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地質知識科普中心
-
2 # 地理沙龍
赤道附近由於溫度最高,從而近地面形成了赤道低壓帶;兩極地區由於溫度最低,從而近地面形成了極地高壓帶。近地面的空氣,從極地高壓帶向低緯流出,赤道高空的空氣則向高緯度流出,在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北半球向右偏轉,南半球向左偏轉。
在南北緯30°附近,由於高空空氣聚集,而被迫下沉,形成副熱帶高氣壓帶。然後30°附近近地面空氣分別向南北流出,在南北緯60°附近和來自極地高壓帶的空氣相遇,形成“極峰”,空氣被迫做上升運動,形成副極地低氣壓帶,所以動力因素是產生氣壓帶的第二個原因。
赤道低壓帶和副熱帶高壓帶對氣候的影響
現如今的主流觀點認為在地球表面因緯度高低不同,所受到的太陽輻射不同這一情況的影響下,氣壓就會出現不同的變化,而氣壓帶指的就是由此所形成的不同的氣壓區域。
從這裡就可以發現,氣壓帶的形成,主要可以被劃分為兩種,分別是熱力原因和動力原因。 下面我就分別從形成氣壓帶的這兩種原因型別入手,來具體說說氣壓帶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首先是熱力原因方面,由於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的,並不是光滑均勻的,因此在地表必然會出現冷熱不均的情況,於是如此的冷熱不均就會使得在熱的區域裡,大氣出現膨脹上升的現象,從而形成低氣壓區,而在相對冷的區域裡,大氣就會出現收縮下沉的現象,從而形成高氣壓區,而像這樣導致近地面出現低氣壓區和高氣壓區現象的酒杯成為形成氣壓帶的熱力原因,比如像赤道低氣壓帶、極地高氣壓帶這種的都是由這種熱力原因所導致的。
其次是動力原因方面,在地球上,氣流總是在不停運動的,而氣流的不停運動就會使得空氣在一定的區域內聚集或者分散,而像這種導致空氣聚集輻合或者是輻散從而形成氣壓帶的就是動力原因了,比如像副極地低氣壓帶,就是由於在近地面氣流輻合上升,氣壓降低所形成的,而副熱帶高氣壓帶就是由於近地面氣流輻散下沉,氣壓升高所形成的。 正是由於地球表面高低起伏,才使得氣壓帶由此而生,由此才能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氣候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