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林仔習書

    個人覺得從以下幾個方面:

    1、線條:線條勁道,流暢利索,可體現書者用筆能力強。要把線條寫的有勁道用筆須中鋒為主,側鋒為輔。常言道:“中鋒取勁,側鋒取妍。”

    第二是表現形式,就是書體,作品的形式。

    2、書體:書體上很好體現力度的有典型的魏碑,結體寬博,雄強有力,如《張猛龍碑》,楷書代表顏、柳二公的作品,顏筋柳骨一直是後書者追求的榜樣。

    3、形式:手札、斗方類作品強調的是秀美,橫幅、大尺條幅的作品則要的是氣勢,所表現的內涵也不一樣。

  • 2 # 周輝明心跡

    書法作品看上去有“力感”和用筆的關係很大!用筆嫻熟是寫字有力感的基礎;掌握紙、墨的特點是寫字有力感的條件;中鋒行筆是“力透紙背”的關鍵。字的“力感”是由線條表現的,線條圓潤有張力可視為字寫得有力。看一幅楷書作品寫得好不好也要強調楷書的“力感”!書寫狂草運筆時中鋒求力、側鋒求險。經常認真練習,筆力自會生成!最後發幾張圖片,僅供參考!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 3 # 詩夜城主

    可以這麼認為書法的“力感”是書法生命力的體現,就好比一個成熟的壯年那樣的神態,剛柔並濟,而這樣的形態特徵都只能墨法中體現出來,畢竟一件書法作品中除了“紙”就是“墨”了,成型的書體不僅是字型的結構完美,還在墨法中顯示出一種張力,

    書法的“力感”是書法家筆下功力長期積累的結果,是筆墨技巧成熟的體現。

    所謂的筆下功力可以稱之為筆力,比如,運筆、執筆、收筆的種種力度,在運筆時,只有掌握好用筆的深淺和墨色的濃淡,才能使字的點畫豐滿而有神韻,這也是書寫時的技巧,這技巧要反覆練習,執筆力度才會恰當好處,而不是說寫的越用力,字就越有力感的,

    圍繞書法的三要素“用筆、結體、章法”,就容易理解書法的“力感”體現在哪些方面了,上一段所講的叫點畫形態的力感(用筆),接著是書法中結體的力感,每一種書體中的每個字都有不同的結構特徵,而這些又由“點畫”來形成,

    比如,上密下疏就像是高山之聳秀,中密外疏,就像是崩石之飛天,外密中疏,就如急水之歸潭,這些都是把字比喻成大自然的萬物,古人就說過了“藝術本天成,是自然形成的”,這是對藝術領悟的最高境界;章法的力感,書法通篇呈現出來的整體感覺,所謂的書法氣勢,

    綜上所述的這些“力感”可以稱之為“力的美”,力感就是由筆力所決定,離開筆力,整幅作品便毫無生氣,就像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又營養不良的人一樣,筆力的強弱,直接影響著一件書法藝術作品的生命力,力在字中,而不是在手中,用“四兩撥千斤”之力讓筆墨融合的更充分,這樣書寫起來,才能抒發自身的全身意氣,輕鬆自然不費勁。

  • 4 # tigerinncai

    關於書法的“力感”,我是困惑了幾十年了。一直沒有正解。兒時學校作業寫大楷,老師說握筆要緊。老師講故事說老王抽小王筆,沒有抽動,小王后來成為書法大家。我們里弄裡搞宣傳的蜀黍,字好的不得了,是整個街道的頭牌。我那時是小孩,調皮,抽他的筆,於是,蜀黍一手的墨,半拉臉也給筆劃了,一道黑黢黢的……。而入木三分也是"牛逼"大的很……。

    那麼到底什麼是力?軟筆加上宣紙,怎麼都不會有鋼筆圓珠筆那種透紙到反面的效果的。

    有啥呢?有的肯定不是寫字人手上有沒有力,而是一種感覺,那種與行筆速度,還有“抑揚頓挫”的有關感覺。

    所以,這裡說的力是不是可以解釋成為一種符號表情包的東東,和真正的力沒有啥毛線關係膩?

  • 5 # 狂喜淡墨a

    書法的“力”感的形成淺見

    由筆力,如何提高駕馭筆鋒的力度,這就講到技法之運用,筆毫是具軟而彈性,提毫揮寫,巧用筆而成妙,而出力感。從筆法,達到遒勁則有骨力,筋力,從運筆的氣勢上,達到飛鳥出林,驚蛇入草,心手盡致矣,有一種意境中的力感。

