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477422223843

    最容易用錯的20個成語

    1、曾幾何時

    【解釋】:表示“過去沒有多久”

    【示例】:80年代後期,90年代初期,臺灣的不少報紙都有文史版……但曾幾何時,這些文史版都統統砍掉了……

    【誤用】:常誤用為“曾經”“不知何時”

    2、糟糠之妻

    【解釋】:糟糠:窮人用來充飢的酒渣、米糠等粗劣食物。指共過患難的妻子。

    【示例】: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誤用】:常被誤用為長得醜陋的妻子

    3、久假不歸

    【解釋】:原指假借仁義的名義而不真正實行,後指長期借用而不歸還。

    【示例】: 圖書館嚴肅批評了久假不歸的讀者。

    【誤用】:很容易讓人理解為長期請假不歸。

    4、五風十雨

    【解釋】:五天刮一次風,十天下一場雨。形容風調雨順。

    【示例】:五風十雨天時好,又見西郊稻秫肥。

    【誤用】:常被誤用為颳風多、下雨多。

    5、走馬觀花

    【釋義】比喻粗略地觀察事物,強調過程。

    【示例】展會上人山人海,大家都是走馬觀花,略看一遍。

    【誤用】易和“浮光掠影”相混。後者指印象不深刻,強調結果。

    6、一文不名

    【釋義】:一個錢都沒有,形容非常貧困。名:指錢幣發出聲響,一文不名就是口袋裡沒有一文銀元可發出響聲,意即清貧,身無分文。

    【示例】:毒品害得許多人家徒四壁,一文不名。

    【誤用】:常錯用於代替“一文不值”,指一點價值都沒有,後指人無用。

    7、不忍卒讀

    【解釋】:盡,完。不忍心讀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內容悲慘動人。

    【示例】:小說主人公的命運太悽慘了,一身疾病,孤苦伶仃,流落荒野……讓人不忍卒讀。

    【誤用】:常與不堪卒讀、難以卒讀混淆,誤以為貶義詞,誤用為形容文章寫得不好。

    8、 萬人空巷

    【示例】:喜訊傳來,首都萬人空巷,人們興高采烈走上街頭,在廣場舉行慶祝遊行。

    【誤用】:常被誤用作街巷空空無人之意。

    9、七月流火

    【解釋】:火,星名,指大火星,即心宿。出自《詩·豳風·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指農曆七月,大火星西行,天氣轉涼。

    【示例】:七月流火,夏去秋來,寒天將至。

    【誤用】:常被理解為七月驕陽似火。

    10、登堂入室

    【解釋】:比喻學問、技能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達到更高水平,也作“升堂入室”。

    【示例】:努力鑽研,終會有登堂入室的一天。

    【誤用】:常被誤用為“進入屋子”。

    11、明日黃花

    【解釋】:黃花:菊花。原指重陽節過後逐漸萎謝的菊花。後多比喻過時的事物或訊息。

    【誤用】:常被誤寫作“昨日黃花”。

    12、不學無術

    【解釋】:原指沒有學問因而沒有辦法。現指沒有學問,沒有本領。

    【示例】:他不學無術,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

    【誤用】: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飾詞語。“學”為名詞,常誤作動詞。

    13、首鼠兩端

    【解釋】:形容遲疑不決或動搖不定。

    【示例】:你在做決定的時候總是這樣猶豫不決、首鼠兩端的。

    【誤用】:易誤解為行為前後不一致。

    14、石破天驚

    【解釋】:原形容箜篌的聲音,出人意料,有難以形容的奇境。後多比喻文章議論新奇驚人。

    【示例】:這篇文章意義不大,作者所提並非什麼石破天驚之見。

    【誤用】:常誤與“排山倒海”等連用,指自然力量之大。

    15、相敬如賓

    【解釋】:特指夫妻相敬相愛,與“舉案齊眉”含義類似。

    【示例】:父母一生相敬如賓,是夫妻的典範。

    【誤用】:誤用在母女、婆媳等其他家庭關係之間。

    16、求全責備

    【解釋】:求、責:要求;全、備:完備,完美。對人對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無缺點。

    【示例】:於已成之局那麼委曲求全,於初興之事就這麼求全責備?

    【誤用】:常被誤用為“委曲求全”。

    17、身無長物

    【解釋】:除自身外再沒有多餘的東西。形容貧困。

    【示例】:逃難至此,他已是身無長物,十分落魄。

    【誤用】:常誤用來形容沒有特長。

    18、胸無城府

    【解釋】:城府:城市和官署,比喻難以揣測得深遠用心。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誠,心口如一。

    【示例】:他是個胸無城府的人,很是單純坦率。

    【誤用】:常誤用來形容“大腦簡單”,貶義詞。

    19、危言危行

    【解釋】:危:正直。指的是講正直的話,做正直的事。

    【示例】:《論語·憲問》:“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

    【誤用】:常被誤認為是“害怕發表言論,不敢說話”或“危險的言論和行為”。

    20、罪不容誅

    【解釋】:罪大惡極,處死都不能抵償。

    【示例】:此人犯罪手段十分殘忍、情節非常惡劣,社會危害極大,罪不容誅。

    【誤用】:常被誤解為罪行還沒有達到被殺的程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隨唐演義中有首詩,每句的後三個字,是下句的前三個字,這種詩叫什麼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