗們要偷笑,限酬令讓他們有更大話語權

    說限酬令對頭部明星“並無多大影響”,其實僅在收入層面,事實上限酬令可以讓吳亦凡、鹿晗級別的明星擁有更大話語權和選擇權。

    還是回到公寓的例子,當房子要跌價的時候,房東的第一反應,是利用跌價的部分縱容一下自己的偏好,選擇一下租戶。過去,在價格沒有受到管制的時候,房東是唯利是圖的,誰出的錢夠多,他就把房子賣給誰。

    現在,反正都要受到價格管制的影響了,反正都不能(以正常方式)收到那400塊了,門口排著一大堆要租你房子的租戶了,這時候就可以縱容一下自己的偏好,實施歧視:有小孩的,不要;養狗的,不要;養貓的,更不要。

    於是,他們有了更大的話語權和選擇權(經濟學所謂議價能力)。

    這導致的結果,一方面是,越是頭部的明星,圈內的地位則越是牢固,越是底層的則越難以逾越階級的鴻溝,馬太效應更加明顯;而另一方面,也是更可能的結果,是加劇了明星選擇有“隱性收入”機會的電視劇的傾向。

    綜上,收益不會減少,反而議價能力增加,吳亦凡鹿晗之類的頭部明星當然要偷笑。

    寫在最後:

    明星天價片酬本質上是由市場供需關係決定的。要改變這種現狀,一方面要提高市場集中度,培養出擁有議價能力的影視龍頭企業,同時要求製片方之間、電視臺網站之間強有力聯合制定行規(而非僅關注各自眼前利益);另一方面則是要形成藝人培訓機制,增加優質藝人的供給,形成“後浪推前浪”的競爭局勢,避免因藝人的短缺而造成價格哄抬。

    然而這些都需要影視劇行業從根本上系統地改變,而非一紙限酬令或者加強了哪些監管能實現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DC的電影普遍票房不好的原因是什麼?《海王》會扭轉這種尷尬的局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