    自執筆至書功,手也,自書致至書丹法,乃心也,故手心盡致,才有筆力疾出,書之力感出焉。根本是心手巧妙,書翰出蘊力。

    提到“力”感,意會勁道,其點畫的形象,常以言外之“拆釵鼓”,“錐畫沙”而喻,奇險之筆有“力”感。歐陽詢字,峻險貌,可謂稱峻力。

    力透紙背,實為筆力紮實厚重,無虛軟之筆力

    壬羲之,美傳入木三分之筆力。為後人所贊。

    草書之“力”感,在於飛動,飛則若滅若沒,動則如欲奔飛,飛白如瀑,因迅疾而飛動,一股勢之力,即興而出來。

    書之煥採而有逸力,精彩照射為偉力,書之筋力露見則有強力。深而意遠之作為厚度之力。古云“翔集難名,小巧玲瓏”為秀力。

    如何達到這種境界,緣自書者的用筆功力,對書法的感悟,及熟練運用筆法上下功夫。在章法上,墨法上研磨。

    另外個人之性情學識修養,字外功夫,決定著書寫之“力”感有所不同。

  • 6 # 書法家王曉平

    中國自古就有關於書法力感的論述,宋代的蘇東坡更是把書法比做人,認為:“書必有神、氣、骨、肉、血,五者闕一,不為成書也”。如“入木三分”等俗語可見對於書法的力感的重視和對筆力的認識和評價。

    線是書法藝術的主要審美因素,線條之美首先在於有力量,筆力表現了作者積累的功力、技巧和智慧,而且還表現了作者內在精神世界的深度。

    首先用筆要“實”,就是讓運筆的力量實實在在地透過筆毫注入到點畫之中。“筆實則墨沉,筆飄則墨浮”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這是需要長時間下工夫積累的,要達到用筆精熟得法,點畫線條自然沉著有力,即所謂“力透紙背”,只有筆力透入紙背,字跡才能躍然於紙外,顯示出書法的精神風采,給人以美感享受和精神鼓舞。

    在書法創作中書寫的速度與力量是分不開的,如果書法越連貫,給人的力度感就強,尤其是在行草書裡面,但要注意,這個速度不是說越快越好,而是要恰當,如果太快了只會讓書法變得輕浮,沒有抓地力,感覺要飄起來一樣。

    從手握筆的部位也可看出書家對用筆方向、幅度的不同造成發力不同的認識。握筆於中下位,如非寫小字,則筆勢難以拉開,如能拉開,此力必較燥,且不夠靈動。握中位,則運用適中,把中上位,則筆管傾斜幅度變大,出力容易,如武術中的棍法,抓棍之中位,比之棍之上端發力要相差許多,迴旋的餘地也小,越上逆勢的動作幅度便越大,運指、腕的程度也便越大,自然、靈活性也就越大,要根據字的大小決定把筆的位置。其它的如墨色、飛白、筆畫的粗度、用墨的厚度等等,也會影響到書法的力感。

    練過柳公權楷書字帖的書者大多書法比較堅挺有力,因為柳公權書法骨力勁健、神采清秀,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他的“骨節”狀的豎畫和撇畫的起筆,像骨頭一樣給人堅硬的感覺,他的“捺畫”其形狀就像大刀片一樣瘦硬有力,粗重而踢起的捺象過去纏腳的三寸金蓮一樣,用筆乾淨利落,所以有“顏筋柳骨”之稱號,力感其實就在筆畫方寸之間。

    個人愚見不當之處請斧正!

  • 7 # 庸行者

    線條來說,是靈敏的觸感控制筆毫恰到好處的將墨汁滲入紙,怎樣是恰到好處,無法說盡,但可以悟,古人有很多比喻。折釵股,錐畫沙,屋漏痕等。

    這只是線條,還有很多種關係複雜的表現力的形式,古代成家者都有自己的一套!也是無窮盡的,靠書寫者的才情發揮。

  • 8 # 松風閣書法日講

    書法中的力度,我認為就是我們書寫書法的時候,產生的筆力。筆力這種很虛無飄渺的概念,往往和字型的兩個方面有關,一個是筆畫,一個是結構。

    筆畫的力度首先體現在筆畫兩側的線條上。線條可以剛強、也可以陰柔,可以曲折,也可以柔和。這就要看書寫者書寫的風格、書寫的特點、書寫的書體來說了。

    一般來說,從風格上看,二王一脈的帖學書法以彈性力量著稱。也就是說他不是單純的直來直去的線條,而是曲折柔和,但是充滿彈力的線條,這些線條因為充滿著無盡的曲折力量,所以流暢又不會失去力量。除此之外,陽剛雄渾的書法風格以線條的剛直著稱,線條剛直而且風格渾厚,結體上雄壯自如,典型代表是顏真卿、華士奎。

    從書寫這所書寫的書體來說,楷書一般而言是比較剛直的,以方筆為主,這些方筆充滿著稜角,因此顯得幹勁利落,筆力千鈞;行書草書因為書寫迅速,結體自由靈活,常常帶有圓筆,渾柔灑脫;篆書則兼具了楷書的方直、行草書的圓轉流美,自有一股端莊之氣;隸書和楷書相近,但是又不完全一致,隸書往往筆畫兩側的線條是不一致的,所以對比落差比較大,顯得浪漫飄逸,但是這種效果那一實現。

