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tliglle

    魯迅,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今年是他誕辰120週年。魯迅原名阿張、周樟壽、豫山、周樹人,1881年9月出生於浙江紹興。當時其祖父周福清在京做官,當抱孫的喜訊傳到他那裡時,恰巧張之洞來訪,於是其祖父便以所遇為孫取名“阿張”,之後又以同音異義的字取作大名“樟壽”,號“豫山”。魯迅7歲進私塾就以此為名。紹興話“豫山”和“雨傘”音近,同學們常以此取笑他,便請祖父改名,後改名豫亭,再改豫才。1898年,17歲的魯迅離開了家鄉,來到南京,投奔一個名叫椒生的叔祖,入了江南水師學堂。魯迅,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原名阿張、周樟壽、豫山、周樹人,1881年9月出生於浙江紹興。當時其祖父周福清在京做官,當抱孫的喜訊傳到他那裡時,恰巧張之洞來訪,於是其祖父便以所遇為孫取名“阿張”,之後又以同音異義的字取作大名“樟壽”,號“豫山”。魯迅7歲進私塾就以此為名。紹興話“豫山”和“雨傘”音近,同學們常以此取笑他,便請祖父改名,後改名豫亭,再改豫才。1898年,17歲的魯迅離開了家鄉,來到南京,投奔一個名叫椒生的叔祖,入了江南水師學堂。周椒生本人在水師學堂做官,卻對這種洋務學堂極為蔑視,認為本族的後輩不走光宗耀祖的正路,而跑到這裡來準備當一名搖旗吶喊的水兵,實在有失“名門”之雅。為了不給九泉之下的祖宗丟臉,他覺得魯迅不宜使用家譜中的名字,遂將“樟壽”的本名改為“樹人”,取“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之意。1918年5月,在錢玄同的激勵和介紹下,魯迅在《新青年》第4卷第5號發表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首次使用筆名“魯迅”。在“魯迅”之前,還曾用過“迅行”的筆名。魯迅一生用了140多個筆名,而以筆名“魯迅”聞達於天下。許壽裳曾對此作過解釋:“(一)母親姓魯,(二)周魯是同姓之國,(三)取愚魯而迅速之意。”魯迅的偉大事蹟:1881年9月25日,魯迅生於浙江紹興城內東昌坊新臺門周家,幼名阿張,長根,長庚,學名周樟壽。1892年入三味書屋從壽鏡吾讀書,課餘影描圖畫。與章閏水建立友誼,1898年4月,入南京水師學堂,改名周樹人。12月,被本家叔催促參加縣考,中榜後以四弟患病為由不再參加府考,繼續前往南京求學。1909年8月,歸國,任杭州、浙江兩級師範學堂生理學和化學教員兼任日本教員鈴木珪壽的植物學翻譯。1910年8月,任紹興中學堂教員兼監學。1911年,寫個人的第一篇小說文言小說《懷舊》。1912年,臨時政府成立於南京,應教育總長蔡元培之邀,任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八月任命為教育部僉事。從本年起至1917年,他大量抄古碑,輯錄金石碑帖,校對古籍,其中也對佛教思想進行了一定的研究。1927年,1月赴中山大學任教。3月,與中共兩廣區委書記陳延年會見。4月1日,赴黃埔軍校發表演講《革命時代的文學》,12日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發生,29日,營救進步學生無果憤然辭職。8月,發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9月,致信臺靜農,拒絕作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離開廣州赴上海,並與許廣平在上海開始同居生活。12月,與梁實秋等人就第三種人、自由人發生論爭,雙方爭論持久,1930年2月,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成立,為發起人之一。3月2日,出席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大會,被選為常務委員,作《對左翼作家聯盟的意見》演講。1936年1月,肩及肋骨皆出現劇痛,最後的創新之作《故事新編》出版。2月開始續譯《死魂靈》第二部。5月15日再發病,醫生診斷胃疾,自後發熱未愈,31日,史沫特黎女士引美國鄧醫生來診斷,情況不樂觀。6月,身體略有好轉,魯迅及身邊的人都認為魯迅先生好了。10月17日病復發,18日黎明前疾病發作,氣喘不止。19日上午5時25分逝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向女生表白?