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了緣3703
-
2 # 周方851
以前出過一套“十萬個為什麼”的書。現在看來不過是“知識小叢書”一類的大眾化科普類書籍,而且其中許多說法都已經過時了。
假如用人們對這書的態度做例子,也許可以比較形象化的分析“自信”的問題:
1.確實通讀了這書,而且能據此解答所有問題。自信心爆棚擁有眾多粉絲……其實這樣的人值得尊敬的,只是需要明白知識在不斷更新,科普書畢竟不是高深學問,不能把自己當成學術權威。2.讀了一些就開始誇誇其談忽悠大眾,容不得不同意見。3.沒讀過的假“專家”在社會上瞎混撈好處。4.不讀書,認為讀書無用,知識不能賣錢,老子不讀書照樣……。5.沒聽過這書,照樣過日子。
也許還有其他種類,大家都可以表現出自信的樣子……
不是自信心過了頭!嗯,是自己的知見問題。他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站自己的知見上來表明自己的態度。這種死執著自己的知見自己的態度是因為他不懂得換角度換位思考。給人一種感覺什麼都懂。自信過了頭其實不然。
就像人在打羽毛球,如果這羽毛球掉在這個邊線的中間,你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它就有視覺差,就是不一樣!我看的就是出界了,而對方看了就沒有主出界!很容易發生掙執!為什麼國際比賽有主裁判?還有邊裁,鷹眼?這些說明什麼呀?就是看人,事,物的一些角度不同知見不一樣!所以觀念不同。各執己見強調自己的觀點。
我認為人看問題應該變換不同的角度看問題,換位思考的去看問題!這樣看人,事,物的結果比較周全比較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