    書寫特點也被稱之為書寫方式,筆畫的書寫涉及到筆法,筆法的習慣每個人都不一樣,但是大致上呈現出相似的規律,比如“用筆千古不易”。用筆書寫的方式被稱之筆法,筆法則以中鋒為主 。中鋒用筆的筆畫,書寫自然有骨力,有骨氣。反之,中鋒用筆缺乏,則骨力消失殆盡。這種骨力,其實就是勢,一個字有沒有勢,就看他骨力搭建起來了沒有。

    筆畫除了線條,就是兩側線條內部的墨色了。墨色上的面積差異、焦濃重淡清等差異,則往往會導致書寫上的差異。這種力量上的差異尤其是以顏真卿的書法為代表。顏真卿書法橫畫比較細,豎畫很粗,這就造成一種粗細力量上的差異。

    唐代孫過庭曾經在他的《書譜》中說:

    輕如蟬翼,重若崩雲。

    此外,除了筆畫線條之外,還有結構上的力量對比。

    在楷書中,由於楷書的筆畫在表現輕重、粗細、大小之時,不能反差太過明顯,所以楷書書法中的張力營造主要從筆畫位置安排的角度來進行。

    整體結構所呈現的平正態勢和具體某些筆畫的安排險絕之間,就構成了一種絕妙的張力反差,這種反差,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體現了楷書的筆力所在。

    以歐陽詢楷書中的“文”字為例,這個字按我們常理推斷,第二筆的橫畫一定要寫的平正才能顯得整個字端莊。

    但是歐陽詢偏偏不走尋常路,他在一開始就故意將這個字安排的向左下方傾斜、右上方上揚。開頭一點,使用側鋒,處理成帶有弧度的撇點,第二筆偏側斜出,第三筆大膽的從中間起筆,收放自如。

    最後一個斜捺,是整個字的力量重心,也是主筆,這一筆蘊含了整個字的力量所在,而歐陽詢正是透過對這一個筆畫力量的灌注,將本來已經傾斜的字型“拉”正了。

    在力量上它是均勻的,不管是左下方的傾斜還是右下方的力量灌注,整體效果是字型平穩,然而張力顯露無疑。

    因此,書法的力量、筆力,一是透過筆畫,筆畫的墨色變化對比以及筆畫的線條對比進行的,而是透過對結構上的“字勢”進行調整進行的。這是書法“力感”的體現。

    所謂

  • 9 # 傅富

    第一是用筆,中鋒行筆

    第二是用墨,恰到好處

    第三是用紙,載體合適

    長時間的訓練便會找到其中的奧秘

    還有就是不同書體對力度把握不同

    美學藝術都是要透過表現材料和表現手法來完成的作品的,書法中的力量也在其中,只是書法相對繪畫來講表現形式較少,只能透過線條來表達,那麼力度又是決定線條質量好壞的因素之一,先把基礎打好,力自然就有體會了。

    從上面的三點慢慢體會吧,前提是基本筆法沒有問題。

  • 10 # 寫漢字學英語

    你說的“力感”應該是指寫出漂亮的字、筆畫所需要的恰到好處的運筆力量,對吧?

    生物學會告訴你,運筆的力無疑是由肌肉的收縮產生的。但是“有規律的”,“必要的”,“技巧性”的書法“力感”是由大量練習、對照、思考、習慣而成的。紙張與筆端所反饋的力也在瞬間經過大腦的潛意識計算,得出肌肉調整之後的恰當力度去控筆,再得出美感的筆畫。

     

    這種經驗可以由兩種方式來積累、完善:1,臨摹。觀察字帖的筆畫變化規律、形態來調整自己的用筆,簡言之就是“眼到”指揮“手到”。2,對比和歸納總結。對比自己的筆畫和字帖裡的筆畫有何差異,悟出要達到字帖效果的字跡需要如何修正運筆。對比、調整、實踐得多了,就成了一種經驗,成為技能,潛移默化成為自己的“力感”。

    另外,上述所說的運筆技巧使用在不同的紙張,不同的筆桿、筆尖(無論硬軟筆,道理相通),會產生不同的效果。中性筆、圓珠筆、鋼筆、鉛筆、毛筆……各自不同。正因為書法創作實踐者有美感的自我約束和調整(是一種審美經驗和無悟性),在寫字過程中不斷去感受筆畫的變化是否符合美感需求,而導致運筆技巧的調整,這就是“力感”的主動糾正。但是這種糾正是基於經驗和審美素養的。更離不開千萬次寫字實踐思考。

    希望上述回答能對大家練字有幫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冰箱停後為什麼不能立即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